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华大学入学考试,国学大师出了一道三字对联,却难倒了一众学生

“60年前,你能考上清华吗?”,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份60年前清华大学入学考试的试卷,网友们纷纷大呼,“不论是从前,还是现在,我都考不上清华啊!”

清华大学自清末建立,直至民国时期,大放异彩,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蔡元培、钱穆、顾颉刚、吴宓、陈垣、胡适等等民国大家都曾在清华任教。其中,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语文试题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编制的,只有两道,一道是作文题,一道就是联对。上联是“孙行者”,要求考生对下联。这道看似容易的题目导致了清华历史上一半清华交了白卷。

那么答案到底是什么呢?考卷中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答“唐三藏”的,还有答“猪八戒”和“沙和尚”的,最奇葩的是有个学生因为答不出来试题,一怒之下写了“王八蛋”三个字做下联。当然,这些答案都不及格。对出“胡适之”的考生则可以获得满分,仅周祖谟一人,这位周祖谟同学后来也成为了著名的语言学家。另外,答“祖冲之”者,也视为符合要求,因“祖”“孙”尚可成对的。

后来,陈寅恪对这道题答案的解释是:“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韩卢’为犬名,‘行’与‘退’皆步履进退之动词,‘者’与‘之’俱为虚字。东坡此联可称极中国对仗文学之能事。另外,盖胡(猢)孙(狲)乃猿猴,而‘行者’与‘适之’意义音韵皆可相对。”

正是因为这个三字对子在当时也掀起了学界的轩然大波。 当时正是白话文运动蓬勃发展之时,因此有人在报上批评清华大学食古不化,不应出怪题“对对子”考学生。陈寅恪撰文回应对于用“对对子”形式为考题,提出四条理由:

一、 测试考生能否区分虚字和实字及其应用;

二、 测试考生能否区分平仄声;

三、 测试考生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

四、 考察考生思想条理。

陈寅恪的解释文章一经发表,众人纷纷信服,这场“风波”也就平息。

对于这些简洁、精炼的试题相比,我们今天的考试题目相形见绌。如今那些动辄长达十余页、似是而非的高考题目,又或者是呆板毫无创意的现代八股文,很明显,前者更接近我们教育的初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肖伊绯:民国高考那些事儿
1932年清华考试出上联“孙行者”,多人交白卷,仅一人得满分
清华新闻网-陈寅恪:踽踽独行的国学大师(二)
清华大学入学考试, 陈寅恪出一上联: 孙行者, 一半考生都交白卷
清华入学试题出对子,上联“孙行者”,考生的回答五花八门
国学大师陈寅恪也是对联爱好者,写的对联都是经典佳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