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辞赋小知识


一、关于辞赋的几个基本概念

1、什么是辞
辞的本义是“讼”(据《说文》),争讼必有言语与文辞,所以辞又有言辞、文辞之义。
为什么屈、宋之作会称为辞呢?据《汉书·王褒传》所言:“宣帝时......征能为楚辞九江被公,召见诵读。”《毛诗·定之方中》传有“不歌而诵谓之赋”的话。《国语·晋语》也有“舆人诵之”。韦昭注中有曰:“不歌曰诵”。加上诵、讼同音,又是通假。由以上种种例证可以知道,屈、宋之作称为“辞”,是取其“不歌而诵”的意思,以便与和乐的诗歌相区别。

我们说的辞,通常是指“楚辞”。 因为它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故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楚辞又称“楚词”,这是一种讲究句式和押韵的文体。其作品特色:句式比较自由,并多用“兮”字作语助词。

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这个,就是楚辞,也是楚辞的特色。
“辞”属于诗的范畴。因此属于韵文的范畴。

2、什么是赋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它萌生于战国时代,成形于晋魏六朝,兴盛于汉唐之间,宋元明清有所衰落。
先秦时代,“赋”字最初的意思是指吟诵诗篇。《周礼·春官·大司乐》有云:“倍(指背诵)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由此可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背诵,而需要用特别的声调来诵读。
除此,“赋”还有直言铺陈的意义。在《诗经》的六艺里,风雅颂是指其分类,赋比兴则是其表现手法。这里的赋即 直言铺陈之义。是一种表现手法。
赋既不归于散文,又不能列入于诗。其性质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我们都知道: 诗是韵文,文指散文体 属于非韵文。】为何这样说?因为:
赋一般是用韵的,尤其是骈赋与律赋,与诗歌一样讲究声律,都可以视为韵文;但是从结构、语言等方面考察,有不少赋,如散体、七体、设论体诸赋及唐代兴起的文赋,则又比较接近于散文,也可完全归入散文的范畴。在自汉至唐的发展过程中,赋有时向文靠拢,有时又与诗关系密切,始终“徘徊”于诗、文之间。所以,也有人说:赋是兼有诗和文特点的“两栖动物”。 赋 讲究文采、词藻、对偶、用韵,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

3、什么是辞赋
 由于辞与赋都是“不歌而诵”的文体,所以汉代 辞、赋常常连称或混称。《史记·司马相如传》有:“会景帝不好辞赋”之言。班固《离骚序》言:“(屈原)其文弘博丽雅,为辞赋宗”。《汉书·王褒传》言:“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由以上这些引证,可知辞赋已经混称了。

辞赋:古代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代。这种文体,形式上继承《楚辞》的一些特点,但较多运用散文手法。
在《诗经》六义中,我们还知道有个类别“颂” 。其实早期有过“赋颂”通名的现象。赋颂通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但是,赋、颂也毕竟是不同的文体。颂乃“诗六义”之一,《诗大序》言:“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也就是说:颂体的功能专在颂美。 赋虽可用以颂,却又能用以讽。讽与颂是赋的两大功能。这一点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逐步的自然而然的理解。在此就不多絮叨了。

由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辞与赋,其实是不同的且并列存在的两种文体。至于辞赋连用作为一个专有名词,那是汉代时候开始的,是一种混称。关于【辞赋】一词的渊源,在众多林林种种辞赋专著里,几乎开始都会涉及且说法有差异。因为既然是辞赋专著,那么这个问题就不可避免而绕不开不能不谈,但是谈又不能达成完全的共识。所以我们只要对其有个大概的了解就可,不必深究。


(二)辞赋的产生

 关于赋的起源,历来说法很多,观点不一。有诗源说、辞源说、综合说。在此我们不作深入的研究。只要作个理解就可以。 综合说认为: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的。所以说我们今天的辞赋,总留着《诗经》《楚辞》的影子。我们今后将学到的四字句、六字句等就是从这里脱胎而来。

 在辞赋的渊源问题上,古人普遍持“赋者古诗之流也”的观点。  赋的出现主要是受楚辞的影响,赋和楚辞产生的年代不相上下。赋体最初是流传在民间的一种口头文学,叫隐歌,也叫隐语,只是当时还没有形成文学样式。在战国时期的一些文献中能看到这类文字。直到荀子的出现,这样的赋体才开始形成文学样式,文人们才逐渐的开始创作这种文学体裁。 赋吸收了诗经的句法,以四言韵成文。后来又受到了楚辞句式的影响,出现了五言六言七言等等,把楚辞的句法特点也吸收了,赋的创作手法也有了改变,变成了正面描写,更注重词汇的铺排。 因为赋吸收了楚辞的句法特点,在汉初时期很多人把辞当作是赋,依辞的模样可写出赋,依赋的模样也能写出辞。

汉代辞、赋不分,混称连用,始于司马迁。其实辞和赋是两种不同的文体,押韵上不同,创作手法上不同,铺陈造意上也不同.在文学史上经常说汉代人辞赋不分,汉初时期的人把赋和辞搞混了,汉代人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于是后人也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

其实辞与赋的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辞属于诗的范畴,赋虽近于诗,却不入诗域,而总是能与诗并称。正如陆机《文赋》言:“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赋则常常为文而造情。清人刘熙载言:“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辞是专指楚辞体,楚辞体作品在继承屈骚传统上的作用是远远超过赋作的,但在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和富于新变精神等方面,则也远不及赋。所以,在辞、赋关系上,我们还是应该加以严格的区分,不能将楚辞体作品归入赋的范围。


(三)辞赋的特点  
关于辞赋的特点,刘勰虽只用“铺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八字以概言之,却是迄今为止最为精辟、最具经典性的论断. 摛:1. 舒展;散布:~锦布绣。英名远~。 2. 铺陈:“驰辩如涛波,~藻如春华。”

“铺采摛文”,主要着眼于辞赋的表现手法与语言运用,它揭示了辞赋在形式方面的两大特点.
第一,“赋者铺也”,凡辞赋一般都运用铺陈手法.“摛”字就是铺张。
第二,“词必巧丽”,写作辞赋必须讲究文采、藻饰。“体物写志”讲的是辞赋的题材
西晋成公绥曾作《天地赋》,他在赋序中认为天地间的一切都可以写入赋中.“赋者贵能 分赋物理,敷演无方。”确实,辞赋的题材范围极为广泛。
 萧统《文选》录“骚”时只分上下卷以区别,而收赋十九卷则完全按题材来分类,共有京都、郊祀(si)、耕藉、畋tián猎、纪行、游览、宫殿、江海、物色、鸟兽、志、哀伤、论文、音乐和情十五类。
  总之,辞赋,词藻华美、对偶形式多变、用韵讲究,是一种特殊的古代美学形式。


(四)辞赋的流变
  辞赋,大致经历了古赋、【pai】徘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古赋包括战国末期荀子的《赋篇》和汉赋。汉赋又包括骚体赋、散体大赋和小赋三类。
  徘赋,又称骈赋,是在汉代古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赋体,以句尾有韵脚而别于骈文。
  律赋是唐宋时代科举考试时所专用的一种试体赋。
  文赋是受唐宋古文运动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赋体。
历史第一次以赋为名的系列文章是先秦荀况的《赋篇》。
第一个自称以赋名篇的则是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天子游猎赋》】《大人赋》
  
为何称之为古赋?是因为它产生较早,另外唐宋人称诗文中产生较早而又古朴者为【古】,如古诗,古文。因而相对于六朝讲求声律对仗,文采华丽的徘赋,便称汉赋为【古赋】。就比如称先秦两汉的散文为古文一样,后世把两汉的赋作也称古体赋。
以上说到:汉赋包括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三类,其实这也是汉赋发展演变的三个过程。

骚体赋的代表是贾谊,其《鵩鸟赋》是骚体赋的代表作。

散体大赋 韵散相间【体式】,注重讽与颂【功用】。其滥觞之作是枚乘的《七发》。而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则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定型。

抒情小赋是汉赋转变期最富特色的文体。所抒之情主要表现在:一抨击朝政,揭露社会黑暗;二歌颂爱情。其代表人物及作品分别是赵壹 和他的《刺世疾邪赋》,蔡邕【yōng】和他的《协和婚赋》等。

赋体之特色:

赋这名词,产生于诗经六义中的「赋」,意思是敷陈其事。荀子的赋篇,是汉以前直称为赋的赋体文字。为中国文学所独具之文体,介于诗文之间,属于韵文。导源于诗经,兴于楚辞,盛于两汉。魏晋南北朝变为俳赋,唐时科举变为律赋。 至宋,受古文影响,发展为以辞赋为主体, 而融入散文句法的文赋(为避免与陆机的文赋相混,又称散赋、散文赋)

(1)汉赋:词藻华丽,笔势夸张,好堆砌冷僻之字。所以表面富丽而艰深难读。又称古赋、大赋。代表作家有贾谊、枚乘、司马相如(赋圣)、东方朔、班固、张衡、蔡邕等。
(2)俳赋:篇幅较汉赋为短,而以雕琢文辞为主,尚工巧,重声律。又称骈赋、小赋。代表作家有陆机、潘岳、江淹、庾信。
(3)律赋:对仗工整,音律谐协,押韵严格,缺乏文学价值。
(4)文赋:化典重为流利,抒情写景,极近散文。欧阳修秋声赋,苏轼前后赤壁赋均为名作。

(二)骈句结构
一、什么是骈句
我们学习诗时,要求有诗味,学习词时也要求要有词味,那么我们今天学习辞赋,是不是也要有赋味呢,“赋”的味是怎么来的?其实赋味主要来源于“骈句”与“近体诗”句不同的阅读节奏。请注意这里说的是主要,当然还有其他因素。
因为朗读或者唱都要换气并有停顿, 听者不看文字便可听清楚,而辞赋是大声诵读的文学形式。而诗跟骈句的节奏是不同的,这是我们进入辞赋学习的第一大关, 必须学会骈句的节奏划分。
而这个节奏不是随心所欲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的,是要符合句中字意的。如何把握好骈句意境的节奏美、情感的美、形式的美就是我们所要掌握的要点。


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个对偶句.就如一副对联的样式,只是其特点和要求与对联有所不同罢了. 两马并驾为骈,二人并处为偶,意谓两两相对。

骈句,是一种讲求对仗的艺术句式,它要求文字的对偶,重视声韵的和谐。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骈句也有工整和不工整之分,不工整的骈句在结构和字数上也可能不完全合乎要求。骈句是诗句的一种,与散句相对,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
骈句是由对偶句所组成,意指两个句子的组合有如两马齐奔。由‘骈句’为主写成的文体,其中只用少量散句贯穿上下文,这种文体称为‘骈文’。‘骈文’全篇由四字单句或六字单句组成的骈句而成,所以也称为‘四六文’。

骈句在先秦文章中就有,但不是有意而为,汉代产生赋这一文体之后,才盛行起来,到六朝时更发展成为骈体文,而且多用四言六言的句子排比对偶,称为“骈四俪六”。

骈句是组成一切赋体的基本单元。换句话说辞赋文章是由骈句组成的。不管是骈文、骈赋、律赋、文赋、骚赋、散赋。所以学习辞赋首先要学好骈句,这是一切的根本。很难想象,一个连字句都写不好的人,是断然写不出美文的;同样一个连骈句都没有掌握好的人,如何写出合格的赋体?


二、骈句的节奏
所谓节奏,本是一个音乐术语.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等现象.在辞赋中,则是指在吟诵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每个节奏的最后一个字我们称之为节奏点

节奏是意境的美、情感的美、形式的美的一个重要环节.朗读时 有了声音的高低起伏、气息的转换,才能形成抑扬顿挫的美感和通畅的气势。

现在我们来看看骈句的节奏是什么样的.咱们都知道近体诗的节奏,骈句的节奏,与近体诗是有明显区别的.

近体诗无论五言还是七言,基本是“尾三字连读”
而骈句则多是“尾两字或四字连读”这个我们举例来说明
以下例子中的“/”符号表示在阅读时需要暂时停顿的地方

五言近体诗的阅读节奏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样划分,是诗的阅读节奏

如果按骈句的节奏,则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大家看看,这样来阅读,是不是就莫名其妙了?
这样就把句子的意思给硬生生割裂开了2、“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这也是诗的阅读节奏
“三分国”、“八阵图”是不可再分割的。
否则读来也会莫名其妙
这样的例子很多,大家自己体会一下

现在我们来看看五言骈句的阅读节奏
1扫//石上//之阴,听//林间//之折。
2设象以//启圣,宣精以//昭德。
3偶圣则//呈祥,逢昏则//显咎。
4思//煦妪//之义,穷//造化//之精。
5产/鳞介虫沙,植/羽毛草木(或:产鳞介/虫沙,植羽毛/草木)
五言骈句许多是由四言句加一虚字而成

骈句的阅读特点:
逢虚字后尚有两字的,在虚字后暂顿(如“设象以/启圣,宣精以/昭德”)
若在虚字后只有一字的,则在虚字前暂顿(如“思煦妪/之义,穷造化/之精”)
这是五言的情况

再来看看七言句的情况
七言近体诗的节奏,一般有“二二三”或“四三”两种
而七言骈句的节奏就复杂的多
但前面已说过,骈句多是“尾两字或四字连读”的节奏

课后作业:
一、请划分下列句子节奏
1抱素者绝陷已之患,履道者为终身之防。
2废六月之遄征 ,兴三时之盛务。
3恢至治之风,扬淳古之式。
4如天听卑兮惟大,若水善下兮孰当?
5无欲者观妙道于域中,虚受者感人和于天下。
6俯视则孤光溢目,横窥而一带澄虚。
7愿争雄于爪趾之下,冀得隽于笔砚之间。
8沙洲连一亩之地,山翠接如拳之石。
9垂一枝于万叶,托沃土以延年。
10栽培只倚于贤邻,搴(qiān拔取)撷长忧乎稚戏。

二、阅读《腾王阁序》,挑出5组你喜欢的骈句。

注:作业一律使用黑色字,禁止使用红色字体。


我们来看例子
七言近体节奏:
1、细草//留连//侵坐软,残花//怅望//近人开。
2、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3、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再看七言骈句的节奏
1轻摇而//晓露初滴,暗袅而//春鸠转鸣。
2兽蹲而//龙鳞熠熠,鸟跂而//凤翼翩翩。
3观之者//无小无大,谓之曰//若烟非烟。
4薄雾//轻笼于//钟阜,和风//微扇于//台城。

七言骈句也多为六言句加一虚词而成


总的来说,骈句是以4,6句为基础,一般以两字为一节奏
但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
骈句中的节奏并不是死搬硬套“两字为一节奏”
在划分骈句节奏时,必须注意:
一句中前面部分的节奏,要随其句意与虚字的使用不同而加以区分
无论是几言的骈句,都不能武断地全部以两字为一节奏划分
特别严格的是一句中的“尾部节奏”
“尾部节奏”一般为“两字或四字”
事实上,骈句的句中节奏,有一个节奏两个字的,也有一节奏三个字的
在具体写作中,我们只要把握好尾节奏就可以与近体诗的节奏区分开来

至于两句之间平仄相对的问题
由于骈句阅读节奏丰富多变,故在节奏点的平仄上,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有时需排除虚字看平仄,有时又要利用虚字的平仄来调和整句的平仄
这关键要把握好节奏,然后才能很好地做到节奏点平仄相对
明白了骈句的节奏后,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骈句的特点

三、骈句的特点
1、上下句成对偶形式。
  上下句结构相似、内容相关、字数相等。这些和对联的要求相同。
2、上下句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对(也就是相反);
3、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一般是二字或四字
4、骈句可以有领字,领字单独作为一个节奏
5、骈句含五字以上的句子要有虚词
6、骈句中,虚词的后面是一个字的,虚词在节奏点的后面,也就是虚词和最后那个字为一个节奏. 虚词后面是两个字的,虚词在节奏点的前面
骈句的特点大致就是这些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辞赋第一讲
辞赋写作第一讲
小渔村赋13期第一讲.docx
辞赋写作第四讲
从吕蒙正的《寒窑赋》说起
如何写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