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首都师范大学亚洲美术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大家来评课”活动之《中国古建筑密码》

2016年11月8日上午,在亚洲美术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工作室开展了“大家来评课”——2016~2017学年第二期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为观摩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实验中学徐军老师的授课视频,然后由大家进行评价讨论,达到吸取优秀教师之长处,用于以后教学实践的目的。在这个过程里,同学们通过互动讨论交换了思维,开拓了视野,迈出了美术教学新的一步。现将大家集思广益的评课内容总结整理如下。

课题: 中国古建筑密码
授课人: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实验中学徐军
课型: 欣赏·评述
授课年级: 初一年级
评课时间: 2016年11月8日8:30——11:30
评课地点: 亚洲美术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工作室
主持人: 钟传平(2015级博士)
参加者: 房斐(2014级博士)、朱健(2016级博士)、汪俊、陈大力(2016级访问学者)翟闯、任文秀、李敏(2015级硕士)、高红辰、范伟、胡晓玮、王丽娜、万佳、付冰洁、康丽、王玉丹、史建功、张又悦、王晓英、孟于、乔烁瑾、陈珂、(2016级硕士)


主要教学过程记录
一、用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徐军老师让学生用一次性纸杯子尽量叠高,引出问题:古代人如何解决高大建筑的稳定问题。
二、放PPT,讲述中国古建筑的主要构建;用建模(动态图)一步步展示古代建筑是怎样建成的。
三、对比图片,圈出图片中的某个共同之处提出问题:这是什么?然后回答:斗拱。引出课题:中国古代建筑的密码。
四、让学生分小组用老师自己收藏的斗拱动手搭建,并进行点评。
五、放PPT讲解什么是斗拱,分别讲述“斗”和“拱”,并拿自己的斗拱搭建给学生看,提出问题:斗拱可以用来做什么?插入讲述斗拱的历史及推演。
六、放PPT讲解斗拱的造型、艺术特色,对比了不同朝代的斗拱。继而讲述现代建筑中斗拱的元素,播放了几组图片,如: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建筑学会标志。说明古代建筑密码之斗拱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意义。
七、最后向同学们提出课后思考题:为什么中国古代建筑大都是木结构建筑,而很少有砖石结构?让同学们下节课进行回答。



本次教学视频评论:

房斐:
从徐军老师的课中能够看出,一线优秀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和准备,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节课需要的程度。这有点像“过度学习”理论:要求是60分,你准备到95分,根本不用担心及不及格的问题。此外,在现今许多场合,学生的见识多于教师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谈论到电子游戏、国外博物馆、动漫、娱乐、流行文化等议题,许多学生的探究深过教师、实践多过教师、了解超过教师已经司空见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交通便利,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多。现在一线城市是这样,未来将有更多的地方会出现,这为所有的美术教师和未来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备课要求,每个人都应该认真考虑如何面对。

翟闯:
听完徐军老师的课,我印象较深的几点有:
一、课前摞纸杯的课前活动即能活跃班级气氛,又培养了小组同学的合作意识,而且涉及到了讲解斗拱知识的核心概念——“稳定”
二、本节课学生接触了很多实物模型,并合作进行了研究和组装,形成了较直观的认识。徐老师介绍赵孟頫故居重建过程中,自己拍摄了很多斗拱结构,对于吴兴当地的学生来说,可以说是认识了生活中的斗拱。斗拱这种中国古代的建筑构建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陌生的,通过实物模型、生活实例的展示与介绍,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的距离。
三、徐老师注意介绍传统建筑构建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实例,挖掘了古代人智慧结晶的现代价值,此处教学的时候徐老师主要侧重在实例展示与介绍方面,如果深挖一下斗拱应用实例对我们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启发,应该更好一些。


朱健:
2011年,看过徐军老师获全国比赛一等奖的书籍装帧课,在那些场景丰富、内容与活动让人眼花撩乱的同期课中,他的课平实、深入,总让我想起“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这句话,他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且能够结合学生实际开发课程,在那个时间段,他显得特立独行。
我直觉这个人很聪明,当大家都显得用力与繁复时,他选择直接与简单。就像大家都在卖大鱼大肉,他选择卖营养小菜。注意!他不卖平常小菜,他挖掘这些小菜更深入的价值。也许这个例子不够恰当,但是我就是想主观地断定:他就算是去卖菜,也会卖得与众不同。
对他的印象就这与众不同开始。
今年,工作原因与徐老师在他的湖州工作室一见。房间布置雅致,遍布他一如既往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话不多,工作认真。晨起,送我去高铁,好奇他的经历,告知他九次去敦煌,家中《古文观止》一整面墙。从农村学校一步步成长,艰辛少提,都是他不屈服于生活的样子。
今天,再看关于中国古建筑的斗拱一课,略有遗憾,不知是因课时、课型亦或者我对他的期待值太高?这节课让我不够“解渴”,我看到了这背后文化的积淀,依旧叹服徐老师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这一早知的事实,但是从教育和学生的角度,结合这一轮高中新课标修订提出的核心素养,强调关注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我还是觉得这节课可以再“解渴”。当然,尽信书不如无书,教条地看新课标是书呆子才干的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为什么国家花大力气、耗人力物力做课改?其中必有每个人都会解读的原因。
我知道自己的疑惑也许多余,徐老师这节斗拱课,是几年前录制,准备这样一节课也许会花费几年的时间。相信徐老师会耐得住寂寞也会特立独行下去,这一轮新课改,期待他“解渴”的课程新发掘成果。


汪俊:
徐军老师的整个教学视频紧扣授课主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认识斗拱,整个课堂学生参与性很强,满足了中学生的心里感受和体验。整个过程以鼓励学生为主,徐老师通过自己拍摄的图片给学生以信任感,学生对老师的敬意自然会更加深一些。

陈大利:
徐军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应该是挺多的,徐老师所提的许多问题学生必须经过思考回答,屏幕上所放的每一张照片都有深意,我总结归纳这堂课用“四度四有”来概括。四度是:有厚度——人文关怀;有温度——声情并茂;有宽度——知识面广;有深度——知识有深度。四有是:有内容——有自己的思考的一个东西、内容永远是这节课最重要的;有技巧——从导语、做游戏,点评到学生搭建,直到斗拱,讲述什么叫斗,什么叫拱,导入的时间很晚,课堂设计上有创意;有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有创新——徐军老师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整个课堂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高红辰:
一、第一个时长20分钟的视频用于电视台风采展示所以剪辑偏向于教师的教,第二个时长为40分钟的视频是一节完整的美术课,能看出徐军老师教与学相结合。        二、徐老师课堂上注重全体学生,课堂能联系实际生活,使课堂富有活力和感染力。
三、徐老师通过“打开盒子”这一小小教学设置,使得课程具有神秘感。
四、在讲述斗拱时缺乏科学知识的介绍,没有从力学角度讲述斗拱在实际建筑中的作用。以及通过中国建筑学会标志和台湾建筑学会标志上都具有斗拱的造型来说明其权威性有待考究。

付冰洁:
徐老师语言很风趣,学生可以很自然地跟他对话。教具和课件准备得很充分。在评价环节中,徐老师显示了很高的教学智慧,对于没拼接成功斗拱的学生,没有给予否定,而是用“推陈出新”来鼓励学生。课后问题没置上跟这节课重点紧密结合。

乔烁瑾:
老师中规中矩,对课堂的把握有经验。个人建议:学生体验亲手制作之前老师没有作知识讲解,直接体验、学生制作起来一知半解,老师应将讲授新知放前面。对斗拱功能性讲解不够多。斗拱的第二个教学视频没有必要用外国建筑图片,可以直接用中国建筑,中国古代和现代建筑都很有代表性。

王玉丹: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发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进入新课。电脑建模,从最开始的底座到房子如何建成,很直观的展示建设过程。整节课准备充分,老师为学生展示了自己收藏的斗拱,使欣赏课的学生得到了直观的感受。

孟于:
对这节课就是徐老师对教学内容有特别深刻的理解,纵观全局,引入的东西很多,学生真正能接受的东西却很少。课后的延伸是很好的,从古代延伸到现代,介绍的虽然是古代的传统建筑的内容,但对现在社会还是有影响的,学生可以据此更为细致地观察生活,体会传统文化并从中吸取知识经验,进行后续的创新与创造。徐军老师的课有很强的个人风格,形成了自身的讲课艺术形式,该课程可以借鉴、赏析,却难以复制再现。给予我们的思考,最大的一点是把课程当成研究的范例,丰富、提高自身知识和文化内涵,才能更充分地将之传授给学生。

范伟:
中国古代建筑密码有很多,不仅局限于斗拱,斗拱也是榫卯结构的一种,中国古代建筑密码还有牌坊、石狮子、阴阳、五行等,不应该用这个题目局限学生的认知。


王晓英:
整体感觉课程比较好,导入有新意,游戏很有趣,对于斗拱的讲解很清晰细致。包括什么是斗拱,斗拱的作用,斗拱的功能性,斗拱的重要性等。课程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把握很巧妙到位。但是对于之前的同学说的“不应对初中生讲解推陈出新这样的词”有不同看法。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已经可以了解创新这个词的概念,学生应该会懂得创新,懂得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思想,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我们应该早些培养每个孩子的个性,所以我认为推陈出新这个词应该可以在课堂上说。

胡晓玮:
老师讲课的脉络不死板,教学板块与板块间界限不会特别明显,思想性、文化性融入课堂,比如讲古代人的智慧,斗拱的历史,推陈出新等。开始导入时的搭杯子感觉跟斗拱联系不大,材质上也有所区别,也可能是没有进一步讲解、说明。是否可以寻找一种更为直观的导入方式?讲课中的知识点有点多,学生们有些可能不容易接受,反而是听课的家长对此更有兴趣。

张又悦:
前面同学与老师提到的“推陈出新”我认为应该是继承与创新。因为,“推陈”这个词太严重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不是全部不好,对于文化应该是继承与创新。

康丽:
老师将实践与理论结合得自然、紧密、有趣,有和学生共同探索的意味,不端架子,不居高临下。如果将斗拱的科学性揭示得更深刻一些就更好了。

陈珂:
老师放的图片有古代和现代的对比,有中国和外国的对比,有同样范例的对比,有介绍设计要素。还有他放的照片,如:南禅寺斗拱、赵孟頫故居,都是在实境中获得的,会让学生觉得不那么生硬,比下载的图片效果要好。看他上课就知道他准备得很充分。


王丽娜:
老师用动静结合的演示更直观、清晰,讲解时在黑板上画的斗拱结构太随意,斗拱各个部分的构造还是不够清楚。

万佳:
整个课堂氛围十分轻松有趣,课程的配图都是老师自己拍的,具有可信度,并且能够体现出老师对课程的重视。在欣赏的同时传递了知识,加深了对传统的理解。与现实中的朴素哲理结合要推陈出新,引起学生的思考和理解。联想到华师一附中“华”字雕塑,就是斗拱造型的创新使用。这节课上完后是值得回味的。

史建功:
老师很擅长给学生营造一种神秘感,能够调动起学生的胃口,语言很生动、幽默,能够联系实际生活,如赵孟頫故居,更直接了解所学知识。提前准备非常充分,教具准备也很充分。

钟传平:
     我赞成刚才大家的看法:徐军老师的课上得很好,徐老师是风格成熟的老师;同时我也同意:徐老师的课不一定能被复制。因为,每一个老师、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就像徐老师就是如此。比如徐老师的语言就很有特点,他的语言具有电视中解密档案之类节目的特点,有一种神秘感,很能吊住学生胃口。另外,徐老师所讲的内容都是有自己独到的研究。
但是,我要说的是“有所长就有所短”“有所得就必有所失”的一个观点。徐老师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渊博的知识,对于徐老师来说就是专家型的老师。但是这样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老师所主导的课堂,当然,徐老师还是做得比较成功的。换言之,老师研究得越深,越显得学生知识的苍白;老师讲得越多,自然学生就讲得越少。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两者之间找到最好的平衡点。
建筑从一定程度来也类似于工艺美术的,就是都具有实用和美观的特点,即建筑的三要素: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形象。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精华,其实就是实用与美观结合得最好的典范。但是现代建筑中由于技术材料的原因使得很难见到斗拱的形式,因此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所以,与其实说学习斗拱知识,不如说学习古代建筑的设计和创造精神。我们在讨论徐老师的课也一样,与其说学习徐军老师《中国古代建筑的密码》这一课,不如说学习徐军老师对教学对课堂的钻研精神。

END
编辑 / 高红辰 / 2016 / 11 / 1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聊聊“懒”课 于玮老师的网校Office 最专业的教师、学生、家长交流的教育社区
徐军华:党是从教路上的领航者
听 课 体 会
西湖小学打造智慧课堂喜迎兄弟学校送课
见习1
关于听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