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师大王蔷: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上篇)


本文约4600字,阅读需8分钟

01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什么?

(1)我国跨学科主题学习提出的背景

其实教育部在2014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的文件中,就提出了跨学科的概念。

(四)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各地要组织开展育人思想和方法研讨活动,将教育教学的行为统一到育人目标上来。要在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当时,我们还没有研制核心素养的框架。直到教育部在2017年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目标,而后在2022年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及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如何加强实践后,才得以把2014年发布的《意见》落到实处。

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有两个要点提到这个问题:

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加强综合课程建设,完善综合课程科目设置,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

我们都知道,课程育人的实现不能只靠一个学科,各个学科需要协同育人,而跨学科主题学习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路径。而实现跨学科主题学习就需要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对实践的倡导。

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

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学习,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优化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式与路径,推进工程与技术实践。积极探索新技术背景下学习环境与方式的变革。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提出了“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学创结合”的教学实践理念。

(二)国际“跨学科”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在国际上,跨学科思想自20世纪20年代起就开始受到关注。美国兴起进步主义运动,在杜威教育哲学的影响下,出现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师即工坊”等思想主张,以实现以儿童为中心、联系现实生活的“整体学习”(胡庆芳,2020)。我们现在的课程不再局限于过去长期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碎片化的教学,而展现出对整体性和整合性的强调,也是现在推进核心素养、实施学科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路径。

1926年,哥伦比亚大学伍德沃斯教授最早提出“跨学科”一词。他认为,“跨学科”是超越一个已知学科的边界而进行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实践活动。

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跨学科的理念开启了大范围的探索性实践。

为在科学教育中进行跨学科整合,美国诞生STS运动(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相融合),强调运用科学知识和实践技术方法以解决现实问题(蔡铁权,2002)。随后,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课程兴起,进而又延伸出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和STREAM(科学、技术、阅读、工程、艺术、数学)课程(胡庆芳,2020)。

到了21世纪,跨学科的思想和主张愈加受到重视。2012年,德国开始强调跨学科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围绕一个中心主题,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设计和实施教学。2014年12月,芬兰发布《2014国家基础教育核心课程标准》,大力推行以“现象教学”为依托的主题教学,鼓励学校教师就聚焦的“现象”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视角进行解读,也就是从现实、实践出发,整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实现“整体学习”(焦玲玲,焦炜,2022)。整体学习不是老师把知识整合起来交给学生,而是指导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基于问题的解决去整合各个学科的知识。这也是21世纪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路径。

(三)什么是跨学科主题学习?

什么是跨学科主题学习?

跨学科和主题,是两个关键词。跨学科(transdisciplinary)指的是课程之间的“跨”,课程之间用主题(thematic)去连结。跨学科主题学习其实就是立足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将这种关联拓展到社会生活中,围绕着特定主题,即社会实践中面临的主题或者问题,整合学生的知识、经验进行教学设计。相对于传统“分科学习”而言,跨学主题学习是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方法、观念,综合解决主题聚焦的问题的教学理念。(李俊堂,2022;王少峰,2022)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不是反对学科学习?

这个问题我觉得需要特别澄清,跨学科主题学习并不是反对或者放弃学科学习。恰恰相反,跨学科主题学习是立足于某一学科,在扎实的学科学习基础上,以主题为中心来整合相关学科知识,实施综合性学习,最终使学科学习与跨学科学习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所以,不论是哪一个学科,它的跨学科主题学习都是以本学科的学习作为基础的。

(四)什么是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

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明确提出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体现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则是教学提示部分中“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概念。实际上“综合实践活动”即是跨学科主题学习于英语学科中的体现。

为什么在英语学科没有提“跨学科主题学习”?从课程性质出发,英语课程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融合的课程。英语学科本身是通过人文和科学知识实现育人,英语作为一个中介工具实现人文教育。英语学科本质上就是一个跨学科的学科,而不是一个只学习英语学科本体知识的学科。英语学科的学习,要运用英语这个工具去学习英语背后所承载的主题,而主题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

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中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下,列出了很多主题群和子主题,这些主题群和子主题全部都是跨学科的内容。因此,可以说,英语学科本质上就是一个跨学科的学科。其中,文化知识部分,包含大量国内外体育、文学、艺术等方方面面的自然和科学等中外优秀人文科学知识,而不仅仅是文化习俗和礼仪差异。英语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和核心素养,无一不反映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因此,不用“跨学科主题学习”而用“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这个词,也可以充分反映英语学科的本质。

英语学科有独特的跨学科学习特点。由于英语不是母语教学,而是外语教学。学生的外语水平和知识远远滞后于他的认知,学生可能已经有一定的知识,但是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语言学习的实践活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跨学科并不是跨得越多/深越好,而是一定要在学生已有的语言基础知识之上实现跨学科的学习。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综合”和“实践”两个词突出体现了英语跨学科的特点,即“综合性的学习” “大量的实践”。

基于此,如何教授英语学科?如何开展英语的综合实践活动?亟需   我们重新思考和定义:

第一,要基于英语学科立场,以英语课程内容为依托,整合其他学科的课程内容、方法和思维方式,通过学科有机融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

第二,通过整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新的认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通过对知识的整合、运用和不断建构的过程产生新的知识。新产生的知识本身就是跨学科的知识。

第三,以主题为核心和纽带,统领、整合多学科内容,主题为跨学科学习提供语境,使多个学科围绕主题有机融合,形成系统化的认知,实现深度学习。

(五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特点

素养导向:

想要培养学生什么素养,就必须为学生设计能够运用到这种素养的活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程规划具有鲜明的育人导向,强调素养立意,整合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运用所学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体现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实现知行合一。

资源整合:

具体体现为语言学习内容、多学科知识、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学习环境等的多重整合。

情境真实: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本身就体现了教育即生活的理念,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学习的过程和生活意义。它强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际和发展需求为核心,强调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驱动:

强调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要自始至终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为目的,并以此贯穿,逻辑清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新的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现实问题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导向,解决问题是学习的直接目的。

学生主体:

强调学习过程是一个由学生主体参与的建构和探究的过程,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建构新知识、新方法的过程。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从而激发出内在学习动机和持续投入学习、付出努力的意愿。

合作探究:

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再是学生基于个体已有知识和经验的简单应用或复述,而是师生以已有经验和知识为基础,通过共同合作,开展对主题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探究,进而发现问题、获得知识、掌握方法、发展技能、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

迁移创新: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关键在于迁移与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跨学科主题学习中的问题往往具有开放性,即问题的解决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学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综合多学科知识和方法,探索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结果可视: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成果可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如班级同学合作制作的图画书、生活计划、海报等,此类成果往往是真实可视的。此外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成果也可以体现在学生认知的改变上,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体现出来。

02

为什么要做跨学科主题学习?

(一)满足社会发展要求

当今世界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学生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无法单纯基于某一学科的知识来解决。换句话说,现代社会所需的人才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专才”,人才培养要向跨学科迈进(崔春华,2022)。

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创设真实的、生活化的问题情境,需要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多种的方法打破学科的壁垒。真实生活中的问题都不是靠单个学科知识可解决的,需要运用跨学科的知识来解决。跨学科主题学习可以避免不同学科知识的无效联系或生硬拼接,为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也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在英语学科中,只要是围绕着主题的学习,其实就是跨学科学习。

(二)推进教学方式变革

我们现在到各地去听老师说课,非常重视和强调的就是教师怎么在课堂上“放手”。放手说起来也容易,但真正做起来相当不容易。老师要从长期习惯的这种由自己来控制课堂的教学方式走向放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跨学科实践活动则是实现“放手”的路径之一:

在传统教育和教学中,各学科是相互独立、互不联系的,不利于学科间知识的流动和融合。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够让学习融入真实世界,回归学生生活。跨学科主题学习通过“激活”学生的知识,促进课堂教学从以知识学习为主线向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主线转变。

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不再是以学习知识为目标,而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教师无法通过“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实现这一目标,课堂实践的主体转变为学生,教学方式转变为实践和探究。

(三)引导学习方式变革

虽然灌输式教学方法和理念已经被摒弃多年,但事实上,很多教师仍然会不自觉地进行大量课堂讲授,并未能关注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并思考了所学内容,更谈不上迁移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跨学科主题学习就是探讨一种能够帮助学生真正形成课程理解、深入思考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教学路径。这不仅可以促进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同时还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果老师不改变教学方式,那么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没有办法发生变革的;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如果不发生变革,那课程改革始终会停留在口号的层面。

中小学老师参考》是由产学研媒联合发起成立的教育领域新媒体,专注于基础教育领域,聚焦新课标、新教材、新课程方向,为中小学老师群体提供最前沿的信息与知识,引领大家关注最新的教与学模式,让改变从课堂发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主题课程
跨学科‖小学英语跨学科优秀课题案例分享
日常小学英语教学中该如何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
《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领导力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新课标解读 | 郭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解读
关注过程:基于自然学习模式的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