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胥孔林 《王宗岳太极拳论》讲座(一)

胥孔林 《王宗岳太极拳论》讲座(一)  

2008-09-24 09:38:02|  分类: 太极研究 |字号 订阅

文章来源:网络

大家早上好,非常感谢冯老师和龙江书院给我提供这个机会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些关于太极拳方面的一些知识。今天我想主要是讲《太极拳论》。《太极拳论》在太 极拳界里的地位就相当于《论语》之于儒家和《老子》之于道家,地位很高。可以这样说,《太极拳论》从它面世以后,后面所有的书,所有的理论都是对它的阐释 和发挥,就没有说水平能超过它的。可以说是我们练太极拳的一个总纲。

《太极拳论》这篇文章,最早是武禹襄发现的。现在的太极拳分为陈、杨、吴、武、孙、赵堡几大门派,武禹襄是武式太极拳的创始人,他跟我们杨式太极拳的祖师 杨禄禅是同时代的人,也是河北永年的人。据说杨禄禅到陈家沟去学拳他是有资助的,他是他们永年那个地方的一位大户,杨禄禅家是很穷的。杨禄禅学成了以后, 武禹襄也跟他学,历史的记载呢有点支离破碎,说不清楚,就说他可能没有完全的搞明白,后来他到那个温县的赵堡镇有一个叫陈清平的,他有事往那儿过就去跟陈 清平学了一个多月,就顿悟了,记载呢说他在那儿始得精妙,后来他创立了武式太极拳,永年那个地方就是杨式和武式的故乡。

武禹襄是在舞阳县的一个盐店发现了这个《太极拳论》,上面有一句话是明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就是明朝山西的王宗岳,其它具体的细节就没有。在学术界有 一些争论,究竟它是不是王宗岳本人写的,说不清楚,不可考。那么王宗岳这个人呢现在在整个太极拳界里面也有很多争论,他是明朝的还是清朝的,也说不清楚, 现在有一些资料说他是乾隆年间的人,也没有更多的证据,就是说这个人和他的生平事迹都是大部不可考的,也是说不清楚。

自从武禹襄在舞阳盐店发现这个《太极拳论》以后,才把这些拳称为太极拳的,杨禄禅到陈家沟去学拳的时候都还不叫太极拳,而叫绵拳,也有叫神拳的,不是 叫太极拳。武禹襄发现了这个《太极拳论》以后,才都通称为太极拳,我们这个杨式太极拳,把它叫杨式太极拳也是民国初年的事,因为杨家(经过三代)形成 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才称为杨式太极拳,后来的吴式、武式、孙式等都是四九年以后,国家为了把它统一一下,理清一下,才(正式)分了陈、杨、吴、武、 孙,改革开放以后才出来一个赵堡,因为它也自成风格,独成一派,这样大家就逐渐承认传统的就是六大门派,就是陈、杨、吴、武、孙和赵堡,还有很多很多小的 门派,一些支系,大的门派呢就这些,但是不管这些门派他怎么分,全部都是以王宗岳这个《太极拳论》为总纲,为指导思想。

我们下面来逐句的把它破解一下,对于《太极拳论》的解释,各家各派都有,其中也有一些歧义,我呢只是以我现在的水平来给大家作一个破解。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这是一个总纲。在这里我给大家立一个关系,我们都知道老子的 《道德经》里有一句话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实际上应该说太极这个词的来源,最早是在《易经》的《系辞·上传》的第十一章,里面 有一句话叫作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我们这个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把它对应一下,这个 (道)是无极,阴阳是二,这个就是太极了,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应该说这个叫作易,上面这个无极叫作不易,我们这里所说的无极,无,无之极,无之前的,那就是我们所 说的,就是一切的根源。那么无极的特点呢,我们可以给它这几个字,就是静、寂、定,它跟是相对应的,是不变,不易的,是一切的本源。

那么无极太极,那太极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怎样来界定太极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事实上《太极拳论》全部是阐释我们练太极拳究竟 要练成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们应该把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理调整成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就是调整成一种太极的状态

太极的状态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太极它是不是阴阳呢?它是阴阳之母,是它变出了生出了阴阳的,那么它的特点呢是灵、通、变,是处在不变、不易、 不动和这个动(动了就变成阴阳了)之间的那个东西,在动与不动之间的那个临界的状态,它是刚好处在不动到动之间那个非常灵动的一种状态,它一开,一动它就 生出阴阳,它一收一合就回归到无极,所以太极它是在没有和有之间的一种临界的状态。那它的特点呢是通达的,是要变的,是刚好要变和不变之间,是有灵性 的一种状态,这就是太极

太极一动,就分阴阳,不动呢就回归到无极。所以太极它是在无和有之间,之间。我们后面有一句动之则分,静之则合,那么太极的这种活泼 的,临界的,非常有生命力的这种状态,一动就要分阴阳,就要生二,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那么这个阴阳的意思呢,我们中国人的思维特点,不是 阴即阳,非阳即阴的,而是一种非常灵动、非常活泼的,在阴和阳之间不断的转化,它也可能是亦阴亦阳,也可能是非阴非阳,阳要变成阴,阴要变成 阳,这样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就是,也就是非阴非阳,亦阴亦阳

如果我们来画一个图,那就可以理解成这个样子(一个圈),没有,也就是无极图,就是一个圈来代表,实际上它是什么都没有。如果我们把阴阳来一个简单 的二分法,一分为二,那么它应该是这个样子(一条直线分一个圈为阴阳各半),但是我们中国人的思维不是这样的,不是一分为二,一分为二就变成非阳即阴,非 阴即阳,不是这样子的,那么我们关于阴阳的状态呢就是这样的(太极图)。太极是从这个(无极)到这个(阴阳)之间,一种变和不变之间的,它具有生命力,但 是生命力还没有萌动,那么它一动就分阴阳。

我们打拳时一开始就是那个无极桩,你一动就要分出阴阳来,一静就回归到无极。这是道生一,一生二,那么这个就是中间那条线,它非阴亦非阳,你说 它是阴,也是阳,它是在两可之间,我们中国历来的传统的思维方式都是这样的,不是说我们说这个人好,他就好得不得了,好上天,坏就该入地狱,它不是这样 的。我们老师原来说过,一个人如果你把他的所有的优点都加起来,他就是亘古烁今的圣人,如果缺点全部集中起来,肯定应该判几年。我们可能是前几十年整个形 成了一个非左即右,非右即左那种状态,我们太极的状态就是我们现在就要回归到我们中国人本来的那种思维方式,就是在阴和阳之间有一个非阴非阳,亦阴亦阳的 状态。那么这个状态它是动态的,是随时在变的,也可以是纯阳,也可能是纯阴,也可以是在阴阳之间,它的中间这个(s线),我们可以叫它灰色地带吧,那么万 事万物都是从这个阴阳的交互运动中产生的,这是我对太极图的这样一个理解。

当然这有两个极点,极阳变成阴,极阴变成阳,这个我想大家都是很明白的了,我们就不多说。我们练太极拳,要把我们的身体调成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就是要调 成这个很灵动的太极的状态。这个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动静是由心,心一动,形就开,就分阴阳。那么心一静,就合,就归于无极。所以这句的理解是:动静 是基于心,而开合是表现于形。动就分阴阳,静就合为无极,就是这样一种关系。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幻万端,而理唯一贯。

具体到我们的身体应该怎么样来作呢?无过,还有就是无不及。那么在我们太极拳里有一个说法就是,过了就要犯顶;不及呢就要犯,就是你不能粘住对方,不要过也不要不及,就是要跟对方保持沾粘。

随曲就伸的随曲,就是说对方进来了,我随他,为什么我们要放松?放松了,他的劲来了,我就可以顺着他的劲走;就伸呢,就是他走了我要跟得上去,这是就伸。 沾、粘、连、随。这个字就是不过,这个就是不要不及,不要脱离开了,或者我们可以把这个不过理解成不抗,对方来了我不抗。这个无不及呢就是不要离开,不抗不离,这是沾粘。那么随曲就是随对方,他怎么来我跟着怎么走,这是连,他要走我就给他随上去,这是随,随曲就伸就这样理解。无过不 及,不丢不顶,不将不迎,不卑不亢,都是这个意思。实际上就是要守一个中道

人刚我柔刚就是他进攻我的时候,他的劲出来了,我就要柔化。你如果是硬碰硬,你要这样去碰一下,那肯定是哪个力大,哪个就碰得赢。所以我们太极拳就不 会说我们来比一下看哪个拳头硬,不作这个事情的。他是刚来我就是要柔化,用我们的术语来说就是”“走化,用无过不及随曲就伸的这个沾粘的功夫去避开 他的劲。然后达到我顺人背的状态。他这个刚劲过来,我就给他化开,化开过后呢,他就背了,他的侧翼就亮给我了,他就处在一种背势,我就处在一种顺势,我们在推手过程中都是 要怎么去把对方的劲给他化掉,让自己处在一种顺势让对手处在一种背势,这个就称为沾。那么他来了,我走化,然后呢给他沾住,我的身体很泰然感到很舒服,而 他的身体就感到不舒服,成为背势,随时可能被打出去。

我顺人背是我们在推手中要去捕捉和创造的一种状态,要避开对手的强烈的进攻,同时我攻击他的侧冀,我自己要摆得很顺。他如果是堂堂之阵,孙子兵法里讲 勿击堂堂之阵,他是堂堂之阵而我去攻击他就是其下攻城,是一种下策。我放他进来,让过他攻击的锋,而攻击他的侧冀,这是太极拳的基本的思想,达到我顺人背的这种状 态。

大家注意,在这个太极拳论里他没有说怎么打人,他整篇里都没有说怎么打人。而是教你怎样保持这种顺的状态,让他背,他背了,那打不打在你,后面的每一句都 是告诉你要怎么作,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而不是说你要怎么样去打人。很多人都会问太极拳打不打人,那我问你为什么要打人?这个要看情况,看对象。杨露禅 刚到北京的时候有一个故事,说是那个请他去的,一看他是瘦瘦小小的,其貌不扬,穿的土布衣服,很朴素,心中不免有点瞧不起他,摆的宴席呢也很一般,那个人 家里边呢有几十个骠师,很有功夫,吃饭的时候呢就用一种很挑衅的语言就问太极拳打不打人,杨露禅就说:铜人不打,铁人不打,木头做的人不打,其余的不论。 那别人就问我们这最好的骠师可不可以试一下,这种情况就不同了,杨露禅那种情况是人家请他去教拳的,那别人要挑衅那你肯定得应,那个人全力的一拳攻击他, 他只是轻描淡写的几个指头一接,避开他进攻的这个劲头,攻击他的侧冀,就打了一丈多远,这是有记载的,马上,别人就换成了满汉全席,前倨后恭。杨露禅到北 京,他把这个太极拳带到了社会上,后来叫杨无敌,实际上是靠功夫打出来的。当然这个是我们祖师爷的功夫了得,我们呢就尽力的去追求吧。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太高了这个要求!实际上这个太极拳你越学越觉得它很难,因为王宗岳这个太极拳论给你树立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在哪儿。对方来的快,我也快,他慢我也慢。是无 过不及的,随曲就伸的,完全是因应对方的变化而变化,随对方的变化而变化,他动的急,我就动得急,他慢,我也不过分,那你很慢了我就出冷手打你,这也是不 符合太极的修为的。很多人都觉得太极慢悠悠的,我们推手的时候也有人看到是慢悠悠的呢?因为推手是推手,推手和打人是两回事,它是一种练习的方法。那么通 过这个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来练一种身上的灵敏性。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也是推手和散手的一个总的要求,太极拳里还有一句话叫做: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也是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的意思,这个要求就非常非常的高。 他不动,我就不动,那就看谁稳得起!实际上太极拳就是要练一个稳沉稳静的功夫。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太极的状态,就是把你的身体调成一种随时要动的状态,一种 待动的状态,也不是象无极那样什么都没有,但是呢身体非常活,全身都调动起来了,随时要动!这就是太极的状态,这就是物感而应,他一来根本不经过大脑,这就是千锤百炼练出来的那种本能的反应。你要说看到这个拳来了,脑袋还要想一下,然后指挥手去怎么做,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就是要达到我顺人背的状态。

虽变幻万端而理唯一贯,拳术是千变万化的,大家学庄子都知道:知也无涯,生也有涯。你要是去学什么什么方法,那一辈子都学不完。我们要学的就是把我们的身体调成太极的状态。随便怎么变,就以不变应万变。就是要抓根本的东西。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这是一个渐修和顿悟的过程。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大概划分了三个阶段。着熟是很重要的,在太极拳里,掤捋挤按等这些就是,它的用法要搞清楚,要千锤百炼的把它练熟。

在太极拳里面从的角度来看有哪些东西呢?太极拳的十三势中,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这是八法,进退顾盼定,这是五行。如果从来说就是这些。 

——有一个圆撑的意思,拳谚里有这么一句:掤之义何解,如水浮舟行。水浮着那个船,那么它是托着那个船,有一种动荡之感,是活动的,水上的这个船它是活 动的。大家可以想象这个气球,气球里面是灌了气的,你用手指去按它,它有一个向外的力,你去按那个地方,它是不是要往里面走?就是说它实际上不是在顶着 你,对于掤,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过。如果是一个实心的球,你按它它就要顶住你的,而这个气球呢它就要往里面凹,它就没有顶你,但是呢它又有一个向外的弹 性,这就是。比如别人进攻我的时候他按我的手,就要有这个弹性,不要硬顶着他,但是呢我也不能让他把我按瘪了,那这就要在两者的中间,要不顶不丢, 这种状态是一种活的状态。太极拳里的任何动作都要求要有掤劲。就是说打拳时你全身都要有一种向外撑的一种劲,这种劲不是你用强力去往外撑,它是经过你长期 养成的一种内在的东西,就是当外力作用到你身上的时候,你有一种本能的,也不是去抗它,而是接和化,全身实际上每一个动作都包含着掤,有一种弹性。掤字是 我们太极拳里很重要的,象我们这个身体你推不动,有一种你按不进去的感觉,好象有一个气场一样,讲太极拳有两种,就是说如果是要神秘化它,我有功夫你推不 动,我就说我这个是气场,你按不进来,这是气场的作用,把它神秘化,这个可能你也会相信,因为你还没有练到这一步。而如果我们把它破解开,实际上是给人感 觉好象有个气场一样,就是说我这个地盘是我的,你就进不了我这个地盘,我守住这个地方,实际上呢他是通过这种训练他有一种这个张力,感觉这一块你进不去。

——非常能代表太极拳的技击特点,人刚我柔我顺人背,他进来了我不是去顶住他,而是顺着他的劲走,让他落空,然后呢他的侧冀就暴露了,那实际上这是他最 弱的部位,这就是避实击虚。他的劲来了,我顺着他的劲走一截,通过转腰,腰胯的整体的配合,然后这个劲出来,攻击他的最薄弱的地方,这个称为捋。在兵法上 是避实击虚,太极拳跟《孙子兵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

——前手是掤手,你掤住了对方,再给他加一点,就是给他挤进去,是先掤住了对方,他按不进来,掤住他,让他到了临界状态,我再给他加一点,对手已经处 于临界状态,将倒,再加一点就要倒了,我就再给他加一点,就把他打出去,这是阳中之阳,本身是掤,然后呢再加一点,这是挤。

——按劲就好象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象有个网罩着对方。我这两个手是阴阳在不断的变化,我们后面还要讲双重,如果你这两个手同时象这样去不行,两个手 的阴阳在不断的转化,不断的在变,而且是根据对方的变化来调节,这样我就一步一步的侵进去,就好象是水,在慢慢的浸、浸、浸,浸动对方的根,把他浸到极点 了,他已经马上就要倒了,然后你再整劲而发,这样就把人发出去,这个就是按劲。

掤捋挤按在太极拳里面就称为四正手,孙子兵法讲以正合以奇胜,这是堂堂正正的手法。採挒肘靠是我们用的奇兵,是偏法,或者说叫着四隅手。

——有这么一个说法,好比你抱着一个坛子,很生气了,要把这个坛子掼到地上,就这么摔到地上,那个手上的那种感觉,是向下向后。採劲在技击中很多时候都是一种对方的手段,一採一惊,拉空对方的重心,才好乘势取之。 

——比採劲的幅度要大,它是向后向上的,这个也是隅手,如果对方的劲很大按我,从上面,我就让过他的劲头,还是攻击他的侧冀,总之根本的就是要我顺人背

——肘的方法很多,这个肘太厉害了,打人的话太黑了,这都是近身的,肘的用法非常多,只要你这个肩活开了嘛,怎样合适怎样用。有一个非常根本的原则是: 不是我现在想用肘打你,然后去怎么样用肘打,是他到了这个位置,他很背了,刚好合适我用肘打他,那我就用肘打他。对方喂到我口中来了,我用什么方便就用什 么。是这样一种状态。不是说今天我就要用肘把你打倒,那是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太极拳是要客观,要因敌变化,不能我自己猛冲猛打,管他的,我就照我的想法 去打,那就是送到别人嘴里去。

——是对方挨的身体很近了,已经要侵到我的中心来了,那么我的这个肘的防线都突破了,靠有肩靠有胯靠,把对方收到身上来了。这个也要求肩、胯、腰等要非常的活。

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实际上我们在推手中没有把它截然的分离,要因敌变化嘛,在练习中有分开来练,但在具体的应用中它都是组合的,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不是非此即彼的,怎么合适怎么用。八法是前人总结的方法,并不是说我们要囿于这种方法,好象刻意去练掤、刻意去练肘什么的,实际上要把自己调成太极的 状态,他来了我该怎么就怎么。

进退顾盼定,就是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前进后退是步法,太极拳对步法的要求非常的高,我们一开始都教大家练猫行步,腿上要有力量,走到后来大家还要慢慢的走快。步法活开以后,看起来就象风一样,行如风嘛,速度很快。

左顾右盼可以理解成眼法,比如他这边攻过来,我让开。如果我往右转,眼睛要左顾,有人问打拳的时候眼睛看哪里,实际上这个问题在推手中就很明白,你永远看着你的敌人。当然你往左边转你眼睛就要看右边。左顾右盼你可以理解成眼法,也可以是身法,就是左右的转换。

中定,这个才是最核心的东西,说到底,最后就要练中定。不管用什么方法,在任何时候,最根本的就是要守中。所有的变化,不管他怎么变,你只要守 住自己的中。太极拳的十三势,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八法,进退顾盼定五行,最后都是要落实到守中,不管是别人如何攻击如何防守,你自己的这个堂堂之阵,自 己的这个地盘你要守住。我站在这你推不动,这是一个很基础的守中,对于内行来说,他要来攻占你的地盘,这个不是单兵的交战,太极的交战好比是攻城一 样,这是我的地盘,那是你的地盘,我们要做的事是攻城夺池。从后面我们可以看到,太极拳基本上是要求你处守势的,你来攻我在守,最后是我的地盘越做越大, 我不是把你的地盘强攻下来,是很自然的我的地盘越做越大,所以这个中定是我们练的根本,最后就要落实到你要守得住自己的根,你自己重心的平衡, 你自己要能把握。比方说我现在的中定在这里,我换一个领土,这个重心是随时都在变的,我到哪儿我这个地盘都在,我只守住我的中。哪种情况是失中呢,就是你 的重心掉了。如果你是主动的移动,这个不算失中,如果你是被动的出去那就叫失中,这种情况是很明显的,根被打掉了,没有守住自己的中。以上这个十三势都属 着熟的范畴。太极拳架中三十七个不同的动作都是在这十三势里演变出来的。

着熟而渐悟懂劲,这个就是渐修。着熟的这个,就是前人总结的练功方法。你要想象六祖慧能那样一下子自己就懂了,想来也是不行的,可能需要大天才才行。要懂劲 是要通过着熟一步一步的去修炼,然后才可能豁然贯通。这里说到一个,太极里边不说而说,我们一般把单纯的肌肉收缩的力称为 比如说扳手腕,就是相关的这几个肌群的收缩,这个叫,或者说叫拙力。而这个是太极拳的一个专门的术语,它是你的身体通过这些着法的训练后,通过打拳练功把身体都抖散了然后重新组合成一个整体,你能对你的身体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样自然产生的一种完整的整劲,或者说我们出的这个,是一种复合的力,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呢?它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是根据你的变化在不断的调节,这个才能称之为 

太极拳里还有一个术语叫听劲,这是我们平时用的最多的一个说法,我们常说练听劲,说某人功夫差就是说他听劲差,你听劲好就是功夫比对方好。那这个听劲是什么呢?就是通过的这些方法的训练,你对这种的变化感觉非常的灵敏。如果对方是一个很单纯的直力,那这种力非常好处理。如果对方是 在跟着你在不断的变化,他在不断的调整。两个都是内行,都在调整,那就要看谁调的更细,看谁的意识走在前面,这就是一个的过程,都在不断的调,也就 是在对方,不是用耳朵而是通过全身的感应去感受对方的变化。我的老师今年八十七了,他一样的可以把我打出去,实际上他现在身体很瘦,真的没有什么力 量了。但是他的感觉非常灵敏,他的意识始终走在前面的,我要变始终变不过他,他的变化总是侵住我的根,这样我总是守不住自己的地盘。他要打我就很简单,确 实不需要太大的力量。这就是他的听劲比我高,活做的精细,好比绣花,他是用很细的针在绣,而我是拿个很粗的针在缝,所以太极拳要练精细的东西。如果我们一 定要给听劲下个定义的话,就是微动即知为听劲。对方有一点点小的变化,我都很敏感,我都知道,而且全身都要关照。所以说着熟也就是练听劲的过程。

懂劲是什么呢?就是未动能知。这个境界可就太高了!你往这一站,我就了解了你全身的毛病,哪儿有问题。所谓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其实不一定伸手,行家心里就已经有数了。所以未动能知为懂劲。在我们这个门派对懂劲提得非常高。在我们看来,懂劲就是一个很高的境界了,就相当于禅宗里讲的开悟了。开悟了以后,你还要往前走,要阶及神明 阶及神明就不可说啦。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这个阶及神明我们这里就不说。

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这个用力就不是我们刚才说的用力,实际上是指用功的意思,就是说要经过长期的训练,不断的用功。你只有通过不断的去修,去参,然后可能某一天想到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据说杨澄甫祖师的弟子郑曼青,他是文人习武,总是不知道怎么放松,功夫呢就总是上不了层次,有一次他做梦,因为他天天都在想如何放松如何放松,所以 有所思,夜有所梦,他梦见自己的手被人砍断了,砍断了以后那种感觉,就是没有啦,第二天去推手就大不一样了,就顿悟了。从此一日千里,终成一代宗师。所以我们打拳推手时, 手要没有,有的人打拳,你能明显的看到他手上的意非常重,他全身的意都用在这个手上。实际上你只要意注意哪儿,哪儿就要僵。所以手要丢开,要没有手。郑曼 青老师梦见手没有了,他推手的那种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如果别人进来了,你用手给他顶住,那么你肩也僵了,肘也僵了,最后自己被打出去了。如果没有了,空 掉了,自然就化了。这个过程你还是得打破脑袋去想,去悟,你可能突然就有那种顿悟的感觉。

我觉得太极拳的东西,道理都是明摆着的,心知容易,太极的理论大家都很容易理解,难的就是要身体做出来。心知易而身知难,所以还是要有一个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的这样一个用功日久的过程。我们都是把这个作为一个终生的修炼过程,不是说你突然就能够达到什么境界。而且这是没有止境的,你说你听劲很细,手很轻,一定 还有比你更细更轻的。别人做的比你更精细,还有微雕!所以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就是说无捷径可走,你还是得老老实实的去练,然后才会有顿悟的那种喜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行法释要』<肆>『拳论篇』
无极太极帮我提升了功夫境界
学习王宗岳《太极拳论》(上)
庞明:太极拳系列讲座之二
初悟太极拳《授秘歌》
《太极拳论》解全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