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荆楚历史名人:孙叔敖的事迹典故

孙叔敖(公元前约630年-公元前593年),期思邑潘乡(今河南省固始县)人,春秋时代楚国庄王的令尹,蒍氏,名敖,字叔敖,一名蒍猎,蚡冒之后,“世为列姬,国地朝廷”。祖父蒍吕臣曾官拜楚成王令尹。父亲蒍贾,任楚国司马。孙叔敖出生于郢都(纪南城) 北海子湖边白土里(又称孙家山,今雨台山附近)。

孙叔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贤相。孙叔敖在海子湖边被楚庄王举用,公元前601年,出任楚国令尹(楚相),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主持兴修了芍陂(今安丰塘),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国力。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列其为第一人。司马贞《索隐》赞其“奉职循理,为政之先”。《吕氏春秋·情欲》说:“世人之事君者,皆以孙叔敖之遇荆庄王为幸。……孙叔敖日夜不息,不得以便生为故,故使庄王功绩著乎竹帛,传乎后世。”楚庄王的立威定霸,与孙叔敖的奉职循理、忠心辅佐是分不开的。楚庄王、孙叔敖“主明臣贤”(《韩诗外传》),使得春秋时楚成为五霸之一,其霸业政绩,永垂史册。桓谭《新论·国是》称“孙叔敖相楚,期年而楚国大治,庄王以伯”。可见孙叔敖任令尹时政绩最突出,佐楚庄王成霸业,是一代名相。

关于孙叔敖的身世,说法不一。有说是河南固始人,有说今河南淮滨人。但是,这两个县城都属于河南信阳,所以说是河南信阳人无疑了。楚庄王九年,若敖氏叛乱被镇压后,当时令尹虞丘(沈尹)荐举孙叔敖代己而任令尹。据《荆门直隶州志》记载,孙叔敖居荆门白土里(后改称孙家山,在荆门、荆州交界处)。孙叔敖为令尹五年,功绩显赫,特别是他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期思陂和沮漳河下游等地的水利工程,为千古传颂。

孙叔敖虽身居相位,但生活十分简朴。《孙叔敖庙碑记》中说:“其忧国忘私,乘马三年,不别牝牡。……专国权宠,而不荣华。一旦可得百金,至于没齿而无分铢之蓄。破玉玦,不以宝财遗子孙。”真是生前两袖清风,死后一贫如洗。

【孙叔敖杀两头蛇】

孙叔敖是春秋时代的楚国人,出身贫寒,凭借自己的努力,官至令尹(楚国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孙叔敖的贤名由来已久,传闻他天性仁厚,又极谦逊谨慎。年幼的孙叔敖是一个好孩子,他勤奋好学,尊敬长辈,孝敬母亲,很受邻里的喜爱。

本文讲述了孙叔敖少年时期的一则故事,其中体现了孙叔敖善良正直的优秀品质。

孙叔敖年少之时,遇见了一条两头蛇(蛇之一种。无毒,尾圆钝,骤看颇像头,且有与头相同的行动习性,故名。古人传说见之者死。)那红红的舌头使孙叔敖十分恐惧,他想起有一个传说,就是如果谁望见此蛇,那么必死无疑了。孙叔敖想:我怎如此不幸,竟正巧遇见这蛇,莫非天灭我也?孙叔敖刚要逃走,却想到:如果我放走了此蛇,那么它还会再祸害百姓的,反正我也肯定要死了,不如试一试能否啥死它,让它不祸害人民了。这个想法在孙叔敖的脑中强烈起来,这个想法使孙叔敖变得勇敢起来了,他不再去想自己会不会死,而是飞快地、轻轻的找来一块奇大的石头,对准两头蛇的脑袋用力砸下去,一下、两下、三下,无数下以后两头蛇终于死了。但孙叔敖却连忙跑回家对母亲说:娘,我快死了,因为我今天竟然遇见两头蛇了!母亲笑着说:孩子别怕,你现在还好好的啊!那只是传说而已,事实并非如此啊!孙叔敖转哭为笑,说:但是我把它给打了,这样不会出事吧?母亲很疑惑,说:你一个人把它打死了?你当时怎么想的呢?孙叔敖抓抓头发,说:我就想啊,我如果放它走的话,它还会祸害别人的,我是肯定要死的,不如打死它,不让它再祸害别人了,这样死也值得了,于是我就勇敢起来了,就拿了一块大石头砸死它了。母亲很高兴,说“好孩子,你在危难时还想着帮助别人,是个品德高尚的人啊!(出典见《贾子》)。那山丘因而得名“蛇入山”在今江陵城北约二十里。及成年,因父亲获罪,他举迁期思(今淮滨期思镇)邑。  

古籍中有关孙叔敖的记载不少,现一并摘录如下,以为佐证。

1、原文:

楚孙叔敖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及归,忧而不食。母问其故。泣对曰:“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今儿见之,恐弃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后人又见,已杀而埋之矣。”母曰:“无忧。吾闻有阴德者,必获喜报。汝必兴于楚。”后果为令尹,执楚政。

翻译:

楚国有一个孙叔敖,曾经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回家后,很忧伤而不吃饭。母亲问他原因。他说:“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现在我见到了,害怕我抛下母亲先死了。”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回答说:“我害怕后来的人又见到这条蛇,已经把它杀了并埋了起来。”母亲说:“不要忧虑。我听说有阴德的人,一定会得善报。你一定会在楚国兴旺发达。”后来果然当了令尹,掌管楚国的大权。

2、《文言文启蒙读本》版原文:

孙叔敖,楚之令尹也,治国有功,楚人誉之。其幼时,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吾闻之,: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尔有阴德,神必佑之,毋忧。”

《文言文启蒙读本》版译文:

孙叔敖是楚国的国相, 国家发展得好有他的功劳,楚国人常常称赞他。孙叔敖小的时候,曾经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他小声的哭着回家。母亲问他哭的原因。叔敖回答说:“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现在我见到了它,我害怕离开母亲死了。”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回答说:“我害怕别人又见到这条蛇,已经把它杀了并埋了。”母亲说:“你积了阴德,神一定会保佑你的,不要担心。” 

3、《九年义务教学》版(见刘向《新序·杂事一》)原文: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之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九年义务教学》版(刘向《新序·杂事一》)译文:

孙叔敖幼年的时候,在一次游玩时,看见一条长两个头的蛇,便杀死它并且埋了起来。回到家里叔敖哭起来,它的母亲问他为什麼哭,孙叔敖便回答说:“听说看见长两只头的蛇的人是要死的,刚才我看了两头蛇,所以害怕我会离开母亲而死去的。”他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孙叔敖说:“我担心别人再看见它,把它杀了埋起来了。”他母亲说:“我听说对别人有恩德而又不为人所知的人,老天会报答他的好处的,你不会死的。”等到孙叔敖长大成人后,做了楚国的令尹,还没有上任,人们就已经知道他是个仁义的人了。

说明:《九年义务教学》版在某些版本末尾可能还会有一句:等到孙叔敖大了以后,做到了楚国的丞相,他还没开始治国,但是国人就已经相信他是一个仁义的人了。

  4、贾谊《新书·春秋》原文:

孙叔敖之为婴儿也,出游而还,忧而不食。其母问其故,泣而对曰:“今日吾见两头蛇,恐去死无日矣。”其母曰:“今蛇安在?”曰:“吾闻见两头蛇者死,吾恐他人又见,已埋之也。”其母曰:“无忧,汝不死。吾闻之,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

贾谊《新书·春秋》译文:

孙叔敖还是孩子的时候,一次出去游玩回来,整天心事重重,吃不下饭。妈妈问他怎么回事,他哭着回答说:“我今天看见了一条两头蛇,恐怕活不了几天了。”他的妈妈问:“现在那条蛇在哪里?”孙叔敖说:“我听说看到两头蛇的人就会死掉,我怕别人再看见它,已经把它(打死)埋了。”他妈妈说:“别担心,你不会死的。我听说,积阴德的人,上天会给他赐福的。”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韩诗外传》卷七原文: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诗曰:“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译文:

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说:“我听说,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吗?”孙叔敖惊讶地改变脸色说:“我不聪明,怎么知道。请问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狐丘丈人说:“爵位高的,人们会嫉妒他;官大的,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厚的,怨恨会集中于他。这就是三利三害。”孙叔敖说:“不是这样的。我爵位越是高,心志越在于下层;我的官越是大,做事越加小心谨慎;我的俸禄越是多,布施越加广泛。这样可以免于害吗?”狐丘丈人说:“说得好啊!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

【孙叔敖举于海】

《孟子》中写到“孙叔敖举于海”被举于楚国令尹,以贤能闻名于世。孙叔敖在海子湖边被楚庄王举用。公元前601年,出任楚国令尹(楚相),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主持兴修了芍陂(今安丰塘),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国力。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列其为第一人。

《孟子》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孙叔敖为楚令尹·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担任令尹期间,楚国经济、政治、军事均有重大发展。孙叔敖以身作则、勤于政事、精明干练、忠心辅佐,帮助楚庄王,内平隐患、外抗强晋,成一代霸业。这其中,孙叔敖功勋卓著,政绩斐然,显示出一代名相的风采。 孙叔敖为官谦虚尽职,能够听取别人哪怕是小民百姓的意见。正因为如此,孙叔敖为楚相,很有政绩。孙叔敖的为官之道,在今天也还可借鉴。

相传孙叔敖怀有绝世之才,出任令尹之前,他不过是一位“楚之处士”,“期思之鄙人”。在《淮南子·人间训》中记录,“决期思之水而灌云雩之野,庄王知其可以为令尹”,也就是说,在这之前,他就指挥修水利,有能力当令尹。那么,究竟是谁发现他的才干,推荐他为楚相的呢?史料中载有不少别饶风趣的故事,兹摘录一二,以飨读者。

刘向《新序·杂事》:“樊姬,楚国之夫人也。楚庄王罢朝而晏,问其故,庄王曰:‘今旦与贤相语,不知日之晏也。’樊姬曰:‘贤相为谁?’王曰:‘为虞丘子。’樊姬掩口而笑。王问其故,曰:‘妾幸得执巾栉以侍王,非不欲专贵擅爱也,以为伤王之义,故所进与妾同位者数人矣。今虞丘子为相数十年,未尝进一贤。知而不进,是不忠也;不知,是不知也。安得为贤?’明日朝,王以樊姬之言告虞丘子。虞丘子稽首曰:‘如樊姬之言。’于是辞位而进孙叔敖。孙叔敖相楚,庄王卒以霸,樊姬与有力焉。”

在刘向《说苑·至公》中,另有一则记载:“楚令尹虞丘子复于庄王曰:‘……臣窃选国俊下里之士,曰孙叔敖,秀赢多能,其性无欲。君举而授之政,则国可使治,而士民可使附。’庄王曰:‘子辅寡人,寡人得以长于中国,令行于绝域,遂霸诸侯,非子而何?’虞丘子曰:‘久固禄位者,贪也;不进贤达者,诬也;不让以位者,不廉也。不能三者,不忠也。为人臣不忠君王,又何以为臣?愿固辞。’庄王从之。赐虞丘子采地三百,号曰国老。以孙叔敖为令尹。少焉,虞丘子家干法,孙叔敖执而戮之。虞丘子喜,入见于王曰:‘臣言孙叔敖果可使持国政,奉国法而不党,施刑戮而不委,可谓公平!’庄王曰:‘夫子之惕也。’”

《吕氏春秋·不苟》持另一说,认为荐孙叔敖为楚相的,是其好友沈尹茎:“荆王欲以为令尹,沈尹茎辞曰:‘期思之鄙人有孙叔敖者,圣人也。王必用之,不臣不若也。’荆王于是使人以王舆迎叔敖,以为令尹,十二年而庄王霸,此沈尹茎之力也。”

是谁推荐孙叔敖为楚相,各说不一,不必纠缠于繁琐的考证,但孙叔敖确有宰相之才,且在各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当无疑义。

西汉刘向《说苑·敬慎》原文: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说苑·敬慎》译文:

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吊唁。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唁,莫非有什么要说的么?”老人说:“是有话说。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高而大权独揽的人,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祸患就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要越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下;官职越大,欲望越要更少;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孙叔敖回答说:“您说的非常对,我牢牢记住它们!”

【孙叔敖治水】

孙叔敖是古代治水专家。孙叔敖一生政绩颇多,而以治水最为人所称道。汉王延寿在《孙叔敖庙碑记》中,赞颂孙叔敖“宣导川谷,陂障源泉,溉灌沃泽,堤防湖浦,以为池沼。钟天地之美,收九泽之利”。另据《七国考·楚食货》载:“孙叔敖为楚相,截汝坟之水,作塘以溉田,民获其利。”说明在他倡导下,春秋时楚国已普遍在湖泊中的隆起部分挽堤为垸,发展水利,农业生产蒸蒸日上。“孙叔敖治楚三年,而楚国遂霸。”

孙叔敖治水,有四大工程,期思陂(陂,音bēi,渠灌工程),芍陂(读音同上),大业陂和云梦泽疏浚工程。这是我国古代治水史上的四大辉煌。

1、孙叔敖应是一个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修建期思陂时,并不是楚国令尹,而只是一个社会人士,或者说一个祖上有荫功的社会贤达。自从父亲被叛将杀害,他和母亲就为了远祸而避居在期思乡野。他修建期思陂借助的是社会的力量,可惜历史没有详细记载。

 期思陂工程在今固始县的东部,涵盖史河、泉河流域。这里曾经是重灾区,涝不能排,旱不能灌,靠天收。孙叔敖集合当地民力,利用大别山北坡的来水,在泉河、石槽河上游修建水陂塘,形成“长藤结瓜式”的期思陂,既可防下游水涝,又可供下游灌溉,是我国最早见于记载的大型灌溉工程。《淮南子?人间训》记载:孙叔敖在出任令尹前,他“决期思之水(今河南固始县境的史河),灌雩娄之野。”即带领当地人民兴建水利工程,灌溉农作物,水稻面积激增,楚国“收九泽之利以殷润国家”(明朝嘉靖《固始县志》)。这项水利工程,就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期思陂”(《大平御览·地部》:“楚相作期思陂,灌云雩之野。”)。春秋时候,期思属楚地,在汉世祖(汉光武帝)更名固始,也就是在今天河南固始县。三国时,曹魏的刘馥重加整治,明代维修扩充,嘉靖事固始县境内陂塘、湖港、沟堰达932处。这项水利工程,成为梅山水库中干渠、鲇鱼山灌区的组成部分,至今发挥着重要作用。

2、孙叔敖任令尹后,还开凿“芍陂”(今安徽省寿县城南安丰塘)。清朝夏尚忠追纪其事:“溯其初制,引六安百余里之水,自贤姑墩入塘,极北至安丰县折而东至老庙集,折而南至皂口,又南合于墩,周围凡一百余里,此孙公当日之全塘也。”《水经注》称:“陂有五门,吐纳川流”。这是一项带有开创性的水利工程。它很像今天的蓄洪区,可蓄,可灌,可排,发挥水利的综合效用。东汉、三国、唐肃宗、元忽必烈均在此广为屯田,大获其利。

 3、除上述工程外,孙叔敖还兴建安徽霍邱县的水门塘(大业陂),安徽通志以为即春秋时楚令尹孙叔敖所作大业陂。在安徽霍丘县东北十五里,人呼为水门塘,《清一統志》:“相传古名镇淮洲陷而为陂。”江南通志敘水利治续亦云,去而敘凤阳水利则去隋大业中修以灌田者,殊相矛盾。

4、孙叔敖还治理湖北的沮(jù)水和云梦泽,促进了楚国的农业发展,后人为纪念他,在安丰塘北堤建有孙公祠,在湖北沙市公园建有孙叔敖衣冠冢,在期思集(今淮滨县期思镇)立碑并建有楚相孙公庙。据《史记·循吏列传》说:“或曰孙叔敖激沮水作云梦大泽之池也。”这里说明了孙叔敖不但兴修了大量的堤坝和灌区。古沮、漳水入江通云梦泽,此项工程应当在沮、漳水下游,建成后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运河。后代人们称这项工程是“云梦通渠”(又称荆汉运河),这条运河不仅沟通江汉之间航运,且可灌溉两岸农田,对以郢都为中心的农业水利灌溉带来极大方便。据考证,这项水利工程比引漳十二渠早200年左右,比魏国的西门豹渠早200多年,比都江堰工程早35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工运河。这样,楚国南之沮漳水流域,北之汝水流域,都兴建了水利工程,形成了南、北灌溉网络。《绎史·孙叔敖碑》说:“宣导川谷,陂障源泉,灌溉沃泽,堤防湖浦,以为池沼,钟天地之美,收九泽之利,以殷润国家,家富人喜。”这里说的郢都,就是在今天湖北荆洲(而不是楚国后期首都郢都寿春)。孙叔敖注重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的方针与实践,不仅为楚庄王争霸中原奠定了物质基础,而且也为我国水利建设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孙叔敖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水利专家,是我国重大水利工程的鼻祖。

【孙叔敖戒子】

古代的人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们看作宝物的东西与今人不同。孙叔敖病了,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很不吉利。楚人畏惧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灾祥。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

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道之人之所以不同于世俗的原因。

《列子·说符》原文: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亟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丘者,此地不利而名甚恶。楚人鬼而越人禨,可长有者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子辞而不受,请寝丘。与之,至今不失。

译文:

孙叔敖生病快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封赏你。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很不吉利。楚人畏惧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灾祥。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

《史记·滑稽列传》中有一则故事,内容是叙述楚国乐师优孟讽喻庄王,不可忘记孙叔敖的功劳。原文如下:

“(孙叔敖)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

《史记·滑稽列传》译文:

(楚国宰相孙叔敖)得病将死时,嘱咐他的儿子说:“我死了,你定会贫困窘迫。你去见优孟,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过了几年,孙叔敖之子穷困不堪背柴为生,碰到优孟,对他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父亲将要死时,嘱咐我贫困窘迫时去见优孟。”优孟说:“如果没有远见怎会有这种安排。”立即更换上孙叔敖的衣冠,与其子亲切谈话,一年多时间,优孟言谈像极了孙叔敖,楚王和左右侍臣都不能分辨,楚庄王摆酒,优孟前去祝寿,庄王见到他大惊,以为是孙叔敖再生,想要让他任相位。优孟说:“请允许我回去和老妻商议商议这件事,三天后再为相。”庄王答应了他。三天后,优孟又来了。庄王问:“老妻说什么?”优孟说“她说谨慎考虑,不要做楚相。楚国宰相不值得做。像孙叔敖当了楚相,尽忠尽职廉洁奉公来治理楚国,楚国得以称霸。现在他死了,他的儿子无立锥之地,穷困得要靠背柴来养活自己。一定要像孙叔敖,不如自杀。”……于是庄王谢过优孟,就召见孙叔敖的儿子,封他寝丘封地,民四百户,来奉养祖祀。以后十代都未曾断绝过封赏。

综观以上片断资料,大体可知孙叔敖的一生,精于治水,有功于国,奉法守职,持廉至死。他这种一心为人民造福的高尚品德,确实值得人们敬仰和缅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相孙叔敖
一生铭记邓宗汉老师讲的两个故事
叔敖埋蛇
孙叔敖母(深知天道)
《叔敖埋蛇》-人文社科-教育/科学-pyvy.com
孙叔敖守得云开见月明:国很有一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