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之139 --寄左省杜拾遗
userphoto

2020.10.07

关注

转:毕宝魁的博客

139--寄左省杜拾遗

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译文】

我们常常联步同行,共同走进金碧辉煌的皇宫。但因职务有别,我们工作的部门不同。你在门下省为宦,我在紫微省办公。拂晓时,我们共同随着皇家的仪仗缓步上朝;傍晚时,我们又带着满身的御香走出紫禁城。头发斑白而悲叹花朵的凋落,举目青云而羡幕小鸟的自由飞腾。圣明的朝廷没什么缺憾,自己也觉得我们的谏书应该尽量少写少呈。

【注释】

[左省]即门下省。因与中书省并列.位置有左右之分,故又称左省、右省。    [杜拾遗]即杜甫,时在门下省任左拾遗。    [联步]指同行。二人都是谏官之职,分属中书、门下两省,上朝时应并列而行。    [分曹]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当时岑参为右补阙,属中书省,杜甫则属门下省,故云。    [限紫微]为紫徽省所限。《唐书·百官志》;“开元二年,改中书省为紫薇省。”时岑参在中书省供职.故云。    [天仗]天子朝会时的仪仗。    [御香]朝会时殿中设炉燃香。《新唐书·仪卫志》:“朝日殿上设黼扆、蹑席、香案。”    [阙]同“缺”,错失。时杜甫与岑参的职务就是拾遗、补阙.负责纠正朝政中的过失,故有尾联。

【评析】

诗题中的“杜拾遗”即杜甫。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757—758)初,任左拾遗,属门下省,也称左省。岑参任右补阙,属中书省。“拾遗”、“补阙”都是谏官。岑、杜二人既是诗友,又是同僚,这是他们的唱和诗。

当时正逢安史之乱刚刚平定之时,人们对和平生活有所期待。玄宗、肃宗父子在开始一段时间还比较和谐,因此朝廷政治出现较好的局面。贾至创作引来很多诗人唱和的“早朝大明宫”诗歌便是这种背景的作品,因此不能简单批评其歌功颂德。

前四句叙述作者与杜甫同为朝官的生活境况。诗中连续铺写“天仗”、丹陛”、“御香”等字眼,有一种雍容华贵的气象,好像在炫耀朝官的显赫。如仅此四句,尚可作如是解。但颈联转折,语意明显不同,诗人向老友倾吐了内心的淡淡悲伤,这两句诗是理解全篇的关键。“悲”、“羡”二字可谓全诗之眼。“悲花落”是悲叹时光空逝,无所建树;“羡鸟飞”是羡慕鸟可自由飞翔,自由呜叫,这就反衬出作者生活没有自由,言论也没有真正的自由了。从这两句再反过来思考前四句,便可体味出诗人表面似颂,骨子里却表现出对空虚、无聊、呆板、俗套的朝官生活的厌倦之情。尾联是全诗的高潮,披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厌倦的真正原因。“圣朝无阙事”是反语,讽刺中含有无奈。“自觉谏书稀”反映出诗人对朝廷文过饰非、讳病忌医的失望心情。当时同为谏官的杜甫也有同样的感受,在《题省中壁》诗中说:“衰职曾无一字补”,《曲江二首》中说:“何用虚名绊此身!”语异而心同。故杜甫读此诗后,心领神会,在答诗中曰:“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奉答岑参补朝见赠》)。

本诗采用的是曲折隐晦的笔法,寓贬于褒,棉里藏针。抒情婉曲,颇耐品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寄左省杜拾遗_岑参
千家诗(一百九十五)——寄左省杜拾遗
《古风泊客一席谈:五言古诗·寄左省杜拾遗·岑参》
《寄左省杜拾遗》岑参唐诗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