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湿性、类风湿关节炎| 现代名老中医的协定方

风湿性关节炎

清痹汤


【组成】忍冬藤60g,青风藤60g,丹参30g,败酱草30g,老鹳草30g,土茯苓21g,络石藤18g,香附15g。

【功能】清热解毒,疏风除湿,活血通络。

【主治】风湿热痹症。

【用法】每日1剂,水煎,饭后分服。

【加减】热入营血见心烦、皮疹、舌质红者:加生地、丹皮、玄参;气分热盛见口渴、汗出、发热、脉洪大、舌苔黄燥者:加生石膏、知母、黄芩;风热盛见发热、咽喉肿痛、瘾疹、疼痛涉及多个部位者:加连翘、葛根、秦艽;湿热盛见胸脘满闷、身重以下肢为甚、舌苔黄腻者:加防己、白花蛇舌草;阴虚内热者:加生地、白芍、知母。

【解析】此方是首批全国名老中医娄多峰创立。娄多峰认为,风湿热痹可直接感受风湿热邪所致,也可由素体蕴热或青少年阳盛之体感受风寒湿邪蕴久化为湿热而引起,表现为关节疼痛,扪之发热,甚则红肿热痛,痛不可触,得冷则舒,遇热则剧。证属风湿热之邪郁壅脉络。治疗本病必须以清热解毒为主,不宜妄投辛燥通络之品,以防助热耗阴。热症除大半后,当益气育阳,扶正祛邪。但须注意清除余热,不然可死灰复燃,使病情反复难愈。

此方用忍冬藤、络石藤、青风藤,一则其性凉,能清热解毒,二则均为藤类药物,凡藤蔓之属,皆能通经入络,治一切历节风痛;丹参、香附能活血通络行气;土茯苓、败酱草、老鹳草加强清热解毒之功,且能除湿利水消肿,尤其是土茯苓能健脾胃,去脾湿,绝水湿之源。诸药相合,共达清热解毒、疏风除湿、活血通络之目的。

方中三藤为清代吴瑭治疗热痹之首选药。娄多峰以此为主,配以养血活血、利湿通络之品,而成是方,可谓师古不泥,旧法出新。

补肾清热治尪汤


【组成】桑枝30g,忍冬藤30g,生地15~25g,桑寄生20~30g,地骨皮10~15g,川续断15~18g,骨碎补15~18g,白芍15g,威灵仙12~15g,酒浸黄柏12g,知母12g,红花9g,羌活9g,独活9g,炙山甲(以其他活血通络药代替)9g,桂枝6~9g,制乳香6g,制没药6g,炙虎骨(以其他药代替)12g。

【功能】补肾清热,疏风化湿,活络散瘀,强筋壮骨。

【主治】痹症,肾虚标热重证。症见关节肿痛,不怕冷,夜间喜把病肢放到被外,但时间过长又会加重疼痛,或有五心烦热,低热,咽干牙肿,大便干秘,舌苔黄,舌质红,脉细数、尺弱小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加减】肿痛关节略现轻度发红,用手扪之局部略热者:加皂角刺6~9g、连翘10~15g、白芷6~9g;腰僵明显或关节僵直、挛缩严重者:加生薏苡仁30g、僵蚕10~12g、木瓜10g、土鳖虫9g;口渴思冷饮者:加生石膏30g;上肢痛重者:加片姜黄9~12g;尚兼有受凉痛增症状者:加草乌3~6g、土鳖虫6~9g;关节、筋肉痛重者:加蚕沙10~15g、海桐皮15g;瘀血证明显者:减地骨皮、白芍,加赤芍15g、桃仁10g,活血止痛散1g,每日2次,装胶囊,随汤药冲服;有低热或下午体温升高、五心烦热者:加秦艽20~30g;下肢病重者:加牛膝10~15g、泽兰10~15g;大便干结者:可加桃仁泥10g、酒大黄3~6g。

【解析】此方是首批全国名老中医、著名中医学家焦树德创立,是以朱丹溪潜行散加补肾强筋之品而成。方中以生地补肾壮水;骨碎补补肾祛骨风为主药;川续断补肾壮筋骨;红花活血通经;地骨皮益肾除劳热;乳香、没药化瘀定痛;威灵仙祛风湿,除痹痛;虎骨祛风壮骨,以骨治骨为辅药;黄柏坚肾清热;知母降火清热,除蒸消烦;羌、独活搜肾、膀胱二经之风湿;忍冬藤通经络,祛风热;白芍养血以缓急;炙山甲通经活络,有虫蚁搜剔之能;桑寄生补肾强腰,除风通络;桂枝温阳宣痹,配羌活、独活之辛温,可以免除方中大队凉药抑阳涩滞之弊为佐药;桑枝通达四肢,祛内湿,利关节为使药。

纵观全方,除用生地、川续断、桑寄生等补肾外,又根据“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的理论,特以黄柏坚肾清热。巧妙之处是采用了朱丹溪行散的方法,先用黄酒将黄柏浸泡3~4小时,然后入煎。这样不但避免了热邪对凉药的格拒,而且又借黄酒之辛通作用,使黄柏更能深达病所而加强了坚肾清热之作用。其立意高深,构思巧妙,配伍精密,用药独到。

驱湿清痹汤


【组成】黄芪15~30g,当归10~15g,薏苡仁15~30g,防风10~15g,木瓜10~15g。

【功能】益气活血,舒筋祛湿。

【主治】痹证。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加减】风寒者:选加麻黄、桂枝、杏仁;风湿者:加羌活、独活;风热者:选加忍冬藤、秦艽、僵蚕、丝瓜络;寒气偏胜者:酌加附子、麻黄、桂枝、细辛、川乌、草乌;湿气偏胜者:选加藿香、佩兰、萆薢、苍术、木防己;热邪偏胜者:酌加知母、黄柏、黄芩、豨莶草、忍冬藤、石膏、土茯苓;夹痰者:酌加半夏、天南星、地龙、陈皮;夹瘀者:必加延胡索,酌加桃仁、红花、川芎、丹参、鸡血藤、乳香、没药;气虚者:加用四君子汤;血虚者:酌加熟地、生地、白芍、黄精、鸡血藤;阳虚者:酌加淫羊藿、锁阳、附子、菟丝子、鹿角霜;阴虚者:加用桑寄生、龟甲、枣皮、熟地、枸杞。

按病位加减:上部痹痛,以风邪相对偏胜,根据病性分别选加羌活、桂枝、桑枝、片姜黄、葛根;下半部痹痛,肾虚为主,湿邪为重,寒、痰、瘀为多,根据病性选药外,通加独活、桑寄生、续断、川牛膝。

按病用药:慢性风湿性关节炎,从脾肾入手,加苓桂术甘汤、党参、怀山药;退行性关节病,重在肝肾者,加用骨碎补、鹿含草;颈椎骨质增生者,再加葛根、桂枝、赤芍;腰椎骨质增生者,再加续断、杜仲、补骨脂;膝关节骨质增生者,再加牛膝、独活;痛风性关节炎者,加土茯苓、萆薢、木通来降低尿酸;类风湿关节炎者,加露蜂房、乌梢蛇;坐骨神经痛者,重用白芍滋肝柔筋;强直性脊柱炎者,重在补益肝肾通督脉,常用鹿角霜、鹿胶、狗脊。

【解析】此方是首批全国名老中医胡毓恒自拟验方。胡毓恒对中医“痹证”的论治颇具独识,所拟驱湿靖痹汤,随症加减,效果颇著。方中黄芪益气健脾,利水湿行血滞,增强人体免疫机能而拒邪于鬼门之外;当归补血活血止痛,且温经散寒,药理研究证实有明显镇痛消炎使用,并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薏苡仁性燥能除湿,味甘能入肺补脾,兼淡能渗泄,故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及风湿痹,除筋骨邪气不仁,药理研究证实其镇痛作用与氨基比林相似,还有解热作用,为治疗慢性痹痛之必用良药;木瓜舒筋活血,化湿和胃,为治痹痛筋脉拘挛之常用要药;防风祛风散寒,胜湿止痛,“通治一切风邪……诚风药中之首屈一指者矣”(《本草正义》),有解热提高痛阈的药理作用。五药相组,具有补益气血,活血通络、驱风散寒化湿,重在驱湿、通痹止痛之功效。

滋阴养液汤


【组成】生地15g,玄参15g,麦冬15g,钩藤10g,桑枝30g,石斛10g,牛膝10g,狗脊10g,草决明10g,杜仲10g,海桐皮10g,生石膏60g。

【功能】养阴清热,祛风通络。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证属阴虚热痹,表现为关节疼痛,得凉则舒,得热痛甚,皮肤干燥,口渴咽干,脉弦数,舌红。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共2煎,早晚分服。

【加减】痛重者:加当归、乳香、没药。

【解析】此方为首批全国名老中医章真如创立。章真如指出,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分风寒湿痹与热痹两大类。热痹又分实热与虚热两种。实热痹多见于病之初起即关节部分红肿热痛者,或病久由风寒湿痹转化而成;虚热痹则多见于过服温燥药,伤阴化热者。无论是实热痹或虚热痹,在症状上有某些共同点,如痛势剧烈,口干口苦,全身燥热,脉象弦细或沉细数,舌赤或红,少苔或黄苔。虚热尤为顽固难治,实热治疗奏效较快。实热相当于风湿热,有发热汗多,关节肿痛,或出现红斑和结节,易引起医患的注意。虚热则痛处如虎咬,皮肤干燥,肌肉瘦削,治疗很不理想,若辨证不确,甚至越治越剧烈。临证时须当注意。

此方生地、玄参、麦冬、石斛甘寒清热,滋阴增液;草决明、生石膏甘寒清热泻火而不伤阴;牛膝、狗脊、杜仲舒筋通络,强筋壮骨;海桐皮祛风化湿,通络止痛。诸药合用,共具清热养阴,祛风通络之功。

风湿痹证方


【组成】制附子12g,丁公藤15g,豨莶草30~60g,川芎12g,红花12g,白术10~30g,黄芪30g,淫羊藿15g,鹿衔草15g,防风10g,桑寄生15g。

【功能】温经通络,活血除痹。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证属风寒湿痹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2次分服。

【加减】痛甚者:去附子,加制川乌、制草乌;虚寒甚者:加干姜;气血不足者:加白芍、当归、党参;病在上肢者:加桂枝、片姜黄,下肢加怀牛膝;久治不愈者:加蜈蚣、全蝎、白花蛇等。

【解析】此方是名老中医朱晓鸣创立。方中附子补命门,暖脾土,温经络,除湿邪,对于风寒湿痹特别是阳气不足者,用之既能蠲痹止痛,又能温补阳气,《本草汇言》说附子:“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白术与附子同用,对风寒湿邪留阻肌肉、经络之痹证疗效甚著,白术其性纯阳,为除风痹之上药;黄芪与白术、附子同用,益气助阳,加强驱邪外出之功;防风善去肌肉筋骨关节之风湿,与黄芪、白术同用,可以益气固表,使气旺表实,补中有散,去邪而不伤正;淫羊藿、鹿衔草壮肾阳,祛风湿,对于慢性风湿痹证疗效尤著;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利关节,疗效持久;丁公藤祛风湿,除痹痛,远期疗效理想;豨莶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有殊效,不但对实证有良效,即使气血不足,脾肾两虚者,只要适当配伍,不但能祛风湿,且有扶正之功,特别是对于风湿活动,血沉增快者,于方中重用豨莶草,则血沉很快复常,说明豨莶草不仅是可以祛邪,而且还可调整免疫功能;川芎、红花活血止痛,祛瘀生新。诸药配伍,共具温经通络,活血除痹之功。


类风湿关节炎

补肾祛寒治尪汤


【组成】伸筋草30g,熟地12~24g,川续断12~18g,威灵仙12g,松节10g,防风10g,骨碎补10~20g,淫羊藿9~12g,补骨脂9~12g,制附片6~12g(用到15g时,需先煎10~20分钟),桂枝9~15g,牛膝9~15g,赤芍9~12g,白芍9~12g,土鳖虫6~10g,炙山甲(以其他药代替)6~9g,苍术6~10g,麻黄3~6g;炙虎骨(以其他药代替)9~12g。

可用透骨草20g,寻骨风15g,自然铜(醋淬、先煎)6~9g。三药同用,以代虎骨。

【功能】补肾祛寒,化湿疏风,活瘀通络,强筋壮骨。

【主治】类风湿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结核性关节炎、大骨节病。临床表现为关节喜暖怕冷,腰酸乏力,遇寒疼痛加重,舌苔薄白或白,脉沉尺弱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此方以治本为主,往往需服4~6周才出现疗效,故需耐心坚持服用,以达痊愈。

【加减】舌苔白厚腻者:去熟地,加砂仁5g、藿香10g;上肢病重者:加片姜黄10g;腰腿疼痛明显者:去苍术、松节,加桑寄生30g、杜仲12g,并加重川断、补骨脂用量,吃药时再嚼胡桃肉(炙)1~2个;瘀血明显者:加红花10g、乳香6g、没药6g、皂角刺6g;肢体僵屈者:去防风、苍术、松节,加生薏苡仁30~40g、茯苓12g、木瓜9~12g、白僵蚕9~12g;中运不健、脘胀纳呆者:加陈皮10g、焦麦芽10g、焦神曲10g;关节疼痛重者:加重附片的用量,并可再加草乌6~9g、七厘散(每次1g)随汤药冲服;脊柱僵直、弯曲变形者:去苍术、牛膝,加金毛狗脊40g、鹿角胶9g(鹿角片、鹿角霜亦可)、白僵蚕12g、羌活12g;出现热象者:减少桂枝、附子用量,加黄柏10~12g、秦艽15~20g,把熟地改为生、孰地各15g或生地20g。

【解析】此方是首批全国名老中医、著名中医学家焦树德的临床验方。焦树德指出,痹的病因病机特点是肾虚,寒温之邪深侵入肾(肾主骨,故骨质受损)所致,治当补肾祛寒,化湿疏风,活瘀通络,强筋壮骨为主。

此方以《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汤合《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虎骨散加减化裁而成;方中熟地补肾填精,养肝益血;土鳖虫化瘀壮筋骨;骨碎补化瘀祛骨风;淫羊藿补肾阳,祛肾风;川续断、补骨脂补肾阳,壮筋骨;虎骨祛风壮骨;穿山甲通经散结;制附片壮肾阳,祛肾邪;伸筋草舒筋活络;白芍、赤芍、土鳖虫养血活血,兼具反佐之用,以防温药化热;苍术、威灵仙、麻黄、防风化湿疏风;桂枝温经散寒;松节通利关节;牛膝益肾并能引药入肾。诸药配伍,共奏补肾祛寒,化湿疏风,活瘀通络,强筋壮骨之功。

纵观全方,立法高深,用法独到,突出了补肾祛寒这一治疗大法,药味虽多,但多而不乱,主辅佐使,作用分明,相须相使,配伍巧妙,以治本为主,兼顾其标,辨病辨证,整体治疗。此非一般祛风除湿药方所能比拟,实乃奇方妙剂也。

益肾蠲痹丸


【组成】熟地黄120g,当归120g,淫羊藿120g,鹿衔草120g,炙全蝎25g,炙蜈蚣25g,炙乌梢蛇90g(蕲蛇效更好,但价格较贵),炙蜂房90g,炙土鳖虫90g,炙僵蚕90g,炙蜣螂虫90g,甘草30g,生地黄120g,鸡血藤120g,老鹳草120g,寻骨风120g,虎杖120g。

【功能】益肾壮督,蠲痹通络。

【主治】类风湿关节炎。证属阳虚寒痹者。

【用法】将生地、鸡血藤、老鹳草、寻骨风、虎杖煎取浓汁;其全药共研极细末;同混合,作丸如绿豆大,每服6g,每日2次,食后服。

【加减】阴虚者:另用生地10g、麦冬10g、川石斛10g,每日泡茶饮服,以养阴生津,而免口干咽燥之弊;阳虚甚者:兼服阳和汤加制川草乌;血压偏高者:用广地龙10g、龙胆草5g煎汤送丸;服药后有肤痒现象者:可取徐长卿12g、地肤子12g煎服,约3~4日即可解除。

【禁忌】妇女经期或妊娠忌服。

【解析】此方是第一届国医大师、著名中医学家朱良春创立。其立意高深,法理清晰,组方严谨,用药独到,特别是对虫类药的使用,堪称一绝。此外,用法奇特,将生地、鸡血藤、老鹳草、寻骨风、虎杖煎取浓汁,余药研末,混合作丸服用,既可提高疗效,又可方便使用,真是匠心独运。

川乌石膏汤


【组成】川乌15g,石膏15g,桂枝5g,知母10g,黄柏10g,生地10g,苍术10g,秦艽10g,威灵仙10g,赤芍10g,川芎10g。

【功能】散外寒,清里热,活血通络。

【主治】类风湿关节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解析】此方是著名中医学家董建华创立。董建华指出,此方主治类风湿关节炎,证属外寒里热,寒热错杂之痹证。此类痹证局部无红肿,外观与风湿痹无甚差别,局部亦喜温熨。但有舌红苔黄,溲黄便干,脉象有力等内热之象。这是外有寒束,内有热蕴,寒热相互搏结,故疼痛甚剧。对此类痹证,治当散外寒,清里热,活血通络,故特立此方以治。经临床验证,疗效颇佳。

此方川乌驱逐外寒,以解内热被郁之势;石膏清解里热,以除寒热互结之机;桂枝、威灵仙、苍术、秦艽疏风散寒燥湿以助川乌疏散之力;生地、知母、黄柏清热凉血以资石膏内清之功;赤芍、川芎活血通络,使外邪解,血脉和,内热清,诸症自愈。

纵观全方,立意高深,法理清晰,组方严密,用药独到,特别是对川乌、石膏的使用,堪称一绝。

加味四妙汤


【组成】金银花30g,生地20g,玄参20g,生甘草10g,白花蛇舌草20g,鹿衔草15g,山慈菇10g,当归15g,白芍30g,萆薢20g,薏苡仁20g,青风藤30g。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通痹。

【主治】类风湿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症见关节红肿焮热,痛如锥刺,或见发热、烦躁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加减】关节疼痛明显者:加蜈蚣、全蝎等虫类药穿筋透骨、逐瘀止痛。

【解析】此方是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房定亚的临床验方。房定亚指出,类风湿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多为热毒湿邪胶着关节,使气机阻滞,导致关节红肿焮热,痛如锥刺或如毒虫咬伤,且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全身症状有发热、烦躁等症。治宜清热解毒、活血通痹,故用加味四妙汤,每获佳效。

此方金银花、生地、玄参、生甘草、白花蛇舌草、鹿衔草、山慈菇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其后3味药有调节免疫机能的作用;当归活血化瘀;白芍缓急止痛;萆薢、薏苡仁、青风藤祛湿利关节,消炎止痛。诸药配伍,功专力著,是治疗热毒痹的有效良方,可以阻断病情发展,值得效法。

尪痹方


【组成】炙桂枝10g,赤芍10g,白芍10g,知母6g,炒苍术10g,黄柏10g,胆南星10g,防风10g,威灵仙12g,鬼箭羽10g,地龙10g,黄芪20g,青风藤15g,鸡血藤15g。

【功能】祛风散寒,清热除湿,化痰祛瘀,益气养血。

【主治】类风湿关节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3次服。

【解析】此方是第一届国医大师、著名中医学家周仲瑛创立。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免疫性疾病,隶属于中医“肢体痹症”的范畴,是由机体的正气不足,气血不盛,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痹阻而引起的一类关节疾病,鉴于它的反复性和顽固性,已成为现代医学界较为棘手的攻关课题之一,被称之为“不死的癌症”,给广大患者带来了诸多不便和痛苦。而中医药在这方面却越来越显示出优势。

此病的病因病机,不外乎是内因和外因,外因中主要以六淫之邪为害,其中尤以风、寒、湿、热邪为主,其中痰湿之邪致病更为严重,因为痰湿之邪,其性黏腻重浊,再加上“百病皆由痰作祟”,越是顽疾越与痰湿之邪密切相关;内因及病机即是肝肾亏损,气血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而成疾。

此病的治疗以“通”为其大法,《景岳全书》云“痹者,闭也。以气血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此法着重于“通”,先除邪气,疏通脉络,而后再根据病之根本着手治疗和调理。

此方桂枝、苍术、防风、威灵仙、青风藤祛风散寒胜湿;地龙入络搜风制邪;鸡血藤、赤芍、白芍、鬼箭羽养血活血祛瘀;胆南星、地龙化痰通络;知母、黄柏清热化湿;黄芪补气扶正达邪。诸药配伍,共奏祛风散寒,清热除湿,化痰祛瘀,益气养血之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
腹针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中医治类风湿关节炎,你想要的中医经验方都在这里(一)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汤药:祛痹汤和温通消痹汤
​何良志:痹证分为行痹、痛痹、着痹、热痹。
类风湿性关节炎致残率高,专家治疗经方效果好,附治疗实例及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