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年滇越铁路的前世今生
本期封面:▲ 滇越铁路开远七孔桥 ▲  |  封面摄影@郑溪/秘镜云南 

云南谚语“十八怪”里

有着这样一句话——

“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

这通达国外的火车线路

就是1910年全线通车的

滇越铁路

它起止于越南海防和中国云南昆明

全长859公里

(滇越铁路线路示意,制图@郑溪/秘镜云南)
在可见资料中,滇越铁路全长通常有两个数字,一为“854公里”,即滇段465公里,越段389公里;另一为“859公里”,即滇段465公里,越段394公里。本文根据2023年第04期《中国国家地理》特别策划《滇越铁路·中老铁路》文章中采用的数据,将滇越铁路全长取后者以作定义。

越南境内的滇越铁路

于法国全面殖民越南初期完成

有赖于越南段一马平川的地形

1901年开工历时5年完成

线路穿过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

自河口往海防一线394公里

海拔高差仅百米以内

当法国殖民者预将殖民之手

借助其工业优势和铁路工程

伸向与越南相连的中国云南时

他们并没有料到

这个时空大折叠褶皱里的筑路计划

将是一次恰似云端建造的缥缈设想

(滇越铁路地貌示意,制图@郑溪/秘镜云南)
滇越铁路修建前,从海防到达昆明的标准旅行时间为28天;滇越铁路开通后,时间缩短至2.5天。

滇越铁路云南段

自1903年开工

总长465公里却历经了7年

1910年3月30日云南段全线竣工

奠定了1910年4月1日成为

滇越铁路全线通车运营的历史时刻

《泰晤士报》

曾在滇越铁路修筑成功之时

将其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

一起并称为

“世界三大工程奇迹”

(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航拍,制图@郑溪/秘镜云南)
位于非洲埃及的苏伊士运河1869年通航,是一条海平面水道,贯通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最近航线;位于中美洲巴拿马的巴拿马运河,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由美国建造完成,1914年开始通航。

一百二十年的世事历程

“殖民之手”“抗战血脉”

“经济桥梁”“文化遗产”

云南段的

百年云上小米轨

如同他穿越过的云岭大地一样

依旧步履蹒跚地等待着再一次

险道峡关火车来

(落水洞处穿隧而出的米轨火车,摄影@郑溪/秘镜云南)
     0  1     
屈辱身家

“云南真正的出海口,不在东方,而是通向越南北部湾的方向,在没有一条铁路将云南与北部湾和南海联结起来之前,任何人也不能使云南成为有价值的地区。”

——— 法国版《滇越铁路》


十九世纪初期

积弱膏肓的清政府

在西方列强的殖民觊觎和侵略渗透下

于不败而败的“中法战争”中

给予了法国侵略者窥探已久的

云南筑路权

(清末大清帝国地图,制图@郑溪/秘镜云南)

事实上

追溯滇越铁路的出生

要从西方工业革命的完成开始

1825年9月27日

英国斯托克顿-达林顿铁路开通

火车之父乔治·史蒂芬森从此定义了

1435mm的标准轨距

(昆明城中的米轨与准轨十字交叉口,制图@郑溪/秘镜云南)
这个世界上唯一一处米轨与准轨的十字交叉道口,位于昆明主城西山区眠山脚下;交叉的两条铁路分别是:米轨滇缅铁路和准轨云南冶炼厂的云铜专线。

自此以后

随着西方海洋霸权的外向推进

殖民者也将“铁路”带向世界

这可以说是一种“技术推广”

但实质则是一种“快速掠夺

在那个列强利用工业优势

发动战争瓜分世界的时期

远离西方世界的东亚地带

英法殖民者用同样的方式

在所殖民的国家及周边区域修建铁路

进一步贪婪地扩散其殖民霸权

使“铁路”俨然成为其胜利的象征

(中国第一条营业铁路:吴淞铁路,制图@郑溪/秘镜云南)

古老而继续沉睡中的中华帝国

在殖民印度的英国人和殖民越南的法国人眼里

仿佛已是唾手可得的羔羊

而云南正是待宰羔羊急需拴稳的后腿

因此

英属滇缅铁路和法属滇越铁路的设想

被两国的殖民政府视作了重要的国策

1898年

清政府又允许了

“法国国家或所指法国公司,自越南边界至云南省城修造铁路一道”

法国由此正式得到了

从越南向中国云南修造铁路的特权

(清末云南全省地图,制图@郑溪/秘镜云南)

1901年8月

法国滇越铁路公司在巴黎成立

并与随之成立的

法国印度支那铁路建筑公司

缔结了承建合同

开始了滇越铁路工程的实施

从那时那刻起

法国建造者与数万名越南和中国劳工

在这神技般的枕木间

用十年时光

铺洒下技术的心血和生命的代价

(滇越铁路精美的设计工程图,制图@郑溪/秘镜云南)

在彼时彼刻中

屈辱诞生史挟滇中南百姓和物资而至

在这吸血般的铁道上

三十年时间

攫取了云南大量的矿产和物资

(滇越铁路法属时期货运情况,制图@郑溪/秘镜云南)

抗战爆发后

民国政府实际控制了滇越铁路云南段

使其开始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作用

然而战争中疯狂的日本侵略者

也妄图通过滇越铁路进入云南

1941年9月

蒋介石下令破坏拆除

碧色寨至河口之间177公里铁路

此段桥梁仅保留人字桥其余捣毁

滇越铁路云南段自此半幅停摆

(炸毁前的白寨大桥,制图@郑溪/秘镜云南)

1946年2月28日

中法在重庆签订《中法新约》

明确废止1903年的《滇越铁路章程》

从法理上实现了

滇越铁路云南段的完全回归

滇越铁路才洗尽了屈辱的身份

1956年铁道部开工修复拆除段

1957年滇越铁路恢复全面通车

1958年云南段改称为昆河铁路

2003年昆河铁路客运逐步停运

(中国编号S-01隧道·法国编号对应为154,摄影@郑溪/秘镜云南)

2010年滇越铁路开通百年之际

4月1日的纪念日

一句如下的感叹和如今的现实

依旧令人倍感唏嘘 ——

“你从国是非常中走来

带着屈辱的身家

带去多少劳工的血汗

你是否将在国兴繁荣中走去

卸下所有与你有过接触的灵魂的洗礼

从那一百年前的呼啸疾驰

到如今的隐没深山

从那一百年后的蹒跚无奈

到永久不可替代的沉沉历史……”

(小河口处的连续隧道,摄影@郑溪/秘镜云南)
     0  2     
跨山越河

对滇越铁路云南段的建造者来说

线路还未动工之前

他们就已明白修建这条路的困难

放弃准轨转而采用米轨

仿佛预示了筑路的难度

最初勘测的西线

过蒙自/连通海/接建水/通玉溪

所到之处

均是滇中平坝富饶之地

但官方最终未定此线

给出的理由是

此线需穿越一处“万丈阶梯”

技术上无法实现

(滇越铁路东西选线路线总图,制图@郑溪/秘镜云南)

转而确定的东线

则是一条几乎全置于山峡河谷

沿线人迹稀少物产匮乏的地带

这样的选择

很难让人相信仅仅是自然之力的影响

定下了东线后

自然环境给出的难题

也更清晰地迎面而来

自河口向北

南溪河/四岔河/南盘江/汤池河

大围山/营盘山/灯笼山/马头山

……

滇越铁路由此开启了自己

跨山越河撼动人心的旅程

(请横屏观看,滇越铁路滇段路线-站点地势,制图@郑溪/秘镜云南)

红河水系的南溪河谷

山形起伏

两岸满是原始雨林

沿河而行的滇越铁路

在老范寨处第一次穿过南溪

留下云南段的第一座大花桥

(老范寨桥,摄影@郑溪/秘镜云南,图片@法文版《滇越铁路》)
老范寨大桥如今已不再是初建通车时“花桥”的模样。1957年重建后成为了如今的样子。该桥曾是2004年舒淇、刘烨主演的电影《美人草》的取景地。

法国人当年描述的南溪一带

环境凶险瘴气肆溢

而随着南溪河蜿蜒至屏边

其支流四岔河终让这种凶险

打断了铁路向北直接延伸的可能

沿四岔河的过江展线

在铁路穿越河流的峭壁悬崖间

迎着看似不可能的自然之阻

诞生了工业设计和建造上的传奇

人字桥

(人字桥-四岔河地形,制图@郑溪/秘镜云南)

人字桥全长仅71.7米

横跨于四岔河102米高的河谷悬崖之上

桥的两端均连接着峭壁上开凿的隧道

“出洞上桥/下桥进洞”的说法

桥面宽度仅为4.2米

当火车通过时

几乎会占满整个桥面

2006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节假日的游人与人字桥,摄影@郑溪/秘镜云南)

曾有法国人自己评价

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大建筑

一个是位于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

另一个就是位于中国云南的人字桥

两者生日相差19年

空间跨度则有9000公里

(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摄影@郑溪/秘镜云南)

人字桥的考验

仅是云南对建造者的一次大考

众多的更为寻常的中小考验

随着铁路向北的修建

逐渐到来

快要穿过秀美的

湾塘瀑布之前

滇越铁路在白寨的山坳里

迎来了另一个难题

同样也诞生了另一个建造传奇

(从湾塘站上空远眺湾塘瀑布,摄影@郑溪/秘镜云南)

这个传奇就是

白寨大桥

初建的它是和人字桥一样的钢架铁桥

8座桥墩最高架起的高度达34米

由于抗战时被日军轰炸

1941年拆除后又于1957年重建

如今的白寨大桥

已改为五座片石砌成的桥墩

虽不及初代钢架的精美

但也不失高大壮观之感

(白寨大桥,摄影@郑溪/秘镜云南,图片@法文版《滇越铁路》

两座大桥的设计者均是法国人

保罗·波登

而使得这巧思妙想能真正呈现

却是中国劳工的能力

当在深山峡谷中

看到人字桥和白寨大桥的时候

百年里/无数人

都会被激起对设计和建造的叹服

(人字桥的合拢架设过程,制图@郑溪/秘镜云南)

展线是铁路跨越山涧与河谷的姿势

并行南溪的滇越铁路

在落水洞处

形成了一个巨大而穿越的

展线

为的就是

在云南的大山里华丽转身

迎接自南而来第一大平坝

(落水洞处的地形和展线,制图@郑溪/秘镜云南)

当铁路延伸到

芷村处的庄寨水库

南溪河的发源地时

海拔在此处被抬升至1650米

从这个高度向北眺望

滇南的第一大坝子

蒙自

便近在眼前了

(滇越铁路经过芷村处的庄寨水库,摄影@郑溪/秘镜云南)

然而

滇越铁路却没有扎进蒙自城

它从蒙自坝子的东山之腰而过

成就了碧色寨

更成就了

那时的“阿迷州”

(蒙自东山脚下的布衣透村,摄影@郑溪/秘镜云南)
图中右上角的弧形转弯就是从蒙自坝子东山山腰经过的滇越铁路。

河口而来

滇越铁路从蒙自望向昆明

走过的距离已经近半

这里是多么理想的停歇之所

然而开阜已久的蒙自

在察觉到滇越铁路的最初企图后

寸土不让铁路延伸到富饶的坝区

(个碧临屏铁路蒙自站上空的蒙自南湖片区,摄影@郑溪/秘镜云南)
个(旧)碧(色寨)临(安,建水)(石)屏铁路是滇越铁路通车后,民族自主独立思想驱动下修筑的一条民营寸轨铁路。该铁路从碧色寨向南经(当时的)蒙自城边穿过,设蒙自站和龙头寨乘降所后,与草官线交汇于雨过铺站。1951年时蒙自至石屏段改为米轨线路,并延伸到石屏宝秀(故也称“蒙宝线”),1959年碧色寨站与蒙自站之间的寸轨被拆除。

从东山而上

越过碧色寨的滇越铁路

仿佛丢弃了不能进入蒙自城的苦恼

在草坝大庄一带

畅快地跑出了云南段最长的

8876米直线段

(经过大庄向蒙自方向的铁路线路,摄影@郑溪/秘镜云南)

在进入云南段真正半程的休憩点前

开远迎接滇越铁路的方式

依然是山里转

“阿迷州”南部的山区

暗河横流溶洞较多

滇越铁路的展线/隧道/桥梁

在此段非常集中

现在唯一还开行的客运段就在此处

当开远小火车朝向东北方向越过

七孔桥

车窗两侧就开始连续放映起

农田村舍的坝区景观了

(一列小火车正经过开远七孔桥,摄影@郑溪/秘镜云南)

离开山区的小火车

将进入滇越铁路云南段

唯一一个二等站所在地

“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 ——

开远


穿行完庐江河上的木花果大花桥

“阿迷州站”就到了

由于滇越铁路二等站的设置

这个小小的群山合围的坝子

成为了周边矿产和海内外

商贾及不同文化的聚集地

(开远木花果大花桥,摄影@郑溪/秘镜云南)

依着开远

“四面伸开·连接广远”的深意

滇越铁路在此稍作停留后

将继续往北

这次它要从打兔寨处进入

南盘江河谷

(开远城的凤凰山钟塔,摄影@郑溪/秘镜云南)

珠江水系的南盘江河谷

峭壁嶙峋

两岸尽是干热脆脊的群山

150公里的沿河线路

铁路在此4次穿越盘江

将留下5座钢架大花桥

(与南盘江并行的滇越铁路,摄影@郑溪/秘镜云南)

自南向北

南盘江上的第一座花桥是

小龙潭大花桥

抗战时被炸毁掉落

修复后又因解放后铁路运力提升

桥体不能满足要求

于是老桥东南一侧建起了新桥

成就了南盘江上的“四跨五桥”

(请横屏观看,小龙潭新老大花桥,摄影@郑溪/秘镜云南)
从小龙潭新桥桥墩下的河岸边,可以看到远处废弃但已是州级文保单位的小龙潭老桥。

第二次跨南盘江的花桥是

糯租大花桥

(糯租大花桥,摄影@刘红波,图片@法文版《滇越铁路》
糯租大花桥是滇越铁路现存“大花桥”中最偏僻也最难到达的,它位于糯租站往河口方向约6公里处。

第三次越过盘江的花桥是

禄丰村大花桥

(请横屏观看,禄丰村大花桥,摄影@郑溪/秘镜云南)

最后一次飞跃南盘江

滇越铁路已经来到了昆明宜良境内

这座还保留着法式黄色连接桥墩的

狗街大花桥

与不远处的高铁跨河大桥

在静谧的山涧中上演着

百年技术更迭的世纪对话

(狗街大花桥,摄影@郑溪/秘镜云南)
狗街大花桥距离狗街子站3公里,滇越铁路在此处与高铁广昆线相遇。图中可以看到,一列高速列车正行驶在南盘江高铁大桥上。

越过狗街大花桥

滇越铁路踏入了滇中粮仓

宜良坝子

自南往北纵惯整个坝区后

铁路将在到达昆明前

迎来最后一小段考验

汤池河谷

(南盘江经过的宜良坝子,摄影@郑溪/秘镜云南)

从江头村到可保村

滇越铁路如浮于汤池河面一般

在河谷近乎垂直的岩壁上穿行

这里保存着

隧道和桥梁 / 人工与自然的

时空连贯

人们称之为

五线共廊的“夹皮沟”

(汤池河谷的“夹皮沟”,摄影@郑溪/秘镜云南)
夹皮沟处“五线共廊”的线路从左到右依次为:滇越铁路、南昆铁路(普铁)、汤池河、福昆线(公路)和引阳宗海水入宜良的水利工程“英雄沟”。

穿过汤池河谷

考验最后的压轴题

是阳宗海至昆明坝的陡坡

马头山东南一侧的山腰上

滇越铁路以25.5‰的巨大坡度

成就了

揽阳宗以慢赏景·至水塘以蹬巅峰

的景致

(从山腰处的滇越铁路上俯瞰阳宗海,摄影@郑溪/秘镜云南)

水塘站后

滇越铁路完全进入了

昆明坝子

这是不再有山河峡谷的自由天地

铁路无需顺地势蜿蜒

景色也不再惊险壮观

(滇越铁路经过的昆明拖拉机厂,摄影@郑溪/秘镜云南)
严格来说,经过下图昆明拖拉机厂所在地位置的米轨铁路是滇越铁路改线后自呈贡-昆明北的线路,并非最初的原线。现在的昆明拖拉机厂区已经改造为“工映1970·神犁文创园”了,下图即原厂区老电影院改造后前厅的样子。

此段的滇越铁路

似乎正是想用如此的单调

来回顾它全程而来的惊艳

—— 

滇越铁路云南段全线

80%穿行在险峻的群山之间

海拔从89米攀升到2030

路基土石方达到1660万立方米

架设开凿3628道桥涵隧洞

(铁桥22座 / 石桥108座 / 隧道172座

最大坡度31‰ / 最小曲线半径80米

前后参与的劳工达30万人

至通车时死亡华工10万人

建设花费共计16545万法郎

远超出预算的10100万法郎

     0  3     
小站汽笛

滇越铁路云南段修筑最初

法国人共建造了34个站点

到1922年时

为了满足铁路运力和业务的增长

法国人又增建了9个站点

遂使法国管理时期

云南段的车站数量达

43个

滇越铁路云南段繁碌的时候

站点体系包括车站和乘降所

前前后后共出现了

80处

(滇越铁路滇段80处站点/乘降所分布示意,制图@郑溪/秘镜云南)

法属时期

很多乘降所的设置十分讲究

位于盘溪的石门乘降所

就是南盘江岸景致最好的小站之一

其所在的地点

如今依然有着“盘江第一弯”的美誉

而最初设置于昆明的

獭迷珠/九门里/索珠营等乘降所

也如它们的名字一样

早已消失在了历史的进程中

(请横屏观看,盘溪石门沉降所附近的南盘江大转弯,摄影@郑溪/秘镜云南)

细数一个个站点的现状

无论是法国人设计建造还是中国后期自主增建

都有着历史穿透时空传来的经久气息

有时已让人无法分清

那一抹法国黄和红瓦靛窗

是舶来还是土生土长

(宜良站法式站房的典型墙窗,摄影@郑溪/秘镜云南)

下面

就随着铁路从南往北

向“云”端穿行一回

感受一下这些“现在不起眼”的小站

曾经迎来送往的鸣鸣汽笛

河口站·1908

(注:站名·站点初建成年份,下同)

(河口·河口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7)

山腰站·1958

(河口·山腰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7)
山腰站与越南隔南溪河相望,是国境口岸站,中越之间的国际联运列车在此处进行交接。

蚂蝗堡站·1922

(河口·蚂蝗堡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7)

南溪站·1908

(河口·南溪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7)

马街站·1908

(河口·马街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7)
马街站是1984年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取景地。电影中多次出现马街站前横跨南溪河的吊桥和铁轨上的东方红机车。现在过河到马街站的桥梁仍是一座仅供非机动车和人行通过的新桥,紧挨在原吊桥旁边。

老范寨站·1908

(河口·老范寨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7

大树塘站·1908

(屏边·大树塘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7

蜡哈地站·1908

(请横屏观看,屏边·腊哈地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7
“腊哈地”,苗语,意为“热得食物都不能存储的地方”。到腊哈地站需要通过一座横跨南溪河上的人行吊桥。图中间的房屋和右侧茂密的大树之间,是车站手动机车转盘的所在地。

白鹤桥站·1979

(屏边·白鹤桥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7

白寨站·1909

(屏边·白寨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7

湾塘站·1909

(屏边·湾塘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7

冲庄站·1957

(屏边·冲庄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7

波渡箐站·1909

(屏边·波渡箐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7

亭塘站·1957

(屏边·亭塘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7

倮姑寨站·1909

(请横屏观看,屏边·倮姑寨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7

戈姑站·1909

(蒙自·戈姑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4

落水洞站·1909

(蒙自·落水洞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4

芷村站·1909

(请横屏观看,蒙自·芷村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4

黑龙潭站·1909

请横屏观看,蒙自·黑龙潭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4

碧色寨站·1909

(蒙自·碧色寨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4

草坝站·1922年

(蒙自·草坝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4
草坝站是草(坝)官(家山)铁路与滇越铁路正线交汇的车站。1969年为开发大屯矿区的锡矿,云南锡业公司投资修建了草官铁路(米轨)。现在的草官铁路,向西经过雨过铺、鸡街与蒙(自)宝(秀)铁路已连接成了一个整体。蒙宝铁路的前身是当年滇越铁路侵入引发民族自强意识高涨下修建的(寸轨)个碧石铁路。图中向右的分叉线路即是草官线。

大庄站·1909

(开远·大庄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3

驻马哨站·1960

(开远·驻马哨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3

大塔站·1909

(开远·大塔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3

玉林山站·1960年代

(开远·玉林山站附近的七孔桥,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3

开远站·1909

(开远·开远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3
开远原称“阿迷”,民国20年(1931年)阿迷县县长蒋子孝取“四面伸开、联结广远”之意将其改称“开远”。

十里村站·1960年代

(开远·十里村站附近的解化厂,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3

打兔寨站·1960年代

(开远·打兔寨站附近铁路与南盘江首次相遇,摄影@孙访/202303

小龙潭站·1909

(开远·小龙潭站及小龙潭煤矿和电厂,摄影@孙访/202303

灯笼山站·1945

(开远·灯笼山站,摄影@孙访/202303

巡检司站·1909

(弥勒·巡检司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2

拉里黑站·1922

(弥勒·拉里黑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2

西扯邑站·1909

(请横屏观看,弥勒·西扯邑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2

热水塘站·1909

(弥勒·热水塘站附近的河谷攀枝花,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2
电子地图中尚无法查询和导航直达热水塘站,询问当地人得知:可将车先行至一处叫“攀枝花”的自然村落,再步行前往,但步行路途较远,到达十分不易。实际上,热水塘站得名于站点隔河相望的热水塘村,目前两岸无桥梁连接,仅靠小船渡河。细看下图,盘江中正有一叶渡江小舟。

盘溪站·1909

(请横屏观看,华宁·盘溪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2

小河口站·1922

(请横屏观看,弥勒·小河口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2

西洱站·1910

(请横屏观看,弥勒·西洱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2

大沙田站·1960

(弥勒·大沙田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6

糯租站·1910

(华宁·糯租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2

禄丰村站·1910

(华宁·禄丰村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2

徐家渡站·1910

(请横屏观看,宜良·徐家渡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2

滴水站·1910

(宜良·滴水站,摄影@车震宇/202302

狗街子站·1910

(请横屏观看,宜良·狗街子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2

羊街子站·1922

(宜良·羊街子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2

宜良站·1910

(宜良·宜良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2

水晶坡站·1979

(请横屏观看,宜良·水晶坡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2

可保村站·1910

(宜良·可保村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212

凤鸣村站·1922

(请横屏观看,宜良·凤鸣村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3
凤鸣村站后的半山腰处,即下图中底部的线路是准轨普铁南昆线。滇越铁路与南昆线在此处并行。

阳宗海站·1945

(宜良·阳宗海站,摄影@车震宇/202301

水塘站·1910

(呈贡·水塘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1
水塘站是滇越铁路车站中海拔最高的车站,海拔高度为2030米。

三家村站·1922

(呈贡·三家村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1
此段的滇越铁路与准轨普铁南昆线呈平行线并驾齐驱,图中左侧轨距较窄的是滇越铁路,右侧轨距稍宽一些的是南昆线。

呈贡站·1910

(呈贡·呈贡站,摄影@车震宇/202212

昆明北站·1938

(请横屏观看,盘龙·昆明北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212
昆明北站站房按滇越铁路“云南府站”法式建筑原型修建,并与其北侧的一座现代风格的建筑一起,共同构成了“云南铁路博物馆”。博物馆中集中展示着云南铁路修建和发展的历史。

西庄站·1922

(官渡·西庄站,图片来源:ArcGIS Earth
西庄站旧址站房位于官渡区官渡街道世纪城小区内,现为昆明市级文保单位。1958年,西庄站因巫家坝机场扩建,列车改走环城线而废弃。从下图展示的旧址周边环境可以看到,整个西庄站保护范围已完全包含于世纪城的居住组团内,成为小区的公共空间了。

云南府站·1910

(官渡·云南府站老照片及现存残墙,图片@法文版《滇越铁路》,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7
滇越铁路云南府站当年的物什现仅存南车房残墙,位于昆明主城官渡区太和街道双龙桥社区铁路局工会。此段砖石残墙长50米、高4.4米、厚0.7米。整段墙体平均分为11段,每段长3.75米,其上下层保留石质窗洞,窗洞宽为2米、高为2.56米。滇越铁路通车典礼曾在南车房举行(老照片中间一幅即典礼宴会照)。下图摄影展示的是残墙中部的6个分段。

在站点的光影记录中

滇越铁路云南段百年的变与不变

映照在云南大地的青山绿水之间

百年前不得不连通国外的“被迫”

而今已化作了开放共享的“主动”

昆明南站·2016

(呈贡·昆明南站,摄影@郑溪/秘镜云南/202307

     0  4     
跌宕风云

二十世纪前半叶

跌宕起伏的国运

也使滇越铁路云南段

饱含了历史风云掠过的沧桑

自1903年动工

法国建造者拉来了其他列强

采用分包的方式

十段工程分给了

法国和意大利的13个承包商

(滇越铁路滇段工程分包承包商,制图@郑溪/秘镜云南)

而那时的工地上

却鲜有这帮外国人的面孔

他们主要作为工长和监工出现

而充斥施工现场的

是每个工段数以千计的

苦难的中国劳工

(滇越铁路云南段施工现场照片,制图@郑溪/秘镜云南)

历时七年的建造过程中

溃败的清廷已无暇顾及

这偏僻一隅的现代工程

随着云南段修筑的完成

固步自封的清王朝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土崩瓦解

民国虽然初生

但并非是改天换地的变革

反而在日本“东亚共荣”的无耻战略下

对滇越铁路只能

爱恨交加

(波渡箐处的人工开凿的隧道,摄影@郑溪/秘镜云南)

爱的是

滇缅叙昆与滇越若形成互通

将极大推动抗战大后方建设

恨的是

日本对越南缅甸的侵略掌控

也会通过铁路快速冲入国内

滇越铁路云南段因此

进入了最大的变化时期

——

1938年滇缅叙昆启止的昆明总站开建

1938年云南府站与昆明总站环城连线

1941年滇越铁路拆除碧色寨至河口线路

1942年滇缅铁路炸毁昆明外所有桥隧

1942年叙昆铁路全线停工

1944年滇缅保留铁轨拆补至叙昆曲沾线

1945年新建环城线与叙昆间的东庄连线

(油管桥处滇缅铁路盘龙江过江桥,摄影@郑溪/秘镜云南)
滇缅铁路由民国政府于1938年12月动工,1942年因日本侵占缅甸后攻入云南,滇西失守而停工。整个工程在停工前已近修筑完所有路基和隧道,轨道铺至安宁,因战事吃紧而只得将基础工程忍痛捣毁。如今滇缅铁路仅保留了“昆(明站)石(咀站)段”,但在碧鸡关、楚雄禄丰和一平浪、临沧云县等地还保留着完整的铁路隧道和路基遗迹。

直到解放后

1957年滇越铁路碧河线由铁道兵修复

1958年因巫家坝机场扩建拆除昆呈线

1966年南窑昆明站随贵昆线一并建成

1979年拆除已成交通干扰的云南府站

从此

滇越铁路昆明收发车站完全转至北站

(请停留观看动图,米轨昆明城区段变动情况,制图@郑溪/秘镜云南)


城区段的变化

给昆明留下了永久的城市肌理

而城区外最有意义的变化

却不在线路的空间和建筑之上

而在融入时代的滚滚洪流之中

(中共云南一大会址:查尼皮,摄影/制图@郑溪/秘镜云南)
查(chá)尼皮,蒙自芷村镇的一个村落,“尼皮”彝语为“不引人注目的”意思。1928年10月13-14日,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如查尼皮地点名字的含义一样,当年17位革命沿滇越铁路来到芷村站,走入密林深处的查尼皮村,在共产党员李开文家的包草屋里,秘密召开了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点燃了云岭大地的革命星火。

利用滇越铁路

孙中山策划了河口起义

蔡锷回昆打响讨袁枪声

西南联大存冀于昆明蒙自

中国共产党撒下沿线星火

自卫反击战有了稳定支援

……

(西南联大迁入云南过程图,制图@郑溪/秘镜云南)

斗转星移的时空

在山河欲坠的这条铁路上

造出传奇

在山河无恙的这条铁路上

凝结无畏

在山河锦绣的这条铁路上

奋勇创新

(开远十里村站交错的铁轨,摄影@郑溪/秘镜云南)

宜良的烤鸭随着它名扬万里

盘溪的柑橘靠着它甜遍滇云

个开的锡煤凭着它冠绝海内

河口的班列借着它通流汇聚

……还有那么多

挂一漏万的点滴

百年的生活因着它真实承续

(早晨山腰站第一趟准备开往越南的货运班列,摄影@郑溪/秘镜云南)


     0  5     
百年回响

滇越铁路云南段

已建成113年(1910年全线贯通)

已历经120年(1903年开工建造)

起初

在偏僻蛮荒的“三迤大地”

它如天外飞来之物一般

狠狠地撬开了云南近代史的石门

(南盘江畔依然保持旧摸样的铁路与村舍,摄影@郑溪/秘镜云南)

它虽然“通外不通内”

但正好

也砸开了云南人思维的闭塞空间

成为反清护国革命图强的引源线

它不仅用技术重新定义了云南的时空

(云南因滇越铁路从而能够方便地与河内、海防、香港、上海、北京等地互联)

更从实质上重塑了云南人对外的认知

(因滇越铁路而成的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使昆明成为较早使用电灯的城市)

它曾因战争而伤痕累累

也曾因战争而修复重生

它繁荣于三迤大地奋起发力之初

它静息于云岭空间交通巨变之时

(糯租站处两岸传统的交通方式,摄影@郑溪/秘镜云南)
滇越铁路云南段穿越的大山河谷中,很多地点依然交通十分闭塞,很多站点依然无法通过现代交通方式到达。仔细看糯租站附近的两岸,除了渡江的小船外,一条电动过江索道依然在使用。

如今的它

绝不仅仅只是一道

存有“工业遗产”的“遗产”

要认识它

一定要有一次

沿线的徒步行走

(请横屏观看,巡检司站锈迹斑斑的车厢,摄影@郑溪/秘镜云南)

只要你

走上了锈迹留痕的铁轨

只要你

踏上过排列整齐的枕木

定会叹服地领略到

自然山水与鬼斧神工的天人交融

定会自然地濡染到

多元民族与文化交融的壮阔豪情

定会深刻地体会到

西南城乡与聚落生息的逻辑内涵

定会强烈地感受到

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的震撼历程

(南盘江峡谷中壮美的铁路线路,摄影@郑溪/秘镜云南)

它,这条

百年云上小米轨

在行于其上的人心目中

是云南,更是中国

最大的露天博物馆

(芷村站的人力机车转盘,摄影@郑溪/秘镜云南)
这是滇越铁路云南段上目前保留的唯一一处人力机车转盘。实际上,这样的人力转盘本有两个,另一在腊哈地站。由于2020年8月13日腊哈地站发生泥石流,致使该站人工机车转盘被泥石流掩埋,因此芷村站成为保存人力机车转盘的唯一站点。

它,这条

险道峡关火车路

还在等待着

文化遗产身份的世界认同

城乡融合血脉的地域重塑

(开远站保存的法式车站建筑,摄影@郑溪/秘镜云南)

【 本文创作 】

撰文  /  设计 /  数据  /  编辑  /  校审

郑   溪

此文献给
2010年与我一起组建“小米轨”的各位同仁
所有热爱滇越铁路及其历史文化的朋友们

【 特别鸣谢 】
车震宇教授国家自科基金课题团队的老师和同学
滇越铁路文化遗产传承人—— 刘红波

【 特别感谢 】
施维克    杨茗砚
对文本写作提供的咨询和校对支持

本文所有制图和摄影作品版权均属制图和拍摄署名作者所有。非商业用途使用时,请标注出自本文 ;若需商业用途,请联系版权所有者。

----  THE  END  ----

本文属于国家自科基金《跨国文化线路视野下滇越铁路乡村站点聚落的形态基因与活化利用研究》(编号:52268005)的课题成果之一

撰写|郑溪

课题主持|车震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铁路风景线(五)——滇越铁路(下)
滇越铁路
那难以忘怀的滇越铁路
铁路蜿蜒,走进红河,窥探滇越铁路百年芳华!
云南最被低估的旅居净土,人文底蕴丰厚,来了就不想走!04
乡会桥车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