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纪念于敏诞辰96周年 | 他用一生交上了一张满分答卷

 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1575期】

CCTV10科教频道 《人物·故事》于敏专访

“你考98分

是因为你只能考98分

而学霸考100分

是因为试卷上只有100分”

这个段子

放在别人身上,也许稍嫌夸张
但如果放在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的于敏身上
却又显得“格局小了”
有一年,北大的代数考试非常难
数学系的平均成绩不足20分
然而物理系的于敏却考了100分
这轰动了整个北大校园

年轻时的于敏

用现在的话说
于敏是一位令俊才折服的天才
一位能碾压学霸的“学神”
只是,这样一位“神一样的人物”
却在学术圈“销声匿迹”了足足28年
他用半生的寂寞
换来了震撼世界的“惊雷”
用一生的勤勉与智慧
向国家交上了一张满分的答卷
今天,是“两弹一星元勋”于敏诞辰96周年
让我们回溯他的足迹
追忆这位满分“学神”为国奉献的一生



选择题:继续深造还是为国效力?

1926年8月16日

于敏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

(今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

于敏家庭并不富裕

父母省吃俭用供他读书

这养成了他早慧且懂事的性格

1944年,也就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前一年

18岁的于敏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

就读于工学院

两年后,他又转学到理学院

从此与理论物理终生结缘

少年时的于敏与父母

天资聪颖的于敏

在北京大学先后完成了本科、研究生学业

他表现优异,成绩出众

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

是个出类拔萃的“好苗子”

他的老师张宗燧先生曾赞许称

“我教学了一辈子

从未见过于敏这么好的学生!”

如果继续深造下去

于敏一定会在物理学领域取得骄人的成绩

他自己也信心百倍

一边在北大当助教

一边准备向物理学高峰发起新一轮冲击

大学时的于敏(左一)与同窗

然而,命运在1951年发生了转折

刚刚担任助教不到一年的于敏

被带去了一个“秘密”的地方——

新中国的第一个

核科学技术研究基地

近代物理研究所

接待于敏的

是我国核科学事业的奠基人

彭桓武先生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中国核科学事业奠基人 彭桓武

原来,彭桓武先生对于敏的优秀早有耳闻

经过多方考量

他决定邀请于敏加入

核科学研究基地近代物理研究所

共同为国效力

当时,这里集中了

中国所有核领域的顶尖人才

邓稼先、黄祖洽、金星南

对于这样一份邀请

于敏答应得毫不犹豫

他成长于抗日战争年代

列强对中国的种种暴行

在他心中打下了血淋淋的烙印

他深知拥有核武器对于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表态称:

“我自幼对民族所受欺压有切肤之痛

为了祖国的安全

我愿意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贡献自己的一切。”


就这样,面对人生的选择题
于敏放弃了继续深造
加入了原子核理论小组
仅用短短数年时间
就掌握了国际核物理的精髓

还写出了多篇重量级论文

这些论文

直接让我国的原子核研究

上升到全新高度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日本专家朝永振一郎访华

当他得知于敏从没有出过国门

更未受过任何国外名师的指导

仅靠独自钻研

就能获得如此巨大的研究成果后

惊叹他是中国的“国产土专家一号”


填空题:原子弹要有,____也要快

正当于敏在原子核理论研究道路上

崭露头角的时候

1952年11月1日

美国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氢弹

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一个小岛上爆炸

苏联也不甘示弱

争先恐后地搞起了氢弹试验

随着一朵又一朵的蘑菇云升腾而起

全人类的头顶蒙上了一层核阴影

1955年1月15日

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

主持召开了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

将研制核武器排上了新中国建设的时间表

毛主席指出

“原子弹是吓人的,我们不一定用

但既然是吓人的,我们也一定要有!”

他还强调

“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

为了打破国际上的核垄断、核讹诈

我国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

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指引下

勒紧裤腰带

坚定不移地研制原子弹和氢弹

由谁来负责氢弹的研制工作呢?

时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的钱三强

想到了能力过硬的于敏

1961年1月的一天

钱三强把于敏请到自己的办公室

告诉他:“经所里研究,报请上级批准

决定让你参加热核武器原理的预先研究。”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核科学事业奠基人 钱三强

对于醉心原子核理论研究的于敏来说

转向氢弹预先研究

并非他的兴趣所在

但于敏再一次果断应允下来

他说:“爱国主义压过兴趣

我过去学的东西都可以抛掉,

一定全力以赴把氢弹搞出来!”

从此,于敏的名字就在原子核理论界

乃至整个物理学界“蒸发”了

他将自己的人生挖出了一个空白

来填充另一个祖国需要的空白

多年后,于敏回忆称

“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

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

便足慰平生了。”


判断题:国外权威的数据是否可信?

于敏加入氢弹研究后

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

氘氘聚变、氘氚聚变和氚氚聚变

究竟哪种热核反应适用于氢弹

当时,美国一家权威科学期刊发表论文

公布了一个新的数据

表示在设计中添加氚有利于氢弹起爆

这对研制氢弹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问题是,这个数据是真的吗?

氘和氚都是稀缺且获取困难的材料

要做实验验证的话

需要花费3年时间和几亿人民币

当时的中国面临严峻的外部形势

花不起这个钱

也等不起这么长时间

于敏选择了用笔和草稿纸进行理论验证

经过大量演算后否定了这个数据

避免了氢弹研究走上弯路

后来国外有人重复了该项实验

证明期刊的数据果然是错的

1964年10月16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周恩来总理当即部署:

一定在1968年之前

进行氢弹装置爆炸试验!

时间紧迫

于敏和团队科研人员

几乎时时刻刻都沉浸在

堆积如山的数据计算中

终于在1965年初步形成了氢弹研制方案

为了验证方案是否行得通

于敏带领几十名科研人员

赶赴上海“百日会战”

上海有中国唯一运算5万次的计算机

然而,95%的时间要先保证

原子弹设计的运算

于敏带着他的团队

甚至把算盘、计算尺

这些原始工具都用上了

他把自己埋在

数以万计的演算纸、运算纸带里

从大量密密麻麻、

杂乱无章的数据中

以超乎寻常的物理直觉

逐渐理出头绪、找到关键

终于形成了一套

从氢弹原理到构形的基本完整方案

仅用五年不到的时间

于敏从一个对氢弹完全不懂的

“国产土专家1号”

硬是靠着独立自主

突破了核大国对氢弹理论技术的封锁

更用轰动世界的“于敏方案”

为中国研制氢弹

打开了一扇大门


问答题:为了什么奋斗终身?

氢弹原理一经突破

所有人都斗志昂扬

恨不得立马就造出氢弹

但是,氢弹原理还需经过核试验的检验

核试验场远在大西北

生活条件相当艰苦

吃的是夹杂砂子的馒头

喝的是苦碱水

茫茫戈壁飞沙走石

大风如刀削一般

冬天气温零下30℃

道路冻得像搓板

生活的苦咬咬牙就能克服

可时时刻刻压在人心头的苦

却是最难以言说的

在一次核试验前的讨论会上

压力、紧张充斥整个屋子

这时,只听到——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于敏和陈能宽两位科学家忽然

你一句我一句地将

诸葛亮的《出师表》背诵到底

那一刻,在座所有人

无不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1967年6月17日

一架战机在新疆罗布泊上空

投下了一个降落伞

氢弹试验正式开始

伴随着雷鸣般的响声

大漠上空同时升起两个太阳

蘑菇云随之拔地而起

当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了

《新闻公报》庄严宣告:

“今天,中国的第一颗氢弹

在中国的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

从第一颗原子弹到氢弹

美国用了七年零三个月

苏联用了六年零三个月

英国用了四年零七个月

法国用了八年六个月

而中国仅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中国的氢弹从无到有

完全是自主化产物

是最地道的中国制造

于敏用他默默无闻的付出

换来了中国在世界上的“一鸣惊人”

1999年9月18日

于敏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勋章

也正是在这一天

于敏、程开甲、王淦昌等科学家

隐藏近30年的身份才真正解密

15年后,89岁的于敏

又荣获了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坐在轮椅上的于敏

回顾自己一个甲子的科研历程

淡然表示:

“我打心眼里赞成核武器最好完全禁止

可是,我们不能没有核武器

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

但也绝不能受旁人欺负!”

人,应该为了怎样的事业而奋斗终身?

于敏的座右铭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身为一叶无轻重,愿将一生献宏谋”

舍小我为大我

就是于敏一生无悔的回答

一道选择题,选定了一生的道路

一道填空题,填补了国防领域的空白

一道判断题,辨明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一道问答题,激励着无数后来人为国家贡献力量

于敏的答卷上没有他自己的名字

只有一个鲜艳的“一百分”

彪炳着他铸核卫盾的功勋

今天,让我们共同致于敏

护国家长葆和平

助民族挺立脊梁

“学神”于敏,当之无愧!


来源 | 综合自共青团中央、河南卫视

编辑 | 梁晓

校对 | 刘鑫蕊

邮箱 | ourspace0424@163.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氢弹构型 名字保密至今才解禁!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逝世,曾为国家隐姓埋名几十年
QQ浏览器
原子弹与氢弹 有何区别?
氢弹之父,于敏#氢弹#于敏#原子弹
全球仅有战备氢弹在中国,全仰仗这位“国宝”专家的发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