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崩地裂时代的四个和尚

展览:故宫博物院藏四僧书画展

时间:2017年5月6日—6月28日

地点:故宫博物院武英殿

五月的故宫,一部经典大片“清初四僧大展”将要正式拉开帷幕。这不仅对于广大的书画爱好者,而且对于全世界中国书画的研究者们,武英殿将在今后的两个月里成为一个热闹非凡的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大集市”。

“清初四僧”指活动于明末清初的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四人。他们的绘画先贤为师,生发于真实山水,在继承先人的绘画思想基础上,主张抒发个性和创造力,四人虽风格各异,但基于他们坎坷的生活经历,作品大多具有强烈、真挚的感情色彩。他们的艺术面貌独特新颖,极富艺术内涵,充满了勃勃生机。对清代乃至近现代、当代绘画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树石八哥图轴》八大山人

历代皆有画僧,然而名声最响者非明末清初这四位画僧莫属。这四个人什么时候机缘了和尚?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他们的画因僧人身份而出名,还是他们凭借作品而成了名僧?他们的画究竟好在哪儿?

弘仁:画中涕泪无声的冷

四位主角依年龄排序登场,年纪最长者为弘仁,1610年于生安徽歙县人,本姓江,字韬,出家后取法名弘仁,号渐江。在他34岁那年的变故改变了一切。北京城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攻破,崇祯皇帝自尽于皇宫后面的煤山。随后,清兵入山海关,明朝天崩地裂。不久,弘仁便加入家乡的反清队伍,抵抗入侵的清兵。失败后退至福建再战。1646年,弘仁为避清兵搜捕,退入福建武夷山中,居住在天游峰下。他曾写道:“入武夷,居天游最胜处,不识盐味且一年。”可见山中避难时光之艰难。荒山之中的艰苦日子,弘仁坚守了一年之后,见明朝大势已去,心灰意冷,降清断然不可,被逼无奈,他只好归入古航道舟禅师门下,在当地出家为僧。遁入佛门的弘仁只有一个念头,当和尚也要回家乡去当。1649年,在他40岁时,终于得返家乡歙县,安顿于贴近黄山的五明寺。此时距弘仁去世只剩下14年时光。这是他潜心向佛的14年,也是他以黄山为师的14年。

弘仁的书画活动始于当僧人之前。从绘画风格上可以看出他主要效法元代的黄公望和倪瓒。待他成为四大皆空的僧人后,专心研习倪瓒作品成为他的必修课。本次展览中的《仿倪山水》作于弘仁52岁时,他不知两年后将离开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除了笔墨,倪云林画面上简疏寂静的气氛,应该最符合他当时的心境。弘仁在山水画上创造了自己的风格,与倪瓒近似,却有着极为鲜明的个人风格。

如果说倪瓒的画中显示出寂静清绝,弘仁的山水便是寂寥清冷。前者的“绝”,表现出一种超脱于世的姿态,是一种出世的意境。而后者的“冷”浸透了彻底的寒意,是一种入世太深、伤心到头、涕泪无声的决绝。

本单元共有23件弘仁书画作品

最值得关注者如下:

《松梅图卷》 47岁

《林樾一区图卷》 51岁

《仿元四家山水图卷》 51岁

《陶庵图轴》 51岁

《西岩松雪图轴》 52岁

《仿倪山水图轴》弘仁

髡残:粗头乱服般的笔墨

年龄排第二者为髡残,他生于1612年,比弘仁小两岁,属今之湖南人。他俗姓刘,出家后号石谿。他遁入空门与反清无关,至于为何出家及其具体时间,史上众说纷纭。现按髡残最知心的朋友程正揆在《清溪遗稿》所记载:“幼有夙根,具奇慧,不读非道之书,不近女色,父母强婚弗从,乃弃举子业,廿岁削发为僧。”二十岁时(1632年)即已出家,明白地说出髡残的出家原因应与“父母强婚”有直接关系。

1644年后,清兵南下,髡残不顾僧人身份加入了南明政权组织的反清战斗,失败后躲回老家常德桃花源,钻入深山之中,呆了三个月。后来,他把这段与野兽为伴的艰苦岁月讲给程正揆听,这位好友记录了下来:“甲申间避兵桃源深处,历数山川奇僻,树木古怪,与夫异兽珍禽,魈声鬼魅,不可名状,寝处流离,或在溪涧枕石漱水,或在峦猿卧蛇委,或以血代饮,或以溺暖足,或藉草豕栏,或避雨虎穴,受诸苦恼凡三月。”这一段生活成为他日后反复勾画的素材,他的山水自始至终粗头乱服,林泉高耸,沟壑幽深。

挨过避难桃源山中的生活后,髡残终于在南京近郊牛首山的幽栖寺安顿了下来,参禅入道,礼佛画画。有时,除了到南京城里探望好友程正揆,他极少踏入繁华都市。虽然“性鲠直,若五石弓”的髡残“寡交织,辄终日不语”,不喜欢与人交往,却极爱访游名山大川。他常到黄山游历,在《山高水长图》跋文中曾写道:“余住黄山时,每四时之更,朝夕晴雨之变,各得奇幻之妙,令人难以模想。”

与弘仁执著于采用单纯的线条表现简洁的山水不同,髡残的画图山重水复,构图极为复杂。其笔墨苍茫,郁郁沉浑,一方面来自于解索皴和披麻皴的反复使用,秃笔干笔皴擦和焦墨破笔点相结合的结果,其中很多技法是自元代的王蒙;另一方面,这种浑朴直接的、粗头乱服式的笔墨,也与他禅家本质相暗合,更与他的性格一致。他的笔墨似乎没有修饰,下笔真率而绵密,整严而无躁气。正如好友程正揆指出:“石公作画如龙行空,虎踞岩,草木风雷,自先变动,光怪百出,奇哉!”

在他画里,我们几乎找不到生硬的棱角,物象之间也没有明显的界线,一眼看去似乎没有抓眼球的画眼,恍恍惚惚,忽而是树,忽而是山,忽而是云,忽而有人,仿佛一切的意象都没有实存的真面目。髡残1673年去世,时年61岁。他曾作诗一首,恰为其分地概括了他的一生,也坦陈了心迹:

十年兵火十年病,消尽平生种种心。

老去不能忘故物,云山犹向画中寻。

本单元共有20件书画作品,多为尺幅较大的作品,髡残喜好在图上题写大量诗句或大段记述文字,以上推荐均有极为丰富的文字内容,字里行间,作为僧人的髡残将现实生活中的体味与禅意融合为一体。

重点推荐

《禅机画趣图轴》(50岁)

《仙源图轴》 (50岁)

《物外田园图册》(51岁)

《雨洗山根图轴》 (52岁)

《山水图轴》(无纪年)

《仙源图》 髡残

八大山人:凄凉中有雄健

前两位无疑是杰出的画家,却不是大明星。下面出场的八大山人,举世皆知,无须过多介绍。明朝覆灭时,居住于江西南昌的八大山人18岁,风华正茂的年龄却赶上了天崩地裂的大变局,而他又是最应该被“剿灭”的那一批人。

作为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直系后代,八大山人自祖父起其实已然从皇室身份中得不到什么优厚的待遇。他出家前的名字朱耷,一直存在争议,但较为可靠的一个论点认为,这个名字是八大山人放弃皇族世袭身份,像普通人一样走向仕途,准备考取功名,以期维持较正常生活的证据。八大山人处处是谜,他的名号极多,串联起来就是他在明亡之后的整部流亡史。

后代的人对他作品的解读一直存在极大误区,总是喜欢主观地揣测八大山人的心迹,认为他的绘画永远在表达悲愤之情,饱受冷落之意。其实,这些只是他创作早期阶段的意象。他在或禅或道的漫长修行过程中,渐渐放下心中的愤懑,向着更博大的心灵世界出发。

本次展览也为我们提供了较为全面的作品序列,可以通过画、书法、印章、题跋,全方位走进八大山人的艺术世界,寻觅他更为真正的人生轨迹。由于八大山人综合的人文修养和长期的佛道修为,他的绘画作品多运用象征手法将物象人格化。他的艺术根脉源自明代的林良、徐渭等写意花鸟名家,山水宗法董其昌,兼取黄公望、倪瓒等而自出己意,风格枯索冷寂,于凄凉中现雄健之气。八大山人是长寿的,活了整整80岁。

本单元共计20件书画作品,尺幅有大有小,除书法外,可以说件件为大众所熟知,件件让人爱不释手,其中有不少反复出现在各种画册的封面上。

本单元重点关注:

《猫石花卉图卷》(71岁)

《枯木四喜鹊图轴》(晚年)

《山水图册》(77岁)

《树石八哥图轴》(78岁春)

《杨柳浴禽图轴》(78岁冬)

《猫石图卷》八大山人

石涛:纵肆清奇的皇族后裔

齐白石曾写下:“下笔谁叫泣鬼神,二千余年只斯僧。焚香愿下师生拜,昨夜挥毫梦见君。”让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如此折服的人正是苦瓜和尚。他也是皇族出身,是八大山人的远室宗亲,亦是同病相怜,作为明代的遗民画家及僧人,出生在广西桂林的石涛,一生处于极为复杂的矛盾之中。这一切根源首先源自他的出生时间:1642年,明朝灭亡时,他仅有两岁,对明朝毫无亲身的记忆,却面临一场南明政权的杀戮,幸得一位忠心的家臣相救,全家只有他逃出劫难。

此后,石涛便随这位叫喝涛的师兄云游四方。康熙年间,作为僧人,他的画名已远扬天下。作为明皇室,人们一直诟病石涛一生中曾两次主动接驾南巡的康熙皇帝,并在五十岁时跑到北京城,希冀再次见到清廷的帝王,为自己谋取更大的事业。石涛在帝都活动了近二年,终不得志,返回扬州定居直至病逝。

他善画山水、兰竹,其山水取之造化,构图新奇,善于表现深邃之境,笔墨淋漓跌宕。他不仅擅画,而且善于写画论。他的善写体现在他的精妙语言之中。如果活在当下,必是一位微博高手,点赞率当以百万计。

他的名言金句甚多,如“搜尽奇峰打草稿”、“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一画之法,乃自我立。”但是,对石涛语录的误读也是俯拾皆是。误读最深当属“笔墨当随时代”,世人的解释与石涛的本意刚好相反。如果细细查看下句——“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不难发现石涛是在告诫世人“笔墨不可随时代变换”。自古至今,真正有创新的艺术家都是反世风而行之的。

本单元供23件书画作品,也是诸多名作夺人眼目。

重点推荐:

《搜尽奇峰打草稿卷》(50岁)

《高呼与可图卷》(中年)

《清湘书画稿》(50-55岁)

《黄砚旅诗意图册》(晚年)

《云山图轴》(61岁)

《对牛弹琴图轴》(晚年)

《对牛弹琴图轴》石涛

本展少见的以人物为主的作品。重点是细读题款,围绕“对牛弹琴”这个立意,石涛以诗论理,以诗叙情,以诗自嘲,以诗讽喻,极尽言语之能事,绝品。

武英殿走一圈,86件套书画作品呈现给我们一个鲜活的人生历程,从中窥探到四位僧人的人生轨迹。他们出生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遇到了同样的人生困局,被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于是做出了同样的选择,踏入佛门,却由于同样的爱好,得以安顿自己的心灵。在艺术的王国,四位伟大的画僧为自己打开了通向下一时代的门径。他们在世时肯定无法预料,可以在曾经逼迫他们的王朝旧都,在康熙皇帝工作的武英殿的这一次“久别的重逢”,一起坐看云起时。

《高呼与可图》石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宫看展——四个和尚的画展,冷、粗、凄、奇
故宫博物院藏四僧书画展
五月,故宫把武英殿给了遗世独立的清初“四僧”
四僧:变其法以适意
艺术百科-中国画流派之“清初四高僧”
四王与四僧:清初画坛的两种走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