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花木兰到底是不是汉族人?有哪些历史依据?

花木兰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起源于南北朝《乐府歌词·木兰辞》,花木兰到底是汉族还是游牧民族,其实《木兰辞》开篇就已经讲的很清楚,花木兰是汉族不是游牧民族,“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花木兰在家里织布,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织布是汉族农耕文明的传统,游牧民族是不会纺织的。

但是,有人考证说,花木兰是汉化的鲜卑人,那我们就必须搞清楚鲜卑人是从哪里来的,是什么时候开始汉化的。秦汉时期鲜卑人居住在大兴安岭一带,最早被称为东胡或者林胡,从属于匈奴治下。东汉时期,汉光武帝刘秀的儿子刘辅的孙子刘进伯官居“度辽将军”,在征讨匈奴时失败被浮,囚禁在独山(今辽宁海城),他的后代有尸利单于,为谷蠡王,号独孤部,传至六世孙罗辰时,随北魏孝文帝迁居洛阳,遂为河南人,以其部落名命姓,称为独孤氏。

鲜卑人从两汉时期,就已经开始接触汉族文化,汉族和鲜卑族是相互影响的。但是,鲜卑人大规模汉化,是从北魏孝文帝改革开始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于471年即位,从475年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整顿吏治、变革税制、颁俸禄制、改革官制、迁都洛阳。本质上来讲,北魏孝文帝改革就是“汉化改革”,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同汉俗。拓拔(皇族)→元姓、独孤→刘姓、丘穆棱→穆姓、步六孤→陆姓、贺赖→贺姓、贺楼→楼姓。

另一个问题出现了,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汉化?西晋“八王之乱”,严重的消耗了汉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五胡(匈奴、鲜卑、羯、羌、氐)游牧联盟为首,诸多的游牧民族乘机涌入中原,对中原的主体汉族实行大规模的骚扰和屠杀,历史上将这一时期叫做“永嘉之乱”。从公元306年起,随后的百余年间,游牧民族在中原地区先后建立大大小小十几个政权,历史上也把这一时期称作“五胡十六国”。

“五胡乱华”时期,对汉族人的经济文化破坏相当惨重,汉族人遭受到游牧民族大规模的屠杀,导致汉族大规模的南迁(衣冠南渡),中原的汉族从“永嘉之乱”前的2000万人,下降到北魏初期的400多万。承受不了迫害的汉人,为了保护自己也不得不进行自卫和反杀。冉闵发布的“杀胡令”,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就把羯族(白种人)给灭绝了。在这种没有节制的民族大屠杀中,汉族人口太多是杀不完的,但是人口较少、长相、语言不同的一些游牧民族,就永远的灭绝消失了。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一个目光远大的鲜卑族领袖,他看到民族仇杀的结果,短期内游牧民族可以取得优势,但是任何一个政权都不可能“万世永存”,一旦鲜卑人失去政权后,汉族人对鲜卑人积累的民族仇恨,可能会导致鲜卑人的灭族,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民族大融合,提前布局把鲜卑人融合到汉族人中去。融合的方式就是说汉话、用汉字、穿汉服、改汉姓,最后迁都中原,完全融合到农耕文化中去。

公元493年,拓跋宏借口要南征南齐,率领30多万步骑军队,从平城(山西大同)出发,到了洛阳。恰逢大雨连绵,大家都不想再往南走了,孝文帝一身戎装骑马站立在大雨之中,大家又出来阻拦。孝文帝说:“南征计划不能取消,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如果不能南进,就把都城迁到这里,以图长久之计。”其实,迁都洛阳之事,孝文帝和心腹们早就安排好了,就等大家的一句话。诸多大臣一想“只要不再南进,迁都洛阳就迁都吧!”

据某些历史学家的考证,花木兰(412-502)是北魏宋州(今河南商丘虞城县)人。花木兰替父从军时,正值北魏太武皇帝时期(424——452年),距离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还有50多年时间,鲜卑人还没有开始大规模的汉化,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候,花木兰已经老了,所以说花木兰肯定不是汉化的鲜卑人。北魏政权建立后,改变了对汉族人的歧视和屠杀,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但是当时北方的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也有人考证说花木兰是陕北延安人,但是,根据木兰辞的原文:“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延安不符合木兰辞的地理概念,花木兰作为骑兵一天走二三百里路,晚上到达黄河边,河南商丘这个地方,就比较符合地理概念。

花木兰是北魏宋州,河南省《商丘县志》说她是商丘花宋村人,比较合理。《河南通志》:“隋木兰,宋州人,姓魏氏。恭帝时发兵御戍,木兰有智勇,代父出征,有功而还。乡人为之立庙”。

附录《木兰辞》及段落点评。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花木兰在织布,这是明确的农耕文明特征,男耕女织。)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花木兰生活在鲜卑人建立的北魏,当时的鲜卑人还没有汉化,将皇帝称可汗,并不能说明花木兰是游牧民族。)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东西南北市,是定居的城市化的农耕民族的特征。)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天子是汉人对皇帝的称谓,可汗是鲜卑人对皇帝的称谓,正好说明北魏汉化的过程。)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花木兰的家乡是一个大城郭。花木兰的家是定居的农耕家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证明花木兰家的房子有好几间,家庭很富足。花木兰一家定居而没有住在帐篷里,从何而游牧呢?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已经有了小资的情调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木兰辞》中的木兰是姓花吗?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她是汉族?
中国历史上的“鲜卑人”是怎么回事?
从孝文帝汉化改革的结果入手,探析隋唐诞生的原因
五胡十六国——既是秦汉帝国的终结,也是隋唐帝国的起点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花木兰:你瞅啥?老娘不是Hu建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