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课堂纪律的一些思考

关于课堂纪律的一些思考

江苏省常州市同济中学      梁增红

(邮编213001;手机13815030326

一、课堂纪律一定要找班主任吗

在一次质量分析会上,几位老师在谈到自己的教学质量不好的时候,都提出一个问题:我在上课时,学生不认真听讲,所以,考试成绩不好。言下之意,乃是学生自身的原因,他们不能全神贯注、专心致志,自然学习成绩不好了,责任不在老师,而在学生。注意观察一下,我们会发现,这些老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如果班级里学生在上课时出现了课堂纪律问题,他们的做法大多是把这些学生送给班主任即了事,而自己一般是不会主动去与学生沟通、交流,以解决问题的。

不用怀疑,学生是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的,毕竟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放在教室里任由摆布的器械,所以,他们在很多时候还缺乏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上课不注意听讲,分神,溜号,作业不认真完成,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客观的,也是正常的,没有哪个学校哪个班级的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一丝不苟,不折不扣,心无旁骛。正是由于这样的客观原因,才需要老师的精心培育,耐心教诲,热心指导,恒心帮助,细心呵护。只有认识到这一点,老师才会明白我们面对的是具有可塑性的学生,才能用心把工作做好,也必须去把工作做实做细。

同时,我还要说,作为老师,在遇到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的时候,更主要的是要时常反思自己的课堂。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的?是偶尔也就罢了,如果是经常出现,那老师可要想想自己上课是不是有问题:我讲授的内容学生是否感兴趣?我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我与学生的情感上是否能随时沟通、产生共鸣?如果不能做好这些事情,那就请先别把责任推到学生身上,也许就是老师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常见一些老师,在上课时,不是耐心细致地教导,一旦学生有什么地方不令老师满意,马上就是不满、指责、批评、埋怨,语言更是刻薄尖酸,“这样的问题讲过无数遍了,你还是不会”、“我同样教其他班级,其他学生,怎么人家一学就会,而你怎么就是不开窍”,“头脑不聪明,又不注意听讲”,等等。这样的语言,可能是老师一时之怒,恨铁不成钢,但给学生心灵留下的创伤却是长久无法愈合的,学生从心底里会对老师产生抵触、敌对、害怕、畏惧的心理,感情上无法与老师亲近,当然无法专心听讲了。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很多学生在对老师进行评价的时候,这样的老师往往是不受欢迎的。

有一些老师,任教几个平行班级,喜欢拿班级与班级之间进行比较,进而厚此薄彼,认为有的班级好,有的班级差,并煞有介事地告诉学生。老师们这样比较,看上去有一定的道理,细细推敲又多有不当。本来,人与人之间就有差异,从来不可能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一样。同样,班级与班级之间也多少存在着差异,如果仅仅用成绩来衡量一个班级的好坏,显然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而且,在比较中,更多的是伤害了学生的感情,一个学校的班级之间的学生难免不互相交流,将任课老师这样的话传出去,那会造成什么影响,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果不是心中有私的话,我认为,老师不要把比较的结果随便对学生不负责任地大肆宣扬。老师如果喜欢这样做,那么我觉得至少有两点是不值得提倡的:一是任课老师只会用一种标准去衡量不同的学生和班级;二是任课老师在教学时,没有根据班级和学生的实际去灵活地教学,而是用一种教学方法去应付不同的班级和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如果适合自己的就是好学生,否则便是不好的学生。这样的老师真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了。

还有些老师,不是自己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就只顾自己教授完教学内容,其他的一概不管,如同教授一样,上完课就走人。上课出现问题,则不闻不问,下课扔给班主任了事,由班主任处理,还有理由地解释说:“我不是班主任,没有威信。”说这话的老师,我真为他感到担心,不知他在教育的征程上能走多远。一个老师只会传授知识,已经很不适应现在的形势了。一个合格的老师,在课堂上不仅仅把目光停留在知识上,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引领学生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为学生的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只能把自己的知识或者书本上的知识重复一遍的老师,势必是不能令学生信服的,因为现在的知识面越来越广,也许学生很多东西已经超越老师的视野了。学生需要的是心智的解放,个性的舒展,头脑的开化,人格的尊重。古人尚有“传道受益解惑”之说,如今等而下之,只能灌输知识,岂不是倒退?况且,老师对于自己课堂上的问题,不去解决,不能解决,自然而然就会在学生心目中失去威望,又怎能期望学生对你尊重进而聆听你的谆谆教诲?有一句话说得好,尊严来自实力。

当然,我说这些话的意思并非班主任对于班级的问题可以置之不理,放任自流,相反,我认为班主任对于班级的任何问题都应引起重视。我的意思是,如果一个班级所有的认可老师都反映班级上课有问题,那就是班风有严重问题;倘若仅是个别老师上课有问题,则需要我们老师自己去想想,是不是自己的教学出现了问题。这是需要勇气的。

 

二、课堂纪律要找家长吗

 

经常有老师在办公室里发感慨:

某某同学上课老是不专心,我要找他的家长了;

某某上课爱做小动作,我要找家长;

某某课堂作业做不好,我要找家长了;

……

这样的话,还有时会出现在一些老师跟家长交流的时候。“今天当着家长的面,我们要有个约定,如果下次上课还是这样的话,我还是要请家长来的呀。”恨不得师生双方要签订一个白纸黑字的书面协议才行。说实话,每当有老师这样跟家长说“你的孩子上课一点也不专心”时,我总是很为这些老师担心:假如家长问你,孩子不听讲,你是怎么办的?不知这些老师是否会有尴尬的感觉,换位思维,假如那位家长这样问我,我一定羞得无地自容!因为,孩子到学校来就是接受教育的,孩子就是交给老师来教育的,课堂是老师和学生活动的主阵地,也是老师发挥自己作用的最重要的空间。如果一个老师连这块自己的责任田尚且无法耕耘好,那么,是不是一位合格的老师真要打个问号了。

不可否认,说这番话的老师是有很强的责任心的。客观上说,要找学生家长,往往都是那些问题学生出现问题,老师感到非常严重时才迫不得已做出的举措。我们请家长的目的本来是为了解决问题的,而不是以告状为目的。当家长来到学校,即使你不说,家长也会猜测到一定是孩子在学校惹祸,都会小心地陪着笑脸地问老师:孩子又给老师添什么麻烦了?家长此时心中一定是非常痛苦,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一个优秀的学生,谁不希望老师请家长是为了来领奖而不是来受气,而事实上却不可能这样乐观。

我们希望通过家长的配合来解决问题,这个出发点自然不错。但是,我觉得出现这些问题,找家长似乎不是最好的办法,所以要慎之又慎。诚然,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所有的教育理论都有这样的共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位一体,才能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然而,教育毕竟还是有明确的分工的,三者之间各有侧重。比如,学生在家里,那么毫无疑问家长就负有主要的责任;同样,学生在学校里,那么老师就应该负有主要责任。当然,我决不反对三者之间的相互配合。而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我觉得当是老师来解决。因为家长既然把孩子送到老师的手里,就好像一个接力棒从家庭传递到了学校。诸如,学生不专心听讲,爱做小动作,不完成课堂作业,等等,这都是老师职责范围内的事情,甚至说这些都是老师应该作好的事情,而学生却未能做好,那么要找原因的话,恐怕还是要找老师自己的原因。老师需要反思的是,学生不专心,是否是由于我的课上得索然无味?学生上课爱做小动作,是否是老师对他的关注不够,抑或你所讲的内容他已经懂了或者是完全不懂?学生作业没有完成是否由于你所讲的内容,学生根本就不懂,题目根本就不会做?如果确信自己的教育教学没有问题,那么,我们又是如何去帮助学生的?

退一万步讲,即使你找家长又能达到什么效果呢?至少有这样的负面效应:一是学生对你不信任;二是家长对你不信任。这里还有一个最让老师头疼的问题:假如该生家长的素质本身就不高,我们怎么办?记得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孩子的父亲,夫妻离异后,将孩子扔给了70多岁的祖父母,自己又再婚生子,对前妻所生的孩子根本就不想管,对老师的一再请求协助教育总是推脱。有一次,他好不容易到学校来,不但没有很好地反省由于自己的原因给孩子教育造成的重创,反而大言不惭地说自己在读书时的种种劣迹,并毫无愧色地说出自己就曾因劣迹斑斑,在初二时就被学校开除的事情。其孩子的学习与品行可以想象。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离婚率也在逐渐提高,类似的家庭已经不在少数,这就给我们的教育带来许多棘手的问题。对此,我们当然不能去消极地抱怨社会问题,因为那是我们所无法解决的。我们更不能因孩子的家长的素质低下而放任对孩子的管教。我甚至认为,对于这样家庭背景的学生,我们是不能依赖家长的,说不定他们的言行举止还会对学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除了要对孩子倍加关爱,让他们能够从老师和班集体中享受到家庭无法拥有的温暖外,更多地是要培养他们正确的是非善恶观,自觉地抵制那些不健康的东西,树立重新做人的信心,与一切不良行为和思想斗争的勇气。寄希望于改变家长后再改变学生,对于我们大多数老师而言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但我知道这样一句话:改变不了大环境,我们可以改变小环境;改变不了别人,我们不妨改变自己。我的观点可能有些过激,我认为,如果老师连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还要找家长,那是一种无能的表现,无非是向家长表明:你的孩子我没有办法了,你看着办吧!所以,如果我的课堂存在什么问题,那我首先要找自身的存在问题,而不是把问题推给家长。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师如同医生,医生是不可能选择和埋怨病人的:“你怎么生出这样的怪病?你的病是治不好的,你已毫无希望了……”可以想象,这样的医生就连一天也无法在医院里待下去!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在我们这些教师当中,不也有一些人,每天都在让儿童感觉到,甚至有时直接对他说,他是一个毫无希望的人吗?这是不能容许的。我们必须神圣地爱护自己的职业荣誉,高高举起人道主义的旗帜。医生能够长年地治疗一个病人。他也许比我们教师有更多的理由作出悲观的结论,但是他相信科学的巨大力量,相信病人本身的精神力量。教育学的人道主义就在于,要使一个在绝大多数儿童来说能够胜任而偏偏在他来说不能胜任的儿童,不要感到自己是一个不够格的人,要使他体验到一种人类最崇高的乐趣——认识的乐趣、智力劳动的乐趣、创造的乐趣。” 我曾见有的老师在与家长谈话时,从来就没有提到学生的长处,结果,随着班主任请家长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家长也变得厌烦起来,对老师的要求爱理不理,最后,该家长就直截了当地对班主任说:老师呀,这个孩子我也没办法了,你爱怎样就怎样吧,反正我们也没指望他成才。这样的结局,恐怕是谁都不愿看到的。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作为教师,我们有没有时常地扪心自问:我做了什么?做得怎样?我的教育教学中是否存在失误?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何等的涵养、雅量、气度、胸怀,以及对教育事业何等的热爱!很多老师接到一个新班级时,常常是信心百倍,踌躇满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种种不是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一些问题学生总是反反复复地惹麻烦时,老师们便会口出怨言。要知道,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可能正是由于老师一时的按捺不住,导致前面的努力付之东流,前功尽弃。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想,还是别急着去怨学生,应该要吾日三省吾身,认真地反思自己:当学生违纪时,我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教育方法;当学生上你的课打瞌睡时,是否由于我的课上得不好;当学生未完成作业时,是否由于上课未听懂根本就不会做……通过反思,我们至少可以在学校这方面给学生得到弥补、矫正,减小由于教育教学失误而产生新的差生的可能性。这一点对于教师而言,需要一定的勇气。然而,一个可悲的事实是,极少有老师站出来勇敢地承认做错了什么。我不知道,是我们不愿意面对自己的那份责任,还是压根我们就不知道自己应有那份责任。如果是前者,说明我们对职业准则的放弃;如果是后者,那就不再仅仅是一个教育教学问题。要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这种敢于认识自己、反躬自省的勇气恐怕是必不可少的。当你有勇气直面自己时,你才会发现,其实自己还做得很不够。人们常说,换位思考,理解万岁。你不妨再设身处地站在学生和家长的角度,时常这样思考: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假想一下:如果你是学生,总是在老师的“怒骂与埋怨声中成长”,敢怒不敢言,你的心里是何滋味;如果你成了一位学生家长,当你的孩子在学校里“风声雨声埋怨声声声入耳”时,你又会怨谁?

 

三、课堂纪律该由班干部负责吗

 

眼下流行的量化管理在校园里大行其道,数字化的评比已经渗透到课堂教学、常规检查的方方面面,校园里带红袖章的人越来越多,行政领导,值日教师,巡逻学生,他们都带着一个目的——扣分。最为可笑的是,有的学校竟然让任课老师给课堂纪律打分,倘若上课时班级秩序不好,就扣该班的常规分数,却不要求教师去检讨反思自己的组织管理方面的欠缺与失误,简直是本末倒置。长此以往,一些弊病就显露出来:一些不负责任的老师,尤其是非班主任、非考试学科的老师,根本就不去考虑如何钻研如何让自己的教学贴近学生,锤炼教育教学基本功,出了问题随手抛给班主任,甚至还责怪学生。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拿分数吓人,言下之意就是,你们不好好听我上课,我就扣你们班的分数!如果说要打分的话,我倒觉得,应该把这个评判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来给任课老师打分才是正确的!还有的班主任上行下效,在班上让班干也以记分的形式来测评同学的操行,某某上课讲话,一次扣1分,某某课间大声喧嚷扣2分,结果害得班干没心思学习,只顾着扣你扣他的分数。

我想,太多、太明显的监督气氛使人有不受尊重的不悦之感,不利于教育、教学的进行。而且,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才会有个性潜能的释放和人的充分自由的发展,靠火药味儿很浓的管、卡、压是培养不出现代人才的。学生们在这种被看管、被监督的环境下,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人人自危,师生之间感情冷漠就不足为怪了,如此训练出来的学生除了听话以外,还有什么个性可言?当务之急是彻底改变这种除了形式尚存的面目可憎的制度,改变满脸旧社会,五官错位,紧急集合;冰冷的心,冰棍的脸,古板的眼的毫无人情味的现状,让班级管理制度深入人心,变他律为自律。建立符合本校本班特色的充满人文关怀的管理模式,用那些以精神引导和价值取向为特征的管理理念来共建师生发展的新家园。李镇西老师就曾做过这方面的探索。四川乐山一中初841)班开学之初,他首先不是向全班同学宣布那一成不变的班规校纪,而是把班级命名为未来班,创立了班徽、班旗、班歌,引导学生畅想班级建设的美好未来,以及自己作为班级的一员,将如何在这一大家庭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为之做出自己的努力。这一教育浪漫主义杰作,至今仍是他最珍爱的教育诗篇。他的这一做法,用时下的说法就是着眼于学生的将来三十年,而不是眼前的三年。学生走进这一集体,首先不是想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行,处处有红灯,处处有高压线,而是我怎样才能获得最大可能的进步。据此,我们认为:少一点强制,多一点尊重;少一点疑虑,多一点信任;少一点不准,多一点自由,定然会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定然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影响老师的教育效果。

 

四、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纪律?

 

在教育实践中,一些年轻的班主任往往比较懊恼。原因是他们班的学生一般都会非常活跃,充满青春朝气,就如同班主任自己一样,年轻,有活力,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上课时学生往往抢着举手回答问题,有的老师的问题还没有说完整,学生就举手。或者是一个问题抛出,有的学生不待老师点名就争先恐后地站出来。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我与这些年轻班主任搭班的时候,对学生在课堂上这种表现感到比较高兴,因为这正是我所期望的课堂。可是,同样任教该班的其他一些老教师却很不以为然,喜欢在班主任面前指责班级学生的“浮躁”、“课堂纪律不好”,要那位班主任教育教育。他们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就应该是老老实实地坐着,亦步亦趋地听老师慢慢道来,做做笔记,等老师发话才能讲话,保持安静才是课堂应有的氛围。诚然,老教师们的观念有他们的道理,或许,多少年来,他们就是这样延续下来的,甚至被定格为屡试不爽的经验之谈。我也不否认,必要的课堂纪律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有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而且,我既希望学生踊跃地举手发言,更欣赏学生经过思考后的回答,因为这样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对老教师的质疑却不敢苟同。
   
在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的课堂纪律的好坏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然而,这一做法与新课程倡导的“课堂应给予学生选择与自由的的空间”产生极大的冲撞。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纪律?这几乎成为所有教师面临的问题。
   
专家指出,学校需要有一定的纪律,学生也需要有一定的纪律约束,但过分强调纪律,必然会扼杀学生生动的个性和活泼的天性,必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能力。应该意识到,我们过多地强调抓纪律、抓规范,而忽略了关注个体享受学习的过程。能不能给学生一个比较自由的空间?能不能给学生一点言行的灵活性和自主权?也就是给共舞之外的独舞一点精彩回旋的自由空间?是不是有了安静的课堂,就意味着有了一堂好课。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个性的飞扬,思维的活跃,深刻的思考,智慧的启迪。
   
只要学生在思考和体验,必然伴有丰富的情感、情绪的变化和丰富的语言动作,甚至会不由自主地站起来跳跃,如果教师把这看作妨碍教学,以纪律为名,去强行抑制,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就会受到压抑,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能让孩子体验感悟的场所,是还孩子身心完全放松的课堂。
   
由此可见,在课堂上,我们可以为孩子创造这样的情境,学生可以两手自由摆放,两脚可以随便活动,而且可以离开座位与同学讨论,还可以找老师请教,没有喧闹声,但是他们有激烈的讨论声,有时还伴随着表达喜悦、遗憾、或沮丧的动作和声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与学生之间的故事
九年级一班班主任工作总结 九年级一班班主任工作总结
用班级文化管理班级,用爱心陪伴学生成长
“宁阳县百佳德育案例”
学生管理技巧
有的教师课堂乱哄哄,这样上下去课堂效率低,影响孩子,难道这不是一种精神折磨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