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董氏針灸有效案例 三重穴治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媽媽手,大拇指近手腕處腫大)
作者:劉志賢 中醫師 


女性患者,年紀 37 左右,約 160 公分,身材纖瘦。從高中開始即在自家的便當店打工,她家是豐原地區的名店,平日午餐和晚餐時間,生意都忙到不行。因長年撐著便當,上橡皮筋,包入塑膠袋,找零錢等這些動作,讓她的右手腕近大拇指這一側的隆起處,比正常人更凸出且疼痛不已。病理上則是橈骨莖突的地方,因大拇指反覆做伸直及外展動作,使得肌腱與外層保護肌腱的腱鞘經常地互相磨擦,肌腱和滑膜產生發炎和增厚的現象,肌腱通過腱鞘越來越不順暢。日久的發炎腫脹,逐漸讓肌腱、滑膜和腱鞘演變成慢性發炎,嚴重時可能會鈣化。因常見於長期抱小孩的媽媽身上,這就是所謂的媽媽手,學名是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De Quervian's Tensyvitisb),但不一定是只有媽媽會得到,只要經常使用大拇指的人有可能會遇到這個問題。女患者看過很多地方的中西醫,豐原地區較有名的醫生都逛過。西醫的處理就是局部打類固醇消炎,當下會比較好,但過一陣子就會發作,所以治療的效果不算好。她手腕的表徵很誇張,她的橈骨莖突處凸出一大塊,比正常的高 0.5cm以上,再加上她人瘦瘦的,手腕上那一大丸就是很突兀。她的橈骨莖突雖無紅熱發炎的現象,但右手已嚴重到不用力不拿物時都會痛。做病理檢查是要病人將拇指包住握拳,再將手腕往下壓,但她握拳尚未握實就已痛到不行,更別提將手腕下壓了。據她自己所知的病發時期約有 2~3 年,其實這病是起病緩慢,逐漸加重,應是早早就種下病根了。她來看病時就挑白地說,已在同一個體系的醫生看過都沒效,而且局部扎針很痛。劉醫師告訴她說:以前醫生的治療方式是正確的,局部扎針一定就是會痛,如果想好就一定得針灸。劉醫師剛開始是先用扁針,局部播開橈骨莖突的一些結節;再加上局部取穴,和傳統針灸的循經取穴,去鬆懈一些肌肉;以及針上灸、燒針,效果是非常好,恢復地滿快。1 個星期來看 2 次病,約 2 個星期後,她平日只要不用力就不會痛了,使力還是會痛。治療快滿 1 個月,疼痛又更減輕了,她也很滿意,但劉醫師還是覺得這治療速度太慢,經過再三的沉思,就用董氏奇穴的三重穴治療。因患者本身很怕針灸,所以就儘量下針的針數精簡,就只取一個三重穴,僅扎一根針。再加上局部的扁針、毫針處理,意外地發現進步速度更加快。一般疾病的治療,是初期的進展較快,但劉醫師將她如此治療後,她反而進步的較早期更好。約滿 1 個半月時,她手腕上一丸就已消了一半,她就信心大增,加強她一定要治好的信念。約治到 3 個月時,她手腕上的隆起就幾乎都平掉了。這個病例是較棘手的,一般病人都是橈骨莖突微微腫大增生,不會腫到這麼誇張,她曾以為自己是長出一塊骨頭。其實一般媽媽手的治療速度不會太慢,不嚴重的病人,再加上衛教,工作姿勢有調整修正,套上護具,不用一個月就可以解決了。這女患者用到 3 個月的治癒期,真的是少見的嚴重。治了約一個半月,她又提到有個老毛病,咳嗽咳得很厲害,也是劉醫師治癒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手腕部疼痛肿胀,简易7招缓解和预防“键盘手”(多图)
常见综合征| 妈妈手/腱鞘炎
/一日一症状/~腱鞘炎
骨科医生终于用最简短的文字,说出了“预防腱鞘炎的方法”
妈妈手不再是妈妈的专利——拇指肌腱腱鞘炎!
腱鞘炎的症状 腱鞘炎怎么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