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平云南之战 土司想用粮草问题吓唬明军 傅友德如何回应
大明王朝于1368年正月初四建国时,战争尚未结束,北伐仍在进行,当年秋季,明军攻克通州,元顺帝仓皇北逃,随后朱元璋的得力干将徐达率军攻陷元大都(北京),统治中原不足百年的元朝宣告灭亡。但元顺帝北逃并不意味着政权的终结,残余势力偏安塞北,仍以“大元”为国号。

在西南一隅的云南,也有奉元朝为正朔的梁王。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割据云南,数杀明使,终于惹怒了朱元璋,决定兴兵拔除这股前朝残余势力。明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初一,朱元璋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为左、右副将军,率兵30万南征。
云南自古为中华之领土,但在明代以前,中央势力鲜有进入,当地土司也希望能够一直维持这样的分治局面。面对明帝国浩浩荡荡的南征大军,云南当地各势力在震撼之余,似乎也凭借着山高地险而有恃无恐。大理土司段世致书明军大将傅友德,信首即赋诗云:“方今天下平犹易,自古云南守最难。”信中意思很明显,即明军南征是不智之举,段世信中反复劝说傅友德,希望不要在云南设置“客兵”,陈述理由也有理有据,若明军镇守此地,不仅损兵折将劳民伤财,而且路途遥远也不便供养如此庞大的军队,是“有泰山之损,无鸿毛之益”。不如仍由“土人”自行治理,则“有贡赋之利,无供给之害”。最后,段世还带着威胁性的语言写道,我们要弄死你付友德的南征军,甚至不需要厉兵秣马,只要等四、五月雨季一来,环境恶劣兵粮寸断,你想活命门都没有,劝你们还是早日退兵,别自寻死路了(拒汝不假砺兵,杀汝不需血刃。四五月间,雨淋河泛,粮绝气弊,欲活不能,汝之进退狼狈矣。莫若趁此天晴地乾,早寻活路。宁作中原死鬼,莫作边地游魂,汝宜图之)。
傅友德看到这封信后,大概会笑而不语。随后直接起草讨逆檄文,在檄文中对段世的威胁进行回复:“新附州县,置府道府,广戍兵,增屯田,以为万世不拔之计。又岂有兵久生变之弊哉。”总结起来一句话,我大明天兵一到,马上自行开荒种地,自给自足,别拿什么兵粮问题唬我们。云南方面一看,既然吓不走明军那就拉开架势打吧!元梁王遣悍将司徒平章达里麻率兵十余万迎战,两军激战于白石江(今云南曲靖东北),明军大胜,达里麻及其众2万尽数被俘。首战告捷,傅友德派遣蓝玉、沐英乘胜追击,西进明军迅速攻克七星关,迫东川、乌蒙、芒部、水西各地方武装降服。洪武十四年(1381)十二月二十二日,残元梁王兵败自杀,明军乘胜打进昆明,蓝玉、沐英率军相继攻克大理、鹤庆、丽江、金齿,地方武装纷纷降附,明军迅速统一云南全境。

俗话说打天下易,治天下难,此次平定梁王之役虽雷厉风行,但要使数十万大军在西南边陲安定下来并非易事,强龙不压地头蛇,雨季一来,兵粮不济,军心哗变,叛军随时可能乘乱反攻倒算,战前段世书信中的威胁之言并非全是危言耸听。但事实证明,明军的确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方法就是傅友德檄文里的戍兵屯田,朱元璋开国后制定的卫所制度被推广到云南,妥善解决了大军远征粮草不济,久易生变之患。洪武二十二年(1389),留镇云南的西平侯沐英朝见朱元璋后,决定将卫所制度在云南推行到底。他“携江南、江西人二百五十余万入滇,给予种子、资金,区别地亩,分别于临安、曲靖、云南、姚安、大理、鹤庆、永昌、腾冲各郡县。”次年,沐英又奏请移湖广、江南居民80万入滇,得到朱元璋批准。沐英治滇期间,“移民至四百余万,垦田九百万余亩”。迁居的方法,主要是将移民编入卫所,平时为民,能够开垦荒地(军屯),自给自足,定期训练,一旦有战事爆发,可以马上变成具有战斗力的兵士。
毋庸置疑,顺利解决云南问题,巩固了明王朝西南边陲的,正是开国时设立的卫所制度。那么建国之初,明太祖朱元璋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决定设立这一套制度,并将其作为明朝的最主要军事制度?卫所的设立又是否真如傅友德所言的“万世不拔之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元璋派傅友德、沐英、蓝玉平定云南,然后令沐英统兵镇守
明初云南攻略:从沐英镇滇入手,浅析云南“半割据”如何终结
开展军屯,迁移人口,打压麓川—细数明太祖朱元璋经略云南的努力
8岁乞儿被朱元璋收为义子,长大后镇守云南,从此大明无南顾之忧
明--黔宁王---沐英
明朝开国六王之一沐英,他的最大功勋——镇守云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