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级教师徐鹄:作文起步阶段,我们应当关注什么?
有了作文内容,不等于就能写出好文章,还有一个语言表达的问题,要过好“语言关”。这时候,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帮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清楚。
作文课上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要坚持“做、说、写”相结合,实现语言训练的两次转换。“做、说、写”相结合,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思想在作文教学中的演绎。
这里的“做”,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实践,它专指为了作文训练的需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而特意安排的活动,旨在再现生活的真实,让学生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进行语言操练。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获得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产生自己的思想,生成“内部言语”。然后,通过大面积口语操练,展示思维过程,把“内部言语”转换为有声的“外部语言”。这时候,经过思维整理和词语筛选,说出来的话自然较为连贯、有条理,语言水平较之“内部言语”阶段,自然有明显的提高。接着,再用书面文字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实质上,就是把“口头语言”转换为“书面语言”的过程。由于书面语言的要求更完备,更准确,学生必须经过更为周密的思考,更要斟字酌句,才能实现语言训练的第二次转换。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就能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再加上在整个语言操练过程中老师的指导,师生的讲评,互相的纠正和补充……学生“把想说的意思说清楚”这个目标,是能够达到的。
其实,从根本上说,要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键在于上好阅读课,在于平时的语言积累。作文课主要是运用语言,没有积累,谈何运用?所以,我们主张把作文的基础训练放在阅读教学中完成。这就涉及到阅读教学的改革。
我们认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并不在于理解课文内容,而是应该研究表达,学习语言。即,研究作者是怎样表达的,为什么这样表达而不那样表达?阅读教学要始终瞄准语言,通过研究语言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同时获得对语言的体验,并逐步形成语感。
对于一篇优秀的作品来说,语言表达的形式总是具体而又独特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篇课文不同的语言表达特色来进行,或一句,或一段,或某一种表达形式,不仅要抓住,还要抓准,抓紧,通过朗读、辨析、分类归纳、综合运用等各种方法,进行有层次的反复操练,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实际的语言能力。
总之,一个学生如果在阅读课上掌握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再加上课外博览群书,认真积累,到了写作的时候,他就能信手拈来,应付自如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作文教学自能序列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及其改革的思考
立足课文范例 适时读写迁移
语文教臆
叶老圣陶论语文教学
读写结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