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巨淋巴结增生症

女,41岁,查体发现右胸腔肿物。

肿瘤标记物CA125明显高于正常范围。


影像所见:右后纵隔可见一软组织肿块,大小约6cmx4.85cm, 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平扫CT值约43HU,增强扫描病变呈明显的不均匀的强化,CT值约120-165HU, 病变以宽基底与椎体相贴,临近椎体骨质未见破坏,椎间孔未见扩大。临近胸腔内可见积液。

病理:透明血管型巨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 disease)

Castleman disease 原因不明,同义名称包括血管滤泡型淋巴结增生( angiofollicular lymph node hyperplasia )、血管瘤样的淋巴组织的错构瘤 (angiomatous lymphoid hamartoma )、巨淋巴结增生症。发病部位:胸部(63%)、腹部(11%)、腋窝(4%)、其他部位如颈部、肩部、眼眶、盆腔、柔脑膜、腹膜后、胃肠道也有发生的报道。根据组织学不同,Castleman disease 分为两型:透明血管型浆细胞型。前者占90%,后者占10%。

透明血管型Castleman disease 是富血供的病变,病理上是由淋巴滤泡和其间增殖的毛细血管组成,但两者的比例不同。CT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肿块,增强扫描呈明显的强化。强化可以因成分的不同而不均匀。

浆细胞型的强化不明显。后者常有全身的症状,如发热、贫血、巨球蛋白血症等。病变密度多较均匀,但也可出现钙化(约31%),大于5cm可出现坏死。

经验总结:后纵隔最常见的肿瘤是神经源性的肿瘤,包括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神经母细胞瘤、节细胞瘤、副节瘤等。其中,神经鞘瘤、副节瘤是富血供的肿瘤,但神经鞘瘤常因坏死、囊变而强化不均匀,副节瘤也可以呈明显的不均匀的强化。因此后纵隔内富血供的病变一定要把透明血管型的Castleman disease列为鉴别诊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确诊丨经典病例】右中纵隔castleman病,附诊断分析思路及专家点评!#医学影像#
纵隔富血供肿物,就三张图,正确率 100%
巨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s disease,CD)
巨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s病)一例
【专家点评】病例分享055(影像部分)-纵隔神经内分泌肿瘤
【每日晨读】 扑朔迷离的 Castleman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