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是什么让有些人“少年不识李鸿章,长大方知真中堂”?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位复杂政治人物,他的一生和近代史上很多重大事件纠葛在一起,带有深刻的时代印记,并与晚清时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

李鸿章年轻时追随恩师曾国藩镇压太平军,创办淮军后逐渐开始发迹,他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发起者与倡导者,大力兴办近现代工业,筹建现代海军,是促使中国迈步走进近现代化的先驱;他铁血镇压太平天国、捻军暴动 ,代表清廷同东西方列强签订了《中法新约》、《马关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被世人唾骂为“卖国贼”。然而,身为清廷委任的“钦命全权外交大臣”,李鸿章不过是慈禧绥靖外交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和“背锅侠”,作为具体经办人,他亦有难以言说的苦衷和委屈。晚年的他自嘲不过是一“裱糊匠”,替人背背书, 帮人裱糊“字画”,还要代人受过,他要表达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作为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显赫人物,不论生前还是死后,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始终是毁誉参半的。

身为晚清时的柱石臣,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李鸿章无疑是一位政治强人 。然而,国家积贫积弱、风雨飘摇,国弱,一个人再强又有何用?“少年不识李鸿章,长大方知真中堂”。大概是读懂了李鸿章的苦衷和不易后发出的感叹吧?在一个波诡云谲、暗流汹涌的大时代,个人本事再大,能力再强,所起的作用也终究有限。在时代大潮裹挟下,要么逆流而上,要么独立潮头,要么随波逐流.......在皇权独大的时代背景下,李鸿章只能选择后者。

李鸿章,字子黻,号少荃,安徽合肥人。其父李文安是曾国藩的进士同年,曾任刑部主事,后升郎中。青少年时期的李鸿章家境富裕,因此他走的是一条学而优则仕的道路。

1844年,李鸿章参加乡试中举人。1845年进京参加会试未中。后奉父命到曾国藩门下学习义理、经世致用之学,受益匪浅。1847年,会试中二甲第十三名进士,点翰林,授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编修。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恩师曾国藩创办湘军对付太平军。1859年,李鸿章到建昌拜见曾国藩,被挽留担任幕僚。从此,李鸿章成为曾国藩的得力助手。

1860年,曾国藩命李鸿章回安徽招募淮勇,编练淮军,以作湘军羽翼。两年后,编成13营练勇,共6500人的队伍,北洋军阀的鼻祖——淮军从此走上了历史舞台。

李鸿章伙同外国雇佣军“常胜军”进攻苏州、常州一代的太平军。1863年12月4日,淮军占领苏州,天国叛将郜永宽、汪安钧、伍贵文等人被他尽数诛杀。1864年5月11日,李鸿章率淮军攻克常州。同年7月19日,湘军大将曾国荃率吉字营三万人马攻破天京,太平天国灭亡。

李鸿章积功被封为一等肃毅伯,赏戴双眼花翎。此时的淮军,有陆师120营,六万人枪,加水师1万人,共七万大军,且列装清一色洋枪洋炮。于是,淮军超越被大举裁撤后一蹶不振的湘军,成为清军中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精锐。

之后,淮军于1868年先后剿灭了活跃于中国北方的东、西捻军。李鸿章开始飞黄腾达,被清廷任为湖广总督,加太子太保衔。从此,李鸿章成为手握重权、炙手可热的封疆大吏。

掌握实权后,痛感中国已远远落伍于世界的李鸿章开始积极推行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的军工企业和民用工业企业。

洋务运动的宗旨是“求强、求富”。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有识之士是晚清洋务派的代表人物。经李鸿章过问或亲手创办的近代军用、民用企业大致有:松江洋炮局、苏州机器局、天津机器局、开平矿务局、电报总局、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漠河金矿......

李鸿章意识到了海防的重要性,于是说服清政府从英国订购了镇东、镇西、镇南、镇北四艘近、现代化炮舰,以及超勇、杨威两艘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巡洋舰,加上原有的舰船,战舰总数已达14艘,北洋水师已经初具规模了。1885年以后,北洋海军又从西方购进了定远、镇远、济远铁甲舰三艘,后来又陆续有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和六艘鱼雷舰加入北洋现役。到1888年时,北洋海军舰船总数已达25艘,是当时世界战力第八 、亚州第一的强大舰队。

1895年,日、清甲午战争爆发。为保存实力,李鸿章采取消极避战的策略。结果,在黄海海战中,实力弱于清国的日军舰队以弱胜强,北洋舰队损失惨重。威海陷落后,船坚炮利的北洋水师基本全军覆没。李鸿章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北洋海军,最终还是灰飞烟灭一场空。

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李鸿章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悲剧人物。由于清廷腐败无能,李鸿章在处理外交事物上只有一条路可走——委曲求全。

因国家实力不济,最高领导者慈禧昏庸愚顽,加上李鸿章本人对列强的本质缺乏足够的认知,所以他在外交上只能奉行“外须和戎”、“力保和局”的方针。退一步说,这也是一种无法之法。

19世纪70年代,列强为扩大在华利益,愈加咄咄逼人,清国的边疆危机日益严重。1870年8月,李鸿章被任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集军事、外交重权于一身。经李鸿章之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先后有:《中日台事专条》、《中英烟台条约》、《中法新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 以及最著名的《中日马关条约》。 这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都是慈禧在幕后敲定,再由北洋大臣李鸿章具体签署完成的。

为签订这些割地赔款的屈辱条约,李鸿章不仅身背骂名,甚至还为之付出了血的代价。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朝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告终。面对如此惨重的打击,慈禧太后决定与日本议和。1895年2月13日,任李鸿章为头等全权议和大臣赴日本马关商订和约。

3月14日,李鸿章一行自天津港出发,19日抵达日本马关。李鸿章和日方首席代表伊藤博文(首相)等人先后进行了7次艰难谈判,双方唇枪舌剑,激烈交锋。李鸿章外惭清议,内疚神明,在谈判中据理力争,竭力维护大清的利益。24日,第3轮谈判结束,依旧没有结果,在返回旅馆途中,李鸿章遭到日本无业浪人小山丰太郎的枪击,被子弹射中左脸颊,血流不止。事发突然,现场秩序大乱,但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并未慌乱,而是忍痛回到了下处。

消息传出后,中外震惊,舆论大哗。因清国谈判代表遭到刺杀,英、美列强看不过眼,出面干涉,日本政府尴尬万分,在国际上亦大失颜面,于是不得不稍作让步,将战争赔款由原先提出的3亿两白银减为2亿两。挨一颗子弹为清国省了1亿两银子,李鸿章也算拼了老命,尽了全力。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得慈禧首肯,在《马关条约》上签字画押。

条约规定:中国承认日本控制朝鲜并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消息传出后,举国上下纷纷谴责、唾骂李鸿章。

为平息众怒,清廷革去了李鸿章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的职务。李鸿章代人受过,当然他自己也负有一定责任,身败名裂,遭受万众唾骂不说,还丢掉了头上的顶戴花翎,受此刺激,他发誓从此再也不踏上日本国土半步。两年后,环游欧美的李鸿章归途经过横滨,果然死也不肯登岸。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李鸿章被清廷罢免,他不愿离开京师回乡养老 ,于是留京“入阁闲居”。

此时的大清,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危险。日本割据辽东半岛,威胁到俄国的利益,于是沙俄联合法、德两国向中、日施压。在沙俄的调停下,清廷重新起用李鸿章为促日归还辽东半岛、旅顺口的全权大臣,最终达成协议:清廷以3千万白银赎回辽东半岛。用自己的钱赎回自己的土地,这窘事也只有腐朽透顶的清廷才干得出来。

这样,沙俄便成了清廷眼里的“大救星”。为表感谢和报答,清廷派李鸿章为头等专使赴俄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在此期间,李鸿章得到清廷授权,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该条约允许俄国人修筑的西伯利亚铁路经中国境内的吉林、黑龙江直达海参崴。这条约看似平等其实不平等,为之后沙俄与日本争夺中国的东三省提供了极大便利。

离开俄国后,李鸿章顺便又访问了英、德、法、荷、比、美等西方国家,时间长达半年之久,亲身经历了西方文明的他,眼界开阔了许多。这也使他回国后开始赞同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戊戌变法”。

变法失败后,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兵锋所向,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到了京城。为了乞和,慈禧再次委任李鸿章为议和大臣,并授予他“便宜行事、不为遥制”的权力。 10月11日,李鸿章从广州赶回北京,并携手恭王奕欣一起代表清廷向八国求和。12月24日,八强提出议和大纲,李鸿章立即电奏慈禧。慈禧见条约上没有写她的名字,也就是说没有将她作为罪魁祸首,于是批准了李鸿章的奏请,让他照约遵行。

1901年9月17日,李鸿章、奕欣代表清廷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规定:清国向列强赔款4.5亿两白银,加上利息达9.8亿两;允许各国在京师东交民巷设立大使馆;拆除天津大沽炮台等等。从此,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廷成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得力工具。

1901年11月7日,《辛丑条约》 签订还不到两月,被千夫所指的李鸿章病死于北京,结束了他毁誉参半、错综复杂、跌宕起伏的一生 ,清廷赐其谥号“文忠”。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插图源自网络】

【写作不易 严禁搬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人物志 论饱受争议的晚清重臣李鸿章是非对错
本事强大也难力挽狂澜的李鸿章
慈禧时代的清军:甚至有飞艇!法国人直呼先进,日军羡慕得流口水
李鸿章谈判时病倒,奄奄一息时却不愿断气,仆人说完话后才愿闭眼
辛丑条约赔款分39年还清,10年后清朝就亡了,没赔的钱咋办?
【同治维新-下】三十余载挣扎奋进,兵败人亡政息,变革仍在继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