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科创达研究报告:成长性与确定性的思考

(报告出品方/作者:长江证券,宗建树,胡世煜)

前言

中科创达是一家强业务延展性,可以享受每一轮下游终端智能化、软硬件解耦红利的稀 缺性公司。中科创达的商业本质是提供围绕底层操作系统的第三方软件服务帮助上下游 客户软硬件解耦后高效实现项目工程化落地。这意味着当终端设备上下游技术上实现软 硬件解耦,商业上追求经济高效时,就一定会诞生公司的发展市场,从而享受每一轮下 游终端智能化渗透率快速提升时巨大的行业红利。同时,当第三方角色和上游芯片、底 层操作系统厂商或者下游强势智能终端厂商形成深度合作的时候,其份额优势亦得到确 保,行业的 know-how 赋予第三方服务厂商角色的稀缺性。中科创达深度合作以高通、 展讯等为代表的芯片厂商,支持多操作系统,凭借其头部项目经验可将服务范围不断扩 大,并凭借经验复用、技术复用、人才复用实现更高的利润释放。

为什么我们要在当前时点讨论其成长性与确定性?首先从中科创达的发展阶段来看,在 2014-2017 年公司投入智能物联网、智能汽车,2018-2020 年迎来业绩爆发后,当前公 司进入了新一轮技术投入期,有望迎来下一轮业绩爆发周期;其次,从中科创达自上市 以来的股价变化来看,2019 年之后中科创达的股价与汽车行业景气度密切相关,当前 受宏观经济及下游需求影响,市场普遍预期明年β有所减弱,当前我们需要对中科创达 的投资价值进行判断。本文从创达的成长驱动力及产业链角色出发,阐述创达长期增长 确定性的来源,然后从三大业务出发,判断其长期成长性与当前时点β预期有所减弱时 成长的确定性,以此判断其是否可以凭借自身α带动业绩持续高增,迎来新一轮技术投 入后的又一次爆发。

什么是中科创达成长的核心驱动力?

聚焦操作系统+构建上下游生态圈=强业务拓展性

中科创达的强业务拓展性主要来源于两点,一是对于操作系统的聚焦布局,二是围绕操 作系统对于上下游生态的布局。 聚焦操作系统积淀全栈式技术实力,多次并购商业模式形成应用软件层产品。中科创达 成立于 2008 年,从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中间件起家,逐渐终端扩充至智能软件、智能网 联车以及智能物联网,产品品类从原来的软件开发服务、联合实验室、软件产品及软硬 件一体化解决方案逐渐扩充至提供'IP+服务+解决方案'的三位一体的全栈式服务,成为 了全球领先的操作系统赋能者。

通过复盘,我们发现中科创达切入新业务的投入产出周 期约为 2-3 年,从投入到业务明显贡献业绩周期较短,保障了中科创达的成长性。深究 其切入新赛道较为顺利且高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智能手机领域的多年的技 术积累及经验形成其强大的技术实力;二是公司操作系统业务集中在 Linux/Android OS, 涵盖了 BSP、操作系统内核、驱动、框架、协议栈、多媒体、应用、工具和安全技术等 偏底层框架,在不同领域之间可复用性高,提升其在顺利切入不同领域时的可行性及可 靠性。同时我们认为,从智能手机到智能车载再到智能物联网的行业转换的经验积累, 已经多次证明公司有能力凭借其强业务扩展能力,相较其他公司更有把握可以抢占先机。

智能软件业务产品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手持终端、笔记本及 POS 设备在内 的智能设备产品。公司的智能操作系统方案支持所有流行的移动操作系统,如 Android、Linux、鸿蒙、Windows 等, 涵盖操作系统的整个领域,包括驱动程序开 发和集成、框架优化、运营商认证、安全性增强、UI 设计和应用定制。智能汽车业务方面,智能座舱底层技术逻辑与手机等终端设备类似,娱乐属性强于 安全属性,所以快速实现了智能手机像智能座舱的领域迁移,智能座舱领域除了中 间件和功能软件的覆盖,还通过并购 Rightware 获取 Kanzi 等交互设计软件 IP; 低速智能驾驶领域公司融合了座舱和低速驾驶的跨域创新, 支持从 AVM(全景环 视系统)、APA(自动泊车)、RPA(遥控泊车)、HPA(记忆泊车)到 AVP(无人 代客泊车)的全链产品、技术与解决方案,业务覆盖拓展到应用软件层。

智能物联网领域覆盖机器人、ARVR 等八大领域,通过人工智能、5G、物联网以 及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融合创新,为 OEM/ODM、企业级以及开发者客户提供从 芯片层、驱动层、操作系统层、算法层一直到应用层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提升智能 终端设备的本地实时环境感知、人机交互和决策控制方面的能力,加速智能产品从 原型到量产的过程,构建以 IoTOS 为核心的端(终端), 边(边缘计算), 云(云服务) 分布式 OS 的一体化和全场景解决方案。

持续主动扩大合作范围,形成牢固的生态链条。公司的商业本质是提供围绕底层操作系 统的第三方软件服务帮助上下游客户软硬件解耦后高效实现项目的工程化落地。操作系 统的发展依赖于“生态”。公司始终坚持以“生态”拓展产业协同,通过与产业链中领先 的芯片、传感、终端、运营商、软件、云厂商等长期深度合作,构筑网状生态圈层。生 态的搭建有助于公司前瞻捕捉行业发展趋势下带来的新机遇,同时更快地推出产品及服 务。与生态圈的头部厂商合作有利于公司实现不同客户间产品及服务的技术和经验复用, 同时享受合作厂商在市场中的份额优势快速成长。

通过梳理中科创达的业务扩张历程,我们认为中科创达将其技术及服务上的可复用性进 行了充分的利用。第一个层次是操作系统生态的扩张,中科创达 2008 年-2009 年,实 现了从 Linux 生态到 Android 生态的成功复用,随后也成功复用到了到了 QNX、鸿蒙 OS、Windows 等其他系统。第二个层次是从头部客户到其他客户的复用扩张,中科创 达的合作伙伴及客户都是率先渗透头部,从全球行业领先企业做起,比如芯片厂商高通, 比如全球十大汽车厂商(除特斯拉),头部企业往往引领了一个行业的趋势变化,对于定 制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来说,头部企业的技术经验会为服务其他中小客户创造更小的边际 成本。

第三个层次是业务领域的扩张,从智能手机到智能汽车再到智能物联网,操作系 统越靠近底层的架构可复用程度越高,比如芯片以及搭建硬件与软件桥梁的操作系统模块。同时考虑到行业集中度及设备分散程度,三个业务领域的离散程度为智能手机<智 能汽车<智能物联网,单机价值量为智能物联网<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我们认为对于 中科创达这类充分利用技术的可复用性的企业来说,离散度越高、单机价值量越高的领 域会更加有利于其业务边际的扩张延伸。

明确定位布局+新领域大力投入研发=多元成长曲线

清晰认知自身业务定位,主动前瞻进行业务布局扩张业务边界。中科创达在产业链中担 任的角色为中立第三方软件服务方,需要自身产品全面化布局,满足客户各类定制化需 求,产业链中议价能力相对较弱。但是可以以深度合作的形式占据巨头和 IT 能力较弱 的传统厂商不愿花费高成本带来的利基市场。同时,中科创达主动前瞻的进行多种业务 布局,从手机到汽车再到物联网再到边缘计算,终端离散度不断提升,抓住利好机会不 断突破自身的业务天花板。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构建多元成长曲线。2021 年研发投入 8.26 亿元,占营业收入 比例 20.02%,同比大幅增长 72.08%,公司研发人员截至 2020 年末为 6,800 人,2021 年末增加到了 10,350 人,2021 年末较 2020 年末增加 3550 人,增加 52.21% ,主要 系公司规模变大,公司业务量及研发投入增加所致。

2022 年 3 月,公司发布定增预案,加码新一轮技术投入。主要募集项目包括整车操作 系统研发项目、边缘计算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扩展现实(XR)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以及 分布式算力网络技术研发项目。本次发行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31 亿元,根据项目总 投资金额来看,新一轮技术周期公司主要聚焦在整车操作系统以及边缘计算领域。

管理能力精细化培养+特色组织建设=规模化高效管理

规模化高效管理的能力。结合近几年公司披露的人员管理规模,我们可以发现近三年中 科创达员工数量持续高速增长,2021 年中科创达员工人数更是增长至 11467 人。人员 快速增长情况下,公司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虽然有所波动,但是基本保持稳定,凸显中 科创达较强的人员管理能力。在人才体系方面, 中科创达已经形成了以战略和业务发展 为中心、随需而动、高效实用的智能化、成熟的人才管理模式和体系。这种体系下,新 进入者若想以人员规模搭起比中科创达更广泛的客户覆盖面将具备较大难度。

设立 Superman 等人才计划,聚焦管理人才培养,激活组织。2015 年,公司和高校合 作创办 EMBA 课程,旨在提升中高层管理能力;2017 年,管理层确定平台化管理基调, 扁平化管理。随着人员规模的扩大与业务的不断扩张,公司管理层对人员的技术培养逐 渐转化为技术+管理能力的培养。2017 年末公司第一届 Superman 人才计划成功实施, 该计划主要为选拔内部高潜人才进行着重培养,同时开始聚焦一线经理培养。

2019 年, 公司软件工程能力全面升级,构成了 DEVOPS 交付工具链、项目管理工具(PMS)以 及数据看板,管理 30000+需求,形成近 44%需求复用。2020 年公司引入飞书协同办 公, 至今公司管理体系逐渐完善且形成了自身扁平化、开放平等的优秀的管理模式。 2022 年 11 月,中科创达牵手神州云动,双方依托 CloudCC 平台,构建以客户为中心 的管理体系,共同打造全场景 LTC CRM 解决方案,打通 OA、飞书、财务等多个系统, 实现各部门的高效协作,提升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

如何看待中科创达在产业链中的角色及重要性?

第三方企业存在的根本:低成本和高效率

产业链中从原有环节诞生出第三方服务厂商的根本要素是低成本和高效率。而这两个根 本要素的重视主要是由于产业链某一格局较集中的环节面对下游的客户分散以及自身 的人力成本高昂时,往往会计算“经济账”。以智能手机发展初期高通选择和中科创达合 作来作为验证。2008 年-2013 年高通和中科创达得以建立紧密关系的主要原因是当时 中国内陆手机品牌集中度不高,各品牌出货量量级远不及其当时的前几大客户三星、苹 果、HTC、LG,专门为中国组建中间件软件团队成本高而收益小,无规模效应。因此高 通在中国需要一个帮他实现硬件与软件适配的“帮手”,帮助其解决对应大量小客户需 求,帮助拓展快速发展、格局多变的中国市场。

从人员数据来看,2021 年高通员工数量约 4.56 万人,中科创达约为 1.15 万人。目前 中科创达已围绕多个芯片平台搭建了 IP+服务+解决方案的全栈式产品,为全球客户提 供服务。粗略假设,如果高通等芯片平台同样搭建如此规模的科技服务平台,将付出巨 大的成本,同时背离其以售卖芯片为主的核心业务战略。同时,在疫情、经济等宏观因 素影响下,芯片公司纷纷冻结招聘或有裁员倾向。“经济账”计算变得越来越谨慎。2022 年 11 月 3 日高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Cristiano Amon 表示公司将采取招聘冻结等措施, 并准备根据新需要进一步削减运营费用。

另一方面,从下游智能终端品牌竞争角度来说,竞争要素将会伴随性能、硬件趋同后转 为品牌比拼,需要高效的推陈出新以及更低的成本来保证自己的盈利优势。以智能手机 市场为例,智能手机的竞争领域正逐渐从单纯的性能竞争与增量市场竞争,向 ODM/IDH 厂商较为擅长的微创新与存量市场竞争领域过渡。其次,ODM/IDH 模式在保持高质量 的前提下可以快速、大批量、低成本地将最新技术创新付诸生产,并且由于 ODM/IDH 模式的规模效应与技术复用,品牌厂商可以从 ODM/IDH 厂商获得众多高质量、低成本 服务。最后,消费者在低迷的经济环境中也更倾向于购买更具性价比的机型。基于以上 特点,ODM/IDH 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品牌厂商的青睐。第三方软件厂商也同理,当终端厂商聚焦高端机型或者软件积累存在劣势时,会更倾向于与第三方软件厂商合作获得更 低的成本与更高的效率。

第三方企业成功的要素:高延展性和卡位优势

第三方企业能够取得成功,往往是因为业务的高延展性以及长期合作后形成的卡位优势。 第三方企业之所以可以长期存在,一是因为高延展性,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业务及技术 的高延展性向不同的客户或终端延展,以此扩大营收规模,另一方面积累的项目经验及 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形成平台化优势,从而在项目规模提升后降低单位成本提升盈利能 力。二是卡位优势,由于不同行业及不同企业存在大量 know-how,这些 know-how 是 原有厂商竞争壁垒的形成,同时原产业链厂商为了保证业务的高效往往不会在专有业务 上选择过于多的合作厂商,当长期合作后,第三方厂商可以凭借其卡位优势享受到原产 业链厂商份额优势,随其成长而成长。

如何看待中科创达下游三大行业的成长性?

智能手机:出货量已遇瓶颈,市场竞争要素变化释放第三方机遇

全球智能手机需求疲软,出货量已遇增长瓶颈。2021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 13.60 亿 台,同比增长 6.13%;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 3.29 亿台,同比增长 1.14%。2022 年,由 于疫情、经济等宏观因素,全球智能手机需求再度疲软,2022H1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 6.02 亿台,同比减少 8.52%;2022H1 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 1.41 亿台,同比减少 14.45%。 整体来看,近 8 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已遇增长瓶颈。

国产品牌出货量亦现颓势,荣耀异军突起。主要国产智能手机品牌华为、荣耀、小米、 OPPO、vivo2021 年合计出货 5.31 亿台,同比减少 5.16%,主要系华为受相关制裁后 销量大幅下滑,2022H1 前五大国产品牌合计出货 2.23 亿台,同比减少 18.33%。进一 步拆分,荣耀手机 2022H1 出货量 28.38 亿元,同比增长 152.77%,成为前五大国产品 牌中唯一实现同比正增长的品牌。2021 年,华为/荣耀/ OPPO/vivo/小米全球市占率分 别为
2.76%/2.97%/9.82%/9.43%/14.05%,合计占比 39.03%,2022H1 前五大品牌全 球市占率分别为
2.21%/4.71%/8.67%/8.32%/13.19%,合计占比 37.11%。

总量已遇瓶颈,品牌结构及产业分工变化带来第三方软件企业发展机遇。首先是 OEM 品牌厂商内部产品的结构变化。从上市新机型来看,2018 年至 2020 年新机型数量从 764 个减少至 462 个,主要系 2/3G 手机机型上市数量大幅下滑,2021 年迎来反转,国 内上市新机型数量提升至 470 个。2019 年迎来 5G 换机周期,上市新机型复杂度、智 能化程度逐渐提升,2021 年国内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中 2/3G 手机机型 8 个,4G 机型 244 个,5G 机型 218 个;截至 2022 年 8 月,国内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中 2/3G 手机机 型 4 个,4G 机型 126 个,5G 机型 141 个,合计 271 个,较 2021 年 1-8 月仅减少 12 个,其中 5G 机型同比增加 2 个,表明尽管需求疲软,新机型数量仍具备一定刚性。

从价格带来看,伴随机型智能化、复杂度提升以及国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中部范围价格 带(1000~3000 元)手机成为出货量主体,2021 年 1000-3000 元价格带智能手机出货 量占比为69.72%,同时高价格带机型(>5000元)占比逐渐提升,2021年占比为5.02%。 近年来国产品牌逐渐向高端机型聚焦,以此来打造自身品牌科技竞争实力。高价格带机 型与中部范围价格带机型竞争要素出现了分化,高价格带机型更注重创新与性能,中部 价格带机型更注重性价比,由此产业分工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第二方面是产业分工变化,ODM/IDH 模式受到越来越多 OEM 厂商青睐。Counterpoint 数据显示,2021 年全球 ODM/IDH 模式出货的智能手机达到 5.1 亿台,同比增长 6.46%。 以出货量计,以 ODM/IDH 模式出货的智能手机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比例从 2015 年的 24%上升至 2021 年的 36.7%。随着各大手机品牌逐渐认可 ODM/IDH 模式的众多 优势,ODM/IDH 模式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预计 2025 年智能手机 ODM/IDH 模式渗透率将达到 42%。

智能汽车:创新技术变革带来渗透率与结构性机遇

全球汽车销量增长已进入瓶颈, 2020 年受疫情影响数值为近 5 年最低。2021 年全球 汽车销量为 7982.09 万辆,同比增长 3.65%;2022 年 1-9 月全球汽车销量为 5724.72 万辆,同比下降 4.27%。中国 2021 年汽车销量 2627.50 万辆,同比增长 3.81%;2022 年 1-9 月汽车销量 1947 万辆,同比增长 4.55%,受益于供给改善与汽车消费刺激政策 落地,今年中国消费需求逐步释放,但整体来看,总量仍已基本保持相对稳定。

电动化和电子电气架构变化是智能化实现的基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仍在高速提升。随 着汽车功能的日益增加,汽车搭载的 ECU 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伴随智能化需求提升, 原有系统复杂度已经逐渐逼近极限,将大大制约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电子电气架 构由此逐渐向集中式发展。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变化是实现智能化的基础。

智能座舱渗透率叠加复杂度、交互完善度提升带来量价齐升。目前智能汽车发展仍处于 交互创新和架构升级阶段,据 IHS 统计,2020 年全球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已经接近 400 亿美元,市场渗透率接近 50%,预计到 2030 年,全球智能座舱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681 亿美元,中国占全球份额从 23%提升至 37%。同时,中国智能座舱渗透率增速高于全 球渗透率提升速度,预计将从 2020 年的 48.8%提升至 2025 年的 75%左右,预计 2025 年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达到 1030 亿元。

尽管目前渗透率已达到约 50%,但是芯片、架构、系统的迭代速度提升以及算力需求的 不断增长将给座舱软件带来新的渗透增量。智能座舱的渗透率已经达到 50%左右,但是 目前汽车配备的智能座舱产品大多仍是仅以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和驾驶信息显示系统为 主的座舱产品,智能化等级仍可提升。同时,智能座舱芯片迭代速度从之前的 2-4 年已 逐渐提升至 1-2 年,每一次芯片平台的升级都会带来相应的操作系统及中间件的升级。 同时智能座舱的电子电器架构仍在演进,从分布式逐渐向域内集中再向座舱域和驾驶域 跨域融合发展,最终迈向中央计算阶段。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仍有进一步的升级空间,随 着智能化、复杂度的提升,软件的价值量亦将不断提升。

乘用车辅助驾驶渗透率达 32%左右,L2 功能进入普及期。智能化时代下,购车者关注 重点发生了根本改变,智能化逐渐成为整车厂的胜负手,L1 和 L2 级别渗透率有望持续 提升。2020 年 L1 级别占比最高,约 20%左右;L2 级别车辆占比约 12%。但 L1 级别 功能并未发挥出硬件的最大效用,加之 L2 的快速渗透和成本的降低,预计仅搭载 L1 级 别功能的乘用车比例将逐渐减小,未来 L2 级别功能将逐渐取而代之。

长期来看,智能汽车的硬件趋同,随着智能化、电子电器架构的升级,软件在智能汽车 整体收入结构和价值量将快速提升。汽车将加速向高度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移动 终端发展。据大众汽车数据,未来平均每辆普通汽车软件代码量超 1 亿行,其中预计到 2030 年,L5 级别自动驾驶代码量将接近 10 亿行。功能增多、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提升带动代码量增加从而带动软件价值量提升。根据麦肯锡数据,预计 2030 年汽车软件全 球市场为 840 亿美元,其中自动驾驶超过 430 亿美元,娱乐/互联/安全为 180 亿美元。

智能物联网:多点开花,短期需求扰动不改长期趋势

由智能设备数量激增带来的物联时代已经到来,短期需求扰动不会改变长期趋势。1969 年世界上首个数据交换网络诞生,1981 年世界上第一台笔记本电脑诞生,微型计算机、 个人计算机逐步取代了大型计算机和小型计算机,成为 PC 时代的主导者;2000 年以 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快速取代了个人计算机,带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计算历史上 的每一次能力提升,都引发了计算设备数量的激增。在摩尔定律的驱动下,普通物品将 很容易获得与第一代智能手机相当的计算和连接能力,由智能设备数量激增带来的物联 时代已经到来。

如何看待中科创达近期成长性的确定性?

智能手机:客户和生态优势铸造基石业务

操作系统和芯片平台的更新是智能手机业务保持稳定增长的基石。操作系统和芯片平台 的更新都会带来智能手机第三方厂商的新一轮业务周期,目前以安卓为代表的操作系统、 以及以高通、联发科、苹果为代表的手机芯片厂商,基本都维持至少一年一更新的频率。 新机型结合新芯片平台或者新的操作系统构成中科创达智能手机业务稳定收入的基石, 同时伴随性能要求、软件复杂度上升,价值可以保持稳定增长。

合作龙头厂商,受益于生态合作伙伴份额及 IDH/ODM 模式比例提升仍存快速增长机遇。 公司在智能手机业务的 OEM 客户包括小米、华为、荣耀、vivo 等智能手机头部厂商。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要素主要由软硬件性能转变为品牌、渠道和产品多因素,头部 厂商逐渐聚焦高端品牌,或为了更低的制造成本与第三方厂商进行合作。中科创达受益 于结构性机遇,2021 年公司智能软件业务营收 16.31 亿元,同比增长 40.33%,来自于 终端厂商的收入为 10.54 亿元,同比增长 47.88%,或主要系小米本身出货量增长约 30%, 带动 ODM 模式出货量大幅增长,同时客户荣耀崛起等影响。我们认为在外包成为大趋 势的情况下,之后如果客户结构性份额和外包比例持续提升,仍存在快速增长机遇。

智能座舱:IP+服务+解决方案打造全方位战斗力

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IP+服务+解决方案”打造全方位战斗力。中科创达与全球领 先的汽车电子上游供应商紧密合作,如 Qualcomm、瑞萨、德州仪器、恩智浦、ST、 QNX、Intel、百度、索尼等,为汽车厂商和一级供应商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工具和服 务,大大缩短整车产品上市时间。

战略性外部引入,汲取先进技术和收获头部车企客户。公司分别是收购了专注于汽车信 息娱乐系统研发的独立设计公司爱普新思和慧驰科技、全球顶级的汽车用户界面软件技 术及服务供应商 Rightware 以及全球领先的图像视觉技术公司 MM Solutions,与自身 核心技术实现优势整合。其中,Rightware 进一步整合操作系统和用户界面的优势,推 出了基于 Kanzi 和 Kanzi Connect 的一体化智能驾驶舱解决方案,为用户打造整合、丰 富、个性化的智能驾驶体验,同时实现部分业务向产品化的商业模式的跃迁。

高通座舱平台仍是各家首选,深度合作享受份额优势。公司深度合作高通、瑞萨、NXP 等芯片厂商,2017 年推出首个座舱解决方案,2022 年基于高通 SA8295 平台推出智能 驾驶舱 6.0——一芯三屏跨系统融合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可支持百面屏、场景引擎、汽 车视觉产品(DMS/OMS/FaceID/AVM)、互联产品(CP/AA/数字车钥匙)、SOA 中间件、 VPA、游戏主机集成等技术功能,智能化等级提升带来价值量提升。根据高工智能汽车 数据,2022 年 1-10 月中国搭载高通平台智能座舱交付量达到 192.67 万辆,份额占比 达到 27.05%,其中在座舱域控制器市场(121.09 万辆),高通占比达到 30.42%,在 22 款新车交付量方面,高通平台在域控市场占比高达 86.45%。考虑乘客座舱体验升级的 重要性,高通座舱平台是当前车企新车型的首选,创达可充分享受智能化升级渗透红利。

智能驾驶:IP入局,以软为矛精准定位布局智驾域控

从泊车、环视等 IP 入局,向智能辅助驾驶进一步布局。2020 年 12 月,公司收购辅易 航,最终持股比例为 51.48%,催化中低速 APA 落地,切入泊车业务。2021 年推出智 能座舱 4.5 解决方案,实现了座舱域和自驾域的跨域融合,实现座舱芯片复用,打造高 性价比自动泊车方案。目前,融合智能泊车已拥有从 AVM、APA、RPA(遥控泊车系统)、 HPA(记忆泊车系统)到 AVP(无人代客泊车系统)的完整产品扩展和演进路线。

环视等视觉类产品不断扩展,已形成完善的产品矩阵。全景环视为中科创达智能视觉领 域代表产品,搭载高级图形图像渲染引擎,可实现自适应拼接、视角随动等功能,已搭 载国内外十余家整车厂的五十余块量产车型中(其中包括蔚来 ET7)。目前,中科创达 SmartDrive 产品已覆盖舱内视觉(FaceID、DMS、OMS)、环向视觉(AVM、RVC、 CMS)和前后向视觉(SmartDVR、Dashcam 、InfoADAS)等全场景视觉应用。

成立畅行智驾布局智驾域控,正式进入软硬一体产品市场。畅行智驾基于在操作系统及 实时中间件领域的技术优势,为客户提供自动驾驶域控产品以及开放的智能汽车 HPC (高性能计算)软硬件平台,2022 年获得高通创投及立讯精密战略投资。截至目前已 经推出基于高通 SA8540P 平台的首款智能驾驶域控制器 RazorDCX Takla,可支持 12 路相机最高像素 8M Pixels 的接入能力,8 路车规级以太网接口,并预留多路 CAN/CAN FD 接口,满足对多个传感器接入的需求。同时提供 RazorWareX 中间件产品,涵盖通 信加底层服务、工具链、服务可选单和工程服务等,向中高端域控市场蓄势待发。

目标市场大空间、低渗透,有望带来更大成长弹性。2022 年 1-9 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 口)乘用车前装标配搭载行泊一体域控制器交付上险为49.85万辆,同比增长117.12%, 搭载率为 9.75%。从潜在可替换市场空间角度来看,2021 年中国市场新车(不含进出 口)同时前装标配行车 ADAS 和泊车功能的上险量为 214.75 万辆。2022 年 1-9 月前装 标配同时搭载 L2 级行车+泊车交付上险为 105.69 万辆(行泊一体域控方案占比为47.17%),同比增长 60.14%,车型交付均价为 29.09 万元。25-40 万元价格带将是先被 升级替代的细分市场。根据高工智能汽车预测,2023 年 L2 级行车+泊车交付有望突破 300 万辆,其中,行泊一体域控方案占比将超过 60%。

智能物联网:多点开花,终端与行业兼具

每一个终端智能化都可以诞生出创达的一个市场。前文已进行分析,越分散的市场对于 创达此类第三方企业更加有益,当前处于万物互联时代爆发初期,每一个终端智能化、 软硬件解耦发展的过程中,只要第三方厂商可以有更高的项目落地效率、更低的成本费 用或者存在更加优秀的技术优势都可以诞生出属于其的“长尾市场”。在物联网领域,公 司提出“一横两纵”发展战略,构建立体化、多维度的产品矩阵和产业布局。

其中“一 横两纵”一横以物联网 OS 为横轴,搭建 OS+芯片+中间件平台打造核心竞争力,两个 纵轴分别为智能硬件及智能行业。智能硬件整合核心计算模块、操作系统、算法和 SDK 形成软硬一体方案,帮助终端厂商实现高效落地。智能行业包含两大战略方向,一是平 台型产品——以边缘计算为基础打通全行业构建平台型产品,二是垂直行业方案——以 视觉和智能模组为基础,通过一系列产品构建多个垂直行业方案。

智能硬件方面,公司产品已规模应用于八大方向,分别是机器人/AR、VR/Camera/Video conference/Arm 架构服务器/手持终端设备/可穿戴产品/Speaker。物联网领域关键的成 长因素是开拓能力。首先公司已具备软硬件的深层次技术积累,可以实现在客户中快速 渗透。

另一方面,公司坚持生态合作,形成基于多类别芯片、OS 的解决方案,其中深 度合作高通芯片,共同成立创通联达子公司聚焦智能化终端,且大多布局在中高端定位, 一方面高通在物联网芯片的份额优势奠定了中科创达在物联网业务上的竞争优势,另一 方面,由于更多布局在高端智能化物联网芯片,可凭借技术和先发优势拥有一定议价能 力,同时通过项目增多降低单位成本。总结来看,中科创达从头部客户、高级别智能化 客户长期积累的项目经验及项目成果带来的成本优势以及技术优势(软硬一体、效率), 构成了其利润率高于一般物联网模组厂商的盈利优势以及新项目不断开拓的能力。

智能行业方面,公司坚持平台型产品和垂直行业解决方案两大方向。平台型产品以边缘 计算为切入点,构建了软硬一体的边缘产品矩阵,其中边缘计算站应用至智慧工厂、智 慧楼宇、智慧城市、医疗影像分析、全息路口、车路协同等多个应用场景。垂直行业解 决方案方面,公司积极进行生态合作,2022 年 9 月公司子公司创通联达与高通合资成 立子公司云掣智能开发和部署行业解决方案,提供覆盖硬件、软件与云服务的一站式端 到端的“交钥匙”物联网解决方案及支持服务;同时公司子公司奥思维已与华为签订生 态使能合作协议,面向智能家居、工业行业,定制化地开发 OpenHarmony 行业发行版。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球智能产品ODM行业竞争及细分市场现状分析 智能手机发展势头较强
手机ODM龙头,多向布局成长可期!
全球手机厂商背后最强“打工者”,年入800亿元
中科创达:藏在华为、小米背后的卖铲子大师
2020年全球手机ODM/IDH市场份额分析: 华勤技术33.5%、闻泰科技27%、龙旗15.8%;前三合计占据市场70%份额   201219
闻泰科技长期投资价值分析(报告节选)/全面剖析基本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