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研究报告】《核心素养:重构技术课程新图景》成果简介



研究缘起

近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一个非常时髦的热词,且在2014年初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在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由此,核心素养被置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性地位,成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灵魂。


研究内容

在普职融通成为高中阶段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整体趋势下,当下中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同样需要对核心素养,以及普通高中阶段技术课程修订情况予以高度关注。报告人长期跨界于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领域研究,同时作为教育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组的核心成员,结合自己近年来参与普通高中技术课程修订工作的亲身体会,对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核心素养的本质与内涵?何以提出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如何转化为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并在技术课程内容标准、学业质量标准得以体现等问题进行回答。

首先,时代背景。报告简要回顾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诞生的时代背景,以及最近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的研制背景和分析框架,并对几个国际知名的核心素养框架作了比较性分析,且对核心素养内涵及其相关概念简要进行了辨析。

其次,学科核心素养确立的主要依据。(1)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本学科的学科本质观和学科教育观;(3)体现我国在本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4)国际上的优秀成果和先进做法等。

再者,技术学科本质观。学科本质观是指在哲学层面上对本学科根本性质和核心特征的认识。对技术本质的认识,是技术课程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对技术理解的有多丰富和精彩,技术课程和课堂才可能会有多丰富和精彩。报告强调技术不只是技能和人们手中的中性工具,也不只是科学的应用和附庸,而是有其独特的认识论范畴,诸如技术知识、技术实践、发明与创造、技术设计、技术创新等,它是作为人工物、知识、过程、意志等多层面得以展现,其本身蕴涵着育德、益智、审美等丰富的教育价值。鉴于此,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发点,超越“工具主义”的技术观念,整合了“作为人工物、知识、过程和意志的技术”,深化了技术学科的知识观、课程观、学习观,并基于世界上27个国家的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的比较性分析,初步确立了技术课程的五大素养: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且这五个核心素养是从“具有技术素养的社会人”所具有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出发,从“社会参与”“自主发展”和“文化修养”三个方面建构。

第四,课程结构和内容的调整。在学科核心素养确立的基础上,通用技术课程在结构和内容上进行了适度调整。必修课设置“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2个模块,在选修模块的设置上则进一步加大了开放性,形成了选修Ⅰ的4个系列“技术与生活”“技术与工程” “技术与职业”“技术与创造”,选修Ⅱ的4个模块,为“传统工艺及其实践”、“新技术体验与探究”“技术集成应用专题”、“现代农业工程专题”,主要考虑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工业技术与农业技术的结合、技术体验与技术运用相结合,以便为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条件下不同学生的技术学习需要提供个性化需求。此外,报告还对技术课程核心素养的细化与分级问题,以及如何转化为课程内容标准、学业质量标准等问题进行了说明,重点介绍了从实证的角度检验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水平划分的科学性,以及具体表述的精确性和适切性。

最后,报告指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以核心素养为纲,是引领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一次重要变革和文化建构。技术课程标准修订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标准修订只是深化课程改革过程中最容易的一步,未来的创造和实施之路将更为艰难。尤为重要的是,我们的教师是否具备这些核心素养?是否具备足够的实践智慧?


作者单位
作者单位: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琳: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新高考!新课标新高考来了,教学怎么跟着变?7位专家给出精彩解读
构筑“为核心素养而教”的素养工程
东北师大学习笔记(2)聚焦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促进教学方式变革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唯物史观
吴刚平|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改革特点与实践建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