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证明毛泽东的伟大:他们曾和毛泽东亲密无间,后来渐行渐远
userphoto

2022.12.20 河南

关注

这些人曾是毛泽东的身边挚友、同志,但最终却选择分道扬镳。但他们的离开,更加反映了毛泽东在处理事情上的正确抉择和高瞻远瞩。

萧子升,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少年,同样也是毛泽东最好的朋友之一。

在1910年,毛泽东不顾父亲的反对,独自一人来到了湘乡的东山高等小学堂学习新学。当他穿着一身农家的衣服,背着包袱,走进学校时,许多孩子都嘲笑他。

由于毛泽东早年没有上过新式学堂,已经十七岁的他,只能从一年级读起,和一些小娃娃一起上课。

在这里,毛泽东第一次遇见了萧子升,开始了一段不平凡的友谊历程。

此时的萧子升,虽然已经是名满全校的才子,但对于毛泽东的才情,让他很是佩服。这是两人的初见,却给彼此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东山小学,两人的相处时间不是很长,虽然两人相差不到一岁,但萧子升却比毛泽东大了三届,他十分想和毛泽东交朋友,但是他即将毕业,去长沙读中学了。

1913年,也就是两年之后,毛泽东考入湖南第一师范,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在这里,他与萧子升再次相见。两个人不仅成为了同学,还成为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1917年暑假,都不打算回家的毛泽东和萧子升,相约一起游学,带上几件换洗衣物,不带分文,到处游览,体验生活,也来考验自己的生存能力。他们说走就走,各自带把旧雨伞和一个小包袱,包袱中包着可供换洗的衣裳、笔记簿、毛笔和墨盒。在一个月里,两人行程几百里。这次调查活动,他们深入湖南农村,了解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为他们今后的革命和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在一个月的共同生活中,他们同吃同睡,克服困难,使两人的友谊,更加深厚。虽然毛泽东还是青年,指点江山的豪气已显露出来。

1918年,国内学生掀起了去法国留学的热潮,大家都想尝试一下。这一年毛泽东和萧子升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大多数同学都愿意去法国留学,尽管毛泽东也很想去,但是他听从了导师杨昌济的建议,决定留在中国。出国留学固然是好事,但是也应该有人留在国内探索自己国家的问题,这是毛泽东当时心里真实的想法。

而萧子升选择了赴法勤工俭学,在法国逐渐接受了无政府主义的思潮,主张温和的革命,以教育为手段的革命。

而毛泽东则选择留在中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精神信仰。必须通过武装斗争来改造中国。

从这个时候,毛泽东的思想和萧子升已经有了明显的差异。1921年,萧子升回国,并回到长沙,与毛泽东久别重逢,但两人见面之后却发生激烈的争辩。显然争辩的根源在于两人的信仰迥异,两人一个主张改良,一个主张革命,他们各执己见,谁也不能说服对方。两个人不停地在争论,最终两个人的命运在1921年彻底地分道扬镳了。

这一年的年的夏天,毛泽东来到了上海。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十几个年轻人,拿起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武器,以改天换地的气概,在上海悄悄揭开了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一幕——成立中国共产党。

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希望的一条红色小船,虽然经历惊涛骇浪,经历艰难险阻,但一直坚持自己前进的方向。而毛泽东也带领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最终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成为党和国家的开国元勋、伟大领袖。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他改造中国的梦想。

而萧子升则选择在国民政府内任职,从事教育。1949年跟随蒋介石前往台湾,再后来法国的中国国际图书馆担任馆长。1951年图书馆搬到了乌拉圭,萧子升在次年也跟着搬了过去,并一直生活到去世。而他终其一生没有实现他当初教育改变中国的愿望。

第二位,张国焘!

毛泽东与张国焘,两人具有太多的相似,又有着太明显的差异。两人早年曾在北大相遇,当时的毛泽东只是一个北大图书馆管理员。而且这个职位,还是通过恩师杨昌济介绍的。

论学历,毛泽东只是一个旁听生,而张国焘不但是北大理工预科三年级学生,而且是学生中的风云人物,后来还成为北大学生会主席,两人的初次交谈,就给毛泽东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高傲。而张国焘对于这个满口湘音、穿着寒酸、热心与人攀谈的毛泽东,也只是寒暄了几句,再没有更深的交往。后来毛泽东曾对斯诺回忆说:由于我的职位低下,人们都不愿同我来往。他们都是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讲南方土话。

两人的第二次相遇是在1921年7月。上海召开的一大,张国焘同样优势很大。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张国焘长期居于中共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而毛泽东在早期中国革命的领导人中,他是一个被边缘化的人物,他长期没有进入中央的核心层。

资格老,年龄小,当时张国焘此毛泽东还要年轻四岁。他内心自带的优越感是不言而喻的。

1927年本已经被安排去四川担任省委书记,继续农民运动的毛泽东,拒绝了本次安排,坚决要回湖南,继续自己的农民运动。不久之后,张国焘参加了南昌起义,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毛泽东转战井冈山根据地,张国焘去了鄂豫皖根据地。一别就是八年。中央苏区在毛泽东领导下,鼎盛时期红军兵力超过10万人,张国焘领导的鄂豫皖苏区转移到川北苏区时达到了8万多人。

1935年6月12日,红一、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在夹金山会师后,毛泽东与张国焘通过电报约定在两河口见面。中央红军自长征以来,一路恶战不断,此时早已是人困马乏。部队出发时八万多人,到达两河口时还剩下一万余人,而且枪支弹药很少,衣着也不整齐,破破烂烂,五颜六色什么都有。相反,红四方面军却是兵强马壮。张国焘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后,张国焘变得敏感和好斗。会师后的两河口会议上,会议上提出北上,南下,西进几条路线,毛泽东始终坚持北上才是出路,南下没有希望,而张国焘则坚持南下。经过激烈讨论,张国焘勉强同意北上决策。

可是就在北上行动的第二天,张国焘却突然决定,带领四方面军南下建立根据地。这件事发生后,张国焘便弄得一发不可收拾,徐向前因为进退两难,最后不得不执行了张国焘南下的决定。

日后徐向前曾回忆说:当时我执行了张国焘的南下命令,犯了终生抱愧的错误。其实当时毛泽东就有预言,他说:南下是没有出路的,我相信,一年之后,你们会跟上来的。

后来的结局证明,毛泽东北上的决定是正确的,张国焘带领四方面军南下,短短几个月,红四方面军与川军进行激战,红四方面军遭遇惨败,8万大军所剩无几。1936年6月底到7月初,红二军团、红六军团与四方面军在甘孜再次会师。四方面军终于踏上北上征途。

1938年,到达延安的第二年,张国焘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趁机离开延安,转向国民党。不久,张国焘因为失去利用价值而被军统抛弃,此后张国焘在国民党官场辗转沉浮,也曾担任过一些挂名虚职,但总是郁郁不得志。后又移居加拿大多伦多,1979年12月2日,82岁的张国焘在寒冷的冬夜里被冻醒,多次按铃之后,护士仍不出现……次日5时,张国焘突然大吐大呕两个小时,由此昏迷,不省人事,等到护士找来医生时,张国焘已经气绝。

反观毛泽东,带领红军北上,来到延安,成为中国新的红色中心。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直到1949年,天安门上的振臂高呼,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到来了。

纵观历史,曾经与毛泽东争执的人不在少数,但是他们从后来的实践中,发现了自己的错误,感受到了毛泽东的正确方针和伟大,这无疑是最宝贵的。毛泽东之所以是毛泽东,就在于他找到了解放中国,和改造中国的正确历史道路。

毛主席一代伟人,名副其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起读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12)会师中央红军
长征起因及胜利因素再探讨(五)
陈昌浩只是张国焘的跟班?事实并非如此,红军时3次逼张国焘就范
历史上的今天———1936年10月22日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37年毛泽东一见他就握着他的手,徐向前晚年回忆:我真以为要枪毙
三军大会师(下):长征最终篇,是什么让我们走到了一起?|长征系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