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论坛 | 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

魏晋书风及尚韵理论探赜

□寇学臣

  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其书风的重要特点就是“尚韵”。可以说,中国书法在汉代以前,基本上以实用为主,表现在书论上也体现出只重视形象描述,不重视风格神韵阐述的特点,甚至是对书法艺术不屑的态度。如赵壹的《非草书》认为,草书“上非天象所垂,下非河洛所吐,中非圣人所造”,因而应当予以废弃。直到汉末,蔡邕的《笔论》《九势》才开始对书法的艺术特征有所重视,对如何作书以及笔势等加以阐述。魏晋书法由实用而为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迈出决定性的一步,书体由简而繁,书家由寡而众,书论由少而多,书风由朴简而飘逸。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认为:“书以晋人为最工,盖姿制散逸,谈风要妙,风流相扇,其俗然也。……加以崇尚清虚,雅工笔札,故冠绝后古,无与抗行。”康氏将魏晋书法大兴、书法名家辈出的原因归结为魏晋清玄之风,道出了魏晋书法特点形成的根本原因。

  下面,笔者就当时社会思潮对书法艺术的影响,结合魏晋书法理论对书法艺术的阐释,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梳理探赜,以期对魏晋书法尚韵的特征有进一步的认识。

  一、书法内在的“骨”与“意”

  这里所说的“骨”与“意”,是指借助于有形字体而表现出来的无形的韵味和风致。作为以实用为主的书写,一般不会注重字体“骨”与“意”的表现。汉末的清议已带有后世清谈的某些特征,对人物的容貌姿态中表现出来的气质、风度已有所重视。后来玄言成为清谈的主要内容,玄学是魏晋时期哲学上表现出来的主要哲学思潮。玄学精神对人物品藻首先重“奇骨”“正骨”,这对于魏晋书法的审美追求特征具有直接的影响。具体说来,魏晋时期的玄言世风对书法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重“骨”,一是重“意”。

  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一方面强调“因声会意,类物有方”,即对天地万物的模仿;另一方面又讲“睹物象以致思,非言辞之所宣”,即书法表现出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在蕴含。卫夫人《笔阵图》则指出,“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重视“筋骨”是魏晋书论中最重要的观点之一。魏晋文论家论文则重“风骨”“骨干”,书论家论书则重“筋骨”。“筋骨”就是在一笔一画中表现出的力度,笔画自身并没有真的力,但它却能表现出或者说使人感觉有一种力。

  东晋王羲之《论书》则更重“意”,关于书法中的“意”,他有系统的阐述。首先,他认为“意”是书法创作的前提条件,“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其次,他认为“意”是书法创作过程中的统帅,“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勿使相同”。同时认为“须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得其妙者,事事皆然”。再次,他认为“意”是书法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吾尽心精作亦久,寻诸旧书,惟钟、张故为绝伦,其余为是小佳,不足在意”。这里,王氏所提到的钟繇、张芝书法的优点,也主要是从他们书法作品是否表现内在的“意”着眼的。

  二、书法外在的风格体现

  魏晋士人在玄学的影响下,对个体生命存在已有自觉的意识。清谈中的人物品藻,对人物给人的整体感受即外在风格特征同样非常重视。这种社会思潮表现在书法理论上,同样也重视书法的风格。齐、梁间的袁昂作《古今书评》,庾肩吾为《书品》,均是对各家书法不同风格的品评。袁昂《古今书评》云:“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风气即指风格而言,它是一件书法作品在整体上给人的感受。

  在魏晋书评家看来,风格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南齐王僧虔《笔意赞》认为:“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以斯言之,岂易多得?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妄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这里所谓的“神彩”就是指风格,它建立在书法作品的笔墨形式之上,但又超越于这种形式,是超然于有限物质形式的书法作品的外在精神。因此,欲得神采,就必须将心神专注于如何运笔、如何结字上,要“心忘于笔,手忘于书”,达到《庄子》所谓“不以目视,而以神遇”的境界。这里的“忘”和魏晋玄学家王弼的哲学观点——“忘象以求意”是一致的。只有这样,神采才会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这种境界对于初学者来说,当然不可望其项背。只有功夫到家,心与笔化而为一时才能做到。书法的风格最难形成,浸润多年也未必真有自己的风格。只有使自己个人独特的气质、精神境界化为墨迹并完整地表现出来,才可谈风格。所以,做不到心手合一、神与笔合的境界,风格自然就无从谈起。

  两晋南朝在对风格的要求上,一般说来比较注重清、灵、逸、绮,而不大看重朴、重、拙、厚,这与以魏碑为代表的北朝书法风格颇异其趣。南朝宋虞龢从理论的高度对王羲之书法之美进行了概括,他在《论书表》中写道:“夫古质而今妍,数之常也;爱妍而薄质,人之情也。钟、张方之‘二王’,可谓古矣,岂得无妍质之殊?且‘二王’暮年皆胜于少,父子之间又为今古,子敬穷其妍妙,固其宜也。然优劣既微,而会美俱深,故同为终古之独绝,百代之楷式。”从其论述中可以看出,他认为“二王”父子书法风格的最大特征是流美、清劲,而不是拙朴、丰肥。考察其原因,仍然是当时的社会风气所致。

  至此,我们通过对魏晋世风与书法理论的探寻,对这一时期的书法尚韵进行比较清晰的阐释。所谓的“韵”即作品之内在“骨”“意”以及基于笔墨形式的外在神采的总和,是魏晋文人“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超然心态、气度的自然流露。从更本质的角度讲,魏晋玄学世风成就了这个时期书法巨大的成就。相反,魏晋书法的特征也正反映出了当时社会风气以及文人士大夫风范之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和艺术审美
对中国书法中“晋人尚韵”的理解与认识
深度剖析:晋尚韵与宋尚意的联系与区别
?中国书法史话(魏晋)
书法艺术自我之觉醒——浅谈魏晋时期书法思想史
白蕉书法之当代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