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法学了,道理懂了,但为何你没成长?《论语》揭示你在学却没习

你每天花多长时间活在互联网之中?

这些时间,你又是用来干什么?

学习提升自我?网交朋友?还是在娱乐消遣?

据报道,截至2019年3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每天花在移动互联网的时间为349.6分钟(约6个小时),同比增长36.8分钟,而2019年3月份,用户月总使用时长里有36.6%花在了短视频上。

这说明什么?

一个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把时间花在互联网中,尤其是在短视频之上。这也没有什么不好的,但问题在于这是一个娱乐盛行的时代。

无论是图文创造者还是短视频原作者,他们工作的目的只是为了争夺流量,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进而营利。但这对观众来说,似乎是一种毒害。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这将直接导致我们陷入「我以为」的怪圈里

我以为自己刷了不少视频,看了不少文章,也读了很多书,听了无数道理,就成长了, 就能过好这一生。

我以为自己自己在拼尽全力,在学习,在……

但事实上,我们学习越多,却越迷茫;

我们越玩手机,越用力,却越不知所措,越一无所有。为什么呢?

因为大部分人都不懂得成长,也不会学习。

问题出现在哪?

01

你只是在学,没有习,所以称不上“我在学习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论语》的第一句,尤为重要。

重点字:“习”,可译为复习,练习,更通俗来讲是用行动去模仿。也就是说,你没有任何行动,没有任何参与,谈不上学习,仅“学”而已。

“学”与“习”之间的“时”,为年岁、季节的意思。简单来说,孔子认为在适当的时候,用行动模仿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为什么呢?

1.学有所成,必乐之。

2.深度工作(学习)并不是苦差事,而是一种幸福。

全球知名的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曾经做过类似的研究,这个研究就是“心流”。他说:“一个人的身体或头脑在自觉努力完成某项艰难且有价值的工作过程中达到极限时,往往是最优体验发生的时候。”

深度工作类似于心流活动,有其内在目标、反馈规则和挑战。当人们全身心投入工作(学习)中时,会更有喜悦感。借用威妮弗雷德·加拉格尔的那一句话来说:“我将活出专注的人生,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

那我们该怎么学习呢?

学习方法有千万种。不过!学习要么是从书本中学习(或是互联网信息),要么是直接从人身上学习。

问题来了!为什么很多人认为从人身上学习,胜于读书?

古典老师在《跃迁》中讲到联机学习。他说:“向人学习的速度,远超向书本学习的速度。联机不仅可以提问,还可以一起写作、思考,很有用。”

确实如此,从提升学习效率的角度来看,从人身上学习胜于读书。因为关于信息,人脑的运作一般为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归类信息,调用信息。

无论你直接请教他人,还是模仿学习别人的做法,都是省略了收集信息和归纳这两个环节,既节省了时间,也提升了效率。

但从经济角度来讲,读书胜于从人身上学习。因为大咖的时间太贵了,而书却很便宜。并非所有人都有条件直接请教高手,但书籍,我们触手可及。

而很多人觉得从人身上学习,胜于读书。问题就出现在这里,用不同经济条件,去谈学习效率,这丝毫没有可比性。

这好比穷孩子只能借书去学习,而有钱人家的孩子直接到学校学习,请家教学习,然后你讲学习的好方法是找老师学习。

那如何学习,性价比才能到达最高呢?综合来讲,从互联网找信息学习、看书、请教老师这三者之间,读书的性价比是最高的。用一句话来讲,看书自学,然后找事练,你更容易成功。为什么呢?

比如,学瑜伽。你前期有条件去瑜伽馆找教练学习,后期还是要靠自己练习的。有谁能拥有一位终身导师呢?世界上最顶尖的高手只不过是他们永远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此成就自己罢了。这也才是学习的真正妙招。

好了!到这里,我们能知道学习的本质是什么了。学习即为先学,后用行动来模仿。没行动,不参与,谈不上学习,仅“学”而已。

02

为什么你方法学会了,也懂得诸多道理,但却总是没成长?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弟子:少年,年轻人

孝:孝敬父亲

弟:同“悌”,尊敬兄长

谨:行动谨慎,踏实做事

信:言而有信,诚信

孔子说:“为人子弟,在家要孝敬父母,出门在外要尊敬兄长,踏实做事,言而有信,还有处理好人际关系,关怀他人。在此基础上,你若有空,就把时间用来读书、学习。”

为什么孔子说:行有余力再读书?

1.为人处事

你连人都不会做,品德有问题,做事三心二意,不能独立完成一件事,那读书何以用?

2.知行合一

什么意思呢?实践是本,知识是末。先做事,后用知识完美之。读书的最大作用,在于精进自我后,找到解决问题之道,以此来提高做事效益。

罗曼·罗兰曾说:“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读书是寻求“知”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审视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落地行动,解决和完善问题。

3.用结果说话

判断一个人的能力,不是看他读了多少事,说了什么话, 而是看他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可以说,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在他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所以孔子直言,行有余力再读书,不然你就会得不偿失。

之前,我一直强调成长三件事,「学习」「 见人 」「做事」。为什么这样讲呢?

第一:从何学习?书籍!读书是基础,是低成本的自我投资。

第二:见人是为了交换思想,碰撞出思想火花。

用英国教育家、牛津主教约翰·纽曼的话来说:“当许多聪明、求知欲强、富有同情心且目光敏锐的年轻人聚到一起时,即使没有人教,他们也能互相学习。他们互相交流,了解到新的思想和看法,看到新鲜事物并且掌握独到的行为判断力。”

第三:做事实践才是最好的老师。学了那么多道理和方法,自己不落地行动,等于没学。

但当我重新读回《论语》时,读到子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才发现自己错了。成长三件事应该是「做事」、「见人」和「学习」,为什么呢?

道理很简单,实践出真知。当你既能做人,又能踏实做好事情,还善用时间心去读书,你压根就不会受“为什么听了这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所困扰啊!所以,人想成长,做人第一,处事第二,学习第三,而不是倒过来。

03

成长之难,难在哪?

难在坚持,坚持什么?

坚持每日灵魂三问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句话是《论语》中的重点语句。

省:反省,检察

忠:尽心尽力,忠心

信:诚实守信

传:教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我每天都需要问我的灵魂三个问题。问什么呢?

问题1: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我所能?

如何检查自己是否有尽心尽力,用对的方式做对的事情?

达利欧说:“如果你能把那5件事做好,你几乎肯定可以成功。”这5大步骤大概是:

1.有明确的目标。

2.找到阻碍你实现这些目标的问题,并且不容忍问题。

3.准确诊断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

4.规划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

5.做一切必要的事来践行这些方案,实现成果。

也就是说,做任何事都离不开这5大步骤:定目标——找问题——诊断问题——制定方案——执行。在做事时,你如果能按照步骤严格执行,肯定可以竭尽全力去做好一件事。

问题2:与人交往,我做到诚实可信了吗?

如何做到诚实可信呢?如何让别人愿意与我交往呢?

古希腊人哲学观点是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这样说有点抽象,为了更好的落地行动,我把它拆分为4大步骤:

1.信我

思考对方凭什么要相信你后,用自己的行为举止、经历、学历、职业、成绩等等,多方面证实给对方看。

2.听你

把自己抽空后,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理解对方,推测对方的需求是什么。

3.理解你

  • 用理性方式,找出本质问题,用逻辑分析问题;
  • 用感性方式,同情对方,感受对方。请记得“除了物质,人类最大的生存需求源自心理,即被人理解、肯定、认可和欣赏。”

4.表达我

先讲出共情部分,理解对方,肯定对方,再发表自己的想法,或者是直接提问,帮对方找到本质的问题。

总之呢!与人交往时,你有没有以对方为主,而不是习惯性地以自我为中心?解决人际问题,最关键的环节在于切换角色,你只有学会换位思考,别人才会信你,愿意与你交往。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做到了吗?

问题3:今天,我所学的内容,实践了吗?

如何检查自己是否实践了、学会了。

检查清单如下:

  • 学习前,我有没有明确目标,知道自己想解决什么问题。
  • 学习时,有没有边学习边联系(经验、案例等)做笔记(提炼观点、提炼方法)。
  • 学习后,我行动了吗?我能够活学活用了吗?
  • 行动后,我有没有进行复盘,然后对知识进行批判或者补充,逐渐建立知识体系。

好了!当你思考完今日自己是否做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之后,接下来就是写「个人复盘日记」

不复盘,无进步。复盘是最佳学习方法,是个人成长过程加速剂,是做好一件事的必备环节。所以,我们每天要“三省吾身”。具体怎么操作呢?

一条万能公式:复盘=目标+行动+反思+分析+改进

第一,我的目标是什么?(从做事、为人和学习三方面考虑)

第二,在什么条件下,我用什么心情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第三,反思自己,找出问题,即为什么目标和结果有差距?

第四,分析问题

(1)在什么阶段,自己的感受是什么?

(2)哪些地方做得好,原因是什么?

(3)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在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

PS:(2)(3)可以用序号1.2.3.…,描述事实

第五,如何改进

(1)好的环节保留

(2)不好的地方,列出解决方法

【总结】

最后,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你能有所顿悟。

这是一个最伟大的时代,也是一个最糟糕的时代。为什么呢?我们处于万物互联的时代,学习资料有史以来最为充足,但问题在于大部分人仅学不习,称不上“我在学习!”。

就算你肯学习,会学习,也并不代表你成长了。因为所谓的成长,不是刷视频、看文章、读书后,掌握了方法,懂得道理就完事了,而是要求你要会做人,能处事,然后才是懂学习

那该如何成长?经典著作《论语》用“学而时习之”、“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和“吾日三省吾身” ,三句话简言意赅地全讲出来了,可是却鲜有人能做到。因为成长是人类发展的需求,但又是反人性的,可以说世界上最难的工作是成长路上的坚持和反省。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我还建议你做困难的事?原因是:“难走的路,从不拥挤”。

所以呢!你如果每日都能坚持践行《论语》这三句话,想要不成长,也难矣!一旦你能尽心做事,诚信待人,保持学习,还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省,日日精进。这样,你离成功还遥远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为人'
处世有道先修德——《论语》悟读【6】
如何成为行动达人?|每日论语29
文以载道
容易做成的一定不是大事——舒生读《论语》第93
《论语》中的八句经典,比心灵鸡汤提气多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