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时候,不让座亦是一种美德
2014年07月23日 20:08:04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陈祖召
7月20日,“新浪新闻”刊载了《老太公交上让座给17岁孙子 要求别人给自己让座》一文。从内容上看,该文反映的是一件关于是否应该让座这样的不起眼的小事,和马航MH17坠机以及以色列攻击加沙这样的国际大事比起来,该事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在互联网已经使全球成为“地球村”的今天,该件小事引起了无数网民的关注和辩论,由于事情本身所具有的普遍性,对应当让座与否的讨论便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在此事中王丹丹同学究竟该不该让座呢?王同学如果宽宏大量,在听了老人的抱怨后,能够忍受委屈,主动为老人让座,无疑是值得称赞的,但是我们不能苛求王同学这样做。因此,窃以为王同学可以不让座。但不让座的理由并非如王同学所言“你怎么不让你孙子让座?”老太太的孙子不让座,表明其道德修养欠佳,但不能成为王同学不让座的理由。我们不能因为别人没有做好事,而自己也不去做好事,不良行为如果大家竞相效仿,社会的风气会好起来吗?看见别人不作为,自己跟着不作为,说到底是一种怕吃亏、心理不平衡的表现。作为一名大学生,不应具有怕吃亏的心理,俗话说“吃亏是福”,从自己方面考虑,确实牺牲了一些利益,但是由此增进了他人和社会的福利,一方面体现了大学生的风貌,另一方面又为社会做出了奉献,总体而言是值得的。既然如此,那为何王同学又可以不让座呢?原因在于老太太的强求与抱怨。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讥诮的言语和淡漠的表情,传递给别人不友善的信号,还冀望他人提供帮助吗?王同学上车买票,从而享有坐座位的权利,而当她坐上座位后,她具有该座位的使用权,这是毋容置疑的。老太太爱孙心切,愿意自己站着,属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是她心安理得的要求他人为她让位,却是令人费解。她心安理得的底气何在?别人凭啥一定要让座位给她呢?不错,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但是老太太打着“尊老爱幼”的旗号以挟制他人为其让座,合理吗?道德的践履贵在良知与自觉,一个人不能在自己作为受益方的前提下要求他人践行美德。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太太如果想获得尊重并达到别人让座的目的,唯有以尊重他人为前提,尽管他人只是后生晚辈。老太太之所以强要别人向她奉献爱心,在于一种非自觉的特权心理作怪。她的特权诉求在于以年龄作为凭依,认为自己年老,别人理应让座与她。生活中的特权诉求还有其他种种表现,例如,有钱者会因其财富显赫,要求享有特权;有权者会因其地位尊贵,要求享有特权;有病者会因其身体虚弱,要求享有特权,等等。但是特权的享有并没有法律上的支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使从道德角度而言,上述种种特权诉求并不一定会得到支持。联系近年来因让座问题引起的诸多纠纷,不妨可以说:让座是一种美德,有时候,不让座亦是一种美德。
首先,不让座并不代表失德或无德。让座是一种风度,而不让座是本分。不让座是无涉道德的行为,本身并不是失德或无德。失德或无德都是指做了与社会价值取向相悖的事情,而无涉道德之行为指的是没有做与社会价值取向相一致的行为,或所作所为不关乎道德评价,可见两者不是一个概念。在公交上,乘客并非有必须让座的义务,例如,乘客可能自己也有疾病。让座与否需要视情况而定,不可一概而论。一般情况下,某人不让座称不上无德或失德,他仅仅是没有去做一件让自己的行为称得上“道德”的事,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做了不道德或缺德的事。
其次,从权利保障角度而言,有时不让座亦无可厚非。当今时代,国人法治意识不断得到增进。我们在维护自己权利的同时,也要懂得尊重他人的权利。如果他人的基本权利无法得到保障,我们自己的基本权利也是难以得到保障的。如果妄图以一句廉价的道德恭维来交换对方本应享有的权利,不正是赤裸裸的自私自利的表现吗?所以,坐座者的座位使用权是不受侵犯的,不能强制他履行高层次的道德义务。要想使一个人让出他的座位,只能建基于他本人自愿放弃权利!
再次,对强言索要甚至动粗打人者完全可以不让。座位的占有者,拥有座位的使用权。如果因他没有让座的表示,而对他恶言相向,甚至拳脚相加,那座位就更不可能、也不应该让出去了。假如我是坐座者,那么对方的语言辱骂会侵犯我的人格尊严,他的拳脚交加会损害我的人身安全,那么在此情况下,我作为一个人格独立和有着自卫能力的人,绝不可让座。倘若我在语言暴力和行为暴力的凌辱下让座,无疑是怯懦和软弱的,但是怯懦和软弱不正是自己也鄙视的吗?我没有理由去做一个自我鄙视的人,所以,我不仅不会让座,而且要勇敢地面对眼前的嚣张霸道者。在此情况下,即面对暴戾和野蛮的情况下,你的不让座就是你的强大,因为你的强大,你将获得自尊并获得其他乘客的尊重。所以,在此条件下,坚决不让座,是抗拒侮辱、捍卫尊严的表现;是不畏强权、伸张正义的表现,是威武不能屈从而显现大丈夫气概的表现,在此意义上,不让座无疑是一种美德!
让座,在我们国家是传统的美德。每个人在儿童时代就受到尊老爱幼、谦让师长的教育,绝大多数人都能够在公交上给老、幼、病、孕等特殊乘客让座,并因此而受到对方的感激。但是,有时候,乘客由于自己的身体状况,也有不便让座的苦衷。后上车者,无论是老者、弱者、病者、残者,如果没有人给自己让座而自己确实需要座位,那么可以向乘客温语相求、说明原因,乘客一般会理解并让座给他的。相反,不以语言良好地沟通,反以自身的各种特殊性胁迫他人,强行索要座位,甚至拳脚相加,如此一来,不仅不能保证达到自己的目的,反而有可能给自己带来羞辱。孔子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面对索要座位者出格的“怨”的时候,断然抗拒侮辱,捍卫人格尊严,并对其霸道嚣张的气焰进行回击,体现的正是一个人的勇敢、自尊,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品质和精神,这些不正是属于美德的范畴吗?所以说,有时候,不让座亦是一种美德,它同样可以起到传递正能量、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学院经济与政治学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铁座位:让是美德,不让是权利
女子孕相不显坐座遭打 老人岂能如此倚老卖老
博客评论:“让座”美德是必须的义务?
“老人让座”无人才敢坐,是尴尬还是欣慰?
让座这件事,社会学怎么看?
“坐自己位置还有错吗?”能够惊醒多少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