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半璧江山 | 有关一块龙璧纹牌饰

青铜牌饰由翼龙与璧构成主题纹饰的核心,翼龙头生双角,鼻生息肉,张口吐舌,伶牙利爪,颈臀生鳍,昂首鼓腹,璧悬空前置于龙前,为谷纹璧,龙与璧周边饰以层峦叠嶂衬托。从半个玉璧和同侧无边框的状态看,牌饰以及其所装饰的主题都是不完整的,缺失部分之纹饰应至少还有另外一半玉璧,很可能有对称分布的翼龙或其他瑞兽,也可能是非瑞兽类的其他纹饰,但至少可以确认,牌饰以及与他组合的未知部分,其纹饰主题至少含有龙、璧和层峦叠嶂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以及他们所构成的半璧(谷纹璧)江山(翼龙)”龙璧纹主题将作为解开牌饰种种谜题之钥匙。

已知含有龙与璧纹饰的器物,最早为秦咸阳宫第一号宫殿建筑遗址之步道空心砖,纹饰内容为“璧陈于龙腰”,与青铜牌饰上之龙璧纹艺术风格尚有较大的差异,但至少表明龙与璧的纹饰组合,在秦代即已出现。

秦咸阳宫遗址空心砖上装饰的龙璧纹饰


西汉时,“龙、璧、层峦叠嶂”纹饰首见于汉阳陵(汉景帝陵)出土的地面建筑材料——空心砖上,汉阳陵空心砖之龙璧纹可称之为双龙戏璧,龙与璧周边饰以层峦叠嶂衬托,其龙璧纹与青铜牌饰相似,但汉阳陵之龙并未生双翼、身形较细长,且为回首龙,不同于青铜牌饰之翼龙正视姿态且身形近兽形,其层峦叠嶂风格亦较牌饰更为简略,但无论如何,汉阳陵之龙璧纹无疑显示了与牌饰“半璧江山”之亲缘关系。

汉阳陵空心砖之龙璧纹

汉阳陵龙璧纹空心砖与咸阳汉墓M36出土的3号龙璧纹空心砖风格几乎相同,应为同时代遗物,咸阳M36出土之龙璧纹空心砖共有五种纹样,青铜牌饰之龙纹正视状与2号空心砖相近,且均为前置悬空之璧,其玉璧周边衬托纹样似与4号空心砖相似,层峦叠嶂装饰风格则在134号空心砖皆有出现,而咸阳M36龙璧纹空心砖之龙纹回首、交尾、绶璧为绶带悬挂之形式则是青铜牌饰龙璧纹所不见的,这很可能暗示了青铜牌饰之龙璧纹吸收了咸阳M36及汉阳陵之空心砖龙璧纹之诸要素,后两者龙璧纹可能为前者的母型。同时,咸阳M36及汉阳陵空心砖之双龙戏璧纹为青铜牌饰的缺失部分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参考,即缺失部分主题很可能为镜像对称分布的“半璧+翼龙+层峦叠嶂”。

咸阳M36出土的3号龙璧纹空心砖

咸阳M36出土的1-6号龙璧纹空心砖


咸阳M36龙璧纹空心砖为旧砖新用,其年代据资料发表者研究为宣帝后期至汉元帝之间。咸阳M36与汉阳陵空心砖之龙纹最早见于乐浪王根墓、昆明羊甫头墓地以及广南牡宜M4出土的金带扣,王根墓的年代为公元前59年至公元前45年前后,即宣帝后期。此类龙纹还出现于胡傅温酒樽之樽盖,胡傅温酒樽铭文显示其铸造于汉成帝河平三年(26 BC,故此类龙纹母题的流行年代应大致在公元前59年至公元前26年左右,这佐证了上述咸阳M36龙璧纹空心砖的年代判断。

河南新野出土的龙虎璧纹画像砖上与牌饰之龙璧纹最为近似。虽新野画像砖为挂璧且璧之下端系飘逸着系挂之绶带,不同于牌饰悬空之璧且璧上无他装饰,新野画像砖正视为右龙,不同于牌饰的正视为左龙,但两者之龙纹皆为翼龙,龙形不仅在全貌、且在细节展现上风格完全一致,如龙尾皆出于左后肢膝盖处,过左后肢爪踝处呈S型上扬。且两者之龙与璧均保持一定距离的状态相同,两者年代应最为接近。新野龙虎璧纹画像砖也为青铜牌饰的缺失部分提供了最接近事实的可能——缺失部分主题很可能为镜像对称分布的“半璧+翼虎+层峦叠嶂”。

新野龙虎璧纹画像砖的年代,资料发表者认为当属东汉晚期。因墓葬遭到破坏且发掘年代较早(1962年)等原因,关于画像砖的年代不少学者提出了新的看法,《河南两汉画像砖艺术研究》(董睿,2005)一文认为可能为西汉晚期,不会晚于东汉早中期,《汉代画像砖的分区与分期研究》(宋松,2014)一文认为当属西汉晚期、东汉早期,结合以上两位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新野龙虎璧纹画像砖的年代很可能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早中期,牌饰的年代也应与此相差不远,二者年代晚于汉阳陵及咸阳M36空心砖之年代,这也印证了青铜牌饰、新野画像砖之龙璧纹发源于汉阳陵和咸阳M36画像砖的推断。

新野龙虎璧纹画像砖之层峦叠嶂及翼龙之尾部横节纹与汉阳陵及咸阳M36画像砖同类相近,其年代很可能略早于青铜牌饰。


青铜牌饰之层峦叠嶂,目前仅在河南出土的画像砖上可以找到完全相同的风格,至今不见于他处,可见其为地域性较强的山峦艺术表现手法。含有此类层峦叠嶂之画像砖墓葬有一些是可以比较精确确认年代范围的,如淅川下寺画像砖汉墓,该墓年代资料发表者认为在东汉时期——与其出土的丰富墓葬资料相比,时间范围确实太过粗略。有学者认为可进一步细化为新莽至东汉早期,也有学者根据该墓出土的钱币均为王莽钱币且不见货布、货泉,结合墓葬其他出土物特征判断该墓年代在天凤元(AD14)以前的新莽墓葬,综合如上两种年代判断,笔者认为此类层峦叠嶂的流行年代应为新莽或其后不远的时间,即青铜牌饰的年代可进一步精确至新莽,或其前后不远的时期。

青铜牌饰之层峦叠嶂图示


与青铜牌饰“层峦叠嶂”纹饰风格相同的画像砖选例

再次发现装饰此类龙璧纹之器物,已至东汉末。在郫县发现的一座石棺墓棺盖上,龙虎璧纹与牛郎织女主题纹饰共处一石,翼龙与翼虎似在争抢力士肩抗的璧。

郫县石棺墓棺盖之纹饰

合川皇坟堡的一座画像石墓之北壁正室门楣上,龙虎争璧纹再次出现, “龙虎皆生翼 , 且各有矫健的力士拉其尾巴助力相争

以上两处龙虎璧纹较新野画像砖之龙虎璧纹、牌饰之龙璧纹,龙(虎)与璧的距离感消失,演化为龙虎争璧,层峦叠嶂也由牛郎织女和力士取而代之,以上差异的产生应主要为龙虎璧纹与巴蜀地域文化之融合,这种融合真实的展现了天府之国“接地气”的生活化、趣味化风格。同时巴蜀翼龙(虎)之形象相较于新野和牌饰之翼龙没有本质的变化,其龙虎璧纹形象无疑继承于新野和牌饰,故可以推断至晚从自西汉末一直到东汉末,龙虎璧纹已固化为一种母题。


结合诸上分析,“半璧江山”青铜牌饰之年代应为新莽时期,或其前后不远的时期,牌饰缺失的组成部分,应为镜像对称分布的半璧、翼虎和层峦叠嶂,即牌饰与其缺失部分所共同呈现的主题应为龙虎璧纹,其祖型于秦咸阳宫“单龙+璧”纹饰空心砖,母型于宣元时期的汉阳陵及咸阳M36之“双龙+璧”纹空心砖,定型于西汉末期的新野“翼龙、翼虎+璧”纹画像砖,尾声于东汉末年之巴蜀天府风格“翼龙、翼虎+璧”纹画像石



参考致谢:

《秦都咸阳第一号宫殿建筑遗址简报》

盖天说与汉画中的悬璧图》

汉阳陵遗址公园官网

《咸阳市空心砖汉墓清理简报》

《乐浪文化以墓葬为中心的考古学研究》

《昆明羊甫头墓地》

云南考古官网

《山西省右玉县出土的西汉铜器》

《图像的线索——中国汉代金银器研究》

《河南汉代画像砖》

《河南新野出土的汉代画象磚》

《淅川县下寺汉画像砖墓》

《河南两汉画像砖研究》

《四川郫县东汉砖墓的石棺画象》

《汉代画像石棺研究》

《合川东汉画象石墓》

《西南汉代画像与画像墓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砖汉瓦
陕西地区画像砖研究
每周一品丨泗水捞鼎画像砖
华夏文化之精粹、精美绝伦的汉代画像砖,带你“梦回汉魏六朝”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璧,以及玉璧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考古小器的故事(07)烂砖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