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施里芬计划失败的原因及其与二战德国战略的比较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延续。” ——《战争论》 克劳塞维茨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军都将法国作为首要的攻击目标,分别实施了一战时期的“施利芬计划”和二战时期的“黄色作战方案”。这两个作战方案也存在很高的相似性,但是其结果却截然相反。对这两个作战方案的比较分析,是我们读懂德国在这一时期国家战略的钥匙。

首先我们来分析施利芬计划。在施利芬前任老毛奇和瓦德西担任德军参谋长时期,德军始终奉行的是应对两线作战的”先东后西“的战略,即首先在东线发动进攻,击溃沙俄军队主力。同时依靠德法边界的一系列防御工事,对西线的法军采取防守;在迫使俄军退出战争之后,再挥师西进击败法军。老毛奇强调,不论是东线还是西线,德军的目的都是迫使对方退出战争,也就是说只要取得有限的军事胜利即可。在老毛奇的战略中,将政治胜利放在核心位置,军事胜利起到的是配合作用。

普鲁士总参谋部是普鲁士-德国崛起的关键力量

但是到了施利芬继任德军参谋长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施利芬认为,现代的战争很难打一场持久战,因为国家为了支持持久战将耗费的资源是无法承受的,因此必须要追求速胜。随着俄军在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和华沙等地防御的加强,施利芬认为很难在东线对俄军取得想要的“速胜”。即使俄军战败,他们也可以退回到沙俄广袤的内陆地区;与此同时,法军的进攻很可能让德军在西线无法坚守。所以,施利芬主播调整战略,将“先东后西”变为“先西后东”。首先集中优势兵力对法军取得“速胜”,然后再挥师东进打败俄军。为了实现这个“速胜”的计划,德军必须而且是只能尽快歼灭法军主力。应该说,施利芬的这个考虑并没有错,根据现实不断调整计划也是必须的。但是为了追求这个“速胜”,施利芬一步步的将军事战略变成了一场豪赌。

关键问题是,要想歼灭法军,那么必须投入足够多的兵力,这个兵力需求对于一个需要考虑两线作战的德国来说是非常苛刻的。在施利芬构想这个计划之初,他认为德军在西线应该投入至少16个军(54个师)和12.5个守备旅;在东线只能部署15个师,不过15个师如果在获得奥匈帝国军队配合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发起一场有限的进攻。但是这个兵力计算很快就变了。随着施利芬不断强调西线歼灭法军的必要性,越来越多的兵力将被投入到这个方向上来,到了1905年施利芬计划最终成型时,西线兵力需要投入33.5个军,而当时德军只有28个军(其中8个军还在组建中)。其在东线几乎拿不出什么军队来。

施利芬计划

在这样的兵力部署的情况下,更大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首先是,在从凡尔登到比利时边界是无法展开如此庞大的军队的。而且要想歼灭法军,德军必须集中力量到右翼,通过快速进攻绕过法军左翼,从侧后方痛击法军。那么这么一来,德军就必须要进入比利时。进入比利时也就等与破坏了比利时的中立地位。而德国恰恰也是比利时中立地位的保证国,如此一来,就将德国所有的政治和道德优势破坏掉了,坐实了侵略者的恶名。而且,比利时是大英帝国的安全底线,对比利时的侵略也肯定会将英国推向敌对一方。要知道,英国和法国虽然是协约国但并不是军事同盟,而且英国在战前对是否参战也是模棱两可。但是施利芬却以“纯军事思维”引以为傲,根本不考虑政治后果。

其次,德国和奥匈帝国是正式的盟国,盟约规定任何一方遭到俄国或者俄国支持的国家的进攻,必须以全部武装力量互相支援。但是在施利芬计划之下,不论是俄国还是法国,也不论是对方攻打的是德国还是奥地利,德军都必须首先以绝对数量的兵力攻打法国。施利芬本人也多次指出,胜利的根本在于击败法国。他根本不考虑与奥军的配合问题。而奥军总参谋长康拉德也不考虑德军的需要,满脑子想的是先打败塞尔维亚。反倒是不是正式同盟英法军方却在战前不断地协调。在一战爆发前夕,德皇威廉二世询问到:我们能不能只对俄国动员呢?他得到的答案是:对不起陛下,我们没有这样的计划。

曼施坦因计划在很大程度上继承自施利芬计划

对于二战,读者都非常熟悉了,我不再赘述细节。不同于一战爆发的偶然性和原因的复杂性,二战就是希特勒蓄意发动的侵略战争。在这样的战争中,德军需要考虑的非军事束缚是很少的。但即便如此,在战前,希特勒也能充分《凡尔赛和约》的漏洞,将德国打造成不公正条约的受害者,一步一步解除束缚。在进攻法国之前,德国也充分利用苏联与英法的互相猜忌,与苏联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瓜分波兰、划分东欧,在德国挥师西进时解除后顾之忧。

拥有俾斯麦和老毛奇这样不世出的战略大师为指引的、不断崛起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最需要外交运作的情况下抛弃了战略理性,让军事战略凌驾于大战略。而蓄意发动侵略,企图征服欧洲的德意志第三帝国,为了战争胜利却能主动利用外部环境,通过外交手段为自己赢得有利的环境。真是讽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德国天才战略家冯·施利芬
施利芬与施里芬计划
接受局部或次要损失
一战西线战场——施里芬计划VS“第17号计划”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施利芬计划
笔记:“施利芬计划”的四功与四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