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业绩”“素养”是根治教育评优之弊的良药
阚兆成2016-04-1706:24:49

近日,北京十一中学校长李希贵《教师的业绩在哪里?》一文在网上广泛传播,李校长用“业绩”和“素养”两个概念,揭示出“教师真正的业绩到底在哪里?”的重大问题,也解开了有些“名师”名不副实的疑惑,同时,反映出评优标准将“业绩”与“素养”混为一谈的谬误。

长期以来,教育领域在评优树先、职称评聘、晋职晋级等方面的意见最为集中,批评指责声音不绝于耳。 上上下下都是采用滚雪球式的评价方式,即让教师把一定时期内的各种荣誉统统上交,然后根据证书的类别、级别、含金量分别计分,分数高者当选。

《教师的业绩在哪里?》一文中写道,学校里经常会遇到两种不同的老师,一种是“老黄牛式”的老师,不太在意个人的名利得失、不喜欢显山露水,每到评先进、晋职称,尽管有很突出的教学业绩,也有很高的民意,但常常因为科研成绩考核的“瘸腿”而丧失机会。另一种老师则擅长兼顾各方,教学工作业绩尽管不很突出,但也说得过去,同时又特别注意研究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评先晋职的政策要求,论文撰写、课题研究“踩”的点又多又准,每到评先晋职,一旦汇总出分数,他们常常名列前茅甚至独占鳌头。这就是学校评优树先的真实写照。

滚雪球式评选的最大的弊端是,让荣誉多的教师兹生惰性,当一个教师的荣誉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用再努力了,证书摞证书,他的荣誉雪球会越滚越大。长此以往,很是伤害那些埋头苦干者的积极性。评出来的是失望而不是希望,是怨气而不是正气,是泄劲而不是鼓劲,这样的评选只能走向良好愿望的反面。近几年,大家普遍诟病的评优现象症结就在于此。

评优标准应该主要指向“业绩”,而我们更多的指向了“素养”,“素养”不是不重要,产生不了“业绩”的“素养”是没用的。一位教师的全部使命就是教书育人,他的业绩理应由他的学生来体现。只有学生的成长,包括德智体美的全部增值,才能称之为教师的业绩,舍此无他。而开设公开课、发表文章、著书立说当然也是我们十分看重的事情,因为这些可能会影响着一位教师的未来素质,但无论如何,这些都不能算做今日之业绩,更不能将这些项目的得分与教师真正的业绩,也就是学生身上的成长简单地加在一起。

制定符合实际的评优标准真的很难吗?李希贵校长用“业绩”和“素养”两个概念就讲的清清楚楚,各种评优标准再不修订,就不是不能而是不为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节前谈评优 能让老师更有“辛福感”吗?
乡村教师30年荣誉证书被老教师当堂撕毁,同事们却很支持
教师工作群怒怼:“优秀教师的标准是什么?”评优评先扯下多少学校遮羞布!
教学成绩全校第一,却无参评“优秀教师”资格!原因令人哭笑不得
新教师入职未满5年,不能被评为区级优秀教师,这个规定合理否?
美好永恒的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