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色即是空:用现代科学的视角解读佛学

每天一本书”专栏系列连载的第 31 篇文章

大家好,欢迎打开#每天一本书#专栏,

每天花5分钟阅读一本书,每天坚持进步一点点!

今天要分享的书是——《为什么佛学是真的》

本书作者,罗伯特·赖特,科学作家、进化心理学学者。

其实在美国有很多人在学佛,甚至可以说西方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佛学体系。这本书就是在此基础上,用现代科学和进化心理学的知识,尝试解释一些佛学的概念和观点,去除了“超自然现象”的东西,比如六道轮回、因果报应等,只留下“哲学”和“冥想修行”的方法论。

01 “苦”从何来?

在佛学中,“苦”是一个很重要概念。当初释迦牟尼正是因为看见了“生、老、病、死”四种“苦”之后,才决定开始出世修行的,然后也才有了现在的佛教。

很多人都说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但有些人则认为苦短正是为了磨炼自己的心智和提升灵魂,比如稻盛和夫就是这类典范,他在人生、工作和生活都在修行“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而且也因此获得了一定的成就和达到很高的境界。

对于苦,各说纷纭,有的说是因为执着,有的说是因为人生本身就苦,而有的说是幻象……而作者在书中提到,佛学上有相关依据认为“苦”其实是指——不满足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人活着的目的,就是传播自己的基因。而为了传播基因,人就要做各种事情,吃饭、睡觉、恋爱结婚、生子、社交、教育等等。

作者说,自然选择给人的心理做了三个设定

第一,完成像吃饭、睡觉、恋爱结婚这些事,人们能从中获得快乐。

第二,快乐是短暂的。因为如果所有事都只做一次就能获得持久的快乐,那么人们就不会有动力去做第二次了。

第三,自然选择根本不在乎我们是否快乐,它只是把快乐当作诱饵,来使人来完成基因传播的目标。

从基因传播的角度来说,这当然是好事,但对个体来说,其实是很可悲的。人的一生永远在追求快乐,但是往往都是短暂的,我们觉得做某件事会很快乐,可是真正做了之后,又觉得很空虚——这就是苦,似乎我们永远都不会真正满足,因为无法满足,烦恼自然就会有,而很多烦恼其实都是在我们大脑运作机制下无中生有的。

佛说:人生充满了苦,而烦恼都是虚幻的东西。

02 关于冥想

作者把冥想大致分为三个派别:

第一个是禅宗 。方法是思考一些公案,有时候搞些言语上的“机锋”,然后来个顿悟,比较适合诗人。

第二个是藏传佛教。方法主要是想象一些视觉意象,比较适合艺术家。

第三个是内观。也是作者经常在练习的冥想方法。内观要求做自己的观察者,尽可能客观地体察自己的情绪和想法而不加以评判。

内观冥想,不仅是为了休息静心,而且还能帮助思维变得敏锐对事物更有洞见,在精神上也能获得更多真正的自由。也因此,冥想在西方特别是美国知识工作者中非常受欢迎,比如谷歌公司就专门给员工设立了冥想室。

冥想的形式其实很简单:首先找个安静的地方,以自己觉得最舒适的姿势坐下来,然后开始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尽量不要去想什么,即便分心了也没关系,及时再把注意力专注在自己的呼吸上。

上面说冥想形式简单,但做起来其实一点都不简单。因为人的大脑在闲下来时是处于混乱且跳跃的,就像一群即将脱缰的野马一样,各种想法和情绪会不断地冒出来,包括正面的负面的。当然有些人会享受这个过程,因为往往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但更多人则会很排斥,因为会胡思乱想甚至开始焦虑恐惧。

而冥想恰恰是要求我们去控制不去思考和分析,必须专注在呼吸上。专注呼吸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练习把握对自己大脑的控制权。如果我们能专注很长的时间,将进入一个非常平静的状态,伴随着一种巨大的喜悦感。而且能坚持专注的时间越长,功夫就越深。

作者提到,冥想功夫从低到高,大概至少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能够不受强烈感情的困扰,把“自我”和各种感情剥离开。更高的层次则是能把自我跟各种想法全都剥离开,真正做到专注呼吸,不想其他事情。

无论是强烈的感情也好、一般想法也好,我们的做法都不是压制或者扼杀它们,而是承认它存在、允许它出现,但是不受它影响。达到第一个层次,我们就可以自由选择想要的情绪,而达到更高的层次,就可以自由选择当下的思考,没有任何东西能打扰和控制我们。

03 关于“色即是空"

作者在书中提到,因为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中其实有很多东西都是虚幻的,一旦能认识到世界是“空”的,我们就能选择走出虚幻而不会执迷不悟。

有人认为“空”就是没有,世间万物根本就不存在,但作者说,大部分佛学学者比较认可的观点是,所谓“空”,并不是说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是空的,而是说我们赋予万事万物的“内涵”是空的

作者举了自己第一次体验“色即是空”的经历。某次在一个冥想培训班学习,外边有很大的电锯声,传到教室里就充满了噪音,电锯声让人听着很难受甚至抓狂,但是作者使用了冥想方法:先接受自己“反感电锯声”的这个感情,然后审视它,此时电锯声虽然存在但似乎就没有之前那样带来负面感情了,到后面甚至还觉得电锯声挺好听的。

作者说,其实电锯声只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声音,我们之所以反感电锯声是因为它会给我们恐惧的联想,也就是我们赋予它的一个“内涵”。而自然选择要求我们对周围事物迅速做出好坏的评判才有利于生存,如果听见电锯声不反感,就太不善于躲避危险了。

心理学家罗伯特·扎荣茨认为,其实我们看任何东西都会自动赋予其意义。比如字母“M”,如果我们联想到麦当劳,会有一种亲切感,而联想到其他事物又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可以说我们是戴着有色眼镜在观察世界,这就是书中对“色”的解释

经常有人疑问:佛学是否会让人失去真实的情感、失去对生活的乐趣而没有了生活的意义了?

作者表示,其实恰恰相反,佛学是让人更自由地选择自己想要体察什么东西,排除主观念头的干扰,才能获取更丰富的体验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都是希望自己能获得更多快乐和幸福以及更丰富的体验,而不是每天只是重复着一些事情还是自己不喜欢的,更没有什么乐趣可言了,虽然现实总是令人失望,但是对于我们每个人可以有选择的能力去摆脱不必要的“苦”,或者能做到苦中作乐,不断在生活中修炼。

—END—

往期精彩回顾

#每天一本书#专栏

《管理好情绪,做情绪的主人,才能更积极面对人生》

《具身认知:利用身体改善情绪、思维和创造力》

《运动不仅能强身,还能健脑,让人变聪明》

《九种自我疗愈方法,轻松应对焦虑》

《富人的13条“富有的习惯”,你做到几条了?》

《第一性原理,“硅谷钢铁侠”马斯克颠覆式创新的致胜秘诀》

#每日一句论语#专栏

《《论语·学而篇第一》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多元思维模型#专栏

《如何建立多元思维模型,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人生效率?》

《如何运用“复利思维”投资你的人生,彻底拉开与别人的差距?》

《真正的牛人,都拥有高人一筹的“元认知”能力》

《刻意练习,很多牛人都在使用的最高效训练方法》

《成长型思维,助你活出终身成长的自己》

#思维偏误#专栏

《幸存者偏误:成功是偶然的,失败则是必然和普遍的》

《芒格:避免“司机知识”,成为拥有“真知识”的人!》

#自品牌#专栏

《自媒体时代: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让你能量满额的精力管理法》

《把24小时变成48小时用的时间管理法》

《让你事半功倍的目标管理方法》

《成为专家的两个核心因素》

#其他#专栏

《跑步近十年的我,为什么不提倡“夜跑”?》

《只有认知不足的人,才会说“读书无用”》

陳小剑,自律者、晨型人、多元思维模型践行者、终身学习者

帮助提升个人认知水平和人生效率

微信公号:陳小剑(chenxiao-ja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冥想与禅修
瑜伽冥想
解读《洞见》4、空
读书随笔:为什么佛学是真的(1)
突然不想努力了,摆烂算了
冥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