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市隐


隐初在我,

不在於物。



朋友在融信蓝郡正对西禅寺的一栋楼上,租了一间房,做茶室。茶室离我家很近,大约只有几分钟的程。于是,我便成了茶室里的头号常客。


今年的冬季,天气出奇的好。周末,坐在茶室里,泡茶,闲聊,身心两闲。


隔着大窗,俯瞰西禅寺内,塔影湖光,假山嶙峋。绿榕翠竹,与数百棵大小不一的荔枝树相映,秀色宜人。


工业路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而远山如黛,白云舒卷,室内窗明几净,茶香氤氲,幽趣尽得。让人想到胡宏子写云悦楼的那首诗:


“飞楼俯空旷,登眺长怡颜。迹与云俱高,心与云俱闲。”



俗话说,混俗即是藏身。胡宏子写这首诗,想说的,大抵就是这个意思吧?难怪,他会有这样的感喟:


“世人之所悦,多在纷华间。”



隐逸,是一种藏身的修养、放下的工夫。


在中国古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统治者对于“天下”,有着无边的权力。而士人作为统治者与社会的协调者,又天然有着对独立与自由的追求。这是一对矛盾。



士大夫阶层很纠结。于是,创造了一种保证自己相对独立的方式,这就是“隐逸文化”。汉代的东方朔,就是一位市隐高人。他的《据地歌》这样写道:


“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东方朔一生未获重用,“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但却能在朝廷间避世,隐身于区区郎官一职,而不求显达。


他的“隐”,被后人喻为隐逸的最高境界——大隐。


魏晋时期,政治黑暗。“竹林七贤”栖身丘壑,陶渊明归隐田园,山林之隐的风气兴起。隐逸山林,被称为小隐。



但竹林七贤中,嵇康等人不幸的命运,促使士人内省。于是,部分士人,走向了一条兼通仕隐的道路——市隐。在《晋书·邓粲传》里,便有这样的文字:


“夫隐之为道,朝亦可隐,市亦可隐。隐初在我,不在於物。”



隐于朝市的,不在少数。晋代王康琚 《反招隐诗》就有一句:


“小隐隐陵藪,大隐隐朝市。”


陵藪,是山陵和湖泽的意思,泛指山野。 朝市,是朝廷、衙门与市井的统称,泛指社会。后来,人们便以“市隐”,专指隐居于城市。



唐代诗僧皎然说:“市隐何妨道,禅栖不废诗”。元人张养浩 《久雨初霁书所寓壁》一诗,也有“市隐静于野,客居闲似家”之类的诗句。


也有人于这大隐小隐之间,硬生生划出一个“中隐”。这个人就是老子。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有《中隐》一诗: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老白所谓的中隐,是指他任职的留司官。



留司官与东方朔的常侍郎一职,又有什么区别呢?还不都是朝廷的一个闲官嘛。


因此,所谓的“中隐”,其实,也就是隐于朝市的“大隐”、“市隐”。再划出一个中隐,似有画蛇添足之嫌。



古人的山林之隐,是解决一个去与留的问题。


但对于今人而言,久居逼仄的城市,见惯了尘世喧嚣,山林野趣,虽然心向往之,却未必“行必将至”。



今人不像古人,对于社会,更加依赖。即使不考虑回不回得了山林的因素,要真让我们搬进深山老林隐居,不仅清苦,而且有诸多的不便。享得清福,没了洪福。


我说的道理,有两个人一定能理解,一个是黄蓉,另一个是袁世凯。


黄蓉小时候住在桃花岛,碧海银沙,绿树黄花,生态环境极好。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幽静到了极点,雅致到了极点。


但她偏要离岛出走,为什么呢?因为通讯不便,交通不便,茫茫大海一孤岛,不通班车。更要命的是,岛上没有商场,更没有网络,网购购不了,快递递不到。



有没有既安静又便捷的隐居地呢?有。


当年,袁世凯在河南安阳隐居,住的是农村,安静。但离安阳市区也不远,便捷。这样的隐居地,也非常符合诗僧皎然常说的置业标准: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光是选址还不算出奇。


袁世凯还雇人挖了一条渠,把漳河水引到他的花园里,流水淙淙。还让两个营的护卫马队,驻扎在附近,以便防盗防匪。



他还专门修了一条公路,方便开车。甚至,还弄了一个电报房,随时能了解外界资讯。


这些条件,又有几人能办得到?因此,对于今人而言,隐于朝市,更多的也是一种无奈。但回不去山林,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宋末元初的诗人元好问,在《市隐斋记》一文中说:


“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


他说:初懂大道的人,对自己的信仰,还不是很坚定。隐居山林,为的是看不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指名利),心才不乱。因此只是小隐。



能做到内心平静,不被外界的环境、事物所迷惑,无论热闹繁华,或是沉寂冷寞,都能视而不见。隐于城市,才能叫做大隐。


意思是说,隐居山林,只是形式上的隐。


能在最世俗的市朝中,面对尘世的污浊,还能排除嘈杂的干扰、悠然自得生活的,才是真正的隐。



按照元好问的说法,隐于朝市,在都市繁华之中,独善其身,找到一份宁静,不是现实的无奈,而是隐逸文化的一个进步。



“隐”的意义,并不在于地点,不在于形式。


而在于混俗的同时,又能免俗、又能藏身;在于身处江湖,而志存轩冕。虚静自然、适意自由、淡泊名利。


其全部目的,只在于保证一个人,有相对独立的社会理想、人格价值、生活内容、审美情趣等等。


于喧嚣俗世中,不问浮华,我自陶然,人事劳攘,静坐自在。



脱俗于世,未必需要遥居深山。闭门独处,或文字,或琴棋,或品茗,或文玩,也有愉逸雅兴。


譬如这样的冬日,阳光明媚,惠风和畅,藏闹市以闲身,几杯清茗下肚,便胸次无尘,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


大隐于市,岂不快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建的隐逸情怀 ——《题破山寺后禅院》赏读
试论六朝隐逸现象及隐逸诗
(31)《二十四诗品》的时代与美学关联(《二十四诗品》论之二)
浅谈魏晋玄学与园林
五首蕴含人生智慧的古诗词,我甚是喜欢
无处隐身的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