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儿童的学习模式不同于西方,只考虑兴趣会走上一条完全错误的道路


文︱姜澎

本文摘编自文汇教育(ID:wenhuieducation)




  • 很多时候减负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负担不是学业造成的,而是时代飞速发展一定会带来的。


  • 不管如何减负,东亚的父母一定会为孩子追求最好的教育,追求最好的成绩,这是文化价值取向决定的。所以,我们现在一味地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结果却是学生负担越减越重、校外辅导机构越减越发达。


  • 美国小学生下午不上课?这在美国完全是不得已的选择——因为100多年前这一条就写入了美国的教师工会法,如果下午老师要上课,就必须加工资。


  • 义务教育阶段,所有的孩子都必须好好学习,不论喜欢与否都必须如此,不能以喜好为导向。因为儿童幼小时并没有价值判断能力,只有一时的热情,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促使他们坚持并且获得成就,从而获得成就感。


“每次回到中国,总会听到学者们在谈论着中外教育的差别,也常常会听到各种减负政策和措施。


最常听到的就是这种观点:我们的孩子负担比美国孩子重多了。事实上,不同国家的教育植根于不同的文化,即便是减负政策的制订,也不能脱离文化传统。”


布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瑾在接受文汇报记者采访时说,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教育政策的制定,都应该回溯历史,回溯我们的传统文化。


近年来,李瑾通过认知科学的方法,以及统计科学的方式也证明了这一研究结果,即东西方的文化奠定了东西方的学习模式的差异。


李瑾:匹兹堡大学教育学硕士、哈佛教育学院行政规划既社会政策硕士、哈佛教育学院人类发展及心理学博士,现为布朗大学教育系终身教授。



亚洲和西方儿童的学习模式截然不同


中国的孩子更勤奋,美国的孩子更重视自己的兴趣。于是,当代很多中国家长也开始这么认为:没有兴趣的事情绝对不应该做。


但在李瑾看来,好奇、兴趣确实是学习的原驱动力,而且儿童对外部世界的好奇被认为是最天真可爱、最好的学习品质。但“这只是源动力,而不是学习获得成就的方法。如果只考虑兴趣,会走上一条完全错误的道路”。

    

儿童的发展,不是在真空中发生的,而是基于现存的文化。李瑾说,西方学者往往从认知角度来看待儿童的学习模式,强调所谓的心智取向。


在他们看来,起源于古希腊的学习,最初是因为好奇而对外部世界进行探索,即便科学,最初也是为了解读上帝是如何使世界运转而产生的。


“心智取向”(mind-orientation)特调思维、探索、智力、发现、挑战、创造性、开放态度、快速学习(有效学习)、口头交流、正面情绪、好奇、兴趣、乐趣、内在动机、享受、骄傲自豪。而负面情绪则包括挫折感、自卑感、沮丧、失望、惭愧、内疚等。

西方的文化传统认为,负面情绪不利于人的理性发展,所以,需要帮孩子们极力铲除掉。


李瑾说:“他们认为,必须要把人类各种自然情绪排挤掉,才能有利于学习,这就是为什么老师和家长要采用大量表扬,来刺激儿童的学习动机。


但是新的研究表明,这对学生学习反而太多损害,因为这其实意味着我们失去了判断好坏的标准。


况且,情绪是人类经过上亿年进化而产生的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孩子根本不可能不产生负面情绪。”


中国儿童的学习模式,则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在我的研究中被称为美德(virtue-orientation)取向的学习模式,主要有7大类学习美德——诚信、勤奋、刻苦(这里的刻苦不是指智力上的困难,而是克服惰性的困难,虽然非常苦,但是却是很值得的)、持之以恒、专心、谦虚、尊师重道。

中国儿童学习中的负面情绪,往往以惭愧(学得不好是惭愧的感觉,而不是一种沮丧)、自责为主。”


李瑾说,这是因为中国人的传统就是探索人的内在,不论孟子、孔子都是探索人性的内在发展,这也影响了中国儿童的学习模式。




中国不论是儿童还是成人的学习目标,首先是完善自我,以天下为己任。


按照杜维明先生的解释,就是终身不渝地追求自我完善,使自己成为最真挚、最诚恳、最富有人性的人。


而学习的标准是行胜于言、执着追求与终生不渝,而不是好奇与兴趣。


也正因此,中国的学习模式特别强调省视自我不足,挑战自己,而不是审视别人。


学习优秀的时候泰然处之,不要一味洋洋得意地显示自己;学习差的时候正视失败,甚至我们的文化还有“惜”,需要珍惜负面情绪倾向。比如孔子的“知耻近乎勇”。


这种学习模式的特点,是不以人的心智、认知而论事,而是以人的道德人格为思虑的焦点。人的自我完善,人人都能追求,不只是智力高的人才能发展出来。


李瑾说:“因此,西方国家的教育会强调‘你的兴趣是很重要的,没有兴趣的事情,是可以不做的’。中国的教育这两年也开始强调兴趣,但是却认为‘兴趣不是最重要的,你承担的责任才重要’。”


    

学业压力的提升是不争的事实,自由也需要指导


李瑾认为,社会在发展,孩子的时间确实会不够用,但是需要改革的是教学本身,而不是一味减负。


在她看来,很多时候减负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负担不是学业造成的,而是时代飞速发展一定会带来的,“教育中没有后退,不能让孩子成为牺牲品”。


人类在发展,孩子必然会面对增加的学业压力,不学就会被时代抛弃,不能参与世界的发展。关键在于怎么学。


李瑾认为绝对不能高压,但是也不能减负到看低孩子的能力。她说,这其实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便是减轻孩子的负担,给他们自由,也必须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在学业中获得主动控制权,而不是被学业控制,这才能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并且不断上升。


这就牵涉到中国孩子的学习品德。


儿童浸润在文化里,饱受文化的熏陶。对于文化传统,他们没有选择能力,只能全方位地置身于母亲与家人“襁褓”之中。在强大的文化影响下,儿童很难发展出独立于自己文化之外的学习模式和学习品德。



    

最近,李瑾在美国完成了对欧洲裔家庭和华人家庭的研究,调查华人是否因为文化传统,保持了对学业的高度重视和学业的高表现。


其中包括;儿童有什么样的学习目的?儿童怎样理解学习的历程,怎么学?儿童如何感知学习好与不好的状态,如何对应取舍玩耍以及如何应对社会对他们的学习的压力?


调查发现,儿童天生是要玩的,问题是如何自觉地愿意去学,或者说经过思考后认为要先学后玩。


具体参与的儿童是248个中等收入的大陆华人家庭和美国欧裔儿童,每个年龄段各30人,男女比例相等,主要给他们图片设计故事,这些故事涉及4到5个简单的句子。


简言之,就是根据学龄前儿童记忆曲线——1岁1句话,研究3岁的儿童就是请他们说3句话,从中看他们的学习模式倾向。


图片是小鸟掉到地上了,大鸟扶小鸟重新飞上树,以及小朋友钓鱼没有钓到,吃父母钓到的鱼。


在小朋友表述的话中发现,华人家庭有30%以上的孩子自发地说到“勤奋”、“再三训练”、“恒心”、“不能三心二意”等。


美国的孩子也提到“不能没有恒心”“不能一件事情没做完就放弃”,但没有一个孩子提到“专心”、“训练”、“勤奋”的概念。


可见学习美德是华人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心理组织和运行机制,华人学习重视执着追求、终身不渝,而不是好奇与兴趣。


就算孩子有兴趣,华人家长还会要求继续努力,“你这么好奇,要是努力的话,那不得了。”

    


所有的改革都应该与文化同向而行,而非逆向而行 


在哈佛大学以及布朗大学进行学习或研究期间,李瑾听到了许多对中国教育或东方教育的批评。


“或许这些看法也影响了中国的学者或一些政策制定者。问题是,任何国家的教育改革都应该与文化同向而行,而非逆向而行,这样才能使得改革的成效最大。”


在哈佛担任教职期间,李瑾发现,有相当多的学者一直在研究“华人学习者悖论”现象,在他们看来,中国教育体系充满老旧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它是以老师为中心,权威式、中央统一的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很温驯,服从且不具批判能力,他们擅长应试。


换言之,中国或者东亚的教育体系,与所谓好教育制度所具备的一切已知优点都相悖。




但李瑾认为,应试无法回避,即便学生的学习是以考试为目标,这也是正常的。只不过考试的方式需要改革,这完全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非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她说,孔子在2500年前就提出了有教无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用教育突破当时的等级制度,非常具有突破意义。综观当时的世界,只有贵族或者奴隶主才能享受教育。“有教无类”即便在当今的西方发达国家也没有实现,在美国,黑人和拉美裔的辍学率是50%。


“公平、公道、均等、合作,是教育政策制定的基础,也是考试制度最初的来源。”李瑾说,这也意味着,中国或东亚的家长,任何时候都希望孩子能享受最好的教育,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台湾曾经在各种对应试教育的“讨伐”声中,设想取消联考,并试点减负,减少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业负担,缩短上课时间,结果很快就出现了早8晚9的现象,即学生早晨在家补习到8点钟再去上学,晚上放学后到辅导机构学到9点,因为学校教的内容太少太轻松。“台湾有几百万学生成了’小白鼠’。日本也经历过同样的阶段。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一味地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结果却是学生负担越减越重、校外辅导机构越减越发达的原因。


李瑾说:“不管如何减负,东亚的父母一定会为孩子追求最好的教育,追求最好的成绩,这是文化价值取向决定的。”


小学生早早放学,李瑾认为这完全不是减负,而是在增加学生和家庭的负担。


“我常常听到国内的学者动辄就说,美国的小学生学业轻松,下午都不用上课。但这是使美国深陷泥沼,一直想改却无法改变的事情——小学生下午不上课,在100多年前就写入了美国的教师工会法,如果下午老师要上课,就必须加工资。”李瑾说,这在美国完全是不得已的选择。


在李瑾看来,义务教育阶段,所有的孩子都必须要好好学习,不论喜欢与否都必须如此,不能以喜好为导向。


因为儿童幼小时并没有价值判断能力,只有一时的热情,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促使他们坚持并且获得成就,从而获得成就感。


因此,对于教育改革,我们绝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凭空想象,耽误我们的孩子。


- END -


|  智  客  君  福  利  来  啦  |

还有什么比一本好书更适合妙语如珠的你?留下你的精彩评论即有机会得智客君每周为大家精心挑选的图书。

感谢中信出版集团为智客君提供5本下图佳作,以及10本知名经管类书籍赠予热心读者。好书每天都送,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每条文章都可以)前三名点赞数最高者(数量超过二十),客君当周会在评论区回复并通知得奖。评论的质量智客君会进行把关。

另外,为了让更多的读者参与到知识分享的活动中,智客君决定每位参与者两周内只能获得一次赠书。但是依然希望小伙伴们踊跃发言,让世界听到你的声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生减负,到底减什么?
规范“教辅”精准“减负”不可少
中小学生实现真正减负的三大条件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从心开始
害了孩子,肥了教辅,误了国家:减负为何越走越偏
教育观察:减负要惠及学生 也得关注家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