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4模块一环节三2:混合式课例研究的问题回应与困难分析
因为技术的融入,教师研修的系统性、技术性、预见性、开放性、参与性、互动性、协调性、反馈性都大大加强,各方面关系结构和活动结构都要发生改变。存在于混合式课例研究中的这些改变,与教师研修已有的理念、方式、管理、组织形式和行为习惯会有反差。在认识上比较多的反映是认为混合式课例研究复杂麻烦、费时难做。其实做这个项目,理解了就不难、能整合就不难;不理解不整合就难。
首先,混合式课例研究是为老师工作减负增效而设计的,其具体体现是:

第一,让老师做份内的事。混合式课例研究尽力向老师日常工作靠拢。让老师做工作之内的事,不让老师做工作之外的事,做与本职工作无关、可做可不做的事情。研究的课例是老师要上的课,研究的问题是老师自已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老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应做之事。


第二,让老师做熟悉的事。抛开对混合式课例研究系统设计的分析,从操作层面看,一个周期的课例研究,其实就是老师一次集体备课和一次听评课活动的优化组合。磨一节课,与教研组认真对一节课做一次集体备课和听评课活动相类似。要说有什么变化,只是对老师习惯了的教研活动,从结构上做了一些调整和优化,将老师日常的集体备课、听评课活动结构化、规范化了。老师只要愿意和认可,做起来并不困难。但结构的改变却能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像金刚石与石墨,同是由碳(C)元素组成,但C元素排列结构不同,就成为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质。一个非常硬、可揽瓷器活;一个非常软,可做铅笔芯。课例研究同样是集体备课、听评课,与日常集体备课、听评课的不同,也只是结构的改变。通过对磨课活动的设计(制订磨课计划),将集体备课、听评课组合成一个跟进教学过程,相互关联的系列活动。正是这个完整的研究过程赋予看似差不多的活动以新的价值内涵:吻合问题解决一般过程,能一以贯之追踪研究问题;将学习研究有效地嵌入老师教学,有效支持老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虽然在磨课环节上,对老师的教学设计、备课研讨、分工观课等提出了一些规范要求,但这些要求,老师做起来,不陌生、不复杂。
第三,让老师做适量的事。一个磨课周期从时间上计算,在活动量上也可承担。一个完整周期的基本式磨课,一位普通老师要做哪些事情?有多大的工作量?教师群组线下研讨4次:计划研讨、备课研讨、观课准备会、评课研讨。每次以1.5至2小时计算,4次共6至8小时。此外,个人自主研修活动有:看教案、修改教案、听课、做记录,其中一位老师整理出观课报告。前前后后在问题研讨区和其它想发帖的地方,发帖5、6个或7、8个。大约总时间在3—4小时。一共12小时左右。磨课全程,如果安排在四至五周完成。这样,每周活动2个多小时。其中,线下四次研讨都可在学校每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个人活动四小时,一周一小时,都在正常负担范围。教师个人负担不会很重。
今后,课例研究做熟了,常态化了,还可选择简化式,时间会更短。常态化磨课,一学期做一二节课,做几位老师,可对各类研讨做些分解分工,而不对每位老师提出做每一种活动的要求,老师负担会进一步减轻。当然,用同课异构,行动导向式,磨课时间会长些,但这相当于做了两个三个基本式,其效果会大大超过多化的时间。
第四,让老师做有创造性的事。混合式课例研究强调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发现和自我调整,尽可能少的人云亦云、简单模仿和现成套用。课例研究e流程的“积木化”设计,预置的多种磨课模板和提供的各类区间与工具,充分尊重老师在教学研究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保障课例研究从头到尾,由群组老师自主设计、自主计划、自主实施。磨课计划中的研究的目标任务、研究问题、研究措施、流程配置、分工安排等,均由研修组自主确定,教师研究课例从内容到方式没有任何限制,都可以从各自的现实起点和现实需求,做自己需要的研究。有人问到,教育不发达区域能否做混合式课例研究?我的回答是,不但能做,而且越有做的价值。所谓能做,因为混合式课例研究是常态课研究,是基于教师现实基础、现实起点的研究。教师缺什么、可以学习什么、研究什么。课例研究可以从教学ABC做起,从帮助上课能够“讲清楚、教正确”做起,也可以做有深度的问题研究。所谓越值得做。第一,越落后的区域,越要给老师提供好的学习研修。第二,混合式课例研究,资源成本低(时间资源、经费资源、管理资源)。有利于实现教师教育的均衡化。第三,混合式课例研究做结对帮扶、联片教研更容易更方便,可充分放大骨干老师的作用,让当地骨干教师稀有资源发挥更大效益。
第五,让老师做有当前效果和长远价值的事。通过技术连接和国培项目聚合,多个省域老师同一平台的混合式课例研究,不仅有益于当下开放式研修对话,而且能在国培期间提供数千课时课例研究案例资源共享。从大数据挖掘、利用角度,当课例研究有了相当的规模普及,磨课的问题研究和分工观课等数据经进一步细分存储和分析挖掘,就能揭示出事物之间的相关性。比如,老师能够基于大样本数据,对某一教学措施的适用范围、问题与解决问题措施的相关性的揭示,能够更好地做出教学预测,对教学措施的做出更恰当的选择。
减负就其根本,要与增效相联系。评价研修活动,也应从时间与效果两个维度衡量。低效和无效的活动,再少再简单也嫌多。如果硬要从活动的时间量上比较。过程完整、环节到位的研修活动,让老师进步快,二年进步抵得平素三五年的进步。人生苦短、生命无价,我们到底应该选择做什么样的研修活动?
当然,助推网络研修常态化的混合式课例研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但主要不是难在操作,而是难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难在理解认同。项目理解认同本质上是对网络研修向校本化、常态化转型的理解认同。转型初期,教师研修规范化、信息化、精致化的新要求与原有观念、经验和思维方式、研修习惯会有反差。比如,教师这些年,习惯了临渊羡鱼的学习,这一转型,意味着要从习惯于以前临渊羡鱼的学习到学会退而结网,自然没那么轻松。无痛改变老师改变固有研修习惯,学会新的研修方式、规避研修、沟通、合作方式改变的各种不适反应,激发教师的专业自觉,既需要加强领导和制度的外部力量,更需要教师有内生性成长愿望,这是今年国培项目面临的最大挑战。
第二,自主自觉。今年国培是走向校本的研修项目。走向校本的研修,是教师自己研究和研究自己。老师的专业自主和专业自觉,是做好项目的前提条件。曾有领导问我,老师做了这么多培训,为什么自己的教学问题仍然不能解决。解决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找出路:一方面,要反思和找到现有培训研修不能为教师解决教学问题提供很好帮助的原因,从而努力创造出受教师欢迎、能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研修项目和研修活动。另一方面,老师自己应该清楚,教学问题靠谁解决?在那解决?不能靠培训、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改变只能改变愿意改变的人。如果教书的不爱书不读书,教学的不愿学不会学,什么研修也白搭。然而,这种“如果”,在现实中并不鲜见。
第三,难在规范操作。教师研修,是专业的研究活动。不懂规范、没有规范操作,是教师研修专业水准不高的主要表现。规范操作的本质,是对规律的尊重。随意性是无视规律。教师研修的质量和教学质量都要由全过程每个环节的质量所决定,要通过每个环节的认真规范来实现。如果由多个环节组成的研修流程,每个环节都做到90%,五六个环节下来,其效果将是事倍而功半。研修效果和质量,在现实中,面临着从活动计划开始的各环节的规范化改造与提升。
第四,难在灵活运用。混合式课例研究是从需要和现实可能两个角度设计的。一方面将理念和规范变成操作。在e流程设计上,强调具备理论行动转化的结构条件,能够与问题解决一般过程吻合,另一方面,强调三个基本(用好研修基本方式、贯穿教学基本过程、与校本研修组织基本组织),给老师很大的自主空间。这就需要在实践中,将规范操作和灵活运用结合起来,不能让两者相互抵触。讲规范就无视教师的专业自主,不给老师自主空间;讲灵活就把完全丢掉规范。防止混合式课例研究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情况发生,也是磨课实践中要重视的问题。
第五,难在资源和活动整合。现在各个层级和各类相关组织对教师研修都有要求,都有各自计划的活动。如果这些活动相互不关联、不整合,老师则难以负担。整合教师研修资源和研修活动,改变教师培训、研修多而无序、杂乱无章的状况。涉及到不同部门工作相互靠拢、协同配合,也是一个管理难题。今年国培项目是整合项目,无论是研修主题设计,还是项目顶层设计与整合下行内容与模式的设计,都预先考虑了能与校本与各类研修整合。即对不同区域、学校的不同研究内容、安排都能包容而不矛盾、支持而不排斥。关键是国培期间,教师各类研修活动,能否整合到国培项目和混合式课例研究中来。
第六,难在制度重建。教师研修是制度框架下的学习活动。制度机制不仅是研修项目的保障,更是项目做好的前提。网络研修中的问题,大多与制度机制有关。现在不少研修活动不能解决教学问题,除了活动本身不具备问题解决的过程结构外,还有制度原因。如果校本研修制度,缺乏具体明确的问题研究规范与要求,不以问题解决为活动效果的标准,校本研修自然很难成为教师自身解决问题的行动研究。不合理的研修行为方式,只要被允许在现有的研修制度框架内,不仅难以得到改正,而且会习以为常地被固化下来。组织与个人研修行为、研修方式与习惯的除旧布新,需要技术和制度的双重努力。缺乏良好的制度环境,即使技术为教研活动创造了跟进问题研究的条件,仍然难以做好。
从现状看,我国的区域或学校,完整配套的网络研修制度规范都有待于在网络研修校本化、常态化的实践中探索生成,制度的结构性缺失还存在于网络研修系统推进的各个方面。网络研修走向校本,还面临制度重建的艰巨任务
总之,混合式课例研究,一开始感到困难,在预料中。但这些困难不是不可克服、不可逾越的。更重要的是,面对困难,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我们做的这件事是不是正确的、有益的。如果正确有益,难也要做。唯其难,越显其价值,越值得去做。有问题,才值得探索,才值得立项研究。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能否做出国培的水平,就在于能否正确地认识难、解剖难,共同努力战胜难。让我们通过国培项目一年的努力,共同创造攻坚克难的试点经验和成功案例,创造出无愧于国培的项目成果。(蒋敦杰)


混合式课例研究,旨在将研究课堂教学做规范,并融进教学全程;帮助老师的协同研究在教学各环节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规范的途径做教研的实践,会获得相应的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这对于不知道如何在教学过程研究教学的老师,对于教学研究步骤及其相关技术都不知道的老师,是一个很好的引导。
象一切新的方式和技术在开始时会影响速度,这种新的规范的教学研究,也许老师会感到费时,但一旦认真做了,度过了适应期,养成了好的习惯,其效率会大大提高。而且用得越多效果越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动的分析和例举
给校本课例研究把脉
用课例式备课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
适合体育教师自身特点的三种研究方式
小学低数组校本教研工作回顾
王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