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与家长合作(二)

文/郑英

 

2. 积极补救,转危为机

“沟通是心与心的交流,是人类最美的语言”。班主任不可避免地与家长存在一些分歧,或因观念不一或因相互误会。这类矛盾若能及时处理适时补救,则可云开日出,重归于好,为教育的整体效应助力。反之,若是处置不当,则极易造成信任危机,为后继的教育带来重重阻力,不容小视。

(1)延时处理——以静制动

有时沉默也积极,比如遇到正在气头上的家长,如果急着辩解,反倒给他们一种推脱责任的感觉,不但于事无补,还会走向反面;如果懒于理会,冷漠置之,更是会激怒对方。此时不妨只做一件事,那就是选择沉默,耐心倾听,让对方发泄完牢骚和不满,然后向家长如实描述事情的真相和来龙去脉,如此一来,家长的情绪自然稳定下来,火势也逐渐消减。

若家长还喋喋不休,没完没了,不妨以征求的口吻“我现在马上有个会(或是要去上课,或是送交一份急件等),可否等我回来继续商谈?”家长自然不好意思继续纠缠。哪怕他心中仍有不甘,也可借这段时间冷静一下,这种冷处理的方式不失为“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而且那种谦和的态度能使家长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教师平等的目光,这是我们感动家长的起点,也是一个人在交往中占据主动权的第一要诀。

该出手时就出手,但不该“出手”时,千万别急着给出自己的判断和行动。很多时候“当场解决”的办法,是治标不治本的“快速疗法”,因为有些事情的复杂程度往往超出于一个人的主观意料。通过倾听,可以起到两点作用,一是制造平等的谈话气氛,二是便于我们从中捕捉信息,从而有效缓和剑拔弩张的气氛,更易于化解冲突。而且家长与学生之间出现转达表意上的错误,往往是因为学生的不当转述有关,通过倾听,消除误解和疑虑,最终冰释前嫌,这是化解危机的最“低碳”的方法。

(2)先行自责——以退求进

“一场争论可能是两个心灵之间的捷径”。家长的兴师问罪或许有它的偏颇之处,但往往也能反映出班主任工作中的疏漏,是班主任反观自身的一面镜子。所以班主任万不可用讽刺反诘的方式来文过饰非,给自己开脱,而是应该虚心诚恳,直面自己工作中的失误。如果自己是对的,就试着温和地、技巧地让家长认同自己;如果自己错了,就要迅速而热诚地承认,这比为自己争辩有效和有趣得多。

一次,家长以询问的口气问班级何时放学,但语气中有些不满。我猛然想起他的孩子这天刚被入选学校的舞蹈队,正紧锣密鼓地训练中,而我一时疏忽,未能及时告知家长。得知家长已在萧萧风雨中苦等了一个小时,我不住地道歉,同时也诚意祝贺他的孩子能被入选,家长释然。同样一次关于孩子迟归,家长焦躁地等待着,情急之中也有抱怨之声。事后得知他的孩子听到同学介绍一本很好的教辅资料,怕晚了买不到,所以一放学就直奔书店了。家长得知事情原委后,不住向我道歉。我也表达歉意,是自己平时疏于对孩子进行一些细节方面的教育,家长更是感动不已。有时我还推功揽过,把功劳归于家长,把过失归为自己,如此雅量,家长怎会不动于心?

“退步原来是向前”,插秧的农人,在后退插秧时,其实是一种前进。主动认短,先行自责,心怀满腔诚意,即使是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不易对付的家长,在如此真诚大度的班主任面前,也常会被“软化”得通情达理。何况平时教育学生要勇于承认错误,如果自己真有过错,现身说法不也是一种示范?而且家长的目的达到了,自然就不会得理不饶人,反而认为教师能勇于承认错误的态度令人钦佩,还可能转身向教师表达歉意,如此一来,情感得以交融。

(3)求同存异——取其所长

对班主任,家长会表现出不同的姿态,有些坚决拥护、有些冷眼旁观、有些一味依赖、有些指手画脚、有些忙于公关、有些期望过高。不同类型的家长往往提出不同的要求,最常见的体现在对待作业量的不同态度上,有些家长希望少布置,而有些则希望多布置。众口难调,需要班主任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找准结合点进行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协调教育。

比如评价型家长虽然喜欢指手画脚、评头论足,但这也是一种急切参与班级管理的心态的外露,换个角度看待,可以促使班主任向更高水平迈进;依赖型家长虽然少了教育的主动性,但他们表达的是对教师的信任;旁观型家长虽然看起来漠不关心,但往往有他们的苦衷,诸如文化程度低、工作繁忙、家教无策、身份卑微等;交际型家长虽然有时会干扰教师的公平决策,但他们的热情本身就是一种可以利用的外部资源,可以成为班级外事活动的有力助手……这样一来,所有家长都有其可取的一面。求同存异,又择善而从,将“同”呈现给学生,将“异”保留给自己,于是,家校之间建立起了健康、积极、协调的交往关系。

班主任与家长,因角色不同,对待孩子的侧重点也就有所不同。家长对孩子,往往是情感重于理智,而教师对学生,往往是理智重于情感。我们进行家校沟通的意义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是为了接纳,为了更好地理解差异,求同存异,而后达成共识,携手共进,真正发挥教育整体的智慧。无论什么情况,我们都不要轻易放弃对家长的信心和努力寻求合作的可能。当然,班主任和家长意见是否统一,这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平衡,关键是班主任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顾全大局,从促成学生发展的高度来思考问题。

(4)假借他力——寻求帮助

班主任与家长之间,难免出现沟通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多因学生而引发,又彼此互不信任所导致。如果矛盾冲突较大,凭一己之力难以说服家长时,不妨请求外援,找科任教师或学校领导充当“老娘舅”,往往能有效缓和剑拔弩张的气氛,更宜于化解冲突。有了“中间人”的搭台,双方都可以借机各退一步,从而有利于矛盾的解决。

有时还可以借助家长或家长委员会的力量化解家校矛盾,由他们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客观分析问题,对心有不满的家长进行合理疏导,发挥“自己人”效应,事情往往解决得更顺利。另外,家长若对某科任老师的工作方式有意见,但因担心孩子的“安全”不便直接提出,也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由委员反映给班主任,班主任再做好协调工作,让班主任充当“自己人”与科任老师协商。如此一来,两方都相得益彰。

当然,这两类办法是不得已而为之,属于事后的“治”,终不及事前的“防”,而且只可偶然为之,使用多了,必然降低班主任自身的威信。

还有一种借力用力的办法是“拐弯抹角”或“借东风”,就是在第三者面前讲当事人的好话,并适当说些自责之类的话,使这种善后语言间接传入当事人的耳朵,这种背后好语很容易感化对方。

借助他人的力量化解家校矛盾,不失为一项有力且有效的措施。所谓“第三方结论最具权威”,请来“中间人”,因其立场中立,所以更容易被双方接受。请来对方的“自己人”,因他们往往代表相同的立场,相互之间的心理距离较短,彼此处于平等地位,属于“利益共同体”,自然更容易找到心灵沟通的连接点和契合点。当然,班主任若把自己化身为家长的“自己人”,积极修炼自身的道德品质和业务水平,让家长产生钦佩感,愿意把自己作为“自己人”而主动接近,这才是家校共建中班主任角色的最高境界。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沟通是师生和谐的桥梁
“蹲下身子与学生说话”
如何正确处理学生与科任教师
荣辱与共、水乳交融(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关系)
【教师资格面试】结构化真题
和善而坚定做智慧型的班主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