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元评价鲜活学生的个性差异

多元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昂起头来

中国教育先锋网 2009-05-18 侯明甫


    
谈到目前素质教育的评价问题。我觉得“多元评价”是很值得研究和实践的。
    
    
第一,我们要有多元的评价意识。评价的多元化是一个容易说到而难以兑现和实践的东西,但我们并不是无能为力或无所作为。我们要知道,单一的纸笔测试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素质教育形势了,因为在单一的纸笔测试里,会暴露出很多“缺失”和盲点,比如被试对象的非智力因素、品行修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各种学科的真正素养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在一支笔和一张纸的考试中了解不到,琢磨不出,发现不了的。那么我们顺着多元这个方向考虑下去,就又会有一系列的问题涌现出来,比如多元评价的内容有哪些?多元评价的方式方法是什么?“多元”评价的标准尺度怎样把握?多元化的评价是否真正有利于学生的素质发展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在学校这个层面上,究竟有哪些作为呢?这便是我想说的第二个问题。

    
第二,在“多元意识”的引领下,我们力求在评价的内容和方式上有所突破。
    
    
学科评价,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我们应该有哪些突破呢?首先,把知识和能力结合起来,尽管知识和能力没有严格的界限,但二者的表现形式应当是不一样的,它们在各个学科领域的特点也是我们教师能够区分开的。我们把各个学科里的主要能力问题,列举一二,作为考查对象,并在评价中加以落实,这样肯定有利于学生的学科素质提高。拿语文来说,我们采用“1+1”或者“1+2”的评价办法,把传统的一张试卷和某种语文能力(听、说、读、演、辩)结合起来,不是更能推动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吗?其他学科照此进行,只要我们不怕麻烦,善于研究,勇于开拓,由易到难,由粗放到精细,坚持不懈,我想一定会使我们的学科教育和学科评价出现一种新面貌。其次是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推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形成性评价强调的是过程,终结性评价强调的是结果,而一个真正优秀的学生必须是在智力和非智力两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才不失为优秀。就形成性评价来说,现在比较成功的办法是推行“成长记录袋”,这种办法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阶段性结果,对于培养学生的习惯,锻炼学生的意志,矫正学生的不良作风,综合学生的学科素养都有积极的作用。
    
    
搭建多种平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领航加油。人是有个性差异的,只有尊重个性,尊重差异,才会有平等的教育和公正的评价。我们目前的教育评价很不公平,甚至有严重的“歧视”现象,这主要是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造成的。让乌龟和兔子到陆地上跑,是对乌龟的不尊重;让兔子和乌龟到水里游,是对兔子的不尊重。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可以说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与性质却呈现许多不同。而我们的教育教学评价,却往往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用一种特定的内容和形式让所有人去比拼。正确的评价方法是以多种途径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估,进而审视他们的多元智能的综合成长,发现每个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并据此反馈,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教学、训练和激励,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励学生张扬个性。比较成功的评价方法是:学校搭建更多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才能,并像学科教育一样给予重视。比如严格正规的体育项目比赛,一定规模的文艺汇演,各个单项的技能竞赛(书法、美术、器乐等),比赛完毕之后要发奖,要把成绩记入学生的档案,要把这些成绩作为评优、评模的重要方面,这样才能激励更多学生,不断发展自己的专长,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些做法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都已经实施,并且有不少活动作为学校的特色项目、品牌活动得以“标注”。使得教育评价更加丰富,更加适合人的素质发展和时代要求。
    
    
第三,重视评价过程,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自信。我认为适合素质教育的评价,任何一个评价内容,任何一种评价方式都应该是学生人生旅途上的一次“加油”,都应该为学生坚定目标和向着目标前行提供动力。在评价过程中,人文精神要不断增强,要把平等和发展放在首位,不要过于强调“等级”和“成绩”。在平时的评价中,要把尊重、理解、关爱、信任、激励融入到过程之中。特别要尊重事实,免除成见,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态度表现、日常行为表现、成绩表现要区别看待,不能一好遮百丑,也不能一丑遮众好。“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对于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应从正面加以引导。对于那些学困生或后进生,不应抱有“一碗水看到底”的悲观态度,要坚信任何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基础和美好的未来。要通过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昂起头来“走路”。我们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在推行素质教育的道路上留下坚实的脚步,也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教育的智者和善者。如果这样,我们在突破“素质教育评价”这个艰难的问题上不就充满希望了吗?

多元评价鲜活学生的个性差异

 

【摘要】人类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已经来临,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为了让农村也早日步入信息化时代,要大力提高农村完、村小的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的程度,按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有效地评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实践能力,对于加快农村完、村小新课程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学生  差异  评价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将成为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它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育者往往不能有效的了解被教育者,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个性差异缺乏足够的了解,从而影响了教学评价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评价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接受知识、获取知识的方式与快慢都有可能与别人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更是完全自然的现象,这也就决定了在学习成效上存在明显的差别。教师应在评价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基础上,注重评价手段的有效性。本人从学生和教师的两个角度进行研究。

一、学生个性差异的体现及其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按学生个性差异主要集中体现在:学生心理特点、学习行为的不同。

1、心理特点差异评价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说,这个学生很聪明,那个学生比较迟钝;这个学生善于思考;那个学生有音乐才能,那个学生绘画很出色;这个学生活泼好动,善于交际,那个学生沉默寡言,喜欢深思。这里说的,就是人们之间表现出来的心理上的个别差异。每个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既是教育的结果,也是教育的一种条件。只有针对学生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评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这就是因材施教。材就是指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其中包括他的兴趣、性格、能力等心理上的特点。因材施教就是承认差异,重视差异,在教育或教学上,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区别评价,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按兴趣、性格、能力不同的条件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1)对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可以给予“激励制定高目标”的评价,让学生在的兴趣和教师引导下为达到更高的目标而自主探索。例如,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有不少学生能非常熟练地运用操作技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往往这些学生都是对信息技术拥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这时,我就可以抓住学生浓厚的兴趣,给他们作出合理的评价。

例如:在教学《我们的校园》课时,学生能利用工具画出简单的教学楼之后,可以给予学生这样的评价:“XX同学,你的教学楼画的真整齐,如果能在校园里加入一些花草,相信这样我们的校园会更美丽!”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也给学生制定了更高的技能目标,从而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得到升华。

2)对性格不同的学生,表扬与批评的评价也应注意方法,对于性格外面的学生,我们还可以用“激励制定高目标”,但针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可采用“延迟评价法”。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和素质的不同,学生之间的性格必然存在差异,我们应照顾性格内向的学生,即推迟对学生的评价。如在课堂教学中发现,这些学生不能正确地掌握操作技能,教师不需要过急地给出评价,以免伤了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应该过段时间,当其他同学正在专心练习的时候,走他这些学生身边,耐心地指导学生操作的方法,让他知道原来这并不难。如果发现有部分对一些较难的操作技能并不能很好地应用的学生,教师还可以给予一个微笑予以鼓励,可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这些评价方式,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3)对学生操作能力不同的学生,给予的评价也不同。但是学生操作能力的差异与家庭经济有一定的关系,由于在农村中,有不少家庭经济比较富裕,并在家中配有电脑。而这些学生的操作能力就远远超过了家中没有电脑的学生。对于有较好操作能力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中就采用“引导法”评价,引导在正确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好地去挖掘新技能。特别是在与网络有关的课堂时,有一部分学生,对“网”非常的敏感,在他们的认识当中,“网”就是用来聊天,游戏的工具。对于这些学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有关网络的操作技能他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但由于他们的认知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课堂中,他们并没有按教师的要求的练习,而是一味地操作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东西,这时教师就要合理评价。

例如,在教学《电子邮件》课时,往往会有一些同学在掌握其方法之后,就会觉得它枯燥乏味,之后就会自行地去寻找一些有意思的事来做,也有一部分由于没有专心听讲或接受能力较弱的同学,会知难而退。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对那些操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就要适当运用延迟评价法,但对于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利用Email来收发一些电子贺卡之类的作业,让他们在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教师可以在评价过程中,还可以用一些肢体语言来代替其他评价方式,例如摇摇手、举起大拇指、拍拍肩膀……等,让过程长一点儿,让兴趣多一点儿,让形式活一点儿,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去努力、进步,让他去产生兴趣,让他也达成目标,从而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品尝成功的喜悦。

2、学习行为差异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然而,学生学习行为差异研究中明显地存在欠缺的成分,也是教育实践中经常被忽视的因素。

1)不良学习行为及其矫正

此类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操作能力极强,却骄傲自满,固步自封,看不起同学,有时也瞧不起老师。常常“自我升腾”,满足于现状。他们在实践能力上一般比较优异,操作也比较灵活。这类学生主要问题在于自我评价往往偏高,由此而看不到自身的不足,找不到发展自身学识的方向,于是表现出上述学习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可以说是“自以为是”,他们在没有正确地掌握该学的知识技能,就去玩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东西,到头来还是一场空!对于这类学生就需要教师给予评价,开导他们的认识,明朗他们的自我评价,暴露他们在认知上的短处,促使他们有自知之明,这样才能使他们更上一层楼。此外,应当不断给以新的任务,新的要求,让他们体会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怠慢不得,自满不得。在取得成绩之后鼓励他们,以更高的目标去激励他们。

2)良性学习行为及其优化

此类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意识地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能较快地掌握本课的重难点,并能充分利用课堂练习,按时完成较有层次的作品,但他们并不想在原来的知识技能上花更多功夫。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非常突出,但胸无大志,得过且过,不易觉察自己的问题,不能充分发挥学习潜力。对待这类学生,教师的评价应通过各种评价形式的交往以影响他们的生活观、价值观,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学习目的和良好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信息技术在实践生活中“落地开花”,以求得更高质量的学习行为。

二、教师适宜评价——促进评价的有效性

面对学生个性的差异做出相应评价同时,教师还应注意评价的有效性,即有效的评价手段。教学中应避免“廉价的表扬”,进而激发起学生长久的、内在的积极性。这不仅需要研究如何引导学生去不断发现探究,也需要研究评价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评价。所谓激励评价,指的是通过刺激,激发个体心理动力,使这一心理动力水平在某一时间里始终维持在一定的兴奋状态。教师运用激励评价的方法,目的就是通过外部刺激,激活内在的推动力量。我认为,有效的激励应体现以下特点:

1. 注重情感投入

人是一种具有丰富表情的高级动物,而我们教师往往会缺少这一点。在教学中,好多教师在学生面前只有一个表情——严肃,这样就影响了我们教师的评价效果。同样一个表扬,虽然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感到有勉强应付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受到你发自内心的赞赏。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情绪和情感是一种内在的动机力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的评价应注重情感投入。如在表扬学生的时候,适当地加入一些表情,会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成功或不足。

2. 注意内容翔实

能激发内驱力的评价,不仅要注重情感因素,而且应注重内容翔实,有根有据,防止激励性语言苍白乏力。也就是说,激励要以事实说话。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掌握学生之间的差异:即学生过去的有关情况(纵向可比)和学生在班级或更广范围内所处位置情况(横向可比),并艺术性地加以运用,进行有效的激励。具体做法:

l)与教师对比。如:“你的操作比老师还好!”;

2)与同学对比。如:“你的想法最有独创性!”、“这样的分析确实高人一筹!”;

3)与自身对比。如:“我真看不出你,进步太大了!”。

3. 重视归因心理

心理学研究中把行为原因归之于个人内在倾向等非环境因素的过程称之为“意向归因”。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发现学生之间学习行为的差异,例如非常好地运用操作技能的学生则归因于自己聪明、肯下功夫,操作不好则归因于自己反应迟钝、马虎懒散,于是吸取教训迎头赶上。与之相对的叫“情境归因”,即把个人行为原因归之于情境或环境因素的过程。有此倾向的学生往往怨天忧人,寻找种种外界的理由推诿责任。由此可见,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归因心理。首先,不要一味赞赏学生的智能,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便觉得自己很笨,而丧失自信。其次,应更多地赞赏学生付出的劳动,赞赏他们良好的学习方式,这样的评价能引导学生在受挫时归因于自己未尽全力,从而尝试以加倍的努力去战胜困难,这有利于培养顽强的意志和勇于接受挑战的进取心,有利于创新人格的塑造。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给出有效的评价,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鼓励指导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自主地学习,从而有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就在于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让每一个孩子都抬得起头来。

 

 

【参考文献】

1.《学生发展水平评价应注重的几个问题》,湖南省宋阳市第一中学,罗洪钦,李作球;

2.《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心理个别差异》,http://bbs4.xilu.com/

3.《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多元评价的依据》,于兴岩,http://whqz.hcedu.cn/

4.《提高学生兴趣与课堂评价》,庄旭峰,http://www.pszhy.pudong-edu.sh.cn/

 

 

上虞市崧厦镇中心小学  傅强

电话:8227181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学中的差异教育策略浅析
尊重学生个性 关注个体差异
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让课堂绽放出“个性”之花
有效教学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实施分层教学,落实因材施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