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揽擦衣的刚柔和名称含义(大、小擒拿的不同),以及一些所谓江湖典故的真相。
userphoto

2023.07.23 广东

关注

这篇比较长,手机扣字扣了很久。

金刚捣兑下来就是揽擦衣,动作很简单,从金刚捣兑结束动作,右手上,左手下,各划一个圆,两手十字交叉胸前(左手内右手在外)。右脚向右后横跨一步 一尺四五寸(上一篇说的脚步距离规矩,可以稍微超过 不能太过。)。左手向下叉左腰,右手向右比肩略高推出去,胳膊不能直,八九分就可以,(也是上一篇说的出手、推掌的规矩)。

很简单一个动作,却存在非常多的问题。一一解释:有名称来源的问题,有动作细节要求的。这个很外形简单的揽擦衣是太极拳里最难的一式

这个图是《图说》里的细节要求,看着密密麻麻的字,别说初学者。单说我后来成年后重新开始练到现在二十余年,看着也觉得难。

难度先放过去,说一下名称的问题。

揽擦衣这个名称来源有纠纷。一般说法常见的有因为外形和含义来的。

一:左手揽袍(大褂前襟)插腰,右手推掌。这个说法的一般写成揽插衣。

二:揽袍,两人交手、手擦对方衣服不让对方感觉到。这是陈鑫在《图说》中所说,整个会写成揽擦衣。

三:左后揽缰绳或者马鞍,右手摸(按)马头。这个对应的就早了。

太极拳是陈王廷创的,陈家明初从山西移民来的始祖带来的是长拳,整个明朝二百多年陈家一直练的长拳。陈王廷是陈家第九代,明末清初人。

长拳据说是宋太祖赵匡胤创的。长拳里也有揽搽衣,歌诀是揽插衣立势高强、太祖下南塘。这个对应一手缰绳(马鞍)一手马头也合适。

还有的说一手揽抱对方的腿,一手击打对方脖子或胸口,这是无数用法里的一种。不影响用哪个字。无论是揽胳膊、还是抱腿,还是左拨,或者下按、或用着拿法,都不影响用哪个字。

太极拳每一式都不是只有一个用法,不是固定死的只能怎么用。是随机而变,顺时而变的。每一式都有无数用法。

比如揽擦衣前半段有个双手在胸前十字交叉(前面红字)。这个十字手加前后的变化,在擒拿叫十字锁或者十字扣,是防守反击很好用的招式,大小擒拿都合适。小擒拿(不是太极拳里单独动作小擒拿,是擒拿手法里小手法),以控制对方手和胳膊为主,对方胳膊挣脱不了,叫十字扣。大擒拿就是通过手法加上身体助力,控制对方身体,这叫十字锁。也有合一起叫十字锁扣的。

说到这里有人就明白了,小擒拿是胳膊手为主,大擒拿要加上身体。

揽擦衣或者揽插衣不管是从外形还是拳理或者长拳的历史来说,不影响理解这个动作的含义。问题是太极拳从陈家传出去后,在清末民国被一些啥也不懂的所谓文人,靠自己想象改成了揽雀尾。还美其名曰手抚摸孔雀尾巴不让孔雀跑了,那不叫揽,抓着尾巴怎么样跑不了。

民国时候那些文人不懂装懂靠自己想象乱改,后来人就强行解释。真抱只孔雀,不让跑的难度还没年画上娃娃抱鱼的难度大呢。买鱼被大点的鱼尾巴抽,鱼挣脱出来的情况很常见。抱只鸟、鸟跑了反到非常罕见。

后来这解释是真把古代的孔雀当成现在的保护动物了,需要小心对待。可是孔雀在古代是珍品,不是保护动物,珍品是是食材不是保护动物。是禽八珍之一。不少记录孔雀宴的。不是什么需要小心意义呵护的东西。

还有,河南虽然简称豫,古代有大象,但是孔雀,最起码在宋元明清时候真没有,所以也就更不可能把揽搽衣叫揽雀尾,既不符合型也不合意更没有传承 也不不符合河南近起码千年没孔雀的实际情况。说句粗话,这名字改的很傻逼。

类似的情况还有民国这些所谓文人把白鹅晾翅改成白鹤亮翅的。

白鹅晾翅不光是太极拳里的经典动作,也是北方武术里很常见的经典动作。

白鹅晾翅外形就是模仿这个动作。非常接近。

鹅是家禽之一,很常见的动物,看着不起眼,却有很大内涵在体型上。后面会解释。

鹅看着不起眼,却是很凶猛的动物。现在少了,以前农村长大,没被饿咬过追过的不多。是农村一霸。

鹅这东西不光咬小孩,大人也一样咬,猫狗一样追,小时候见过几只鹅追的狗到处乱串的。

看上面的图里的鹅,小短腿,走路有点摇摆(没鸭子摇摆那么厉害。),翘尾巴,大肚子,胸不挺,脖子长,头正,翅尖抖擞。

对比太极拳的身法要求:屈膝园档,尾闾微翘(《图说里的个别动作要求》后来流传开后,还多人理解成屁股微翘,就出问题,结果一些人就改成尾椎前敛。尾闾微翘做成屁股微翘固然错,改成尾椎,向前收敛更是大错特错,也不怕练的腰疼、甚至,腰椎间盘突出。)虚心实腹(含胸拔背 气沉丹田),虚领顶劲。手指领胳膊带动全身。

这些身法要求在鹅做这个动作时候,全能找到对应的特点。所以一只鹅的含义很大。

白鹅晾翅改成白鹤亮翅,不单单是两个字和动作名称的问题,是整个内涵都变了。

仙鹤中国大部分地方没有,古人更是大部分没见过真仙鹤,画上仙鹤应该看过。

别的不说,就仙鹤这两条细长腿,给人感觉就底盘不稳。加上各种民间传说,仙鹤有种仙气,和人有隔阂。

不如随处可见的鹅那么熟悉。

所以叫白鹅晾翅,一下就把意思传递出去,听到的也简单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白鹤就不行了。

鹤的腿长,但是历史上从鹤形演变出的鹤拳,却不是以腿功见长。毕竟南拳北腿。只有南方靠近海边才有以鹤为名的拳。

鹅在农村属于一霸,它咬大人小孩,追狗满村跑的战绩,同样环境,鹤是做不到的。

也别觉的鹅,小短腿不好。有一本经典名著《水浒传》,作者曾在张士诚军中任谋士,是见过真实冷兵器战争的。书里打斗属于写实。

书里人物大部分人的武功没名称。作者很喜欢的角色是武松,武松腿上功夫有名称,叫:玉环步和鸳鸯腿。

叫鸳鸯是好听的,粗俗的叫水鸭。这玩意也是小短腿,比鹅的腿还短。但是不影响武松梁山步战第一的功夫。

后面是一些江湖典故的起源。会让人很吃惊的。

民国有些所谓文人的节操很让人吃惊。

民国时候组织20多人整理编写《清史稿》,其中有个叫陈徽明的。这个人在大概1925年编写一本太极拳名人轶事。里面写了很多杨露禅的事,让杨露禅名声大震。其中有一段写的是杨露禅八十余岁表演踏雪无痕。但是杨露禅本人只活了七十二三岁(1799-1872)。打遍京城无敌手的杨无敌这个名号也是陈徽明写的。

而真实历史上杨露禅具体在多大年龄、那一年去的北京,在北京具体教拳地点,有没在王府任教的事都是搞不清楚的事,都说有,但是没有实据。杨露禅的长子还有儿子,但是所有公开资料找不到杨露禅长子的生卒时间(前些年杨露禅四世孙再一次纪念活动上公开说说杨露禅是69岁去北京。然后他是72岁去世。那根本没有打遍京城的时间和体能,后来这个信息被删除)。

陈徽明的书影响很大。但是问题非常多。

陈氏太极拳的出名和实战记录:太平天国北伐,在陈家沟兵败,老营精锐损失很多。围攻沁阳五十多天。沁阳是怀庆府州府所在,温县归怀庆府管辖。

府里征召陈家沟救援。太平天残部被陈家沟一帮乡兵追着逃进太行山。翻越太行山进入山西。在山西呆几个月 后来横扫河北、 天津。

陈家沟因为这事,声传天下,朝廷里皇帝不一定知道,大部分官员知道。

袁甲三被任命河南团练大臣平乱。袁甲三到了河南就征招陈家沟众人,编入先锋营。陈仲甡兄弟带着村民在河南、安徽一代平乱,接连取胜,因为连续捷报,袁甲三从三品升至一品并赐大学士。

袁甲三有个后辈叫袁世凯。

袁世凯离开北京回老家修养时候,特意派人去陈家沟请人到家中教授属下和侍卫武功。陈发科的父亲陈延熙因此在袁世凯家里教拳十来年。

袁世凯后来离开你回北京时候,陈延熙回陈家沟。

袁世凯有个军机秘书叫宋世铭。

宋世铭跟着陈延熙学陈式太极拳,也记录整理了拳谱。

到北京后,北京武术界和练太极那帮人把宋世铭都快吹天上去了。尤其吴图南几个人,更是把宋世铭整理的拳谱和拳架(被几人叫什么三世七。)吹的天上没有地上稀。

把宋世铭整理的拳谱和陈家沟拳谱对比,宋的大概也就是陈氏拳谱的三分之一内容不到。

有袁甲三、袁世凯、还有军机大臣李堂介李文清的存在,就是证明陈式太极拳战绩的铁证。

而陈徽明所写的杨无敌,却查不到实证。

陈徽明这个节操碎一地的人还做了一件事。陈徽明大概926年左右,在上海创办至柔社,并举办第一届几年张三丰祖师活动(陈徽明丝毫不考虑明史张三丰传:或言三丰金时人,元初与刘秉忠同师,后学道于鹿邑之太清宫,然皆不可考。天顺三年,英宗赐诰,赠为通微显化真人,终莫测其存亡也。这几句话是说明张三丰不存在的,事迹是不可考的)。

陈徽明至柔社纪念活动是能查到的现实历史上张三丰第一次和太极拳拉上关系。民国的文化名人陈徽明(清史稿二十多个作者之一)的书影响到金庸,金庸就写了张三丰创太极拳(本身金庸的历史就不怎么样,在某大学讲历史,因为错误太多,被大学生轰下讲台。所以他不看或不了解明史也有很大可能)。影响了很多人。可是国家武协掌握的资料不支持。央视武林大会擂台赛,除了陈氏也没其他太极拳流派敢上擂台的。

朱棣大封武当山,立真武、修金顶,玩了一把三教合流后,武当山就成了明朝有实无名的国教。武当山在明朝期间给皇家做过二百多次醮蘸祈福活动,整个武当山所有道士所有人都要登记造册(后来损失一些,现在留下不多)。清朝对武当山的监控更严格(从南宫岩到金顶,明朝修一条路,清朝改加一段,和明朝的路形成一个圆环,看来像是给武当金顶加一个锁链)。

在明清两朝这样严格监控下,没有找到任何张三丰的记录。民国时候却突然出现张三丰的事。还是陈徽明搞的,可信度有多少?

陈徽明不光编写虚构了杨无敌,张三丰和太极拳。还虚构一个更牛逼的人物。这个人物没听过的人很少。有机会以后说一下这个听起来很牛 其实很草包的人。

写着就写多了,也跑偏了,后不少吐槽。

其实也不算吐槽。

陈家沟六百多年累积(明朝200多年长拳累积出太极拳,太极拳到现在300多年)。和几代人拿命在战场上拼搏出来的陈家沟陈氏太极拳的名气(有袁甲三、毛昶熙、李堂介几人为证明)。

这是陈家先辈给后人留下的瑰宝,说庸俗点是用命给后人留下吃饭的技艺。

陈氏太极拳的立身根本:1:能实战、敢实战(功夫高低在于个人修炼。)

2:能强身养生。

3:按太极拳规矩练不光不会练出运动损伤,反倒能治愈一些运动损伤。

但是现在很多有太极拳之名的所谓太极拳。却常常把人练出一身伤病。教拳生涯碰到很多,给练出运动损伤的纠正的也不是三十个五十个。

都练出一堆运动损伤了,还算养生?

现在大多有太极拳之名的太极拳更不敢实战,还美其名曰,太极拳实战是邪路,明明都来自战场成名的陈氏,反倒嘲笑陈氏不是太极拳、是外家拳。

(民国以前的内家指儒家,外家指佛教和道教。民国时候一帮无知文人吹什么内家是练丹田气。)

国家武协介绍太极拳就是儒家拳。真正传统文化的也都知道,太极是儒家的本门学说。

陈家先辈几百年的累积、几代人用命拼出的东西。被人轻飘飘的编几个故事。不光变的不是太极拳了、连太极拳创始人不是自己的了,还TMD的多了个祖师爷。本来姓陈姓的好好的,非逼着人姓张。你才姓张呢,你全家都姓张。

不认这假祖师还一群不知道该说是无知之辈 还是好事之徒;还是一群缺心眼的二百五,围着骂陈氏的呢。这种人怎么不在历史上找个名人比如秦桧,比如武大郎当祖宗呢?

武当山估计是忘记了85-95年之间三次请陈家沟不远赵堡镇的人去武当山教太极拳的事了。还有文字记录呢。当时焦作日报刊登过。

争辩几句太极拳的源头和区别,还一群人说小肚鸡肠、,心胸狭窄、不够大气!

陈氏太极拳的这种情况,类比文学界或影视圈,辛辛苦苦、呕心沥血搞出一部作品、别人连抄袭都懒的抄(抄袭还要下功夫),直接手一会、笔一动、嘴皮一翻。改个名字,别说功劳了,不光作品和你就无关了,还TM逼着你改名重新认个祖宗。

这样不同行业转换举例一下,应该很容易理解,三观正常的应该都不能接受吧。

这样的情况劝你大度,劝你认了还应该改名的。是应该好奇的问一句,“你这三观杂形成的?”还是用郭德纲那句“离这样的人远点,免得挨雷劈连累到自己。调侃一下呢?;还是问他是不姓张的更合适?

这一篇犹豫好久,一个是干货很多(免费觉得亏)。另外也揭了不少人、不少派系的短,也怼了一些情况和一些人。

爱谁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氏太极拳与戚继光《拳经>>
关于武术又一个惊喜发现转自
长拳与短打的真实含义
太极拳历史大案破解——陈家沟早期拳法是少林太祖拳的洪洞证据
武当太极
陈家沟太极老拳谱 (陈家沟太极拳老架有七种拳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