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我们把“曲则全”理解为“委曲求全”的时...
当我们把“曲则全”理解为“委曲求全”的时候,一个怨妇的形象立马就呈现了出来;当我们把“枉则正”理解为“矫枉过正”的时候,一个施压外力实施无改变的意象就立马呈现了;当我们把“敝则新”理解为“破旧立新”的时候,一定会充满疑惑;当我们把“少则得,多则惑”理解为“以少博多”“欲多反少”的时候,一定会怀疑他的深刻性。

那么应该怎么理解才好?

这些词语出自《老子》,原文是: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不自视故章,不自见也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胃曲全者,几语才!诚全归之。

前几句,照本宣科地直译并不复杂:委屈反而得以保全,屈就反而得以延伸,低洼却能充盈,弊旧却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但是接着就是一句结语:“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其间有何必然联系?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注家们通常喜欢在辩证法上大费周章,对那些曲全、枉正、少多、弊新等做出一些相互转化的“辩证”注释,以为老子就是辩证主义者,所以必须以辩证思维来解读。但若以辩证的观点来看,曲的一定会成全吗?一个奴隶主强暴奴隶的妻子,奴隶看到了,他忍声吐气,能“求全”吗?不能,结果,奴隶主挖掉了他的眼睛。挣钱少的一定会挣到更多吗,富豪们一定比普通人更迷惑吗?很显然,动辄用辩证法来解释老子,是站不住脚的。辩证法在老子那里只是一个常用工具,而非主导思想。

我们经常会因文害意,结果字面上看似解得通,文脉上却失去了逻辑联系。“曲”不只有弯曲的意思,还有委婉、婉转、细小、周遍、详尽之意,“则”的本来面目是用刀在器物上刻字,引申为“法则”,榜样,还可以做动词“以…为依据”、效法,等等。当然,现代汉语多用作副词。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在字面上翻译成:细微能成全,墨绳能矫正,低洼能盈满,破旧能更新,简政能多得,繁政能失信——这样才能跟后面的“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联系在一起。

大意是说:侯王若能从小事做起,没有私欲,不敢妄为,就能成就自己的国家;若能像墨绳那样看似弯曲盘绕,却能明察曲直,国家就能走上正道;若能谦卑处下兼容并蓄,就能够取得事业的圆满成功;若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国家才能够不断的取得进步;若能少干扰百姓,就能获得天下人的用户;若是政令繁苛,就会令天下人心生迷惑。

这就是圣人执守着“一”(“无”或“无为”)作为根本法则,并以此成为天下君主的原因。

#我要上头条##老子道德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道家辩证法
“曲则全”是委屈自己就能保全吗?错了,靖康之变就是明证
《老子修经基础篇》(二十)——福祸相依
《有无相生》教学设计
轻轻松松读《老子》(十八)
野鹤读《道德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