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0日下午,地坛读书会首季“生活之道”系列主题阅读第11期线下共读,让我们与领读人景满华老师一起,共读弘一法师的作品《悲欢交集》。
人生就是介于悲欣之间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而忘言。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弘一法师圆寂前所作偈语
弘一法师是晚清和民国时代的传奇人物,出家前俗名李叔同,曾留学日本,同时是音乐家、美术家、戏剧学家和教育家,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的奠基人和中国油画先驱。李叔同从小与佛结缘,常住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学习佛法。据其自述,当时住持老和尚批评李叔同说,要修行佛法就得出家,这样在庙里住像个什么话,于是决定剃度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终成一代高僧大德,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在历史文化的长流中,弘一法师的一生,如传奇般惊艳,夏花般耀眼,明月般清凉,终而安然归于佛法。《悲欣交集》是弘一法师的自述,主要谈到了其出家前的人生经历、皈依佛门的原因、出家的经过、出家后的的感悟,兼论对书法和艺术的领悟。读此自述,并非像是在听高僧讲经,而像一位历经沧桑的长者回忆往事,语言朴实而自然,极为难得的是,无一丝毫自居之心。
对他的一生,赵朴初居士有诗为证:
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
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他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在音乐方面,李叔同是作词、作曲的大家,是西方乐理传入中国的第一人。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这首广为传唱的歌曲就是李叔同的代表作,被誉为20世纪最优美的歌词。
他是中国最早介绍西洋画知识的人,是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最早创作者和倡导者。他广泛引进西方的美术派别和艺术思潮,其撰写的美术著述,皆创下同时期国人研究之第一。他的书法冲淡朴野,温婉清拔。恰如他自我表白的那样:“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
弘一大师书法: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弘一大师是近世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师,也是国内外佛教界著名的高僧。他对佛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律宗的研究与弘扬上。弘一大师为振兴律学,不畏艰难,深入研修,潜心戒律,著书说法,实践躬行。他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
《悲欢交集》这本书里,有着对父母、兄长、亲友的感恩,对文化的弘扬,对人生际遇的反思以及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求;也有着贯古今灿烂的中华文化;还有着改过、自省、虚心、宽厚的人生态度,以及博闻、精进的治学之道;更有着他下化众生,上求菩提的诚心。
他的书,斯人斯语,法味隽永,馨香历久,似水滋养,长在心头。从李叔同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追求人生的圆满境界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他的临终绝笔“悲欣交集”充分说明了这一事实。
一句“悲欣交集”,揭开尘封往事,那些随时光远去的话语,又在文字间再现,仿佛弘一法师坐于对面,讲述人生感悟,品藻书画人物,指点学问文章,传授至善真理。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地坛读书会首季“生活之道”系列主题阅读
第 11期读书会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弘一法师《悲欣交集》
本期阅读书目
《悲欣交集——弘一法师自述》
弘一法师 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5年1月
节选片段
我出家二十年的感悟
从我出家以后,一直到现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在修持戒律,并且一直不曾化缘、修庙、剃度徒众,也不曾做过住持或监院之类的职务,甚至极少接受一般人的供养。有的时候供养确实无法推却,只好收下,然后转给寺庙。至于我个人的日常花用,一般是由我过去的几位朋友或学生来赞助的。因为我自开始修持戒律后,从律学的角度来讲,随便收受他人的馈赠,即便是施主真心真意的供养,也是犯了五戒中的盜戒;再者说,随便收受他人的馈赠,会滋养恶习,不利于修行,更不利于佛法的参悟,所以我对金钱方面的事情,极为注意,丝毫不敢懈怠。记得我在出家后的第三年时,有位上海的居士寄钱给我,让我买僧衣和日常用品,我把钱退了回去,并婉言相告表示谢意。
在我出家的这二十年时间里,我先后在杭州的玉泉寺、嘉兴精严寺、衢州莲华寺、温州庆福寺等数十处寺庙住过,其中在温州的时间最长。现在这几年一直住在闽南,主要是在泉州和厦门。在闽南的这段时间,我一直是在写书,并将写成的书向僧众们讲解,将宣传戒律的决心付诸于行动。
在闽南是我宣扬戒律最重要的时期,而其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每到一处讲解戒律时,都会有众多的僧人前来听录,他们都非常认真。这前后跟我经常在一起的有性常、义俊、瑞今、广洽等十余人,他们都为我宣讲律学给予了不少的帮助。
自此可见,佛法的真实理论和修行的严谨方法,是众多出家人都渴望得到的,也因此我不再害怕佛法不能弘扬了。看来作为一个学道的人,只要心中有春意,就不用世俗的享受来愉悦自已,倒是世间的一切,均可以使自己感到快乐。更何况是为解脱世间众多受苦人的事业而努力,只要有一点成绩和希望,我们都应感到欣喜!
另外对于佛教之简易修持法以及我与永春的因缘,简述一下我到永春的因缘,最初发起,是在三年之前,性愿老法师常常劝我到此地来,又常提起普济寺是如何如何的好。两年以前的春天,我在南普陀讲律圆满以后,妙慧师便到厦门请我到此地来,那时因为学律的人要随行的太多,而普济寺中设备未广,不能够收容,不得已而中止。是为第一次然来未果。是年的冬天,有位善兴师,他持着永春诸善友一张请帖,到厦门万石岩去,要接我来永春。那时因为已先应了泉州草庵之请,故不能来永春。是以第二次没有来成。
去年的冬天,妙慧师再到草庵来接。本想随请前来,不意过泉州时,又承诸善友挽留,不得已而延期至今春。是为第三次也没有来成。
直至今年半个月以前,妙慧师又到泉州劝请,是为第四次。因大众既然有如此的盛意,故不得不来。其时在泉州各地讲经,很是忙碌,因此又延搁了半个多月。今得来到贵处和诸位善友相见,我心中非常欢喜。自三年前就想到此地来,屡次受了事情所阻,现在得来,满其多年的夙愿,更可说是分地欢喜了!
本期领读人
景满华
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佛教哲学、宗教心理学
主持人
刘晨栋
北京电视台主持人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