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经辨证02-概论(六经与六经辩证)

本文字数为2688,阅读时间约7分钟

六经辨证概论

Introduction to Six Classic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六经证治,亦即六经病辨证论治,为中医学经典《伤寒论》的辨证体系。汉代医学家张仲景在其论著《伤寒论》中所创立的六经辨证体系,以其系统性、科学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完整也总结了外感疾病的演变规律及辨证论治方法。在六经证治中所体现的辨证论治思想、方法和方药,至今仍能十分有效地指导中医对外感病和其它各科疾病的诊疗,并对整个中医学的发展起着奠基和推动作用。

六经与六经辨证

Six meridia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No.1

什么是六经

六经是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者而言。

张仲景创造性地把外感病错综复杂的证候,概括在六经中,以此来认识、分析外感病的演变规律。

这种概括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深刻地分析了疾病的病势,人体的正气强弱,正邪的消长,立法处方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六经实质上是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和准则出现的,是一种辨证的方法和手段。

这就与经络之经,有着本质的不同,六经不是六条经络,这一点必须十分明确。

No.2

什么是六经辨证

六经与《内经。素问·热论》中的六经分证相比,也有很大的差别,后者只论及了六经病热证和实证,并未涉及虚证、寒证,是不完整,不全面的。

《伤寒论》的六经病证,就有了寒热虚实和阴阳表里的区分,全面地概括了人体赃腑经络的病理变化,形成了理法方药比较完整的六经辨证论治体系。

借助六经这个辨证论治纲领,就可以很据疾病中的脉证,加以综合分析、归纳,判断属六经中何经病变,从而确定疾病的性质、病机、部位、病势等方面的情况,制定治则,选方用药,这个过程就是六经辨证。

在六经辨证的过程中,必须运用阴、阳、寒、热、表、里、虚、实八纲等中医理论,才能正确地分析、概括病证各方面的情况,得出辨证论治的正确结果。因此,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在外感病的辨证过程中,是互相补充,相须为用的,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六经病证的产生,都是胜腑经络的病理变化的反映,因此,六经辨证与脏腑经络是密不可分的,六经辨证实际上是包括脏腑、经络、气化、八纲在内的综合辨证。

No.3

六经病证

1

太阳病

人体感受风寒之邪后最初出现的表证为太阳病。

太阳主一身之表,为六经之藩篱,统摄营卫。故太阳病病位在表,在病变阶段上属于外感疾病的早期。

大阳病的辨证提纲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它反映了大阳病的病特点,临床凡见此证,便可诊断为太阳病。

太阳病可分为表证和里证两大类型,

太阳表证

由于感邪的不同和体质的差异,太阳表证又可根据脉证分为中风伤寒两类证候。

  • 具有自汗、脉缓特征的,名为中风,又称作表虚证。

  • 具有无汗、脉紧特征的,名为伤寒,又称作表实证。

  • 具有发热而渴,不恶寒特点的,名为温病

太阳里证

太阳里证,主要指蓄水证蓄血证两种,实质上是太阳病演变过程中的兼证。

蓄水证是太阳之邪内入膀胱,致水蓄不行。以小便不利,发热,烦渴等证为主证。

蓄血证是血热结于下焦的证候,以小便自利。少腹急结或硬满,如狂或发狂等证为主要特征。

太阳病无论中风表虚证或伤寒表实证,都有一些兼证如兼项背强几几,兼咳喘,兼烦躁等。这些兼证都和主证同时并见,根据兼证的病理特点,在采用针对主证的主法前提下,予兼证以恰当的治疗。

2

阳明病

阳明病是外感疾病过程中,阳亢热盛的极盛阶段。

其性质属里热实证,病位在阴明胃肠,所以,以“胃家实”作为辨证提纲,来概括阳明病的特点。

阳明病的主证是:“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脉大。”

阳明病的证型为两大类:

  • 一为阳明热证,其证兼见口千舌燥,大渴引饮,为胃中无形燥热炽盛,津液被灼所致,白虎汤证是其典型方证。

  • 二为阳明实证、其证以潮热,谵语,腹胀满疼,大便硬,脉沉实为特点,是邪热与肠中糟粕互结的证候,三承气汤证为代表方证。

阳明病还有湿热发黄、蓄血等证。

3

少阳病

少阳病的发生,可由太阳表邪内传而来,也可由少阳本经受邪发病。

少阳病是介于表里之间的病证。所谓半表半里证。

判断是否属于少阳病足以“口苦,咽干,目眩”为辨证提纲,并参以主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舌苔白,脉弦细。”

少阳病的病理特点是正邪分争,枢机不利,胆火上炎,经脉壅滞,脾胃受累。

由于少阳为枢,少阳病是处于由表向里的过渡阶段,所以少阳病有较多的兼证。

或外兼太阳表证,证见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

或内兼阳明里证,证见往来寒热,热结在里,或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

或潮热,不大便。

或表里证相兼,见有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4

太阴病

太阴病是脾阳虚衰的里证,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为辨证提纲。

太阴病可由三阳病误治传变而来,也可因外感风寒,内伤生冷直接发病,总由脾阳损伤,寒湿困滞而成。

若太阴病进一步发展,脾病及肾,又可形成少阴病。

5

少阴病

少阴病主要是心肾阳虚的病变,为六经病变的危阶段。

少阴病的形成既可由表证、太阴病转变而来,又可因少阴自感寒邪而发病。

少阴病以“脉微细,但欲寐”为辨证提纲,就其病性来说,是属于全身虚寒证,这主要是指寒化证而言。

少阴病还有一种证型是少阴热化证。

  • 少阴寒化证是阴虚阳盛的病变,除见有脉微细,但欲寐外,还有恶寒倦卧,厥冷下利等一派虚寒证情。

  • 少阴热化证是阴虚阳亢的病变,其病机在于肾阴虚于下,心火亢于上,主要脉证是心中烦不得卧,咽干,否红脉细数等。

6

厥阴病

厥阴病是六经病证最后阶段,病情演变多趋极端,故其病情较为复杂。

厥阴病是以寒热错杂证为主,此外还有单纯的寒证或热证或厥热交替证。

厥阴病寒热错杂证的代表方证是乌梅丸证,其辨证要点是:“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热交替证的临床特点是,四肢厥冷与全身发热交替出现,厥冷为阴盛,发热为阳复,所以本证也称为阴阳胜复证。临床可根据厥冷与发热的时间长短,来判断病情的阴阳消长情况,

厥阴病主要是肝经的病变,肝病易犯脾,所以厥阴病常见下利、呕岁等证。由于厥阴病比较复杂,在临床时必须根据具体证候,随证施治,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No.6

总结

六经辨证是以六经所相关连的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所反应出的脉证为基础,运用中医的基本理论来归纳、分析这些脉证,从而得出辨证论治的正确结果。

在方法上,六经辨证要首先抓住各经的辨证提纲,据此初步归为某经的病变,然后再根据证候特征,结合八纲辨证,判断属于该经中的何种方证,进而确定治则。

此外,还要注意疾病的演变,当病情发生了变化的时候,说明病机相应也有了变化,就需要重新辨证,采取新的治疗方法。

总结导图

Summary mind map

点击查看大图

点个“赞” “在看”,并“分享”给更多人看。

想关注我

千万别走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上)
明六经,识方证,人人可入仲景门
论八纲辩证与六经辩证的关系 刘渡舟
20171226
冯世纶 | 怎样认识“半表半里”
【真传一刻】第120期:刘英锋-从姚荷生病证分类卓见,看伤寒学教材逻辑构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