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课诊所之单元说课案例评析

活用例子  关注表达

——人教版五(下)第七单元说课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安排了3篇课文(其中一篇讲读课文由3个片段组成)。这3篇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有着不同的特点,同时,作家在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时,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从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有所侧重地进行了描述,故事情节也是一波三折,极具吸引力。

学生学过很多写人的文章,也写过这类作文,有一定的读写经验,而本组课文的安排,意在加深学生对人物描写方法的认识,同时,适当渗透文章构思的方法。

点评:单元整组教材的分析,既要关注单元专题,又要考虑教材内容特点。教材内容的把握不仅仅是了解教材内有什么,还要弄清楚为什么安排这些内容,这些内容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它们整合在一起具有怎样的特质;本单元在整本教材乃至整个年段、学段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和地位等等。所以,单元整组教材的分析,切忌粗犷肤浅。本组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编排了3篇课文。其中《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首次采用从几个不同的作品中节选需要的段落,由这些段落组成一篇课文的作法,这是一种新的尝试。编排这一组片断,与其他写人的文学作品不同之处是:重在学习刻画人物形象、性格的表达方法。语言文字学习的重点是通过一定的阅读方法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学习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刷子李》选自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这篇小说语言生动有趣,人物刻画活灵活现。编排这篇文章,不仅为了让学生感受小说情节的精心安排、人物描写的细腻传神,还有一个意图是希望学生学了这篇课文后对民间艺人、民间艺术有一个正确的、初步的认识,看看能否引起他们对平凡工作的兴趣。《金钱的魔力》主要采用人物的言、行前后对比的方法,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和神态、人物的语言等前后发生的变化,来刻画人物的形象。将这样三篇课文编排在一个专题单元内,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来说,主要就是从不同风格和描写的侧重点等方面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迁移运用中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父母之爱”专题单元有一个训练点: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情感,本单元可以视为在此基础上的延续与发展。而三篇课文后的“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板块,正是为了“学以致用”,使学生在言语表达实践中形成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2.教学目标

(1)聚焦描写人物的关键词句,感受作家笔下不同人物的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学生已有的关于“写人”的读写经验,进一步引领他们体会作家描写人物、讲故事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点评:单元教学目标与单篇课文教学目标的制订一样,通常可以分为两个范畴,一是普适性目标,也称常规性目标,一是契合单元专题和内容特性,适合学段要求的个性化目标,也称核心目标。本单元的普适性目标涉及字词的积累、有感情地朗读等,个性化目标就是与具体课文特性密切联系的读写目标——感受作家笔下典型的人物形象,体会并习得突出人物特征的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外貌、细节描写等。老师的目标制订两个范畴的教学目标都有所体现,但不够准确、全面,重点也没有凸显。

3.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写人记事的方法。

【说教法、学法】

本组的几篇课文都是经典文章,人物特点突出,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感悟,同时,学习每一篇文章的表达方法,真正落实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教材教”的理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已知学习体验,多读,多思,多练笔,真正提高“语用”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点评:这里教法和学法都语焉不详,其实就是体现了教师对教法和学法的选择还没有真正梳理清楚。教法和学法的选择和运用,要从目标的落实、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三个个方面考虑。以本单元为例,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专题,确定重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创设语用情境,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还学于生。学生在明确学习方向和任务的基础上,采用对比阅读的策略,自主体会不同的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以读促悟,读写结合,言意兼得。具体而言,学法应包括对比探究法、朗读体悟法、实践检验法等。

【说教学过程】

本组的3篇课文,描写的人物不同,叙述方式不同,使用写法的侧重点不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向也有所侧重。

一、品人物的动作。

《临死前的严监生》用讽刺的手法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知道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一个守财奴、吝啬鬼的形象。其中,严监生的动作——“伸着两个指头”,以及三次摇头,成了经典片段,值得细细品味,揣摩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聚焦“三摇”

1.观察画面,了解病情。

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并思考:“你一眼就看到了谁?他正伸着两个手指头,我们今天在什么情况下做这样的动作?这个手势代表的是成功,是胜利,是开心,动作表达出了我们的内心,可在这里,严监生的两个手指表示的是什么?”学生在文中找出直接描写严监生的语句。接着,读准句子,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前文还有哪些地方可见严监生病得严重。当学生对严监生的情感给予“同情”时,适时出示原著中的话——

严监生拼命地节制生活费用,从不舍得吃一口肉。过了灯节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时撑着 …… 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买药吃……

学生的情感收到冲击后,让学生明白,舍不得吃还可以理解,病得都快没命了,都舍不得花钱买药,把钱看得比命都重,这分明是自作自受啊。

2.对照常理,锁定“摇头”。

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谈谈一个人的生命到了尽头,他念念不忘的会是什么。当学生选出“亲人、朋友、财产”时,老师给予肯定,引出严监生的“诸亲六眷”相似的猜想,继而引出描写严监生摇头的句子。

3.聚焦“三摇”,反复品读。

通过个人读、合作组、比赛读、做动作读,等各种形式,把描写严监生“三摇”的句子读通顺,读出感情。同时,体会严监生越来越着急、越来越生气的心情。

(二)写法小结

1.因为内心在变化,所以严监生摇头的动作也有变化,第一次“两三摇”,第二次“狠狠摇”,第三次“闭着眼睛摇”,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人物的样子,走进了人物的内心,这就是本文动作描写的精妙之处!

2.升华认识:

为了让学生更透彻了解动作描写的用法,此处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者进行了细致的动作描写,并辅助以恰当的神态描写,为什么不再加点严监生的语言描写呢?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后发现,当时的严监生病重得三天不能说话,这才是“临死前的严监生”啊,作者这样写是紧紧扣题,准确选材!

点评:单就《临死前的的严监生》这个片段的教学过程设计而言,老师对文本的教学解读是比较贴切的,重点的确定与落实,典型表达方法的体会等都得到了重视。不过,如何在课堂上做到言意法兼得,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例如,教师将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与写法的认识分成两个板块展开学习活动,这就将内容与形式分开来讨论了。写法的体会应该与感受人物形象融为一体。

二、品曲折的情节。

每篇课文都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有独特的叙述方法,特别是冯骥才写的《刷子李》。故事描写“刷子李”高超的手艺时,只选择了一件小事写,且是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这正是冯骥才讲故事的高明之处——注重故事情节的曲折,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需要渗透这种写作本领。

(一)初悟“一波三折”的写法

1.在学生感悟到“刷子李”手艺“奇”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感悟整篇文章写法的魅力——文章之所以这么好看,是因为有几个自然段经常出乎我们的意料,吸引我们的眼球。

2.我们出乎意料的地方也是刷子李的徒弟曹小三出乎意料的地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6至9自然段中的关键语句:

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

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3.细品,相机板书:

看这个路线图,引导学生用一个成语来表示:一波三折。

点评:这个路线图是很难让学生清晰地体会到故事一波三折的情节安排的。如果能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在心形图案中写上关键词,就一目了然了。当然,故事本身的情节也比这个路线图更“一波三折”。

(二)观察分段,再悟写法:

1.出示课文的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自然段);第三段(第3—11自然段)

从文章结构上看,从“刷子李”的“规矩奇”,写到他粉刷的过程奇,再写曹小三的释然,故事也是一波三折,引导学生体会,加深学生对这种写法的认识。

2.总结:一波三折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一次次渲染,紧紧抓住了读者,起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可以大胆尝试,提高文章水平。

点评:教学过程的设计应该隐含着单元整组教学的策略选择。很明显,老师并没有从整组内容的整体性上考虑教学策略的运用,只是单个独立地设计了一个片段(《临死前的严监生》)和一篇文章(自读课文《刷子李》)的教学过程。也许教师的想法是从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故事结构的安排两个方面入手,让学生从“例子”中学有所得。那么,其他的学习内容如何处理,怎么体现单元整组教学 的整体性、整合性?这些都无法从教师的过程设计中体现出来。其实,正如前面对教材的分析板块中所暴露的问题一样,教师缺乏对单元内部教学内容的透彻理解,对教材的解读流于肤浅,这才导致了在教学实施中整体意识的缺失,教学策略的忽视,教学方法的随意。这是值得教师警惕的。

总评:

主题(或称专题)单元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基于教材编排、以单元为整体的进行全盘考虑的教学。实际操作中,它以一个单元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紧扣单元训练项目把相关知识联为一条教学线索,使单元整体运转。可以这么说,它是围绕一定的主题,整合多个文本内容及相关语文实践活动,关注师生的个体经验,关注语言文字运用学习的层次性和关联性,在过程中实现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实施单元教学,教师必须具有整体意识,教学时,要整体把握教材内容,整体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习得知识,积累语言,内化情感,提高语文素养。在教学流程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实现“有机整合”,避免违背单元教学理念的“化整为零”的做法,教师必须自觉提升教材单元整体解读的能力,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规划和课堂设计的能力,以防止单元教学流于形式。

老师的这份单元教学说课稿,展示的是教师对单元教学的理解和处理能力。我们看到,教师能结合学段教学目标要求和单元专题特点,比较准确的确定重点教学目标,能根据具体文本的特性选择比较适切的教学内容。这些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这份说课稿暴露的问题也十分明显。第一,教材解读忽视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和联系性。这一点前面的点评中已谈到,不再赘述。第二,教学流程的设计缺乏整体的策略支撑。用怎样的策略落实单元内容的教与学,要从教学目标、学习内容特性、学生需要等方面考虑。“人物描写一组”,这“一组”的组成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一组”,学生读了这样的“一组”会有怎样的学习需求,诸如这些与教学实践息息相关的问题,当想个明白。本单元中还有哪些文本和学习活动,他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如何在教学中相互关联,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真正使学生从“感受-理解-运用”等不同层次上得到收获,得精心地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设计真正能够促进言意法兼得的学习实践活动,以期切实地、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瞄准“写人”习作要素 ,发挥“范本”服务功能
《形形色色的人》教学设想——统编本教材解读第974篇
2020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统编语文教材群文阅读教学路径研究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材解读和教法指导
立足文本 感悟语言 积累迁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