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案说医:麻黄附子细辛汤医案解析

秦山楚水古方中医 点击“秦楚古方”关注公众号

麻黄附子细辛临床医案解析丨文 / 中南山    

这是秦楚古方151篇原创文章


麻黄附子细辛汤源自《伤寒论》,虽用药仅3味,却配伍精当。特别是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加上大多人熬夜耗损精气,极其容易形成体内阳气亏虚,容易遭受外寒乘虚而入导致的疾病。而麻黄附子细辛汤正是一个温振阳气同时解外的一个重要方剂,在临床中具广泛应用。

1、伤寒论原文解析

《伤寒论》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麻黄附子细辛汤方: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陈修园:少阴标寒而本热,太阳标热而本寒。少阴病,始得之,当不发热,今反发热, 是少阴而得太阳标热之化也,既得太阳之标热,其脉应浮。今诊其脉沉者,为得太阳之标,而仍陷少阴之里也。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使少阴、太阳交和于内外则愈。此言少阴得太阳之阳,而太阳之标阳又陷于少阴之里阴也。

黄元御:少阴水脏,其脉自沉,乃始得病时,反发热而脉沉者,是已传肾脏,而犹带表寒。内有少阴,则宜温里,外有太阳,则宜发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散太阳之外寒,附子温少阴之内寒,细辛降阴邪之冲逆也。温里以发表,少阴之汗法如此。此与太阴病,发热头痛,脉反沉章同。

曹颖甫:盖太阳伤寒,未经发汗,水气由手少阳三焦(即西医所谓淋巴系统)并注寒水之藏,即为少阴始病,水气下注,故其脉沉,少阴始病,太阳标阳,不随寒水下陷,故反发热。水壅寒水之藏,输尿管太窄,不能容纳,始溢回肠而病自利,少阴始病,水气未经泛滥,故不见里证。反发热者,水藏之寒不与表气相接,故于麻黄附子汤中,用气辛味烈之细辛,温水藏而散其寒,使水气与表热相和而作汗。

张锡纯:此外感之寒凉,由太阳直透少阴,乃太阳与少阴合病也。为少阴与太阳合病,是以少阴已为寒凉所伤,而外表纵有发热之时,然此非外表之壮热,乃恶寒中之发热耳。是以其脉不浮而沉,盖少阴之脉微细,微细原近于沉也。故用附子以解里寒,用麻黄以解外寒,而复佐以辛温香窜之细辛,既能助附子以解里寒,更能助麻黄以解外寒,俾其自太阳透入之寒,仍由太阳作汗而解,此麻黄附子细辛汤之妙用也。

此方若少阴病初得之,但恶寒不发热者,亦可用。曾治一少年,时当夏季,午间恣食西瓜,因夜间失眠,遂于食余当窗酣睡,值东风骤至,天气忽变寒凉,因而冻醒,其未醒之先,又复梦中遗精,醒后遂觉周身寒凉抖战,腹中隐隐作疼,须臾觉疼浸加剧。急迎为延医,其脉微细若无,为疏方,用麻黄二钱,乌附子三钱,细辛一钱,熟地黄一两,生山药、净萸肉各五钱,干姜三钱,公丁香十粒,共煎汤服之,服后温复,周身得微汗,抖战与腹疼皆愈。此于麻黄附子细辛汤外而复加药数味者,为其少阴暴虚腹中疼痛也。

郑钦安:既云少阴病,而脉(尚浮)〔当沉〕,虽有发热,焉知非真阳外越乎?然麻黄附子细辛,固属少阴之法,学者总要审其发热之原委,或有头痛、身疼,或无头痛、身疼,畏寒甚否,又审其色之青白,舌之黑干润黄,口渴之饮冷饮热,小便之青长短赤,便得用药之道,庶不致误,原文反发热三字,不可忽略,此脏系根蒂之所,不得草草读去,务宜细心。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辨证要点及辨证方向

郑钦安在医法圆通中列出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治病类型:

一治忿嚏不已。夫嚏之为病,多缘少阴受寒。麻黄附子细辛汤力能祛少阴之寒,故治之而愈。盖肾络通于鼻,嚏属肾,故知病在少阴也。   

 一治腰痛难于转侧。夫腰痛之症,原有数端。今见转侧难者,明是肾藏不温,阴寒滞于内也。麻黄附子细辛汤力能温经散寒,故治之而愈。   

一治周身皮肤浮肿,内冷自重。夫周身浮肿,内冷身重者,盖以先天之阳衰于内,寒湿之邪,即生于内,故见身重内冷。寒湿太盛,则真气不藏,散于周身,无阳以运化,故又见浮肿。麻辛附子汤力能温肾扶阳,祛阴逐寒,故治之而愈。 


辨证要点:无汗、恶寒感明显、发热或不发热;精神萎靡、倦怠感明显,但欲寐、手足冷;舌质淡,苔白润;脉沉弱或沉细或沉迟(脉微细)。


总结起来有“六辨:一辨寒热。《伤寒论》云:“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患者一般发热或不发热,有不同程度的恶寒;二辨汗,无汗是主要指征之一;三辨舌,舌质多偏淡,舌苔白腻者多见阳虚夹湿所致;四辩脉:脉沉细或微细;五辩病位: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多由素体少阴心肾阳虚、寒邪外束肌表所致,立方之初为少阴病兼太阳之外感病;六辩经络:从少阴肾经循行路线辨证,少阴脉走行部位病症如三叉神经痛、咽喉痛、哮喘、腰椎间盘突出、阳痿等病症,辨寒客于少阴之虚者可考虑使用。    

 临床医案举要

近代医家根据中医学异病同治的学术思想,临床常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原方、加减方,与它方合用治疗疾病疗效显著,故以临床揣摩试用获得奇效,现举验案如下。  

 1、 带状疱疹。某女,62岁,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因服用免疫抑制剂出现腰部带状疱疹连及整个腰围,剧痛难忍,局部溃烂,应用各种止痛药物及治疗方法都不缓解,欲放弃治疗,经人介绍就诊。  

症见:串腰火丹,疼痛剧烈,痛苦表情,皮肤溃烂,口干口苦不欲饮,背寒如冰,怕冷明显,舌淡暗体胖大,苔水滑,脉沉细。  

 方选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小柴胡汤加半枝莲:附子30 g(先煎),细辛6 g,麻黄8 g,姜半夏15 g,柴胡20g,生姜30 g,黄芩12 g,大枣20 g,炙甘草6 g,半枝莲15 g。 

一周后二诊:疼痛明显缓解,调方至附子80g、细辛10 g、麻黄12 g。二周后疼痛基本缓解。一直随诊3个月,背寒、怕冷等其余症状亦明显缓解。  

按语: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由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样皮肤病,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以腰腹部最为常见。其多发于久病体虚之人或老年人,抵抗力下降,尤其是本案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剂之后正气不足者。中医又称之为“缠腰火丹”,多由湿热内蕴、郁结化火化毒、阻滞气机、流窜经脉而发。  


 但本案患者疱疹伴背寒如冰,平素怕冷明显,舌淡体胖大、苔水滑、脉沉细等一派脾肾阳虚之象,发病部位虽多样却在肌表,考虑脾肾阳虚,寒湿蕴表,故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解表。而患者出现口苦口干,考虑太阳病不解而转入少阳,故合小柴胡汤。


另外,本案中附子与姜半夏同用,用药半月余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附子与半夏是中药配伍禁忌,但临床二者配伍应用古来有之。附子、半夏相伍,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其所列附子粳米汤乃张仲景为治疗寒邪内阻、阴寒湿浊上犯证而设。实验研究表明,炮制与久煎能降低二者的毒性,原因是主要毒性物质双酯型二萜生物碱炮制与久煎后水解,而两药生品配伍会促使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浓度增加。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姜半夏、制附子的混合煎剂比制附子单煎剂的强心降压作用要弱。因此,附子半夏配伍使用时除强调适应证外,应注意确认两药的炮制情况,并先煎附子以减毒。临床运用中发现,只要抓住适当病机,煎煮方法得当,附子与半夏配伍能大大提高疗效且安全度较高。

2、自身免疫性疾病 。强直性脊柱炎:胡某某,女,76岁,2014年8 月1日初诊。患者确诊强直性脊柱炎十余年,其间经中西医反复治疗,收效甚微。

患者主述:腰背疼痛,屈伸受限,四肢麻木,且经常出现下肢和眼睑浮肿,畏寒肢冷,怕风等症,夜间加重。

来诊:时症见腰背疼痛,难于屈伸,下肢浮肿,头疼而恶风寒,夜尿频繁,纳呆,大便溏稀且完谷不化,少气乏力,喜睡,舌略红,苔白厚而腻,脉沉细无力。结合病史,参以四诊,诊为少阴病,阳虚水泛,寒湿阻络而致,治以温阳利水,散寒通络,温经止痛,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四逆汤加减治疗。

处方:麻黄9 g(先煎),附片10 g(先煎),细辛10 g,肉桂10 g(后下),干姜10 g,炙甘草巧g,茯苓30 g,焦三仙各30 go 7剂水煎服。

患者于8月8日复诊,诉服药3剂后感觉有热流在体内走动,7剂药尽后疼痛大减,四肢麻木和下肢浮肿症状已愈,腰背部可适当活动一些,夜尿多与便溏均有缓解。查其舌象见舌略红苔白略厚,脉略沉。因考虑到患者年事已高,病程较长,素体阳虚,遂效不更方,守初诊方再进7剂,而后改服金匮肾气丸善后调养。后续随访患者诉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

按: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犯中轴关节,以骶髂关节炎和脊柱强直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3]。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由此可知本病与肾相关本例患者以腰背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症,又见脉沉细,但欲寐之症,可诊为少阴病。按藏象理论肾主水,在体合骨。由于肾阳不足,所以症见腰背疼痛,活动受限,下肢浮肿,夜尿频多,畏寒肢冷等症;而因阳气不足,寒邪内生,客于经络,病程迁延日久,累及脾脏,阻碍气血运行,见四肢麻木,纳呆便溏等症。遂处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四逆汤加茯苓以温阳日利水,散寒通络,健脾祛湿。而方中为何选用肉桂而不用桂枝,这是吾师用药之一大特点。杨教授继承全国名老中医专家祝之友教授的学术经验,临床运用《伤寒杂病论》中含有桂枝的经方时,方中的桂枝改用肉桂,临床中往往能收获较好的效果。对于本病,吾师明确多次强调,病位在筋,不在骨,值得沉思!

3、男科病。阳痿:滕某,男,33岁。2016年4月22日初诊。患者自述结婚3年有余,一直未能生育,精子质量常规显示精子液化时间过长,活率较低,且近一年来由于工作压力大,疲于应酬,劳累奔波,出现性功能低下,勃起障碍,每次房事均要靠服用50 mg枸櫞酸西地那非片,碍于西药的依赖性和副作用,遂来求诊。刻下症见,患者面色暗黑,头发稀少,伴有耳鸣,精神欠佳,嗜睡,畏寒肢冷,时伴有腰腿冷痛,两肋胀痛,腹泻等症,舌胖大而淡,苔白水滑,有齿痕,脉沉迟而细弱,尺部难及。结合病史及脉症,诊为脾肾阳虚,肝气郁滞,治法当以温阳疏肝为主。处方:麻黄10 g冼煎),附片10 g(先煎),细辛10 g,肉桂10 g循下),淫羊藿15g,吴茱萸10 g,香附片15g,柴胡15 g,白芍20 g, 当归15g,焦三仙各30 go 7剂水煎服。

患者复诊时诉,服药后自觉精神好转,诸症均有缓解,效不更方,守原方再进14剂。三诊时患者面色红润,诉勃起功能障碍基本痊愈,但因长期身体高负荷运转,要求中药调理,吾师处方以金匮肾气丸合逍遥丸善后,并叮嘱病人调整生活作息,适当运动释放压力。该患者于九月因其它问题携其妻同来看诊,并告知已怀孕4周。

按:从病因来说,本例患者由于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工作,加之生活作息紊乱,日渐耗损阳气所致。从病机上看,由于长期肾阳不足,上应于面色则见面色暗黑又因肾主藏精,主生殖,遂见阳痿之症,且患者还见到畏寒肢冷,嗜睡腹泻等症,则确诊为脾肾阳虚之症,加之患者因工作原因等压力过大导致出现肝气郁滞之症。吾师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有类似“兴奋剂"作用,特别针对性功能低下有较好的疗效,遂处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和肉桂、淫羊藿、吴茱萸来温补脾肾之阳,白芍、香附、柴胡、当归以柔肝养肝疏肝,解决肝气郁滞的问题,收效后再以金匮肾气丸来巩固脾肾之阳气,用逍遥丸来养血疏肝健脾从而巩固疗效。

4、三叉神经痛。女,48岁,自述十余天前因淋雨受寒感右侧头面部呈阵发性抽掣样疼痛,连及右上牙疼痛,牙龈不肿,日发数次,每次持续十余秒,痛止如常人,刷牙洗脸及进食可诱发,痛时刀割样灼痛,项强不能转侧。西医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服卡马西平等药效差。转投中医,屡与疏风清热之剂,亦效差。

前来就诊时:舌质淡嫩,苔白腻水滑,脉沉迟微细,询问知其平时小便多清,四肢欠温,精神欠佳,常鼻塞目眩,嗜睡多眠。此证属少阴阳虚,寒凝经脉,寒性凝滞,闭阻太阳经脉,治当温阳散寒,通络止痛。

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6g,制附子10g,细辛6g,全蝎10g,蜈蚣1条,川芎10g,白芍15g,炙甘草6g。服药3剂后头面部痛明显减缓,继服3剂,诸症告愈。

按:本病人平时就有小便清,四肢欠温,此为阳虚之体,而医者考虑其痛如灼,多从风热入手,屡用疏风清热,更易损伤阳气。又复淋雨而受寒,而鼻塞、目眩足证寒邪凝滞、清窍失养、痛极入脑,正如明代医家赵献可所言“有头痛连脑者,此系少阴伤寒,宜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方中细辛“气清而不浊,故善降浊气而升清气,所以治头痛如神(清·陈士铎《本草新编》)”,内助附子,外助麻黄,以温阳散寒,另有全蝎、蜈蚣剔络搜邪,当归活血止痛,白芍、炙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川芎行血中之气、通行十二经,故疗效卓著。

5、鼻病。男,50岁。每逢寒冷季节,则鼻塞、鼻痒、鼻流清涕,久治不愈,甚则不闻香臭。近段时间发作尤甚,感冒不断,喷嚏连连,面色白,气短懒言,形寒肢冷,腰酸腿软,小便余沥,阳痿不举。舌淡苔白,脉沉细。此乃少阴阳虚,卫阳失固,藩篱失守,寒邪深入少阴,正虚不能鼓邪外透。

《诸病源候论·鼻病诸候》亦云“其脏有冷,冷随气入于鼻,为鼻鼽”,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10g,制附片15g,细辛6g,白芷、苍耳子、辛夷各6g,杜仲15g,菟丝子15g,葱白3节,鲜生姜10g 。4剂后,鼻流清涕、鼻痒、鼻塞感均好转,手足转温。遂按原方减附片为10g,细辛为3g,加用黄芪、熟地黄各15g培本固元,续进6剂,后以补肾温阳剂调补,而鼻病及阳痿均治愈。

按:《秘传证治要诀》曰:“清涕者,脑冷肺寒所致,宜乌、附、干姜之属”。《灵枢》云“肺气通于鼻”,肺在窍为鼻,且鼻为督脉所过之所,肺肾阳虚寒凝,在上则肺窍不利,鼻塞流涕,在下则会阴二窍不通,小便余沥,阳痿不举。故以附子、杜仲、菟丝子温通肾阳、填补肾精,麻黄、细辛、白芷、苍耳子、辛夷、葱白宣肺散寒、通窍启闭。

麻黄附子细辛汤经验总结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伤寒论》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临床上根据此条文用本方的情况很少,其实际运用要远远超出《伤寒论》中太少两感的范畴。麻黄附子细辛汤由麻黄、附片、细辛组成。麻黄辛苦温,发散风寒;附片温经散寒,温肾助阳;细辛通达内外,助麻黄以驱表寒,助附片以温阳逐痼寒,此方有强大的温通肾阳、宣肺散寒、开窍启闭的功用。故不论临床表现怎么千变万化,应用该方抓住阳虚感寒这一病机,就能很好地应变。

一是以心动过缓为表现的心脏病,如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此类疾病多见于病毒性心肌炎,病人除了心跳过慢,往往还伴有乏力、怕冷、疲倦感、思睡、没有精神等症状。脉搏也很沉弱无力,此时可以考虑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有较明显的提高心率的作用。麻黄可促使心跳加快,在10克左右可使心率每分钟提高5-10次。附子有强心作用。本方加红参、仙灵脾等有效。因此,可以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天然的心脏起搏器。不过,临床应用,常配合肉桂、黄芪、甘草、干姜、红枣等。

二是治疗性功能低下。麻黄附子细辛汤对性神经也有一定的兴奋作用。麻黄可以兴奋盆底肌肉。我曾治疗一位中年阳萎患者,久治无效,因感冒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3剂后感冒解,阳萎也随之好转,后用补肾养阴药,反无效,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果又见效。可以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即为中医的“伟哥”。这一发现对我治疗性功能低下又拓宽了思路。不过,这些性功能障碍患者大多是壮实的中年男子。如果体格瘦弱的白面书生,就要慎用了。

三是用于感冒、鼻炎、哮喘、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闭经、嗜睡、遗尿等。其患者的共同特征是面色黄暗,皮肤干燥,体格壮实,唇舌不红,无血压高、糖尿病,心肺肾等重要脏器无损害者。临床结合具体的疾病,可作以下加减。感冒合葛根汤;鼻炎合玉屏风散、桂枝汤;哮喘合小青龙汤;急性腰扭伤合芍药甘草汤;腰椎间盘突出合黄芪桂枝五物汤;闭经合阳和汤、温经汤;嗜睡合葛根汤;遗尿合五苓散。

四是头面疾病。头面为诸阳之会。《内经》云“清阳出上窍”。若寒邪直中少阴或阳虚感寒,导致阳气凝滞不能升腾滋濡,七窍为之闭塞,则声嘶音哑,鼻塞耳鸣,目昏目暗;或头面部诸经脉阳滞寒凝,不通则痛,则头痛不休,舌咽喉痛。一闭塞一疼痛,为头面部症状的两个显著特点,同时往往伴随全身其他症状一起出现,如畏寒、肢冷、舌质淡嫩,苔白腻或水滑,脉沉迟微细或紧等,稍加细察,不难诊治。

五是临证过程中,除了头面部症状及原《伤寒论》中少阴病“发热,脉沉”“脉微细,但欲寐”等表现外,尚可见口淡不渴,神形憔悴,畏寒怕冷,恶寒发热,阳痿尿频,四肢欠温、舌质胖大多白嫩水滑或暗红(此因寒凝血滞故)等全身症状,同时注意详细询问病史,查找有无受寒病史及既往阳虚体质的可能,为正确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提供详尽的依据。值得强调的是,现在很多病人在病起初期,多求助输液抗炎药或自服清热解毒药,此皆寒凉之品, 易伤阳气,如久治不愈反会加重趋势,应结合脉证考虑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可能。

关注秦楚古方 | 守护人人健康

扫描二维码咨询交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右足肿一例
附子半夏配伍治验
神奇的麻黄附子细辛汤,这些病都能搞定!
男子阳强不倒辨证分阴阳案例两则
火神派资料汇编(四) - 任之堂主人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非常病例#【性欲低下,我为何用麻黄附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