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析 |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系列之《韩熙载夜宴图》(附超高清资源)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顾闳中唯一一幅传世名作,其宋摹本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画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和地位,徐邦达对它评价颇高:「笔法挺秀,设色古丽,人物面相渲染精工,已达到写真机巧的高度水平。」张大千也曾为其暂缓购房,转而用五百两黄金购买此画。
 
关于此画的背景和内容,在前篇「趣看篇」中已有所交代,今天,小编将带大家从其他角度,来看看它的构图特点,以及它是如何描画主人公的。
以屏风床榻作为分界

此画作为手卷画,当它打开在观者面前的时候,难免会令人摸不着头脑,因为画上共描绘了46个人,其中女子21人,男子25人,并有多人重复出现,观者一时间会分不清谁是谁,还会疑问为什么同一个人又出现在另一个位置,等等。

其实,按照画家顾闳中的意思,他是在同一个平面空间上,展现了五段在不同时间发生的宴会场面。小编大胆猜想,这种打破时间概念,将场景同时显现的做法,和南唐后主李煜脱不了干系,毕竟,他要求顾闳中如实记录、反映韩熙载的表现,而呈现结果的最佳方式,估计就是保证实时性和全面性了。当然,为了让观者有所区分,画家肯定会在画面上有所设计。

这种设计并不隐蔽,听乐、观舞、歇息、清吹、送别这五段,基本上都用大型屏风作为间隔,这使整个画面「隔而不离」,气脉相连。

宋摹本 五代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局部 

第一和第二段之间的屏风

在第一段听乐和第二段观舞之间,画家用一个大座屏作为分界,屏上绘山水,这个屏风同时也是这段的焦点人物——正在弹奏琵琶的李姬的背景。而主人公韩熙载盘腿而坐的榻,三面围屏,屏上仍然绘有山水。

宋摹本 五代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故宫博物院藏

第一段中的榻和床

细心的观者一定发现了,画面最开端凌乱散着红色被子的床上,依然有一面绘有山水小景的围屏。但是,公共场合为何能出现卧房中才会放置的床呢?其实这是一种「虚拟」,在横斜之间暗示墙的存在,不过画家有意为之,似乎是在强调韩熙载的生活风流荒淫。

宋摹本 五代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故宫博物院藏 

第三和第四段之间的榻和床

在第三段歇息和第四段清吹之间,画家将高大的三扇屏风又围在一张三围屏风榻的外部,同时,榻旁边依然安排了一张山水围屏的华丽的床。

宋摹本 五代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故宫博物院藏 

第四和第五段之间的屏风

最后两段,一侍女和一男性客人正隔着大座屏交谈沟通,这让画面浑然一体,保持了连贯性。

扩展
《韩熙载夜宴图》是表现屏风数量和种类最多的作品之一。在顾闳中同时代的另一位画家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中,出现了另一种风格的屏风。因为此图的屏风里面还有一个小屏风,故人们称此画为「重屏」图。

宋摹本 五代 周文矩 重屏会棋图 故宫博物院藏 
绢本设色 纵40.3厘米 横70.5厘米

《重屏会棋图》描绘的是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景遂、景逿、景达会棋的情景。不过,比起四人围坐下棋的前景,观者的目光总是会不自觉地聚焦于李璟身后的屏风。

宋摹本 五代 周文矩 重屏会棋图 故宫博物院藏 

李璟身后的大屏风

画家把大屏风上的场景描绘得非常精细。大屏风是按照白居易的《偶眠》所作,右下方卧躺着的是白居易,身后的妻子手中托着刚被摘下的乌帽。

白居易 《偶眠》
放杯书案上,枕臂火炉前。
老爱寻思事,慵多取次眠。
妻教卸乌帽,婢与展青毡。
便是屏风样,何劳画古贤。

榻两侧各有一名侍女在铺床,而左侧亦有一名侍女抱着被褥而来。

再看床铺的背后,有一小屏风,其上绘有三幅山水画,它们把空间推远,营造了纵深感,形成了更深的三维空间,也呼应了大屏风里白居易寄情山水的心境。

宋摹本 五代 周文矩 重屏会棋图 故宫博物院藏 

大屏风里的小屏风

们再回头来看画面前景,前景是一种横向的、线性的呈现方式。画面左侧放置一壶,周围有几支箭散乱地被扔在了榻上,应是画中人此前在玩投壶游戏的表示,这是过去发生的事;画面正中,四人围坐下棋,这是当下发生的事;而画面右侧一食盒放在长条桌案上,小童侍立一旁,像是在等四人结束对弈,这预示着将来会发生的事。
不足一米长的短方形前景中,隐含了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段的事,不得不说周文矩非常善于用器物来拓展隐藏的情节,并借此打破单一叙事的模式。

如果周文矩在前景中运用了这种手法,那在后面的屏风里,他是否也会运用这一手法呢?

我们看到,屏风内依然蕴含着一条时间线,也是过去(看书)-现在(脱帽休息)-将来(床铺好后接着休息)的顺序,不过,如果具象表达这条时间线,那么它恰好和前景中的时间线形成90°,是纵向的,另外,这条时间线的延伸方向还和观者的视线方向是重合的,最终的落脚点都是那幅山水小屏风。

可以说,顾闳中和周文矩都是利用器物,特别是利用屏风的高手,前者巧妙地利用屏风作为时间叙事的分界,使不同时段发生的事,连贯又清晰地呈现于同一画面上;而后者则新颖地利用屏风来延展狭窄的空间,这里指的,不只是视觉上的纵深感,更是把隐含的情节「藏」在器物中,使人产生联想,实现画家在尺幅之内多重叙事的目的。
据说周文矩也和顾闳中一样,被后主李煜派去窥探韩熙载的夜宴生活,不过他的韩熙载夜宴图并没有流传下来,不然,今人还可以好好比较一番,这两位运用器物和屏风的高手,在同一个主题上会有怎样不同的表达。
以对比衬托主人公内心

乍一看,《韩熙载夜宴图》似乎无处不在表现主人公韩熙载耽于酒色、风流无度的喜好和生活状态,但如果观者仔细去看韩熙载,就能发现其中的矛盾之处。

不论是听曲、击鼓、濯手的韩熙载,还是袒胸露腹、挥手送客的韩熙载,在高帽之下,他似乎总是皱着眉头,目光若有所思,并不开心。周遭的笙歌燕舞并没有影响到他,反而反衬出他的哀愁和苦闷。

也许他在担心自己的一系列表现是否能让后主李煜放下戒心,也许他在想自己是否能「自污避相」,也许他在为南唐的将来发愁,又也许,画家顾闳中看出了韩熙载的内心,想要提醒李煜,又或者,顾闳中对韩熙载的遭遇心有戚戚,他也对风雨飘摇的南唐有着深深的担忧,因此,把自己的情绪加诸于韩熙载这个人物之中……诸种猜测,都已无处验证,只能成为今人热烈探讨的画中之谜。

不论韩熙载是否故意做戏,不可否认的是,他此生壮志未酬,满腹才华无用武之地。与他齐名的南唐文士徐铉这样评价过韩熙载:「以熙载学问精赡,辞气亮直。本以通识,济之奇文。」可见,韩熙载的才华和能力是得到公认的。而后主李煜虽然在即位之初疑心和戒心颇重,但仍然很赏识韩熙载的才能,不仅经常赏赐韩熙载,还想拜其为相,但又为他的生活作风而感到痛心。这也产生了此图来源的另一种说法,即李煜听闻韩熙载日夜放纵,很生气,又不想当面指责,遂派画家暗中记录韩熙载的荒诞生活,后又将画赐予韩熙载,想要令其自愧。不过,韩熙载早已心灰意冷、无心政治,更谈不上做宰相了。他死后,李煜十分痛惜,追赐其为左仆射、同平章事(宰相)。

乾隆曾评《韩熙载夜宴图》「绘事特精妙」,其实,它之所以如此令人念念不忘,除了画工精湛、设色雅丽、构图别致之外,更是因为它有许多有趣的「未解之谜」,仍等待着人们去历史中寻求答案。


参考资料

[1]毕晓慧 浅析中国工笔画图像叙事特征——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例

[2]宋岫音 《重屏会棋图》的空间再探讨

[3]其他网络资料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屏中南唐,棋中局(上)作者:观复博物馆大风号1月前  1  704
《韩熙载夜宴图》详解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 ·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宋摹本)
曲终人不见
《韩熙载夜宴图》的迷与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