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表里双解葛根黄芩黄连汤、疏凿饮子
葛根黄芩黄连汤 ▲▲▲

葛根芩连汤的分类,各地出的不同的教材、参考书,也不一样。80年代有些教材,葛根芩连汤放在清脏腑热,有的放在清热剂;也有的放在解表剂里面。它作为一个表里同病,表寒内热,这个表邪入里,正在化热,这样的过程的一种方。有有这样分类的。但现在都是以治里热为主。放在清热剂多一些。在这之前,把它放在表里双解,表里双解说得过去,因为原书这个方,表证入里化热,表邪未尽,表里同病。但针对现在临床实剂使用情况,放在清热剂里比较适合。
〖方源〗 《伤寒论》30条 太阳病变证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组成〗 葛根 半斤 [15g]    甘草 二两炙 [6g]    黄芩 三两 [9g]    黄连 三两 [9g]
〖用法〗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方歌〗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
    邪陷阳明成热利,清里解表保安康。

〖主治〗协热下利。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中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功用〗解表清里。

[方解]
             ┌ 发表解肌
  葛根(量重) ┤
          └ 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止泻

   ┌ 黄芩 ┐┌ 清热燥湿
  ┤    ├┤
   └ 黄连 ┘└ 厚肠止利

       ┌ 和中
 佐使 甘草 ┤ 调和诸药
       └ 协调表里


   本方证是因伤寒表证未解,邪陷阳明所致。此时表证未解,里热已炽,故见身热口渴、胸闷烦热、口干作渴;里热上蒸于肺则作喘,外蒸于肌表则汗出;热邪内迫,大肠传导失司,故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舌红苔黄,脉数,皆为里热偏盛之象。表未解而里热炽,治宜外解肌表之邪,内清肠胃之热。方中重用葛根为君,甘辛而凉,入脾胃经,既能解表退热,又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治下利。以苦寒之黄连、黄芩为臣,清热燥湿,厚肠止利。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为本方佐使。四药合用,外疏内清,表里同治,使表解里和,热利自愈。
   原方先煮葛根,后纳诸药,可使“解肌之力优而清中之气锐”(《伤寒来苏集》)。
   本方功能解表清里,然从药物配伍作用来看,显然以清里热为主,正如尤怡所云:“其邪陷于里者十之七,而留于表者十之三。”由于葛根能清热升阳止利,汪昂称之“为治泻主药”,故本方对热泻、热痢,不论有无表证,皆可用之。

运用
  1.本方简称葛根芩连汤,对于热泻、热痢、不论有无表证,皆可用之。以身热下利,苔黄脉数为证治要点
  2.腹痛者,加炒白芍以柔肝止痛;热痢里急后重者,加木香、槟榔以行气而除后重。
  3.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等,属表证未解,里热甚者,均可加减应用。

   4.下痢不发热、脉沉迟或微弱者禁用。若虚寒下利者忌用。
文献
  “……是具邪陷于里者十之七,而留于表者十之三,其病为表里并受之病,故其治亦宜表里双解之法。葛根黄连黄芩汤,葛根解肌于表,芩、连清热于里,甘草则合表里而并和之耳。盖风邪初中,病为在表,一入于里,则变为热矣。故治表者,必以葛根之辛凉;治里者,必以芩、连之苦寒也”。(《伤寒贯珠集》)

  《伤寒论》上葛根芩连汤本来是用在治疗胁热下利,也就是说外邪由太阳进阳明,由表入里的时候化热,化热进入阳明了。如果阳明本身那个胃肠有积滞,就形成腑实了。而热郁在气分,阳明涉及胃肠,没有这些明显的积滞,一般邪迫津液下泄,可以形成一种胁热下利这种类型。但是表邪还在。原来是治疗表邪还在,热邪入里化热,造成胁热下利。

主治

热陷阳明,表邪未尽。(热泻,热痢)

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

表证还有一定的寒热,内在又形成胁热下利,比如大便热痢,热泻,那肛门灼热,臭秽,由于是里热,所以里热迫津液外泄可以出汗。里热迫肺,可以气喘。所以这个是表里同病。从《伤寒论》时针对病机,“表证还在,里热已成”,以胁热下利为主,是这样的。

热陷阳明,热是外邪入里郁而化热,表邪没有尽,产生了热泻,热痢。因为仲景时代下利,“利”和“痢”不分,这个方过去用,是在热泻,热痢都可以。但兼有表证。表邪入里化热,内陷阳明这样产生的。它有整体发热,下利。由内热可以造成胸脘烦热,特别口干作渴,喘而汗出,是反应出内热形成以后,内热伤津液,内热迫肺,热迫津液外泄。同时热邪逼迫津液下泄。就形成邪迫津液,胁热下利。往往伴随有肛门灼热这一热像,下利有一种热气臭秽,这种特点,热证。

功用

解表清里。

胃肠有热要清里,外有表邪药解表。尽管现在这个方运用,有没有表证都用,大多在使用的时候,表证不明显。

方解

葛根解肌透邪,升脾胃清阳
黄芩清热燥湿
黄连清热燥湿,厚肠胃
佐使甘草养胃气,调和药性

从这个方君药是葛根,用葛根量比较大,重用葛根。用它两方面,一方面解肌透邪,它可以解肌透表,它偏凉性。对内呢,既能够清内热,解肌是透热达外,有一点表邪,葛根还可以散邪,它有升脾胃清阳的作用。升阳有助于止泻。葛根有一段时间,从唐以后到金元时代,人们把它当作一个治泄泻一个很主药的药物。所以用它有升脾胃阳气,止泻的作用。这样它表里兼顾,对解表清里,止泻上都有作用。作为君药,用量也重用,较大。

黄芩黄连两个要做臣药,那是清热燥湿,说它厚肠止痢,清热燥湿。厚肠胃,止泻痢。经常说到黄连、黄芩的苦寒燥湿。湿邪,不是通过芳化,淡渗,那就是苦燥了。能够增强脾胃除湿的作用。不管湿热、寒湿,都是泄泻痢疾的一个物质基础了。所以黄连经常说它厚肠胃。从燥湿的角度考虑。黄连又成治痢之最,泄泻、痢疾常用的首选药物。叫它治痢之最,所以在这里和葛根相配止痢。

用甘草既能够养胃气,防止苦寒药物伤胃,也能调和表里两组药,调和药性。是佐使药。

葛根芩连汤实际上是个基础方,总的功用解表清里,临床运用时,要随着热泻、热痢的具体情况,加减使用。这也是一个名方,后世在这个基础上变化的方不少,因为仲景用芩连止泄泻方还是很多。黄芩,或者黄连,或者同用。除葛根芩连汤外,包括像白头翁汤,黄芩汤,这方面针对热邪,针对湿热的方很多,这是其中一张体现表里同治的一张方。我们现在用这个方,一般来说,兼不兼表证都用。大多数实际上已经不兼表证。所以尤在泾说葛根芩连汤,表胁已经没有,表邪已去十之六七,就是剩一点表邪,有,也很少了。所以用它不一定根据有表证。

运用

辨证要点

身热下利,苔黄脉数。
本方对热泻热痢,无论有无表证,皆可应用。

发热、下利,这就是基本的。不一定有表证了。葛根芩连汤对热泻、热痢,无论有无表证,都可以运用。

随证加减
  • 腹痛,加芍药。
  • 痢疾里急后重,加木香、槟榔
  • 呕吐,加半夏
  • 夹食滞,加山楂。

临床运用,应该结合后世一些治疗热泻、热痢的一些发展。在仲景时代,治痢疾一类,或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治法上相对单一一点。到后来,治痢、热泻、热痢这一类的手段,治法相对多一些,有个发展过程。所以结合后世的用药特点,葛根芩连汤在临床运用时,像腹痛,热泻,往往热迫津液下泄里面,如果有一定积滞,可以造成腹痛,或者气积阻滞,可以导致里急后重,特别在热痢,可以里急后重。胃气不和可以呕吐。如果这个积滞以夹食滞为主,那我们还是要消食。这里是一些参考。也说明经方在后世运用当中,应该,而且人们也这样做了,结合后世的用药特点,对它进行补充。这个不应该把那个完全隔开,比如说热泻、热痢,人们就把芍药汤,白头翁汤说到完全对立隔开。虽然临床芍药汤一类的,它有它很大的优点。但主证是热痢,热痢不一样。因为这个方里,可以讲它是热痢,黄芩黄连清热。一般仍然说它是湿热,胁热下利。下利泄泻,那个热泻,跟湿热有关。

但是湿热会阻滞气机,芍药汤也是湿热痢,白头翁汤是热毒痢,有的叫疫毒痢。人们把它截然分开,一是白头翁汤里,为什么没有用调气活血之品?那就是仲景时代,它就是治疗那个特点,一定要问他为什么没用刘河间调气活血的方法?一定,有些医加还要做出个答案来。那是因为仲景认为白头翁汤涉及血分,不主要在气分,血分实际上是气分的深一层。你既然有腹痛,里急后重,便脓血,怎么不涉及到气积阻治呢?湿热能阻滞,热毒也能阻滞,都能搏结气血。所以像这类后世运用,里急后重要调气,用木香、槟榔。腹痛用芍药,这类汲取了后世的,和运用经方当中的一个结合。这个可以作为参考。

使用注意

虚寒下痢者,忌用。

  葛根黄芩黄连汤的基本适应证是身热腹泻。病属虚寒者(腹泻而不发热、脉沉迟或微弱)不宜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葛根芩连汤早期服用有良好的效果。相反,如果患者腹泻的时间较长,腹部怕冷,或者进食稍凉的食物就出现腹泻,这一类症状都不适用本方治疗。在发病期间,应该坚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以免加重肠胃的负担。对于腹泻明显的患者还应该多喝糖盐水。



==========================================
疏凿饮子
〖方源〗 《济生方》:“治遍身水肿,喘呼口渴,大小便秘。”
〖组成〗 泽泻 [12g]    赤小豆 炒 [15g]    商陆 [6g]    羌活 去芦 [9g]
     大腹皮 [12g]  椒目 [3g]      木通 [6g]   秦艽 去芦 [9g]
     槟榔 [9g]    茯苓皮 [15g] 各等分
〖释名〗方以疏凿命名即仿夏禹疏江凿河之意也。
〖用法〗
咀,每服四钱(12g),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方歌〗疏凿槟榔及商陆,苓皮大腹同椒目,
    赤豆艽羌泻木通,煎加生姜阳水服。

〖主治〗阳水实证。遍身水肿,气喘,口渴,二便不利。
〖功用〗泻下逐水,疏风发表。

方解
   商陆 泻下逐水,以通利二便

 臣  槟榔、大腹皮──行气导水、

  茯苓皮、泽泻、木通、椒目、赤小豆──利水祛湿,使在里之水从二便而去。

 使 羌活、秦艽、生姜──善走皮肤,疏风发表,使在表之水从肌肤而泄。

    本方证属水湿壅盛,泛溢表里所致的阳水实证。因为水湿内停外溢,故全身水肿;湿浊壅结,三焦气机闭阻,故二便不利;水邪侵肺,导致肺气不利,故呼吸喘促;水壅气结,津液不布,故口渴。
   本方中商陆泻下逐水,通利二便;泽泻、赤小豆、椒目、木通、茯苓皮利水泻湿,消退水肿;槟榔、大腹皮行气导滞,使气畅水行;羌活、秦艽、生姜疏风发表,开泄腠理,使表之水湿从肌肤而泄。诸药合用,攻里疏表,内消外散,有如疏江凿河,分消泛溢之水势,故取“疏凿”之名。

运用
  1.本方通利二便,兼以发表,用治水湿壅盛,表里同病的阳水实证。以遍身水肿,气喘口渴,二便不利为证治要点
  2.常用治急性肾炎属水湿壅盛,表里俱实者。

   3.阴水虚证及孕妇忌用。

[加减法]
    A.如果腹满较甚,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2 葶苈子10
   B.如果水邪侵肺,呼吸喘促较甚者,则去羌活、秦艽,加苏子10 葶苈子10 白芥子9


文献
  汪昂:“外而一身尽肿,内而口渴便秘,是上下表里俱病也。羌活、秦艽解表疏风,使湿以风胜,邪由汗出,而升之于上;腹皮、苓皮、姜皮辛散淡渗,所以行水于皮肤;商陆、槟榔、椒目、赤豆去胀攻坚,所以行水于腹里;木通泻心肺之水,达于小肠;泽泻逐脾肾之水,通于膀胱。上下内外分消其势,亦犹夏禹疏江凿河之意也。”(《医方集解》)

=========================================
小结

  和解剂共选正方10首,按功用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表里双解四类。
1.和解少阳  适用于邪在少阳的病证。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的主方,主治伤寒少阳病,而致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症。蒿芩清胆汤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主治湿热之邪郁阻少阳证,症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苔腻微黄等。
2.调和肝脾  适用于肝脾不和的病证。四逆散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主治阳气内郁而致手足不温,以及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等症。逍遥散治证由肝郁血虚及脾弱所致,而以肝郁血虚为主,其功养血疏肝,兼以健脾,主治两胁作痛,头痛目眩,食少倦怠,月经不调等。痛泻要方补脾柔肝,而以治脾为主,主治脾虚肝实所致的痛泻。
3.调和寒热  适用于寒热互结于中焦,升降失常的病证。半夏泻心汤和胃降逆,开结消痞,主治中气虚弱,寒热互结于中焦而致的痞、呕、下利。
4.表里双解  适用于表里同病之证。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心下痞鞕或满痛,便秘,苔黄,脉弦数有力为主症。防风通圣散疏风解表,通里清热,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之证。葛根芩连汤外解肌表之邪,内清肠胃之热,主治热利而表邪未解者。疏凿饮子于泻下逐水之中兼能疏风发表,适用于阳水实证,水湿泛溢表里而遍身尽肿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学习笔记60
梅国强活用葛根芩连汤经验
葛根汤与葛根芩连汤方证的下利鉴别
《伤寒论》方药解析:葛根黄芩黄连汤
方剂之清热剂之清脏腑热之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芩连汤方证应用汇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