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学生聊天

有位老师很风趣地问:到底有没有轻轻忪忪就能把班带得呱呱叫的方法,让我不再那么辛苦?

为了逗他开心,我也学着他的幽默样回了他一句:有啊,从明天开始你就把早自修改成喝早茶吧!或许多陪学生聊聊天,你的梦想就成真的了。

 跟学生聊天?

是的。虽然“喝早茶”之说,纯属玩笑,但老师多和自己的学生聊聊天,真的其乐无穷,其益也无穷。

或许有的老师会想,跟学生聊天,该怎么把握尺度?弄得不好,会把我好不容易才树起来的那点“威望”给聊没了呀!若是今后大家跟我没大没小、没上没下的,我还怎么“镇”得住他们呢?

其实这话错了。不仅你的忧虑没必要,而且你那总想“镇”住学生的念头,本身就是个“惹火烧身”的苗头。

跟学生聊天,并非要你与学生混成一堆,称兄道弟、胡言乱语,也不是要你故意去讨好学生,用这一方法去拉拢感情,更不是要你怀着那种“只要他不当‘逃兵’,别说陪他聊,就是陪他‘混’都行”的想法去跟学生聊天。

跟学生聊天,是将教育蕴含在聊天的过程中,让学生在一种很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受到良性影响,而老师的教育又不露痕迹。这一做法,是许多在教育上成就斐然的老师常用的“懒招”,也是我常说的让德育工作“软着陆”的要点之一。

跟学生聊天的方式,妙在一个“藏”字。

首先是把自己的身份“藏”起来。

为何要把自己的身份藏起来呢?

下面这个例子,并非个例,或许你也曾见过。等我讲完后,你再思量一下,或许你心中的迷团就会解开了。

大约在五六年前,有位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的姑娘来我校见习,当时我让她担任了某个班的副班主任。然而让我意料不到的是,当她见习期满,在校门口与大家告别的那天,她和她带过那个班的学生竟会是那般地难舍难分。当时的场景,要是被不知情者见了,定会误认为是某个剧组在拍一段生死离别的感情戏,那份师生之间的真情感动着在场的每个人。

那天,好像连老天都故意设了一个令人伤感的局。天气先是阴沉沉的,后来又雷电交加,暴雨不停。这时,只见她时而举起孩子们送给她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小礼物,向大家挥手致意,时而又放下礼物,腾出手来抹那脸上一串串往下落的泪水和雨水。当时的她,俨然成了那场“感情戏”的主角。而那些原本是来与她话别的孩子,此时却谁也不说话,有的躲在边上偷偷地抹眼泪,有的则与她抱在一起不停地抽泣……

当时那场景,直让我连连感叹:这浙师大培养出来的老师真是神了!她自己还像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居然能把这群在我们老职教人看来也是“油盐不进”、不会轻易被人感动、更不会轻易掉眼泪的孩子,个个“惹”成泪人儿,这需要何等的人格魅力呀!

后来的好多年,我一直惋惜自己没能力把她留在我校当老师。再后来,听说她考进另外一所职校当老师了。而再见到她时,已是2013年的暑假。这次见面,她根本像是变了个人,不仅没了当年的那种朝气,也见不到她的脸上有丝毫当老师的幸福感,而且我们只寒喧了几句客套话后,她就哭丧着个脸问我:“余老师,您说,在职校当老师,若没当上班主任的话,真的会影响职称评定吗?”我说:“怎么了?说来听听。”“并非我不愿当班主任,而是因为我当老师后所带的第一个班,只带到中途就带不下去了,后来就没人敢让我当班主任了。”她直叹气!

“你?把班带砸了?这怎么可能呢?”我一脸的疑惑。然而,她那眼神中表露出来的极度无奈和对这份职业的恐惧感,分明已告诉了我,这是真的。

事后我想,是否因为她在做见习老师时,根本没想过自己是位“老师”,便成天与孩子们疯狂地玩在一起,大家都在随意地、无主题地边玩边聊着各自高兴或不高兴的事,于是,孩子们就忘了她也是“老师”了,然后他们就把她视为无话不谈的密友了呢?而当她成了正式老师后,是否总想着自己已经是个老师了,然后就把教育者的身份赤裸裸地亮在了学生们面前,并时不时地就想着如何去“镇”住他们,所以就把班带垮了呢?

但愿她以及有过和她同样经历的年轻老师,能看到这篇文章,能听到我的这番推测。因为即便她把班带砸了的原委,并不完全如我所猜,但在教育中,老师的身份是“亮出来”好,还是“藏起来”好?两者之间又有哪些区别?这些问题是非常有必要引起大家思考的。

各位不妨想想?当老师的,总是端起架子以“头儿”的身份在孩子们面前摇来晃去时,是否必然要遭学生嫌?总站在“三尺讲台”上下不来时,是否等于天天都与学生“对立”?总喜欢站在“高处”并精神抖擞地“得瑟”于“我告诉你”、“我已忍无可忍了”之类的话时,是否必然会因“孤立无援”及“高处不胜寒”而不停地“神经哆嗦”?反过来说,若是我们能悄悄地藏起身份,放下架子,常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聊聊天后,学生又会怎样看你?当师生间建立了那种无话不聊的关系时,是否就用不着去“玩命”,也能把班带得好好的了呢?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是把自己的使命“藏”起来。

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使命“藏”起来呢?

你注意到了吗?在我们中有不少人,尤其是一些初为人师的年轻人,他们在带班时,真的很负责任,很勤奋,甚至可以用“玩命”来形容。其敬业精神令人赞叹。但结果如何呢?我想说的是,不是所有勤奋的人都能不辱使命的。现实中,一边“拚命”地想把班带好,一边又为班级问题依然“要命”的多而抓耳挠腮者并非少数。那么,这类老师的带班问题,肯定不是出在不尽心上,又究竟出在哪呢?

我的看法是,凡在带班时,既时时外露着“使命”,又念念不忘“使命”的老师,就等于将“使命”揽在自己一个人的头上,或者说是把“使命”紧紧地捏在自己的手心。如此,他们必然会被“使命”压得喘不过气来,免不了天天喊“头疼”。而当他们总也甩不掉这个像“累赘”般的“使命”时,接着,就天天想发泄了。当然的,发泄的对象无疑是学生,怪这个学生没上进心,怪那个学生不听话;而发泄的方式,无非是把一个个“使命”变成了一道道“死命令”派发给学生,并逼着学生限期完成。

无奈的是,很可能你再怎么“逼”,学生的表现都不随愿,逼不出你想要的那个结果,甚至于你越逼得凶,他越懒得理你,这时,便大家都进入了负情绪状态。我们常见的学生总与老师“唱反调”、“拧着来”等现象,往往是这样形成的。

对这类老师的工作方式,以及他们最后必然会出现的那付苦不堪言的状态,我曾苦笑着打过一个较为形象的比喻:他们与过去无计划生育年代的那些拖儿带女的妇女,领着孩子赶去为父母拜年时没什么两样——先是告知孩子们要几点钟之前赶到外婆家,后来见大的走不动了,就去拽大的;见小的不肯走了,又去背小的。最后她自己累得喘不过气来了,便一屁股坐在地上,骂骂咧咧地开始数落起孩子们不听话了……

反过来说,若是我们在带班时,别把“使命”高高举着,而是悄悄地藏在心里;别用命令式地口气要这个孩子如何,要那个孩子如何,而是多跟学生聊聊天,大家一起说说知心话,又会怎样呢?

毋容置疑,聊着聊着后,老师的“角色”变了。原本像“神”一样令学生心生畏惧的那个“你”,此时却被孩子们视为“很聊得来”的好朋友了;原本是“领着”大家去完成教育目标的那个“你”,也就转化为“陪着”大家说说知心话的你了。

各位,老师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个什么角色非常重要,你切不可忽略。事实上,像“神”一样的老师,或许学生会敬你,但他绝对不会亲近你,因为你越“伟大”,就显得他越渺小。如此则师生间人虽天天在一起,但彼此的心却相距甚远。

从臭美的角度讲,若是有人问到我,让学生亲近你的秘诀是什么?我会很直白地回答,只有两个字:“示弱”。当然,对我而言,“示弱”不是“装弱”,因为我的确没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更非教育科班出身,所以往往不仅不会成天在学生面前“天文知一半,地理全知道”地胡侃,当碰到如在使用电脑时有自己不懂或不会的问题时,反而会逮着哪个学生就问哪个学生,而他们不仅没因此看不起我或是不敬重我,却反而不得了的喜欢我……

这是何故呢?因为在学生看来,老师和他们是一样的,甚至也有不如他们的地方,他就会很“得意”。加之对学生而言,你就某件事向他请教,跟他探讨,乃至跟他争辩,其实都是看得起他。如此,他就会喜出望外并黏着你不放了。就这么简单。

再说,“领着”和“陪着”虽仅一字之差,但事实上差别大着呢!

首先,从字面上看,“领”字是“令”在前,而“陪”字是“耳”在前,这个之别你不可能不知道——在教育中,“多说”与“多听”这两种方式相比较,当然是“多听”的方式作用更大。

其次,由你“领着”孩子去完成教育目标,就如同你拖儿带女在“赶路”,不光是你累,大家同样跟着累;不光你急匆匆,大家同样随着你急匆匆。而“陪着”就不同了,陪着是休闲的、放松的、无压抑感的。当你陪着孩子们天南海北地聊着时,就如同你携着孩子们的小手去“赶集”。这时,你就无需刻意“走在前面喊”或是“走在后面赶”了,而是可以在他们任何人中随意穿梭,甚至可以摇来晃去。因为在那种氛围中,大家关注的是“沿途的风景”和“集市上的热闹”(就是我们常讲的“过程”),没人会有闲心来关注你。

换个角度讲,如果你真的能把带班视作“陪着孩子去赶集”,而非“领着孩子去赶路”,那么,原本那些被你一个人所怀抱着的“使命”,便会被大家视作是你带它出来与大家一起玩的“小伙伴”了。更为微妙的是,当你的“使命”成了大家同行的“小伙伴”时,这个“使命”就不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累赘”,还会因为你而很自然地被大家“逗来逗去”或是“抱来抱去”,最后反而成了全班人在“赶集”路上的“开心果”了。

因此,我建议年轻的老师们,在带班时,定要先把“使命”悄悄地藏起来,等到你与孩子们很聊得来并已感觉出被他们“爱”上了时,再把“使命”当成“定情物”抛给他们。如此带班就不会辛苦,且教育的效率还会成倍增长。

再次是把教育者的锋芒“藏”起来。

我们常见,有些老师很“凶”,但学生一点都不怕,这是何故?

观察了几十年,我懂了!因为“凶”不等于就能“立威”,“凶”也不等于就能生“魅力”,“凶”与“激情”更是八竿子也打不到边的事。更因为职校的孩子有不少人都是被家长和老师“凶”大的,他们对“凶”已有很强的免疫力,所以你凶了也白凶。因而与学生聊天的方式,实际上是一招极其有效、也最为偷懒的好招数。

比如说,女老师们只要多和学生聊聊天,总比声斯力竭地大喊大叫好吧?一聊之后,不仅会因为你的声音降了几度而有了强大的磁性,女性本有的温婉美就很自然地显露出来,亲和力也就很自然地产生了,而且对你自己而言,至少做女人的少动怒,少郁闷,那该死的皱纹就不会总在你的眼角跳舞了吧,这么一来,面膜费不也省下不少了吗?

而男老师们只要与学生一“聊”后,至少你的眼睛肯定就会一眯,而这一“眯”,不光你的男人魅力尽显,甚至连整个班级的魅力都会大显。“亲其师,学其样,听其话”的理儿,你懂的!……

老师们!和学生聊聊天的好处又岂止这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魏书生 陶继新|培养习惯:步子小,坚持走
德国乡村小学的星期天音乐课堂
在平凡中追求卓越
体育老师当班主任,不仅能带领孩子跑步跳绳玩游戏,更能促进他们综合素养提升,在中高考时更具竞争力
【原创】内蒙古|马玉荣:悠悠岁月   淡淡流年(五)
对话留守儿童 | 相聚情浓浓,临行泪依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