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教堂的今昔(4)

洋泾浜圣约瑟堂,位于四川南路36号。

该教堂是上海早期有名的仿哥特式的圣堂之一。1920年以前是上海法租界内唯一的天主教堂,法国驻上海领事在该教堂内有专用的座位。

由葡萄牙人罗类思设计,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单钟楼立面构图,座西朝东,正立面有三扇大门。原为张家祠堂旧基。东西长48米,南北宽30米,钟楼高约33米,钟楼内原有四口大钟,建筑面积1146平方米,可容纳一千余人。法国远征军司令孟斗班与布尔布隆公使夫人为之举行奠基礼,次年6月在接近完成第一期工程时开堂。

建筑风格,为晚期罗马式和哥特式的组合,砖混结构,内部用束柱和肋骨拱顶形式,窗户均为拱券,高大明亮,并以宗教题材的彩色玻璃所镶嵌,目前在上海教区仅该教堂保留此特色。

在历史不同的时期,于教堂大门入口处,另建有圣洗小堂和追思小堂(原法国驻沪领事之爱女安葬于此)。教堂后面设有小圣堂,另有两层楼房一幢,当时为教堂办事人员的宿舍。教堂右侧有一幢楼房,为神父居所。屋下有地下室,作储藏室。

1866年,耶稣会士苏念澄神父,任“洋泾浜圣若瑟堂”院长神父兼修会和教区总账房主管,本堂因此成为耶稣会和江南教区的经济中心。

在教堂周围相继开办的医院、学校有:仁爱会修女于同治三年创办公济医院(后迁至北苏州路);同治十年创办若瑟书院(外侨女子中学)。同年拯亡会修女收养孤女办学,光绪元年分为上智女校(即晓明女中、市六女中,今为旅游职业学校)及若瑟孤女院(多为欧亚混血儿,1937年迁徐家汇天主堂),同治十三年开办圣方济学堂(光绪十年迁虹口);光绪二年开始建造拯亡会修女院(亦称圣母院,1959年并到总会),法文书馆(即中法学堂)光绪十二年设在今金陵东路,曾迁今四川南路,民国2年又迁到今光明中学;民国5年在教堂前北侧开办类思小学(今四川南路小学,教会办的中小学解放后由教育部门接办)。

1900年,江南宗座代牧姚宗李主教,把主教公署迁至本堂。故该堂又成为教区中心。1950年,上海教区的主教公署仍设于本堂。1960年,张家树主教将主教公署迁至徐家汇。

在日军侵华战争期间,该教堂冒着危险,秘密保管了我国故宫博物院一大批极珍贵的文物,为国家的文物事业做出了关键性的贡献。

文革期间关闭,八十年代恢复开放,与四川南路小学在同一个院内。值得一提的是,十四号线动迁,政府特意留下教堂及周边一些建筑,保留了不可或缺的历史风貌。现在的教堂已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晚清民初温州教会第三任本堂冯烈鸿——兴医办学广受赞誉,救济灾民有口皆碑
天主教教堂建筑的等级
中国天主教十大朝圣地
梅娘故居踏查之长春天主教仁慈堂
1891年的宜昌印象:开埠前后(5)
献县教堂古老的相片。现在只是回忆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