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释读中国历史247:柴荣对王朴的《平边策》大为赞同,决定先南后北,逐步实现统一
柴荣有条不紊推进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后周的社会有了很大的变化,没几年,国富民强、军事强大,柴荣就开始着手实现他统一天下、荡平四海的宏伟目标。
说到柴荣统一天下的策略,咱就要讲讲王朴的那篇《平边策》。
王朴是科举考试的状元出身,从校书郎的小官做起,在柴荣选拔人才的时候脱颖而出,写下了那篇著名的《平边策》,让柴荣非常推崇,他也成了柴荣身边主要的谋士。
《平边策》提出的策略就是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当时后周北面的敌人,就是北汉和辽国,当然按当时人的想法,统一天下不是说要吞灭辽国,而是把中原传统的领土燕云16州收回,很明显,北面的敌人很强大。
而要统一天下,南方直接面对的是南唐、吴越、后蜀和南楚,再往南是南汉。
相对北方来说,南方的这些对手没那么强大,所以按王朴的设想,战略上,先收拾南方政权中最强的南唐,然后收拾掉后蜀,南楚、吴越和南汉基本就会臣服了。这样以相对富庶的南方为经济支撑,再去啃北汉和辽国这块硬骨头,到那时候,北汉和辽国会被后周统一南方的兵威所震慑,仗相对就容易打了。
这个《平边策》影响很大,后来赵匡胤、赵光义兄弟就是按照这个路子完成统一的,当然没能收回燕云16州;后来朱元璋也采纳了这个“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干掉陈友谅、张士诚等军阀,最后一举推翻元朝建立统一的大明王朝。
柴荣在大方向上采纳了这个策略,但在具体操作上做了一定的修改。
他的计划是打南唐之前先敲掉后蜀在关中附近的几个战略要地,巩固后方,也免得后蜀在他打南唐的时候有从背后捅刀子的想法。北汉在高平之战后,一蹶不振,而辽国当时的皇帝辽穆宗耶律璟(jǐng),整天喝酒睡觉,别人给起了个外号叫“睡王”,所以尽管辽国整体实力强大,但柴荣打南唐的话,他们大举出兵的可能性不大。
对南唐的作战,柴荣也没打算一口吃掉对方,设想的是先拿下江淮地区,占领长江以北,然后回军,趁着辽国君主昏庸的机会把燕云十六州夺回来。
西边的秦(甘肃天水市秦州区)、凤(陕西凤县)、成(甘肃成县)、阶(今甘肃陇南市武都区)4州,原来大部分都属于中原政权,契丹灭后晋的时候,这4州归附了后蜀。这时候当地的民众受不了后蜀的横征暴敛,要求回归中原的呼声很高。

后蜀的开创者是孟知祥,出身于军人家庭,属河东军事集团,当初李克用很看重他,把侄女嫁给了他。前蜀被灭后,同样非常信任他的李存勖任命他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镇守西川。
后来后唐内乱,李嗣源当了皇帝,孟知祥就有意割据自立。李嗣源曾经派女婿石敬瑭来征讨,但被孟知祥打败,后来他又收拾了东川的军阀,把整个巴蜀都占据了。李嗣源鞭长莫及,只能顺水推舟封他个蜀王。后来李嗣源去世,后唐又乱了,他就干脆称帝,建立了后蜀。
孟知祥当了半年皇帝就死了,他16岁的儿子孟昶即位。
孟昶年轻时候算是个英明君主,面对老臣的骄横跋扈,他先是忍让,后来一举铲除了他们,亲自把控大权。他以民为主,减轻民众负担,整顿官场,后蜀经济发达、社会稳定,尤其文化得到了较大发展。
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其实“词”这种文艺形式是在宋代发展到了巅峰,但最初是从晚唐开始出现的,五代时期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像南唐后主李煜,基本算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词人。而在他之前,后蜀有一批词作家,还出版过中国最早的词集《花间集》,收录了500多首词,还因此产生了一个流派叫“花间派”。

关于孟昶本人,还有个值得说说的事,他在某年春节的时候在桃符上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个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春联。
不过孟昶统治后期,贪图享乐、穷奢极欲,政治开始腐败起来。他喜爱芙蓉花,就下令在成都城墙里都栽上芙蓉花,然后用锦帛搭成棚,护住芙蓉花。等到芙蓉花灿烂盛开的时候,“望之皆如锦绣”,所以成都还被称为“蓉城、锦城”或“芙蓉城、锦官城”。
就在孟昶尽情享受富贵的时候,中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好在柴荣现在还顾不上吞并他,只是派兵去收复秦、凤、成、阶4州。
这次出兵虽然小有波折,但后周在黄花谷一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前后只用了半年,就收复了4州。
巩固了后方,柴荣把目光投向了南唐。
南唐的前身,是晚唐时期杨行密建立的南吴,也叫杨吴。
杨行密是个跟朱温类似的人物,他是孤儿,当过土匪,后来从军,被派到朔方戍边,觉得没前途,跑回老家安徽庐州,拉起一支队伍投身于军阀混战。他靠着天生敏锐的洞察力和勇猛,在军阀混战中闪展腾挪,逐步占据了淮南,还被唐昭宗封为吴王。
杨行密去世后,他的政权被权臣徐温把持,公元919年,徐温扶立杨行密的儿子宣布立国,成为独立政权。公元927年,徐温去世,养子徐知诰继续掌握大权。10年后,徐知诰接受杨吴禅位称帝,恢复了原来的姓氏——李,名字叫李昪(biàn)自称是唐朝皇族后裔,定都江宁,就是南京,改国号为唐,历史上称为南唐。
李昪在位期间,实行保境安民的政策,致力于内部的治理。他礼贤下士、虚心纳谏,妥善安置从中原流落来的难民,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使得南唐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一跃成为“十国”中的强者。
他本身文艺素养很高,很注重教育,在秦淮河畔设立国子监,还办太学、小学培养人才,他儿子和孙子可能受他影响,文艺范儿都特别足。
公元943年,李昪去世,儿子李璟(jǐng)即位,他运气不错,趁着东南的闽国内乱,和吴越国一起瓜分了闽国的领土。后来南楚也发生内乱,南唐发兵灭了南楚,本来已经把南楚的领土收入囊中了,但因为占领军过于残暴,引发了当地的叛乱,又全丢掉了。
周世宗柴荣面对的就是这么个说强不强,说弱不弱的对手,他决定御驾亲征,可是结果却不是他想象的那么顺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读《平边策》
《平边策》何以能和《隆中对》媲美?若非英年早逝,他将一统江山
宋史疑案
五代十国最可惜的皇帝,未能统一中国(郭威-柴荣)
擅走捷径容易偏离目标,这就是宋朝三百年为何不能一统天下的原因
冲锋陷阵不及李存勖,谋略甩李存勖几条街,柴荣打仗有多“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