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月二龙抬头,恭贺福德正神土地公圣诞!
龙虎山道教 昨天

二月二,龙抬头
      春回大地,犁破新土,杨柳吐翠,万物复苏。龙抬头,又叫做春龙节,春耕节、农事节。代表着这片东方的土地上,万物复苏,大地回春,重新开启春耕秋收的劳作。这一天龙角星随着地平线一同升起,护佑中华的神龙将在这一天苏醒,为大地兴风布雨,滋养着万亩良田,庇佑人间万万年。
二月二,龙抬头,
风雨顺,又丰收。
大仓满,小屯流,
好年景,春开头。
龙抬头渊源
“二月二”习俗的文化渊源我们可以追溯到远古的龙崇拜与社祭习俗,春季二月二左右,正是百虫复苏的时候,人们视龙为百虫之长能震慑百物,故而在龙抬头之日采取一系列措施祭祀龙神,以祈求龙神辟除百虫,从而祈得吉祥。
这一传统节日大概始自唐宋年间,最终在元代得以定型并传承至今。“二月二”作为一种节日的文献记载最早的是元人熊梦祥所著的《析津志·岁纪篇》:“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五更时,各家以石灰于井畔周遭糁引白道,直入家中房内,男子、妇人不用扫地,恐惊了龙眼睛”,之后明代见诸文献的有刘侗、于奕《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条载:“二月二曰龙抬头,蒸元旦祭馀饼,薰床坑,曰醺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在二月二这一天,北方主要祭祀的神灵为龙神,南方主要祭祀的神灵为土地神。
二月二作为民俗节日,在隋代初至唐代这一时期已见萌芽。
唐代中期民间有郊外游玩的春游活动,白居易以“二月二”为题的诗歌:“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描写的是二月二这一天很多青年在渡口排成一列行走的场景。中晚唐人韩棕在其《二月二日游洛源》诗中说:“旧苑新晴草假苔,人还香在踏青回。”
唐末至五代初的李绰《秦中岁时记》记载“二月二日,曲江采菜,士民游观极盛。”
至宋代,二月二春游采菜也很盛行,以至于还曾用“挑菜节”及“踏青节”来命名二月二日。宋代著作《壶中赘录》曰:“蜀中风俗,旧以二月二日为踏青节,都人士女络绎游赏,缇幕歌酒,散在四郊。”可见宋初二月二日春游习俗之盛。
明代的出郊野游为唐人出野之俗的延续,迎富即为迎福,乞子得福的传说附会在了迎富的习俗之中。
元明清时代,二月二日除了踏青赏花灯活动之外,开始盛行“龙抬头”这一风俗。
明清时龙抬头风俗的内容归结起来主要有五个事项:
其一是引龙,或谓之引龙,也称之引钱龙;或打开庙门祭龙,谓之引龙。引龙习俗折射的是当时人们对风调雨顺的渴望,这与北方向来缺乏雨水有直接的关系。
其二为煎饼贴符。嘉靖年间河南地方志《尉氏县志》载:“二月二日,俗名龙抬头,谓惊蛰也,各家贴符禁语,及摊煎饼食之,以厌胜蛇蝎,不使近人。”煎饼是是把食物煎来煎去,翻去覆来,然后高温加工,象征着镇慑初春萌动之虫害。
其三为以灶灰围屋。嘉靖年间地方志河北《广平府志》载:“二月二日撒灶灰围屋禁蝎……于雷始发声,取东墙土收之,能疗蝎蛰。”
其四是打扫卫生。时人通过扫室以避蛇害。
其五为忌阵。富察敦崇著《燕京岁时记》载:“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
这些习俗的主要内容是引龙祈雨以及以灶灰、煎饼等驱除害虫。
此外,“二月二”节不是一个孤立的节日,节期相邻的晦日节、中和节和花朝节等无不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月二的美好祈愿

二月二起源于唐代,与中和节的创设有密切是关系。元明以后的二月二则是在继承前代节俗的基础之上,根据二月的节气、物候、月令宜忌不断丰富发展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它吸纳了既有节日——惊蛰和春社的传统行事,从而成为一个活动多样、内涵丰富的春天的节日。其文化意义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1.“二月二,龙抬头,大囤尖,小囤流”:对农业丰收的企盼。(1)填仓,(2)引龙祀土,(3)驱害虫,(4)试犁、种菜、饭牛。

2.“二月二,围墙根,蝎子蚰蜒不上身”:对人身康宁的热望。表达了人们避免毒虫危害、人体安康的良好愿望。

3.“二月二,敲门枕,金子银子往家滚”:对生活富裕的追求。在河南淮阳有二月二拍墙头和石滚的做法,人们一边拍还要一边唱:“二月二,拍墙头,金子银子往下流。二月二,拍石滚,金子银子往下滚。”

4.“二月二,接宝贝儿”:对社会关系的协调。在一些地方,二月二娘家接女儿时还要送给女儿婆家一些礼物,如河北赵县,要在二日备好鲤鱼和猪肉送给新出嫁的女儿,俗称“开素”。

5.“二月二,不干活,坐下来,吃大馍”:休闲时间。许多地方的二月二都有若干禁忌,如不能动针线,不能用刀剪,不能用磨,所有这些都让二月二成为一个合法的非劳动非工作时间。

龙抬头习俗
剃龙头

“二月二”这天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为孩子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叫“剃龙头”,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有民谚为证:“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

吃出好运

为纳吉,龙抬头这天的食物也与龙有关。

吃猪头肉称“挑龙头”

吃面条是“扶龙须”

吃水饺叫吃“龙耳”

吃米饭是吃“龙子”

春饼又称“龙鳞饼”

引钱龙

龙司水,水润而生财。所以便有了"引钱龙"的习俗。例如有的在水壶里放置几枚硬币,到家附近的水井、流动的河或湖泊打一壶水,一路细洒着回到家,将壶里的水和硬币倒入屯水的缸里,意为龙循水迹引而至家。

祭社神
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也是土地公的诞辰。
关于土地公的传说有很多,有人说祂负责五谷的生长,有人说祂保一方平安,无论是哪种,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按照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公,以求丰收、太平。
龙抬头禁忌与民俗

1.忌针线

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

2.照房梁

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3.忌洗衣

有的地方这一天会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

开运方式
踏青

龙抬头之际,正处春旺之时。踏青可以改换自己的心境与运势,给人带来好运与吉祥。

穿红
国人喜红,吉祥旺运,有驱逐邪恶的功效。龙抬头穿红,寓意整年都好运吉祥,无病无灾。
土地神圣诞

二月二还是土地神的圣诞。

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能生万物,养育人类繁衍生息,其功德厚大,就奉若神明。自古以来,人们以土地为“神”,尊土地为福德正神,民间也常常俗称为“土地公”。

天师府里的土地庙
福德正神宝诰

志心皈命礼。

一方土谷。万姓福神。

秉忠正烈。助国卫民。

应承简命。座镇一方。

黎庶瞻仰。司职功曹。

掌传丹忱。上达天苍。

义贯九天。善恶昭彰而响应。

灵通三界。功过纠察以分明。

巩固金汤。奠安社稷。

大忠大孝。至显至灵。

护国佑民。大喜大舍。

太上加封。土谷尊神。

玉帝敕奉。主坛镇宫。

土地明王。福德正神。

安土地神咒

元始安镇,普告万灵。

岳渎真官,土地祇灵。

左社右稷,不得妄惊。

回向正道,内外澄清。

各安方位,备守坛庭。

太上有命,搜捕邪精。

护法神王,保卫诵经。

皈依大道,元亨利贞。

(图片来自网络)
土地神简介

土地公公,因“造福乡里,德泽万民”而被称作福德正神,俗称福德老爷、土地爷、社神、土帝君等。据《太上说安宅土地龙神经》记载,福德正神的形象是“身长六尺腰系宝带脚踏宝履手执曲木杖”的老人。《太平御览》引《礼记外传》称土地神“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故建国君民,先命立社,地广谷多,不可遍祭,故于国城之内,立坛祀之”。因为祂管理土地神祇,很多地方都建有土地庙。道教尊为“中央镇位真官土地大道神祇”,居戊巳宫福德宫。

虽然土地公的神格并不高,但其知名度与亲和力则在道教众神之中名列前茅,土地公是社神,属于城隍之下,相当于村长,保护乡里安宁平静。负责考察某一地区内人民的言行、善恶。也掌管乡里死者的户籍,是地府的行政神。故许多地区的习俗,每个人出生都有“庙王土地”——即所属的土地庙,类似于每个人的籍贯;人去世之后,道士做超度仪式(即做道场)时,都会去其所属土地庙作祭祀活动。或者是新死之人的家属,到土地神庙,禀告死者姓名生辰等资料,以求土地神为死者引路。有一句话说“有土斯有财”,人们也相信土地神可以保佑农业收成,也可以保佑生意人经商顺利,旅客旅途平安,清人赵懿在《名山县志》中称土地神不一,有多种名目,其中有花园土地,有青苗土地,还有长生土地(家堂所祀),庙神土地等。甚至还保护坟墓的土地公,使亡者不受邪魔的侵扰。

总结起来土地公公的神圣职能有:

1、祂主管人寿命长短、富贵贫贱、职禄衣食

2、祂审察人间斋醮、烧香祷祝修诸功德上奏天曹

3、祂是备守坛庭、升天达地、出幽入冥的大道神祇

4、祂是祛邪扶正、降吉化凶的中央镇位真官、通灵夫子

土地神起源

土地神源于古代的“社神”,是管理一小块地面的神。关于土地神的信仰,据记载,早在殷商之时就有祭祀“大地”的活动。汉唐以后,土地庙已遍及各地。明代土地神更受尊崇,相传因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出生在土地庙中,故土地庙在这一时期发展到了各个地区的城镇、乡村,街头和巷尾之中。《公羊传》注曰:“社者,土地之主也。”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引《孝经纬》曰:“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报功也。”清翟灏《通惜编·神鬼》:“今凡社神,俱呼土地。”

最早称为土地爷的是汉代蒋子文。据《搜神记》卷五曰:“蒋子文者,广陵人也。……汉末为秫陵尉,逐贼到钟山下,贼击伤额,因解缓缚之,有顷刻死,及吴先主之初,其故吏见文于道,乘白马,执白羽,侍从如平生。见者惊走。文追之,曰:'我当为此土地神,以福尔下民。尔可宣告百姓,为我立祠。不尔,将有大咎。’……于是使使者封子文为中都侯,……为立庙堂转号钟山为蒋山。”此后,各地土地神渐自对当地有功者死后所任,且各地均有土地神。

(图片来自网络)

土地神相关风俗

土地神能保佑本地百姓的平安,他能让这一方土地免受自然灾害的侵袭,也能使长出的农作物丰收殷实。故历代大到国家、诸侯;小到官府、乡绅都会在每年的春、秋两季进行大型的祭拜活动,是谓“春祀”和“秋祀”。而寻常的百姓家只要是需要时,就会到土地庙中烧香许愿,祈求土地神保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月二,龙抬头,春暖花开好兆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土地神
二月二龙抬头!看看这些事你今天做对了没有
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中国传统节日
二月二,龙抬头:九种习俗,九种祝愿
二月二不只会“龙抬头”,还有土地公过生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