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的指导意见(教研组室建设讲座一之1)

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的指导意见(教研组室建设讲座一之1)  

2011-04-01 16:54:59|  分类: 教研组室建设讲座 |字号 订阅

 

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的指导意见(教研组室建设讲座一之1)

主讲人: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主任)时间:2011年4月1日

编者按:“教研组室建设讲座”是“教学管理讲座”的续篇,分六为个系列:一教研组建设、二备课组建设、三教导处建设、四教科室建设、五教研室建设,六教科所建设,对每个系列分为若干个专题。

阅读提示:本人于2007年9月至10月在“教学管理讲座系列一”中对“教研组工作”已编发了七个专题(现已删除),现在作为其续篇的“教研组室建设讲座系列一”中对“教研组建设”将编发多个专题。本文《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的指导意见(教研组室建设讲座系列一之专题1》,分为三个版块:一是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参考意见;二是切实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实施意见;三是加强教研组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意见。各版块源于网络等选稿后编辑或改写而成,致谢各位原作者和诸位读者。

版块一: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参考意见

原作者:银川市第二十中学  张旭磊 日期:2008年12年22日

应试教育的“扎扎实实”是不争的事实,功利主义教育及“考试分数万能”仍然是统率着学校管理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导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校管理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自身行为。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学校的教研组建设组织行政化、教研功能单一化、教研活动形式化、教研成果功利化。因而教研组所能起到的最大作用是教学管理中的上情下达,教研组建设也只能是随波逐流、徒具形式。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在校本教研为主导的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如何加强学校教研组的建设,使之真正成为校本教研的主阵地,已被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探索。在这里我对学校教研组建设谈几点我个人并不成熟的看法,仅供教学同仁商榷。

一、教研组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家园

教研组需要根据所有教师的共同追求和共同利益凝聚成一个运转良好的工作团队和互助支撑平台,才能极大的发挥教研组的积极作用。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需要依据课程标准对新教材进行个性化理解和创造性发挥;需要认识到教学不仅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学科内容的过程,更是学科设计和学科发展的过程;需要有共同的教育教学理念,但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如果这一切仅仅靠教师以一人之力含辛茹苦的探索,势必会事倍功半,成效甚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此需要集大家之力,相互的支持,才能有所作为。由此可见,教研组应是以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家园的面貌而展现的。因此教研组工作的核心是搭好平台,构建出“真诚”与“开放”的和谐氛围,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家园。

二、教研组应是校本教研的主要阵地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以校本教研为主导的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建立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教学具体问题为对象.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挖掘学科内涵和教师的科研潜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制度。

由此可见,学校的教研组建设都不能局限于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层面上;都不能局限于听课、说课、评课、观摩等教研活动的层次上;都不能局限于少数“精英”做秀、多数人捧场的活动形式上;都不能局限于为单纯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教研的目标上:都不能局限于“教研是软任务、软环境,一时难见效”的认识上。教研组建设不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更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进行必要的专业提升是不可或缺的,而专业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取长补短,而教研组责无旁贷的成为搭建这一平台的责任者。

三、教研组应是教师汲取力量和专业知识的源泉之一

社会上,特别是家长们对优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育的指责也很多。社会的变化要求校长和教师在职业上的升级换代。所有校长、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适应、调整期——也就是改变自我的过程。我们必须敏锐地觉察到时代的变化,告别昨天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这是一场全新的赛局,有着与以往不同的赛场规则。谁能够比较快地适应它,跑在前头,谁就是赢家。如果与它失之交臂,以后就要花几倍的时间苦苦地追赶。而这种适应需要教师们不断的获取新的专业知识,汲取足够的力量,才能达到。

因此教研组应是教师汲取力量和专业知识的源泉之一。而且教研组只有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升理论;坚持教学、科研、培训三位一体,学习、实践、探索、创新的教研新模式:坚持群策群力,重视开发教学资源,实行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坚持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为立足点,努力达到“知识、能力与情感”三维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激励机制,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与积极性,才能成为协调、持续发展的教师汲取力量和专业知识的源泉。

四、教研组建设的具体措施

1、搭建校本教研交流平台,以听课、说课、评课三位一体促进教学。听课是“拿来主义”,即取其所长,补己之短;发现问题,引以为戒;击水行波,开拓思路。说课是“自我总结”加“明确思路”,“自我总结”是做课者的提升,“明确思路”是听课者的修正和全晰。评课是“教研互助”,即孔子所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而听课、说课、评课必须三位一体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效果,否则往往会因各种因素而流于形式,在这其中“真诚”与“开放”是取得实效的关键。因此教研组工作的核心是搭好平台,构建出“真诚”与“的和谐氛围,利用好“三课”促进教学。

2、抓好学习、培训,促进专业提升。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强化学习,规范和落实好学习计划,丰富学习内容,注重讲究学习方式、拓宽学习领域和提高学习质量与效果。同时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升理论;坚持教学、科研、培训三位一体,学习、实践、探索、创新的教研组研讨新模式,切实保证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努力促进专业提升。

3、开发教学资源,实行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教研组中拥有很多的资源,其中“人”是最大的资源。每位教师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各自不同的优势。只有开放自己,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才能聚少成多,才能优势互补,使资源最大化,效能最大化,个人才能更轻松、更成功、更幸福。

4、问题悬挂,求真务实,搭好教研平台。教研组活动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和可操作性。通过“问题悬挂”,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所发现的问题为核心,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立足点,以研讨互助活动为载体,以合作互动为抓手,切实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搭建好切实可行、行之有效、求真务实的教研平台与教师专业化训练的舞台,才能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教研组工作的有效性。

5、以小课题研究为主导,突出实用效果。积极倡导采用小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探索,建立符合学科特点和教师经验与需要的小课题研究目标.切实采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解决教学和课改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时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与科研素养。但坚持课题研究的实用主义,反对课题研究功利主义,避免假大空,突出实用效果。

6、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增加负担。教研组活动不能以牺牲教师的业余时间和生活情趣为代价,必须合理安排时间,避免造成负担的增加;要保持教师的专业兴趣,避免职业倦怠。工作时间内能完成是所有教研活动可持续的重要影响因素。

版块二:切实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实施意见

摘自:《中国期刊资讯网》 来源: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日期:2009年10月

教研组是同一学科的教师依据教材,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为学生创造美好未来,成就自身价值,体验事业幸福感而组成的重要组织。教研活动为教师创设一个学习、切磋的机会,搭建一个发展和提高的平台,对于促进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大面积地调整教育布局,特别是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少学校规模快速扩大。为了便于管理,不少学校强化了年级组建设,原有的教研组建设相对被弱化,主要表现在:教研组发展无规划,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计划执行不到位,工作实效性不强,组长人选不力,教研组集体备课、课题研究时间难以保证等。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学校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做好发展规划

规划似一幅跨时空的全景图,它描绘着全组美好的未来,是全体组员一段时间内的成长手册、学校的学科建设指南。当全体组员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时,教研组就会成为教师乐此不疲、和谐相处、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一项科学、全面、合理、可行的教研组发展规划,以其科学的共同愿景统领成员的个人愿景;以其宏伟的蓝图成就所有成员的梦想;以其有效的活动展示成员的才华;以其多层面的平台和全方位的互助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学科队伍。建设规划的过程就是全体组员凝心聚力、统一思想、把握方向、目标明确的过程,是全体组员理想、信念,价值观再统一、再升华的过程。其中,教研组文化建设是教研组发展规划的核心,团队建设、教师成长目标、课题研究等是规划的重点。当然,教研组的发展规划必须服从于学校的发展大规划。

二、抓好三大建设

1、组织建设。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教研组建设好不好,看一看组长就知道”。教研组是学校的业务重心层面,教研组长是教研组的灵魂,是主帅也是践行计划的第一人。因此,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堪此重任。教研组长要具备以下素质:一是要有很高的教学水平,是某学科领域内的业务骨干,确保业务的权威性。二是要有较高的领导能力,具有较强的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实现对全组的强势领导。三是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教研组长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还要帮助、指导其他教师进步,要具有勇挑重担的意识和高尚的奉献精神。四是要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具备深厚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能为新手教师答疑解惑,实现对全组的学术引领。五是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勇于探索进取的精神。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专家对话才能有准确度,与骨干对话才能有亮度,与教材对话才能有深度,与学生对话才能有热度。

2、制度建设。严明完善的规章制度具有约束人和激励人的作用,一个组织只有建好制度并强化执行力,才能走向良性发展。教研组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的基层组织,存在人、财、物等资源的整合与分配问题,只有建立健全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制度,确保考核到位、赏罚有度,实现公正公平,才能调动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3、文化建设。 教研组文化是教师成长的土壤。富有凝聚力、科学、开放、民主、充满生机的研修一体的组织文化是教研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现代的教研组文化应是一种民主的、积极的、合作的文化。加强教研组文化建设,首先全体组员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转化落后的教学行为,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其次,组员之间应打破孤立主义的藩篱,开展合作、交流和对话,在沟通中互相启迪,在相互学习中共同提高。再次,组员之间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教研组应成为组员汲取精神营养的营养钵,而不是组长或骨干教师展示自身权威的舞台,组员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三、抓好三项活动

如果说规划是蓝本,制度是保障,那么活动就是机体。只有开展细致的、周密的、科学的活动,才能保证教研组教研活动有序、有效和顺利地实施。我认为,教研组建设要抓好以下活动。

1、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可依学校规模而选择不同的方式。规模特大的学校可以年级为单位展开备课组活动,规模一般的学校可以学科组为单位组织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能集众人之长补一人之短,能针对学生的多种问题商讨出多种对策,做到因材施教,被认为是提高教学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要搞好备课活动,关键在“五高”:一要高人引领,组长、骨干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保证组员学有榜样。二要高度严密的计划,措施到位,保证活动正常开展。三要高度的纪律性,确保人员、时间合理到位,活动如期进行。四要高度的凝聚力,组员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五要高度针对性,确保活动有效性。集体备课是一种“勤在课外,精在课堂”,“集众人之私成一己之公”有助于师生发展的教研活动,因此要抓实抓好。

2、课题研究活动。在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中,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在选题上要本着问题即课题的原则,组员可将来自身边、课堂、教材及学生中的问题总结、归纳并上升为课题,制定实施方案。二是本着参与即研究的原则,大家共同讨论、分析、研究、找理论、查资料、求专家,不断反思、总结、创新出科学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本着研究过程重于研究结果的原则,大家共同构建文本,撰写结题报告,共享课题成果。在常态教学环境下经常开展这种校本教研,组员的学习会能力得到加强,研究能力会得到提升,教学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高。陶行知说过,“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研究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迈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

3、特色品牌教研组创建活动。 千组一面,内涵肤浅,组员信心不足、兴趣不浓、研究乏力、成果空泛,教师水平得不到提高,这样的教研组只能是只开花不结果的观赏木,甚至会成为表面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滋生地。“越是特色的,越是有生命力,越是长久的”。由于每个教研组所处的人文环境、学校环境以及周边环境都不一样,对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不同的教研组必须审时度势、潜心谋划,认真讨论并制订年度实施方案,努力成长为在一定地区内颇具影响力的、具有品牌优势的教研组。特色教研组需要“三个方面”作支撑方能成为品牌教研组:一是要有品牌文化作支撑。即具有全体组员认可并养成的核心价值观、治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风格,以及讲奉献、有爱心、爱学习、重研究的专业团队精神。二是要有一批品牌教师作支撑。没有教师的发展,难有学生的发展。品牌教师能帮助学生寻到最适合的学习方法,快速提高学习效果,并且能引领同事提升教学研究水平,帮助年轻教师成长,促进教师成功转型。三是要有品牌课题作支撑。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研成果是教研组科研实力的综合反映,品牌课题是特色教研组教研能力的标杆。探究国家、省级以上课题既能提升组员总体研究、创新水平,又能解决教育教学中一些难题,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和教师水平的快速提高。当然,特色的创造过程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需要全体组员和学校长期支持和理性对待。

四、处理好三组关系

在建设教研组的过程中,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校长只有深入到教研组与全体组员“共亲、共学、共做”,才能加快教研组建设的步伐,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学校在下大力气抓教研组的建设时,应注意处理好“三组关系”:一是处理好教研组与年级组的关系。教研组与年级组各有其担负的职责和功能,两者既不能冲突,也不能相互取代,只能共生共融才能和谐发展。二是处理好教研组与外校教研组的关系。“他山之玉,可以攻玉”,相互学习,才能取长补短,实现共赢。三是处理好教研组与教务处(教科研室)的关系。教务处应教研组服好务,给予教研组管理自主权,不能横加干涉。教研组要从大局出发,自觉服从教务处的领导,使其活动取得教务处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这三组关系对于学校、师生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在教育工作中也是彼此联系紧密、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只有妥善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校际之间的共享、共赢、共进。

版块三:加强教研组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意见

原作者:湖北省英山实验中学 柯有亮  日期:2010年8月16日

教研组是学校基层的管理实体,是教学研究的组织形式,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所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教研组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教研组不仅是教学常规的落实者,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阵地,是教学创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组建设是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无论实施素质教育、还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学校教研组建设都不能局限于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层面上;都不能局限于听课、说课、评课、观摩等教研活动的层次上;都不能局限于少数“精英”作秀、多数人捧场的活动形式上;都不能局限于为单纯教学质量而教研的目标上。教研组应该是校本研究的推进者、实施者,是学校教学创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组建设必须以校本教研为支点,落实到教师研究并进行实践的层面。

一、当前教研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管理层面。

1.分年级管理模式决定了一些学校比较重视年级组的管理,而相对轻视了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管理,因此,有些学校只满足于设有教研组、备课组,能象征性地开展一些活动,并未使教研组的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教研组在现有形势和条件下尚未成为教师继续学习和进行科研的重要基地。

2.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学校领导偏重于教师个体的培养与指导,对教研组集体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必要的方法指导。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不是民主选举产生,而是主观任命,有些组长根本无法体现“长”的作用,一些教研活动当然也就无法展开。

3.学校教研活动未形成制度化,学校领导未能深入课改一线,有的领导从根本上放弃了教学。课改问题尽管在有关会议上大讲特讲,但只是纸上谈兵。因此,制定的制度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无法抓准科教研一体化的结合点,所谓的以科研促教学,促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仅仅局限于口号,在具体操作和实施方面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二)教研组内部。

1、教研组工作因循守旧。从教研组工作方式来看,部分教研组长在学科教研活动中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他们满足于旧有的教研模式,不思进取,缺乏创新意识和变革能力。日常教研活动主要以集体备课和理论学习为主,没有具体的教研目标和详实的教研措施,缺乏可操作性的教研策略,教研组在学科教研和师资队伍建设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

2、教研组活动浮光掠影。纵观整个教研活动全过程,一些教研组不能根据自身学科特点主动有效地开展工作,在教研活动中缺乏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明确的教研主题,教研活动更多地成为一些教育法规政策、教育教学理论等内容的空洞说教活动。整个教研活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缺乏有效的专业引领和细致的统筹安排。其次从教研效果来看,教研组活动过于简单,流于形式,不能有的放矢地就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集中教研组的力量展开深入研究,教师之间缺乏深层次的探讨与交流。

3、教研组评价走马观花。对学科教研组工作的评价,一直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难点。一方面多数学校没有及时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相应的规章制度,没有明确教研组长基本职能和教研活动基本规范,对教研活动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教研活动随意性比较大,教研管理松懈;另一方面学校在评价教研组工作中也单纯以教研活动的次数和活动材料来衡量教研组工作的实效,缺乏对教研活动的深入了解和分析。这些简单的评价方式挫伤了教研组长的工作热情,制约了教研组工作开展的成效。

(三)教师自身。

1.学校管理教研组的活动并未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并非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有些教师认为,教研活动是一种负担,没有什么实质性收获,这就导致不少教师参与教研组活动的热情不高,比如,我们常听到一些教师这样说:“教研,哪有时间,我的新课都教不完呢!”  

2.有些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上课、备课、辅导、改作业、考试等,学校、教育局、家长最需要的是考试成绩,而搞教学研究,有时事倍功半,且有的不可操作,结果得不偿失,研究欲望不强。

3.学校研究氛围缺乏,一些教师没有问题意识,遇到教学问题,往往意识不到其研究价值,比如,一些教师课堂效率低,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就拼命要求增加课时,很少有意识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很少考虑到把自己的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4.当今教育评价体制下,评价的主要内容是教学成绩,评价者看重的是教师个体,这就导致了有些教师只关注自我成长,很难与他人真诚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参与交流,分析研讨只是表面现象,不愿作深入研究。

二、关于教研组的建设

(一)加强教研组的组织建设。

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和调整学科教研组。教研组设置以有利于教学和开展教学研究为原则。一般以学科为单位,设立一个教研组。规模较小的,以相关学科合并设立教研组。跨学科教师编入其主要任课的学科教研组,同时必须参加一定的兼课学科的教研组活动。学校领导按兼课情况编入相应的教研组。

2、在学科教研组下设立备课组。备课组是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同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组织。教研组与备课组有着不同的职责和活动范围,加强统筹协调,使两个层面的教研组织形式都能充分发挥相应的作用。

3、教研组长是教研组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力量,也是学校领导联系教师的重要纽带。选拔思想品德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有一定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团结群众的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组长。实行聘任制和任期制,定期更新和调整。明确和落实教研组长的工作职责和相应待遇,积极吸收教研组组长参与学校有关教学工作的研究、决策和管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务处建立教研组组长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和部署教学管理。

4、就组长个人而言,必须具有“三种意识”:
    ⑴是勇挑重担的意识。组长除认真完成教学工作以外,要认真落实上级和学校的各种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好各种活动。学校有接待任务,首先自己要上好公开课,示范课。 
    ⑵是钻研求进的意识。要永葆教学能力的提升,永存教学艺术的鲜活,永具教研科研的风格。 
    ⑶是热心服务的意识。一方面上级和学校布置的工作开展的活动很多,常常要走教研组这条线,另一方面,一个组少则六七人,多则一二十人,年龄、性格、脾气、工作作风等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研组长做到腿勤、手勤、嘴勤,有一副热心肠,揣一颗大度心,洒一片服务情。

(二)明确教研组的基本职能。

教研组的基本职能概括来说主要是四个:

    1、管理功能。教研组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协助教务处围绕常规工作和教育教学对本组教师进行必要的督促与管理,帮助教师提高认识,自觉遵守纪律,爱岗敬业,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2、指导功能。教研组是同学科教师的基层组织、学习园地。既要指导本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如何备课、上课、教研等,还要督促指导各备课组的工作,抓好常规工作检查和教学质量把关。尤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及时解决。
     3、组织功能。教研组要组织好本组教师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组织好教师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和各类竞赛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研究功能。教研组的工作重点是把教师组织起来,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组织本组教师研究教材、教法、学情、学法等,并能根据学校实际确定好教研组和个人的研究课题,将教学与科研结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㈢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常规工作。

1、组织开展业务学习。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以及本校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计划,以集体学习、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等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和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升新课程意识,更新教学观念,探索教学规律,并应用新课程与教学理论分析总结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经验,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专业知识和科研成果,帮助教师不断更新和充实本学科专业知识,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科学和人文知识,拓宽知识视野,丰富文化底蕴。

2、加强教学的规范化管理。组织教师严格执行课程政策,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制定并实施本组教研工作计划。研究制定和贯彻落实本学科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检测评价、课外辅导等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的常规管理。加强对本学科各年级备课组教学工作、教研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及时发现和矫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行为,及时树立先进典型,推广成功经验。积极承担学校安排的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教学质量检测评价等工作。

3、广泛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以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为重点,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教学总结反思、教学案例分析、课改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着力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法、课程资源,以及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加强对考试和评价的研究,充分发挥其对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积极作用。研究制定本教研组的学科发展规划,把握课改方向,明确教改目标,突出研究重点,落实工作措施,逐步形成本组的教学特色和教研文化。

4、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建设。认真承担学校布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修课、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任务,并充分利用本学科的课程资源和教师专业特长,依托学科教学,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5、积极开展教育科研。积极承担学校和教科研部门指定的科研任务,选择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确立本学科的科研课题或研究专题,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经验文章,及时总结、推荐教改经验和科研成果。教研组积极参加教科研部门组织开展的有关教科研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有关学科竞赛活动。

6、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根据学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确定和落实青年教师培养的具体目标及工作措施,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全面关心青年教师,促进他们自主发展,健康成长。

7、营造团结合作的工作环境。协助校行政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努力调动教师关心学校、关心教研组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合作意识,发扬团队精神,开展传、帮、带工作,形成真诚合作、共享成果、共同提高的工作氛围。  

8、重视教研组文档建设。建立教研组工作档案,重视各项教研活动的记载,各类文本、档案资料的积累和整理。

三、关于教研组的管理

1、处理好教研组和年级组的关系。学校年级组与教研组并不是对立的机构,作为学校工作的两个重要支柱,不可偏废。年级组基于学校行政管理权而存在,目的在于督促教师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研组则基于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权而存在,目的在于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研组、年级组的工作是互相依赖,联动实施的。教研组建设要与年级组管理并行发展,年级组重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教研组重教师的教研和发展,以教师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学校要加强教研组与年级组工作中的交流、融通与整合,最大程度地形成两个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合力。要合理配置年级组和教研组的权利。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功能和职责;要增强年级组与教研组之间的信息共享,共同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要在年级组的协同下,教研组积极尝试组织跨学科的教研活动,还可尝试开展学生跨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要进一步理顺教研组的管理体制。教研组要在教务处的领导下,与年级组协同开展工作。

    2、搞好相关的制度建设。一直以来学校一级的教研组的行政管理功能很弱。教研组长虽然肩负组织教师业务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责任,但并无任何行政能力,他们对教师的影响力多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及专业经验和能力,即非权力影响,因此我认为教研组长要顺利并卓有成效地开展教研组工作,必须依靠制度管理来保驾护航,逐渐形成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关教研组建设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是依法治教,和谐理教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教研组建设,就必须始终深入思考,并不断践行这个问题。根据我们的实践,至少可在两个层面上考虑。 
    ⑴学校层面要构建一系列教研组工作制度。比如,教研组长职责、备课组长职责,中层蹲点制度(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全部深入到教研组,深入到课堂,蹲点一个教研组,参与教研活动),教研组长月工作汇报制度,教研组长考察进修制度、教研科研工作制度,以及校本培训和教学反思制度、专题论坛制度,师徒结队制度,案例、课例研究制度,跨学科研讨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奖励激励制度,评价制度等等。

⑵教研组内部层面也应形成一系列工作制度。

①教研组常规活动制度。力求做到“五有”——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明确的专题,有符合实际的活动安排,有研讨过程的材料积累,有具有一定价值的阶段性书面总结和交流研讨课。

②读书分享制度。在教研组建设中积极倡导“与书为友”的思想,重视合作互补、经验共享、精神分享。读书包括两类:第一类是“杂书”。教研组要求组员广泛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增加自己的人文底蕴。教研组每次活动都安排一点时间让教师介绍自己的读书摘录、读书体会或者把好书推荐给大家,与大家一起分享。第二类是专业理论书籍。教研组要求组员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题,有目的、有选择地精读专业理论书籍,做好摘抄,积累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③备课主讲制度。采用主讲制的备课方式,倡导“多种方案的备课”和“专题性备课”。还可以围绕某个教学环节进行更多的研究性备课,将个体的备课与集体的备课、教研相结合,将课前的设计与课后的反思、重建相结合。(4)听课、评课制度。可按3个步骤进行:①教师上反映自己教学常态的真实的课;②教师说课,重点说反思和重建情况;③听课人员诚恳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重点谈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④建立共享资源制度。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立是教研组建设的保障,没有制度化的规范是无法落实过程的,这就是一个人文和制度融合的过程。我们认为,人不是制度的奴隶,但是必须受制度的约束,特别是一个团队精神的形成、任务完成的过程都取决于团队的合作与否,取决于良好的制度的建立,以及制度的正确导向和评价。所以,我们在学校建立的制度上坚持以人为本,既给每个教师创造空间,又保证教研组建设的过程落实,在实际研究过程上下工夫。

3、充分调动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⑴要放给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一定的“权力”。让他们在本学科人员调配、考核及经费支配等方面拥有一定的权力。

⑵要切实提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待遇,给予教研组、备课组一定的活动经费。

⑶最为关键的是要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搭建发展的“平台”和“阶梯”。要加大对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后备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力度,形成学科优秀人才成长梯队。

4、积极创新教研组和备课组工作方法。教研组和备课组是教学改革最前沿的阵地。富有创意的教研活动能突破传统教研活动中内容缺乏新意、形式呆板老套的弊端,使教研活动从形式到内容走进实际教学生活、走进教师的关注视野、走进教师提高的需求领域。通过创设浓厚的教研学术氛围,为教研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使教研组、备课组真正成为教师汲取教学精华、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组织。

5、进一步优化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和培训青年教师的重要手段。要着眼实效性,防止形式主义。

⑴集体备课要坚持个人钻研与集体研讨相结合。教案和学案相结合,主备人说课和参备人研课相结合,做到全心投入,真心研讨和交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积极倡导二次备课、三次备课。

⑵要切实强化集体备课的管理。做到制度、人员、时间、内容、程序、效果的“六保证”和进度、要求、内容、重难点、练习、考试的“六统一”。

⑶要加强过程监督,不仅检查备课计划、备课记录和教案,教研组、教务处、年级组学科负责同志还要蹲点联系备课组,亲自参加集体备课活动。

⑷集体备课活动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活动,不能仅靠年级组的行政管理,更要靠专业引领。年级组主要为集体备课活动提供保障、解决落实上的困难,教研组要加强对备课组集体备课的业务指导、评价和管理。

⑸学校要加强对备课组学科教学质量的捆绑式考核,增强合作意识,切实提高集体备课效果。

6、做好教研组工作的考核与评价。对教研组的考核评价从师德建设、常规管理、教学水平、教研成果、师资培训五个方面进行。

附:考核标准

考核内容

具  体  标  准

权重

师德建设

全组教师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5

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

5

在工作上服众学校安排,积极完成集体任务

5

遵守学校纪律,组内教师之间相互团结

5

常规管理

教研组工作有计划,且计划有创新、切实可行

5

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地点、有记录

5

组内教师备课认真,能按要求书写备课笔记

5

能协助教务处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4

能定期检查、总结本组的教学工作情况

4

教学水平

本学科教师能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得到学生好评

5

本组教师能经常开设各类研究课

5

本组教师在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得好成绩

5

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在各类考试中成绩突出

5

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各种研究性学习活动及学科竞赛

5

学生考核合格率

5

教研成果

全组教师能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5

全组教师能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活动有记录

5

教研组有研究课题

4

教师有教学论文发表或在论文竞赛中获奖

4

师资培训

在职研究生进修

3

四新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出国培训

3

校内外培训

3

7、加强教研组文化建设。教研组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生命的真实成长,通过教师的发展、进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进步,从而使学校的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教研组文化是教师成长的土壤,尤其是学校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将在深层次上对教师产生影响。我认为教研组文化的基本特点应该是:“民主、合作、竞争、和谐”。
     ⑴“民主”是建设教研组文化的基石。只有组员之间关系的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信任和理解,才能使整个教研组形成合力。
     ⑵“合作”是建设教研组文化最重要的方式。合作、交流、对话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组长要打破教师间自我封闭的藩篱,倡导交流、合作与对话。在合作的文化氛围中,开放性的对话和交流会使每位教师的思想得到启迪,教学行为得到改善,同伴的思想与良好的建议会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我校教师能做到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检查考核,随时交流、探讨在备课、教学实践遇到问题。    

⑶“竞争”也是建设教研组文化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竞争”来源于隔离的工作环境和对教师的单向的不全面的考评体系。教师的工作往往都是在孤立状态下完成的,教师之间缺乏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因而学校的考评导向十分重要。学校需要竞争,但不是封闭的,应是开放的、合作的、双赢的。有人认为,和谐的教研组文化不需要竞争,这种看法是有失偏颇的,因为人性根子里的“惰性”、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弹性”、制度建设监督的不到位,极易造成集体积极性的缺失,甚至导致整个教研组的懒散涣散。没有竞争,从大处讲,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国情;从小处讲,不符合学校需要生存和发展的校情。因此,竞争亦是教研组文化的重要特征。
     ⑷“和谐”应是教研组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以教师发展为本教研活动需要和谐民主文化氛围。我校在教研活动时提倡“百家争鸣”式的争论,允许共识与个性并存,并允许持教师不同观点,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在反思中提高。我校公开课教学进行分层实施,一般由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上示范课、研讨课,起到专业引领作用。青年教师的公开课主要是规范要求的优质课,渗透课改思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他们在教学上逐渐走向成熟。

教研组的建设与管理是教育改革带给我们学校管理层面的一个重要校本课题,我今天的讲座权做抛砖引玉,不当的地方敬请各位指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教研组建设: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
新课标下学科教研组建设管见
从校本教研的困惑谈教研组建设
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教学常规管理整改措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