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滞冬:张大千山水画艺术研究(九)


玉山画谈微信公众号:YSHT131

三 张大千山水画

技术体系

在现代中国画家中,张大千被公认为是一个集传统绘画技法之大成的人物,几乎唐代以来各种绘画技术他都尝试过了,包括从画者身份上确认的文人画、画家画、工匠画和从附着材料上确认的纸绢卷轴画、壁画以及从使用媒材上确认的水墨画、重彩画,当然,按题材内容所分的山水、花鸟、人物三大门类更都是他所擅长。

但其间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张大千对于传统绘画技术的学习、承继、摹仿和借鉴,全部是建立在他对古代画家传世作品的观察揣摹之上,也就是说,他是从古代画家的成品来反推其创作过程,从结果来推测成因,这样做就难免有许多臆想和误解的成分。

日暖松山 陈滞冬

因此,我们说张大千是一个集传统技法大成的画家,其实是说他对传统技法有着广泛深入的研究并进行过模拟实验,他的模拟实验给出的应当说是一个中国传统技法的现代翻译版。

所以,张大千一生所创作的绘画作品从技法上看似纷纭繁杂,其实都是根据他自己的理解来对前人技法的摹拟,这根本的一点说来却是脉络清晰的。以山水画而论,他一生所作山水笔墨虽牵涉到唐、宋以后各家,并有自己的创造,但总体而论,可大致分为水墨淡彩、青绿金碧、泼墨泼彩三大类。

山色正来 陈滞冬

1、 水墨淡彩

水墨淡彩画法是张大千一生山水画创作中使用时间最长、作品最多的技法。他使用这一技法的变化也多,作品完成后变体也最多,而且其一生所使用的水墨淡彩技法,也有一个随着年龄、阅历、学识的增加而积累变化的过程,因此显得非常复杂。但如果根据前述对张大千山水画三阶段的分析来看,其间的脉络仍清晰可寻。

张大千青年时代醉心石涛、石溪的山水画法,二石的山水都可归入水墨淡彩的范围,其间不同的区别,在于石溪善用渴笔积墨,石涛多用湿笔破墨。“积墨”这一术语所表示的技法,主要是指以墨汁层层积染,以一种复式用笔,在前一遍笔迹已干或将干之时,重复再画,如此反复,直到达到需要表现物象体感、量感的必要程度。

普照寺 陈滞冬

“破墨”则指第一遍墨迹未干时,趁湿再画,使原墨迹发生变化,称之为“破”,或以浓破淡,或以淡破浓,或以水破墨,或以墨破水,总之以达到生动自然又不乖背物象为止。中国水墨画的用墨技巧,说到底不过上述两种,此外还有一些较小的变化,加上大量水墨大笔挥洒的泼墨技巧,在一幅画中交混使用,能产生极为丰富的效果。

张大千从二石作品中悟出的水墨淡彩画法,已经过了他大幅度的简化。通常他的画法是先用淡墨较快地画出山石树木的轮廓,略干时即用稍重一些的墨色细分山石结构、树木枝干等细节,待干后,用焦墨局部勾皴,然后再用淡墨、淡色(或赭石或花青)染出阴阳凹凸之处,最后画幅全干时,再局部整理一些细节,如树叶、房屋、点景人物之类。张大千自称这一方法来自石涛,他说:

(石涛)又说:“拈秃笔用淡墨半干者,向纸上直笔空勾,如虫食木叶,再用焦墨重上,看阴阳点染。写树亦然。用笔以锥得透为妙。”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简直透漏了画家不传的秘密。

高岭横云 陈滞冬

石涛的破墨山水画法,关键在水份多少的掌握。中国画是以胶水为媒介作画,墨中即有胶,所以即使是用淡墨,也要先研成浓墨,再以水冲淡,否则胶与水不融洽,墨淡而无神。笔毫上含墨和水的比例,上纸后再破时干湿的程度,都至关重要。这是所谓先干后湿的画法。

此外,石涛还有一种先湿后干的画法,也为张大千所熟练掌握。这种画法是在未画之前,用大笔蘸淡墨或淡彩、清水,先将画面局部润湿,再趁湿画树丛或山后,别有一种苍莽浑融的效果。这种技术掌握得好,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一幅画水墨的部份完成之后,画面的布局、景物都已大体具备,这时候再以淡墨淡彩染出前后阴阳的关系,使景物增加纵深感。淡彩主要是赭石和花青,通常是赭石染岩石受光面,花青染树丛及岩石阴凹处,这一热一冷的两种颜色,看似简单,但当其套染在水墨画成的景物上时,会出现气象万千的各种变化。

柳江鱼艇 陈滞冬

要点是两种颜色都要淡,水分要充足,在画面全干之后,局部再以稍浓的赭石、花青罩染、勾染、点染,以分出层次。山石树丛如果待干后再加墨笔,即成积墨,石溪最善用此法,关键是用笔的质量及笔不到处的留置最为重要,否则将板滞而不生动。

张大千通常是破墨积墨合用,有时局部还加上泼墨,这种简化的水墨山水画法从其青年时代开始,一直使用到晚年,尽管其间有笔头粗细、景物繁简、用意工写不同,但方法却是一以贯之。其晚年压卷之作《庐山图》,也是用这一套办法画成,仅是在局部略加他新创的泼彩法而已。

中年时代,张大千临摹宋人山水时,也是大多用这一套方法,不过他将所用的纸由生宣纸换成熟纸、半生熟纸或绢,以便更精确地控制水分。宋人画山水远较明、清文人画山水山石树木的造型肯定坚实,层次也多得多,画面有更强的纵深感。在不浸洇的纸绢上画这一类山水,对笔墨水分的要求很严格,而且往往是反复叠加多次而成。

晴雪 陈滞冬

张大千画这一类作品多用枯笔,但枯笔而能画得很润泽,水分的关系也很大。此外,淡墨淡彩的染法也至关重要,反复的渲染可使本来枯燥的笔触变得滋润。在水墨淡彩已经画成的基础上,有时候张大千会在局部施以重彩青绿,使水墨淡彩变成小青绿画法,但这一类画面需有精细的房屋描写和双勾夹叶树等细致的刻画,以使画面保持内在气质的平衡。

张大千在熟纸熟绢上画山水,除了勾、染之外,点的作用非常大。石涛等人在生纸上画水墨淡彩山水,墨点的作用是调节整幅作品的节奏,最后点醒提神,但在熟纸熟绢上景物繁复且稍稍工致的画面上,用点就不可如生纸写意那样放肆了。

张大千中年在熟纸上所作水墨淡彩山水中的点,用得非常收敛谨慎,相当多的画面关系和景物间的过渡与转折,都靠点来实现,山石树木的丰富性和实在感,也靠点来完成。除了各种浓淡墨点之外,还有大量色点,乃至有观者不易觉察的淡色点、水点,经营安排这些点是一幅山水画最后也最重要的一步工作。

山中无署气 陈滞冬

水墨淡彩山水画的个性特征主要在于勾勒的线条,张大千早年学二石风格,山水用线多或疏简,或枯率,中年转学宋、元人笔法,用线多整饬繁密,晚年所作,常常意懒神散,用线粗烂窘急,多靠泼墨烘染补救。因此可以说,张大千水墨淡彩山水,早年晚年所作均不及中年,早年尚未脱二石遗风,晚年笔下颓唐,中年时代的作品最能代表他的个人风格。

张大千的个人风络,总的说来可用秀丽明媚四个字来概括,他学二石山水的画法,也只学到与他个性相投契的部份,石溪的古拙、苍劲,石涛的雄放豪健,都没有进入他的笔下。有时候张大千亦明知如此,遂故作断烂苍莽的笔触,但画成后总体的气氛仍然明丽媚人。

只是秀丽一过,便成矫揉造作,明媚一过,便成萎靡苍白,张大千的水墨淡彩山水,有许多都堕入过犹不及的境地。

远山青青 陈滞冬

晚年所作,特别是一些不经意或应酬之作则多有粗陋之处,有时甚至有恶俗之态。不过,这些都不能掩其中年时代所达到的高度成就,评价张大千水墨淡彩一系的山水画,应以他中年创作为标准来立论。

张大千晚年山水画作品中最为人所称道者,是他的三件巨作:《长江万里图》、《黄山前后澥图》、《庐山图》。这三件作品如果仅从技法上来看,张大千似乎在有意识地总结他一生山水画创作的经验,其中都包含着相当复杂的各种技术手段,如墨法上有破墨、积墨、泼墨,色彩上有淡彩、重彩、刷色、泼色、积色、填色等,造境上既有宋人的全景式布局,又有明、清文人局部小处理,至于笔法就更复杂了。

烟岚青不断 陈滞冬

但从总体来看,这三件作品都是以水墨淡彩的技法为基础,局部杂入其他画法,因为是在不浸洇的绢本上作画,青绿山水的勾勒填色和泼墨泼彩的技法也能使用,因而这三件作品可以说是张大千晚年水墨淡彩山水的代表作,并在他中年所建立的技术体系上有进一步的发展。

这三件作品从制作技术上说,与他中年时期水墨淡彩略有不同。因为使用泼墨技术,所以不能如以前的画法那样先用淡墨勾出山势轮廓,必须先行泼墨,以定出画面大结构,然后再相势勾出山形。

这种画法更能见出作者的功力,当然也能令画面结构更为生动,但掌握起来也更困难,不仅要求作者胸有丘壑,也要求作者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组织画面的能力。

松崖垂藤 陈滞冬

在不浸洇的画绢上作这一类山水画时,对水分的掌握与控制尤为重要,有许多地方往往都是第一遍画后需干透再画,否则绢上水分将使所画的笔触完全溶融成一片混沌,看不出物象。因为技术的熟练,张大千常常在大片泼墨只局部干透时就画第二遍,这样的结果是干画法和湿画法同时并用,取得了变化丰富的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水画用水法》
新水墨山水画常用笔法和技法介绍
于泼墨和泼彩间收放自如,迅速捕获山水技法关键
张大千晚年在台湾绘画艺术之特点与文化定位
中国山水画史8
石涛山水的“三墨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