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思南县城区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思南县教育局

 

当前,思南县以“抢抓机遇促跨越,打造铜仁次中心”为契机,推动城镇化建设水平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水平提升很快。但是,在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县城,随着城镇人口逐年上升,适龄儿童不断增加,城区的教育工作却面临着严峻挑战,呈现出城区学校在校学生人数迅速增长,学校现有的基础设施及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学校布局不合理现象日渐突出等问题,城区教育结构日趋不合理,不能满足城镇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教育资源亟需整合。为此,我局根据县城发展总体规划,结合城区学校的布局现状,现就实现城区教育科学发展、和谐健康发展,认真规划全县教育发展远景,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县委政府决策参考。

 

 一、对县城学校布局调整规划的建议

(一)城区学校现状分析。

1、初级中学。县城区现有初级中学3所(即:三中、四中、五中),共有在校学生3813人,校园占地面积3457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5155平方米。其中:三中在校学生1447人,25个教学班,平均班额58人,校园占地面积3967平方米,生均面积2.7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181平方米,生均面积2.89平方米;四中在校生1386人,24个教学班,平均班额58人,校园占地面积4959平方米,生均面积3.5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674平方米,生均2.65平方米;五中在校生980人,17个教学班,平均班额57人,校园占地面积25650平方米,26.1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300平方米,生均7.45平方米。

按《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要求,初中校园面积应达生均2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56平方米。三中需校园面积375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386平方米,四中需校园面积35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1864平方米。两所学校现有校园都很狭窄,几乎无活动场所,无法满足教育教学发展需求。

2、小学与学前教育。城区现有小学4所(即实验、思唐、城北、城东),在校学生4833人,校园占地面积2575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444平方米。其中:实验小学在校学生2652人,49个教学班(其中10个班在原职校校区上课),平均班额54人,校园占地面积15154平方米,生均5.71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129平方米,生均2.31平方米;思唐小学1031人,18个教学班,平均班额57人,校园占地面积1848平方米,生均1.7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685平方米,生均3.57平方米,无运动场地;城东小学606人,12个教学班,平均班额51人,校园占地面积1991平方米,生均3.2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584平方米,生均2.61平方米,无运动场地;城北小学544人,9个教学班,平均班额60人,校园占地面积6760平方米,生均12.4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46平方米,生均1.92平方米,无运动场地。

按《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要求,生均校园面积应达20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应达6.54平方米。实验小学需校园建设用地53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7344平方米;思唐小学需校园建设用地22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742平方米,城东小学需校园建设用地12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963平方米。以上学校也存在现有校园狭窄,无运动场地,且没有发展空间,无法满足教育教学发展需求。

城区学前教育基础设施也存在严重不足。实验幼儿园教学设施简陋,活动场地十分有限,无法开展相关的学前教育工作,第二幼儿园还是租用窄小的民房办学,乌江艺术幼儿园占用了我县唯一的校外教育场所——青少年活动中心,加之民办教育发展参差不齐,民办幼儿园基本达不到办学标准,仅有的三所公立幼儿园无法满足城区人口幼儿入托和教育的需求。

(二)老城区学校布局调整建议。

按照思南城区建设发展规划,近期县城区常住人口将达10万人,适龄儿童将达1万人,适龄少年入学达7000人的发展形势。城区现有的中小学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为切实解决城区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问题,对老城区学校提出布局调整建议:1、根据三中、四中现有校园面积严重不足的现状,在思南师范搬迁后,建议将三中、四中合并到师范校区集中办学,只需新建5000平方米教学用房即可满足3000左右学生办学规模需求。三中、四中撤并后,同时扩建第五中学,形成1500人办学规模,将城南片区部分学生分流到五中就读,师范校址所设立的初中学校可解决老城区和城北新区现阶段开发后的适龄少年入学问题;2、为解决思南中学申报国家级重点中学校园用地和标准化办学需要,可将实验小学校区划拨给思南中学使用。将实验小学迁至现三中校区,办一所能容纳1000人左右的小学,其余学生分流到城北小学就读,将思唐小学迁到现四中校区,办一所能容纳1500人的小学。将城东小学迁至河东酒厂附近,形成1500人办学规模,解决河东乌江大桥上游适龄儿童入学,需校园建设用地30000平方米;3、为解决城区幼儿入托问题,将第二幼儿园迁至思唐小学,办一所能容纳500名幼儿入托的幼儿园。将乌江艺术幼儿园迁到城东小学,并办成一所能容纳300名幼儿入托的幼儿园。在城北开发新区城北大道适当位置新建一所能容纳300名幼儿入托的幼儿园。

(三)新城区学校布局规划建议。

随着新城区的不断开发,为满足3.5万常住人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和幼儿入托需求,建议对新城区规划设置学校:

1、扩建城北小学。为配合城北新区现阶段开发和缓解老城区适龄儿童入学,根据县城整体规划,扩建城北小学,规划在校学生1500人。新征校园建设用地10000平方米,需征地补偿费和拆迁安置费400万元;需新建教学楼2栋,面积5000平方米,需建设资金600万元;土石方开挖、回填、堡坎等场平工程投资300万元,校门、围墙、运动场等附属设施建设费用150万元,总投资1450万元;

2、在乌江三桥西岸(城北新区)附近设置一所小学,规划在校学生2000人,解决江岸名都以下片区适龄儿童入学,需校园建设用地40000平方米;

3、在乌江三桥河东附近(原规划建设幼儿师专位置)设置一所初级中学,可容纳在校学生2500人,解决城北开发区下游段和河东乌江大桥以下片区适龄少年入学,需要校园建设用地62500平方米;同时在该地附近设置一所能容纳2000人的小学,解决河东乌江大桥以下片区适龄儿童入学,需校园建设用地40000平方米;4、在城北开发区政府机关集中办公区和河东片区分别设置幼儿园,宜小规模、多布点,可在小区内规划。

 

 二、关于城区学校教师缺编的问题

(一)城区学校教师现状。2007年秋季,县编委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委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贵州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意见的通知》(黔府办发[2002]89号)精神,对城区初中(三中、四中、五中)以1:16的师生比核编,对实验小学、思唐小学以1:21的师生比进行核编,对城东小学、城北小学以1:23的师生比核编,对实验幼儿园、第二幼儿园以每班“两教一保”(两名教师,1名保育员)的标准配备教职工。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共核定教职工编制529名。其中:三中101名,四中82名,五中60名,实验小学137名,思唐小学55名,城东小学29名,城北小学20名,实验幼儿园33名,第二幼儿园12名。城区中小学、幼儿园现有教职工458人,共缺编71名。其中:三中现有教职工92名,缺编9名;四中现有教职工79名,缺编3名;五中现有教职工45名,缺编15名;实验小学现有教职工117名,缺编20名;思唐小学现有教职工45名,缺编10名;城东小学现有教职工28名,缺编1名;城北小学现有教职工19名,缺编1名;实验幼儿园现有教职工24名,缺编9名;第二幼儿园现有教职工9名,缺编3名;乌江艺术幼儿园尚未核编。

城区初中、小学、幼儿园共核编专任教师492名,现有专任教师429名,初中、小学、幼儿园共缺专任教师63名。2009年8月城区缺编学校招考教师25名(未行文),待行文后,专任教师缺额为38名。

(二)造成城区学校教师缺编的原因。一是由于我县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由过去主要解决温饱问题转向对子女的教育投资,人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加大对子女教育投资的支出比例。家庭经济逐渐富裕的农民,不惜花钱在城区租房陪子女在城区学校入学,一部分农村人口也纷纷把子女送到办学条件先进、师资配备强、教师素质高、教学质量好的城区学校就读,大量的农村学生纷纷涌入城区初中、小学、幼儿园,造成生源猛增,学校师资缺乏;二是我县服务行业、企业发展快速,外来人口、流动人口增加,其子女入学也一定程度上造成城区学校学生增多。从农村学生大量涌入城区学校就读,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我县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配备、教师业务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的悬殊也逐渐加大。

县编委办[2008]2号文件核定编制529名,已不能满足现在城区师资的需求数量。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商、外企到思南投资力度增大,城区学校将承受更大的师资和办学设施的压力。同时,随着城区学校办学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如第二幼儿园搬迁、乌江艺术幼儿园选址修建、五中办学规模形成后,教师编制的多少,城区教职工编制数(师资需求量)还将大大增加。

(三)城区师资配备存在不合理现象。一是多年来城区小学、幼儿园未直接分配毕业生,所缺教师均通过进城招考或调动来解决,造成了城区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两三年后,城区教师退休人数将急剧增加,造成大量缺编;二是非统考科目(即:音、体、美、英语、计算机)教师紧缺。因城区学校教师照顾性调动较多,此类教师多数是语文、数学教师,音、体、美专业教师几乎没有,造成此类教师严重紧缺,如三中无一名音乐教师,四中、五中无美术教师,思唐小学无计算机教师等。所缺学科教师只能请代课教师或其它学科教师兼任,对学生不能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三是幼儿园教师近年来均是照顾性调动方式调入,幼儿专业教师严重短缺,许多教师不能结合幼儿特点进行教学,阻碍了城区幼儿教育的发展。

(四)解决的办法及建议。一是修建较大规模的学校,集中办学,合理配备师资,对各学科进行配套管理。随着城镇化规模的扩大,可将城区周边学校逐步撤并,被撤并学校的师资可采用择优招考形式调入城区学校任教;二是对音、体、美术、计算机、英语教师,可采取逐年进城招考补充的方式和新增人员招聘的方式进行择优调配。农村所缺师资可采取新增人员招考聘用的方式补充;三是尽量控制照顾性调动,避免将教材教法不过关、业务素质差,不能胜任教学及不懂教学管理的教师调入城区学校任教,确保城区学校成为全县教育质量的窗口。

 

  三、对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的思考

 (一)城区学校大班额情况。1、初中部分:56—65人的大班额:有33个教学班,涉及学生数2428人。66人以上超大班额:有4个教学班,涉及学生数270人;2、小学部分:56-66人的大班额:有29个班,涉及学生数1751人。66人以上超大班额:有9个班,涉及学生数622人。

(二)产生大班额的主要原因。一是校园面积不足,设施落后。由于我县“两基”验收较早,未得到义教工程项目支持,失去了划拨土地的机遇,造成生均校园面积不足,小学只有12.53㎡/生,初中只有15.47㎡/生;二是师资不足。由于进城必须参加考试,政府每年进行调控,一些紧缺学科长期得不到解决;三是由于随着城镇化建设,农村进城人员增多,随父母进城务工子女,流动人口子女越来越多,三中、四中、实验小学、思唐小学由于建在老城区,周边均为单位用房或居民住房,长期得不到扩建,致使大班额现象严重;四是解决了超大班额、但其它专用教室又被挤占,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三)建议缓解城区学校大班额的措施。一是规划城北新区,将城北小学列入我县寄宿制小学建设规划,该校现校址不能满足寄宿小学建设需求,需另择址新建,规模在2500人左右,可以缓解城区小学大班额;二是将思南师范校址用作三中、四中合并后的校区;三是2009年秋季严格执行城区中小学划片招生;四是各乡镇严格按照辖区内学校服务半径抓好一年级入学工作,不得随意转学,城区中小学不得随意接收不是服务范围内学生,达到有效控制班额;另外,在河东三桥附近新建一所服务于城北新区的初级中学,规模在2500人至3000人的中学,由此可解决城区初中大班额问题。

 

四、开展支教工作的利弊及当前的困惑

根据国家教育部及省、地有关文件精神,我县从2006年以来,开展了从超编学校选派教师到农村缺编、薄弱学校进行轮流支教工作,实施了城区周边超编学校按超编数一半的教师比例实行支教,对农村超编学校实行本辖区内支教。支教教师年龄在45周岁以下,支教每轮时间为一年。同时由县教育局按《思南县超编学校教师支教工作方案》和《思南县超编学校支教教师考评细则》,对支教教师进行了量化管理,并进行定期督查。

(一)开展支教工作的优势。到2008年,全县已完成了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支教工作,其中2006年选派105名教师到边远山区学校进行支教,2007年,从超编学校派出110名教师到缺编学校支教,2008年选派113名教师到缺编学校进行支教。在三轮支教工作中,完成省地有关工作要求和计划任务,缓解了我县城区和部分公路沿线学校超编、农村边远山区学校缺编的问题,逐步达到合理配备教师资源,实现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建立起了超编学校教师逐步分流到缺编学校的教师流动机制,对整合城乡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教育系统人才的合理流动发挥了良好作用。

(二)开展支教工作存在的弊端。一是城区超编学校13所学校,共超编182人。其中40岁以下的117人,女教师207人,占74%。如双塘小学现有教师53人,其中40岁以下的29人,女教师43人,占81%;白沙井小学现有教师30人,其中40岁以下12人,女教师26人。因此,超编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是中青年女教师,按照《支教工作方案》派出支教的均为学校年轻的骨干教师,对原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二是这些超编学校的教师都承担着家庭的重任,大部分女教师的爱人在县直部门担任中层以上甚至副科级领导职务,当初千方百计想调入城区超编学校均是为了照顾家庭,如果派出到边远山区支教,会导致家中老人(有的教师是独生子)、子女无人照顾(有的子女正在就读初三或高三),无形中增加了家庭负担,同时也影响其丈夫的工作,甚至产生了家庭矛盾纠纷,有的导致离婚。三是三轮支教工作中,有的超编学校教师支教两轮,2009年将轮为第三次支教,无疑对支教教师家庭、生活、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加之在开展支教工作中受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扰,超编学校教师思想情绪波动,对支教工作越来越反感,如今年6月26日城区周边超编学校教师近60人到县教育局集体诉求,他们纷纷提出因照顾家庭老人和子女,或因病等原因和困难不想去支教,对教育教学造成了不稳定因素,对全县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不良影响。

(三)解决城区学校超编问题的办法。一是建立有效的教师流动机制,严格控制超编学校“进人”;二是通过每年的自然减员、城区学校进城招考等办法来解决;三是按照全区小学寄宿学校规划的要求,我县下步将在双塘片区、白沙井片区分别建立一所小学寄宿制学校,逐步解决城区学校超编问题。

(四)开展支教工作的建议:一是从2009年起,每轮支教时间为一年。支教工作本着教师自愿的原则,由超编学校教师提出申请,由学校报县教育局行文予以安排;二是落实优惠政策,在特级教师评选,省、地、县、乡镇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评定,以及县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等评选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支教教师。从2009年9月起,支教教师在参加城区缺编学校招考时,考试成绩按每支教一年加4分;三是支教教师可参加受援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竞聘。从2007年起,累计支教年限满三年的,经考核合格,回原单位后不参加职称竞聘,直接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四是支教教师在支教期间享受绩效工资中奖励性工资的农村教师补贴、班主任津贴、农村教师浮动工资待遇。同时,由派出学校从奖励性工资中发给支教教师每人每月补助费100元;五是严格超编学校教师的调配,对严重超编学校教师可申请向超编学校调动,但超编学校教师不得向严重超编学校调动。

 

五、城区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管理的建议

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多,流动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将直接影响思南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做好流动人员子女接受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城区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情况。目前县城区留守儿童及外来子女已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总数为1789人,其中小学生1389人,初中生400人。从入学的情况看,外来人员子女在县城区就读的376人(其中小学生324人,初中生52人),占总数的21%。

(二)当前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形成的问题。1、因师资短缺和教学设施不足等原因,造成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非常严重。如实验小学有学生2652多人,其中外来子女平均每班10人左右,最多的班有17人。三中平均班额均达70人以上,学校班级学生严重超员,不仅给学生的正常学习带来不便,也给教育管理、教学质量提高造成很大影响;2、随着外来子女入学的逐年增多,对本地居民子女受教育带来新的不公平。三中、四中、实验小学、思唐小学的教育管理、教学质量、升学率在同类学校中位于前列,加上地理位置较优越,到城区学校就读的外来子女逐年增多,城区学校本来教学任务重,经费不足,师资短缺,再加上外来子女的大量涌入,教学管理、教育质量都将受到影响,对当地居民子女上学来说形成了新的不公平;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管理工作跟不上,基础工作很薄弱。外来子女入学的户籍管理很不规范,许多外来务工人员认识不到位或怕麻烦而不办理暂住证,结果对外来子女上学带来很多不便,也给社区管理带来不少困难。对外出务工人员及留守子女更是缺少造册登记,对他们的家庭教育情况和思想学习表现缺少跟踪调查,对全面情况不掌握,学校很难做到有针对性进行教育。

(三)对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所采取的措施。近年来,为了创造吸引外资、外商的软环境,我县各级党政部门把妥善安排流动人员子女上学问题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加上外来务工人员对子女入学的迫切愿望,县城区各中小学均为流动人员子女入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至今未发现外来适龄子女未入学的现象。一是根据《思南县义务教育阶段就学管理规定》,对长期在我县经商、办事或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及寄居的适龄青少年,按《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持暂住户口在就近学校报名就读;二是城区各相关学校对外来子女求学情况,做到同本地户籍子女一样享受同等待遇,甚至还给予特殊照顾。各校对外来子女同本地学生在收费、编班、学习安排、关爱等方面一视同仁,对个别成绩较差的还单独辅导,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在经济上予以帮扶。但是,外来子女在校学习、表现总体是好的,但因种种原因,也凸现出一些复杂的情况。外来子女异地入学后,面临诸多困难。一是学习上有困难,由于流动人口来自全国各地,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学进度亦有差别。二是心理问题,外来子女中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的差异,造成部分学生产生心理失衡和偏差。三是学籍管理问题,有些学生中途随父母异地就业,不辞而别,导致学校出现学生流失现象。

(四)对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管理的建议。1、推进无差别教育,强化农村基础教育,逐步实现区域内学校设施、学校师资和学校投资的无差别,让城乡每个孩子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这样也能有效分流学生,避免和减少城区学校学生人数,以及部分农村学校招生不足的现象;2、采取多渠道筹资的办法,加大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让所有孩子都能享受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制订相关政策,鼓励和提倡社会力量办学来补充教育资源的不足,鼓励和引导投资办厂、经商人员捐资设立各种奖学金、助学金等,广泛开展扶困助学活动,真正做到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3、切实加强对流动子女接受教育的管理,采取相应的措施,制订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建议由政府牵头,制订有关流动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法规,明确各职能部门承担的责任,逐步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对外来子女就读较多的学校,当务之急要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经费方面给予适当的补贴,保证这些学校教育资源供应不下滑,教学质量不受太大影响,以维护教育的公平;4、鉴于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工作随意性大,建议由教育部门对流动人口子女的学籍进行独立管理、动态管理。

 

城区教育发展是我县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和突破口,它事关城镇化建设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又关系着全县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城区学校的科学布局、学校的师资配备、大班额现象、流动子女入学及教师支教这些问题相互关联,又互为矛盾,既能互相促进,又能合理转化,化解矛盾的关键是发展,推动问题解决的方式是合理规划和协调健康解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仙桃市教师队伍现状分析报告
义务教育学校办学难在哪里
严格按师生比配备中小学教师,为何还总是缺编?原因有二
分流调研。
县域内教师要真正“动”起来
关于教师职格证与教师编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