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发语文校本课程,建设书香校园文化》开题报告

《开发语文校本课程,建设书香校园文化》开题报告

川府里小学  姬琳

一、课题界定

1.关键词:语文校本课程  书香校园

2.关键词解读

   “书香校园”指学校有一种适应阅读的环境,教师、学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思考的习惯,读书成为师生的乐趣,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需要。

“语文校本课程”指立足于“书香校园”这一特色构想,由学校自行开发出适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程。

3.课题界定

      本课题强调通过开发“语文校本课程”开展各种读书活动,营造读书氛围,建设书香校园,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二、研究假设

    课题研究中,通过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语文校本课程《阅读伴我成长》1-6年级的阅读读本,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热情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和文学赏析能力,丰富学校课程文化建设,在全校师生中形成“爱读书、读好书、重品悟”的浓厚氛围。其次,通过每周的校本阅读课,扩大学生阅读量的同时,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促进书香校园的建设。再有,利用好校园环境的熏陶作用,以及学校系列的读书活动,建设以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从而提升广大师生的整体素养。

三、研究背景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著名学者朱永新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基础教育阶段是人类读书的黄金时光,让学生从小养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对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为其终身的发展可以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对民族的振兴,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语文课程标准》虽然明确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因为缺乏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有效措施,如读物的选择,实施的方法、时间、评价考查的方法等,因此很难将新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而且随着教改的深入,原先课内阅读教学的很多问题也暴露出来,不少教师通常把阅读教育的目标简单理解为让学生读懂课文,而不是学会读书。在教学中习惯用支离破碎的繁琐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和阅读体验,当然就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亲近、热爱之情,使很多学生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我校提出《开发语文校本课程,建设书香校园文化》的课题研究,从扩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入手,进而培养师生阅读习惯,提高师生综合素养,孕育书香校园文化。

(二)我校阅读现状

1.学生阅读现状

长期以来,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一直处于自流状态,难读厌读现象较为普遍。综观我们的学生,整天都在忙碌,但大多是在忙着完成老师布置的重复性的作业、抄写、课文背诵、应付考试的压力等,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聊。虽然老师有时也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对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即使学生有些时间,也很少主动地去找书看。另外,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比较单一,休闲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现在的孩子们最爱看的诸如《奥特曼》、《校园幽默》、《哆啦a梦》等休闲性书籍,这些书与文学经典相比,多了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

2.教师阅读现状

教师现在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都比较重,心理压力也比较大,每天忙于应付来自学校、学生的方方面面的事情,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严重影响了阅读。加上教师个人兴趣指向的不同,空闲时间只读读休闲、消息类报刊,而更多的是看电视、上网聊天、玩游戏,甚至无所事事。摘抄阅读、写体会大多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而已。

3.学校阅读现状

由于学校地理位置的劣势、师资力量的局限、学生生源质量的下滑等因素使学校呈现出办学规模萎缩的态势。经过近年的不懈努力,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以人为本”的管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为学校带来了良好的声誉,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因散发着浓郁书香气的走廊文化和注重张扬学生个性的特色活动而被社会关注。学校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是学校向纵深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4.家庭阅读现状

我校的学生来源外来务工子女占学校全体学生的80%,所以家庭的购书、藏书占消费比例极低。尤其是在周边做小生意、买蔬菜水果等繁杂的工作的家长们,本身文化水平不高,家境又不宽裕,时间少加之认识有限,根本谈不上家庭读书氛围。

5.前期有效工作

以“走廊文化”为依托,学校的环境已经营造出了浓郁的读书氛围,以“大量读写”、“读书节”等阅读活动为载体,已经激发了师生读书的热情。

自2011年以来,学校先后成功地开发了 “书法校本课程”、“德育校本课程”、“低年级英语口语训练”等校本课程,学校领导和教师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

 (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国外的许多国家早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阅读。美国已启动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少儿读书计划”,列出包罗万象的书籍目录供学生阅读。芬兰早就实施了学生阅读工程,在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举行的阅读能力测试中,芬兰学生的成绩名列前茅。芬兰学生不仅阅读能力强,也非常乐于阅读,有18%的芬兰中学生每天花一两小时,单纯为了享受阅读的乐趣而阅读。在我国,由朱永新教授主持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中,“营造书香校园”行动被称为“整个实验的灵魂”,目前,很多学校参与了“建设书香校园”这一行动的研究,有些学校已取得显著成果。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些也为我们开发语文阅读校本课程资源,促进学校书香校园文化建设确立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导向。

四、研究对象

学校1-6年级学生和全体教师。

五、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为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规定了具体的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给我们提出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新课标的这一些理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内容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了,语文学习再也不能仅仅等同于语文学科学习了。同时“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前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与经验,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厚积薄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从一个侧面说明数量的积累与熟练技巧形成的密切关系。庄子的“且夫水之积也不后,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也说明长期、大量的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保障。语文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也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理念。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就意味着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了法律依据,同时也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活动是学校发起的,并在学校中实施的,强调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校形成鲜明的发展特色奠定基础。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各种读书活动的开展,营造书香校园,创设书香育人环境,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让学生、老师在书香环境中丰富和体验情绪、情感,体验读书学习的乐趣,追求成功,体验成功,乐于成功。让学生、老师在健康和谐的书香环境里不断追随成功这种愿景,以达到自我激励,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目的,使自身的人文素养得到很好的养炼。营造“书香校园”的宗旨就是为了把师生培养成为“书香校园”里的文化人,让他们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为他们的生命成长积淀丰厚的底蕴。

六、研究目标

1、直接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开发阅读资源;研究“书香校园”建设的基本标准;读书及组织开展读书活动的途径和方式。

2、育人目标:激发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和思考习惯;通过大量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吸取古今中外经典作品中精髓,开拓视野,长进见识;培养师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师生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3、工作目标:

营造书香校园环境:让学校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让学校的每一个地方都洋溢着书香。

构建校本阅读课教学模式,上好阅读课,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技能。

指导学生选好读物,制定各年级推荐书目。

开展教师、学生、家庭读书系列活动,以活动促阅读,师生共读,打造书香校园

利用校本教研活动,以“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机结合方法研究”为研修主题,构建课堂阅读特色的教学体系。

构建自然状态的阅读环境,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保证阅读主体的自由自主,让阅读成为师生的愉快精神伴侣。

丰富、净化阅读资源,尊重阅读个性,提倡阅读方式的丰富多彩。

七、研究内容

(一)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校园文化环境,建设隐性的校本课程体系。

1、楼外以人文关怀为主题的环境。在各体育活动区内布置一些振奋人心的激励性标语,把围墙布置成传扬经典的文化墙。

2、楼内以书香浓郁为主题的环境。一是把图书实行开放管理,在一楼设置开放式书吧,把图书室的图书搬到走廊,取名“温心书吧”,让学生看得到、摸得着;二是在楼梯拐角处、空闲处建立阅报台、杂志阅览区、读书方法介绍薄、读书知识宣传栏;三是在走廊南墙,以葵花朵朵开为背景为每个孩子提供一块展示读书成果的区域,在走廊北墙,以胶片的格式展示每次读书活动的照片;四是在走廊合适的地方布置一些名家的读书格言。让学生走进走廊,就被浓浓的书香熏染着、陶醉着。

3、通过创建温馨如家的教师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以创设良好的阅览环境。阅览室要不断丰富藏书量,开架向师生借阅图书,在阅览室的电脑里安装100万册电子图书,鼓励师生利用网络读书。图书管理员每月要设计出好书推荐的宣传画,各班也要按要求办好读书手抄报,学校将成立由家长介入的“家校共建读书俱乐部”,充分发挥学校阅览室的功能,并带动家长积极参与到创建“书香家庭”中来。

4、建设以“营造书香班级”为主题的教室环境,各班设立图书角,每个图书角的图书不能少于150本,图书来源可以是学生自带、班级添置、学校补充,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自主性阅读。

5、在学校网站的主页上,建立读书专贴,营造书香氛围,搭建师生读书交流的平台。

(二)对课时计划内的校本课程实行“积累运用”与“快乐体验”的双轨开发。

根据新改年级的课时计划安排,每个年级每周都有2—4节的校本课程,根据学校学生外来务工子女、贫困学生、单亲学生较多的现实,学校将采取双轨开发的策略。即:一方面是由班主任开发的以“丰富读写材料、训练读写技能”为主题的“读、背、导、练”读写校本课,课时是每周两节,其中一节是积累汇报课、另一节是指导训练课;另一方面是由学校领导开发的以“张扬个性、特色发展”为主题的“快乐体验”个性创作校本课,每周一至两节,各位任课的领导要以轻松、快乐为创作前提,根据各年级的年龄特点实施课程开发。

(三)结合校本培训,在教师中开展“走近大师、走进书海”的校本活动。学校每年将为教师拿出一定数额的专项读书资金,以用来为教师购买可读的图书,并以“六个一”来检测教师的读书成果,即:提倡所有教师每两天静下心认真地来读一个小时的书;每两周写出10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每个月上交一篇高质量的1000字以上的教育随笔;每两个月对自己的工作、学习情况做一次反思,并把文稿备存;每学期要参加一次主题读书汇报活动,每学期上交一份3000字的好书导读提纲。学校每学期都将开展一次教师读书沙龙活动和教师读书知识竞赛活动,学校将为表现突出的教师赠送购书卡。力求在教师队伍中营造学习的氛围,研讨的氛围,以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四)以校本教材《阅读伴我成长》为依托,开发学生的课外读书活动课程。

向学生推介由“新教育文库”推荐的“小学生必读书100种”,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学校在《阅读伴我成长》中明确了各年级的必读书目和推荐阅读的书目,三年级以上学生都要具备两种读书笔记,一种是日记、小练笔,一种是阅读摘抄积累本。每天中午固定20分钟的自由阅读时间,每天中午和放学以后的时间学校阅览室向学生开放,每两周,学生要完成一张A4纸大小的阅读小报,并通过走廊的展示墙展示出来,每半月教师要带学生到图书馆上一节阅读课,每学期每名学生要读完2本好书。每学期,学校都将举行一次专题读书汇报活动,学校每年举行一届读书节。

八、研究方法

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要求参与研究的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树立“问题即课题,过程即方法,进步即收获”的理念,积极参与教学实践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实性,讲究科学性,注意认真观察、不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以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

1.文献法:

借助理论和经验,指导课题研究。

2.调查法:

适时调查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及阅读量,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个性,确定阅读范围以便及时调整研究策略。

3.行动研究法:

在课题实验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主张“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研究,深入探讨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课堂课型、教学模式的生成规律。

4.测评法:

通过平时检测和阶段检测,专项检测和综合检测,定性评估和量化评估,师生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语文阅读能力进行测评。

5.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定期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科学验证和提炼,概括有关阅读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6.案例研究法:

实验教师积极进行个案研究,调查研究对象,做好相关跟踪研究,定期进行情况分析。

九、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1.12--2012.9):确定好研究人员,总结已有经验,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聘请实际专家针对本课题进行开题论证;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对实验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提出具体的课题研究方案。制定方案、环境建设、编写《阅读伴我成长》。

 2.实施阶段(2012.9—2013.12):实施课题有关方案,探索小学语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的方法;探索学生阅读方法指导课模式;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及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并得出研究的初步结果。

 3.总结阶段(2013.12—2014.8):收集、整理有关材料,结合理论综合分析,形成初步的理论成果。汇集实验资料,撰写总课题研究报告,形成研究成果系列,课题成果鉴定。

十、预期成果

本课题的成果形式

1、教师《优秀随笔集》、学生《优秀日记集》、《优秀作文集》;

2、科研论文、研究报告、教学案例和课例、学生读书笔记等;

3、活动图片、日记系列丛书、网上资料、校本教材等等。

 

十一、研究保障

1、聘请专家做顾问,指导研究工作。

张凤民: 天津市教育学会顾问。

邢  真: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王晓龙: 天津市教研室小学语文主任。

2、课题负责人姬琳在“十五”、“十一五”均主持过市级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研究水平、组织能力;课题组成员具有科研基础和科研热情。

3、学校领导班子重视此项研究工作,学校安排科研时间,并保证科研经费。

4、成立课题实验领导小组,对研究过程进行全程的指导和评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汶源学校发展纪实
构建惠苑文化,实施书香育人——学生课外阅读课程化的实践与思考
张 墨: “千人诵读”、书香校园促进学生知性发展
读书的厚度决定做人的高度
创建“书香校园”特色高中
构建“和美教育”奠基和美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