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缅怀母亲

缅怀母亲

王仁兴


“我的思念是不可触摸的网,我的思念是已经决堤的海,为什么总在那飘雨的日子,深深地把你想起……”母亲大人逝世后,近段时日夜不能寐,含泪写就几则札记

2023年6月12日


痛心告知

各位好友,向您禀告我家近日发生的重大变故:因儿女照顾不周,我母亲大人于2023年6月9号13时52分,在江阴市云亭街道定山孟家村老家不幸逝世,享年93岁(1931年农历12月初8出生);经亲朋好友们3天的隆重祭奠后,于6月11号下午3点送至江阴市花山墓地,与2012年8月15日离世的我的父亲合葬(我父亲1926年农历9月28出生,享年87岁)。

我母亲是无疾而终。9号中午11:30分,我亲她的额头告诉她我要回城时(我住的城区与老家相距十余公里),她还很清醒,与我有简单交流,但两个多小时后便溘然长逝。母亲大人生前无任何基础性、器官性疾病,也没有受任何病痛与临终救治的折磨。今年5月14号的母亲节,我发现她腿部有严重的水肿,便送到江阴市人民医院做了几天的住院治疗。治疗期间做了各项体检,结论是身体功能虽完好,但已经全面衰弱,医生说老太太的生命延续已无力回天。自知时日不多的母亲便坚定地要回老家,以度过她生命的最后时光,子女们满足了她的愿望,出院就将她搬到老家安顿。在老家住不满三周,老太就慈祥地闭上了双眼,故我老母亲的遗容自然而安详,遗体清爽且整洁。

母亲大人虽是高龄仙逝,但我依然痛心不已,期待母亲长命百岁的心愿,如今成为奢望。我母亲90岁时还红光满面精神矍铄,想不到仅仅不到3年,便造化弄人,佛祖召唤我母亲去了西天佛国。从此,孕育我生命、哺育我长大、教育我做人的母亲;无私地呵护、无由地担忧、无求我回报的母亲;为我的成长喜不自禁、为我的困顿黯然伤神、为我的儿孙无端操心的母亲,只能在另一个世界默默保佑她的儿孙了。

永别了我的母亲,她像天下所有母亲一样崇高而伟大。我崇敬的夏坚勇先生(首届鲁迅文学奖得主,著名历史文化大散文作家)曾说过,母亲离世后,眼中的泪也就流干了。从今以后,为我遮风挡雨的父母都已离我去,我最亲近的长辈(父母、岳父母)都去了天堂,而我将孤独地面对未来之路。当然,我必然会坚定地前行,坚强地生活,并同妻子儿孙们相亲相爱,与各位好友相扶相携,度过余下的漫漫人生之路。有道是父母在尚知来处,父母逝就仅剩归途。余生就只能如苏东坡所言:“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愿在天堂团聚的父母亲安好并快乐,愿我的家人及诸位朋友在尘世安康又吉祥。

2023年7月7日


五七仪式

    今天是七七事变纪念日,1937年的今天,华夏大地遭劫了一场让中华儿女永远铭记的血雨腥风;八十七年后的今天,恰是我母亲大人离世后的五七仪式(我老家悼念逝者的一种风俗)。追念我母亲的五七仪式在江阴市南闸五灵禅寺举行,历时近三个小时。整个过程有六十余位信徒为我母亲诵经弘法,全程是佛号延绵,钟声悠扬;母亲的儿女与众位助念佛徒三叩九拜,十分虔诚地悼念逝者,超度亡灵;为生者祈福,愿平安喜乐。近三小时的仪式庄严而肃穆,隆重且典雅;身临其境会深深地感受到佛法之高渺,人生之空灵;在现场的人灵魂得以清刷,心灵得以沉净。仪式结束后众信徒赞叹说我母亲佛缘深厚,修行有果;事到如今可谓福报丰盈,功德圆满;我母亲大人定然去西天佛国,在另一个维度安度她的佛缘与呵护她的儿孙。

    我的母亲目不识丁但目光远大,她全力支持儿女求学读书,培养了一儿一女大学毕业;我的母亲善良柔软但生命坚韧,千辛万苦中拉扯大了五个儿女;我的母亲布衣草鞋但深明大义,信念坚定颇有格局;我的母亲是标本式的农家妇女,她一生信佛行善积德,晚年吃素修行几十年。

    事有凑巧,心诚则灵。今天下午,大江两岸,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铺天盖地,下得快意恩仇又情意绵绵。一个多小时后,又云开日出而雨过天晴,祥云朵朵且空气清新。这是为母亲大人踏云西去而洗尘送行,奔向了她那心心念念的西天佛国;是为她的儿女们洗却尘埃,与母亲挥泪告别,目送她远去天堂;是为她的亲友们抹去悲伤,依依惜别,让思念永留心间……母亲与她的儿女和亲友们尘缘已尽,只能来世再聚。此后,母亲与她牵挂的亲人们天地两隔,唯愿在梦中相互惦念与致意。苍天呀,母亲大人呀,儿子向你们跪拜了!

    长夜沾湿何由彻,孤灯泪痕梦母回。人间烟火还需续,儿女今生靠母佑。愿我的母亲大人在天国永享快乐,愿我的亲人与朋友在尘世长享平安;唯有我们的健康快乐与奋力前行,才是对恩深如海的母亲大人最好的怀念。

2023年7月9日


老家寻踪

      村路蜿蜒,雾霭凝重。我所在的家乡每年有一段特殊的“梅子黄时雨”。在梅雨期接近尾声时,远处青翠山峦间,时常漂浮着一团团洁白的山岚。那犹如离我而去一个月母亲大人的化身在家乡巡游。

      母亲驾鹤西去的三十个日日夜夜,她的音容笑貌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在离别满月之际,我专程驾车回老家,在熟悉的农田阡陌间徘徊,似乎在寻觅母亲身前的踪迹。我那平凡的母亲,用她的底层思维,以坚强不屈的生命力呵护了儿女长大;用她的平民视角,以坚定不移的判断力鼓励我们成长;用她的农妇意识,以坚不可摧的意志力维护她的信仰。这独特的“三力”便是我母亲一生的写照。

来到曾经是我家的自留地旁,我轻轻抚摸着生长旺盛的青菜。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那个饿殍遍地的三年,吞糠咽草是底层农民生活的常态。我家自留地里的青菜是不可能完整摘一棵的,整棵割下来了重新栽种生长期会相对漫长些。我母亲常常会教我只准在大的青菜身上剪一二片叶子,先后在十几棵大青菜上剪了大约二三十片叶子,看看差不多能有大半碗了就住手。然后回家放在锅里炖汤而食,聊以充饥。能舍得倒点油炒青菜,那一定是家里来了亲戚,招待客人的奢侈吃法。更何况有点青菜叶片充饥已经是不挨饿了,最无奈的是啥也没有吃。有几年春夏之交青黄不接时,家里除了水缸里的凉水,一点也没有能放到嘴里吃的东西。实在揭不开锅了,为让一家人活下来,母亲只能到自留地上挑选十几棵早熟的麦穗(其实麦穗并没有完全成熟,但麦粒基本成型)剪下来,回家用双手搓出麦粒,然后拌和点菜叶之类煮给我们吃,以维持生命。母亲搓麦穗的手时常搓得皮肤皲裂,麦秸上有斑驳的血痕……母亲就这样千方百计用她的心、用她的血,让我们一家人度过饥荒。我们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尽管面黄肌瘦皮包骨头,但终于还是勉强活了下来。

艰辛岁月里熬过来的母亲一生节俭,这节俭的基因也毫不保留地传递给了我。

2023年7月17日


书房回味

长夜孤灯,枯坐书房,我的眼睛渐渐朦胧起来,似乎母亲又走到了我的身旁——因职业习惯,我常常深夜在书房伏案工作,或做自己的教学准备,或读自己喜欢的大师作品,或写些自娱自乐的文字。而年事已高一贯早睡早起的母亲,常常会在夜里十一点左右起来小解。每每看到书房里亮着灯,她总要蹑手蹑脚地轻轻推门,看到我在读书写字就悄无声息地掩门而去。有时还会走近我身旁,慈祥地提醒我:六七十岁的人了,不要多熬夜,早点睡觉,自己保重身体。如今,熟悉的身形与慈爱的声音全成了缥缈的幻影……

我的原生态家庭经济状况是相当贫困的。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不足以形容那时的境况。只记得我高中毕业时因家里住的是茅草房,自惭形秽而不好意思与同学走动;1978年,我22岁考取江苏师范学院大专班,去学校报到时连一双完整的袜子也没有,更遑论有体面的上装、像样的裤子与鞋子了,床单被褥全是母亲自纺自织的粗纱布。

我们一家7口人(父母亲与五个子女),全部经济来源就是父母在生产队里挣工分。年终按工价结算,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所在的生产队一工仅仅值两角钱,父母全年收入不足150元。我家由于小孩多劳动力少,父母两人的工分款抵不了口粮钱,多年是高晓声笔下陈焕生式的“漏斗户”。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我只记得盐是要用钱买的。柴、米、油是生产队分的,一年就那么多基本定量。柴不够就出门寻,寻找替代品——到野外寻枯枝败叶与茅草。我捡过煤渣,挖过灰罗壳,挑过电厂的煤屎灰。米不够就低声下气求爹爹拜奶奶想办法借,借不到就吃点野菜或饿着熬着,寅吃卯粮食不果腹饥寒交迫,往事呀不堪回首。油不够是绝对借不到了,那就清水加盐煮,将就半年或熬过几个月是常事。盐是要花钱的,好在盐价格不高,一角几分钱买的盐就可以吃几个月。酱我只知道就是我家难得用的酱油,不过我家的酱油瓶是豁口的,那个豁口玻璃酱油瓶,有一天被我一不小心打碎了,父亲追了我大半个村子揪住我打了我一顿。醋与茶,那是我师范毕业后当了教师,才知道世间竟然有如此美味可口的好东西。

或许极度贫穷的家庭对摆脱困境有着强劲的原始动力。母亲一直鼓励我要争气,要人穷志不短,好好读书后跳出农门。到1978年的深秋,母亲得知我考取了大学,将来当中学教师,从此可以拿国家工资时,那种高兴劲哦——喜形于色仰天长叹喜极而泣暗自抹泪……简直无法用言辞形容。母亲与父亲商量了大半夜,下了当时看来是最大的狠心,将不满百斤而寄托来年一年零用钱的猪杀了——倾其所有,邀请亲朋好友到我家吃一顿,以分享他们的快乐。时隔四年(1982年秋),我父母亲知道他们的小女儿考取了当时的徐州医学院(现徐州医科大学),读五年大学之后当医生时,两位连自己名字也不认识的农民夫妇,家里居然养育出了两位大学生,一个当教师,一个当医生,对他们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莫大成功。

书包里翻身,我父母的心愿达到了。多年后,他们知道自己的儿子媳妇以中学高级教师职称退休;女儿女婿以正高(主任医师)在职,他们是非常欣慰的。

2023年7月20日


走出荒原

如今,有一句颇得多数人认可的流行语: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是的,我深以为然。可以想见,物质贫穷限制了人们获取相应的知识。而知识贫乏能摧毁你的认知与尊严,由此带来精神上的贫乏,精神贫乏要消耗你几世的轮回。我的家庭不仅是物质上匮乏,而且是文化上的沙漠。

我家上溯三代,没有一个识字人。我的曾祖父在我祖父只有6岁时就去世了,曾祖母带着一个6岁(我祖父),一个3岁(叔祖父),一个1岁的女孩(祖姑妈,后来夭折)守寡度日。寻野菜、摘树叶充饥是家常便饭,无可奈何时还出门讨过饭,其艰难困苦不敢描述。我祖父60虚岁离世时(1948年),我父亲经常说是已经油干灯草尽的枯乏老人。祖父生活在民国时期(那时纸币与铜板混用),他上街卖柴的钱不敢放入口袋,纸币与铜板用稻草扎好拿回家,交给我祖母清点后才放心。祖父生前一直担心他的后代不识字,搞不清纸币与铜板的兑换。祖父生的两个女儿(我的两个姑妈),全是小小年纪(不足9虚岁)就出去当童养媳了,家里实在养不活呀。四个儿子是艰难困苦中勉强娶妻成家,我父亲与我母亲结婚时连床也没有,是在稻草铺成亲的。如果用文字描述我家祖上的经济状况:一字,穷;两个字,很穷;三个字,非常穷……

这么穷的人家,下一代能活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还能有机会读书识字吗?我母亲的娘家,我的外公外婆、一个舅舅与两个姨妈,也没有一个识字人。我懂事开始,家里是没有一张字纸的,我的两个姐姐也是文盲。父母亲对在生产队里记的工分,是不知道具体数字的,因为他们不识字。但到年终,全年的出工数加上父亲平时雨天在家搓稻草绳给队里折合的工分,大约知道是多少个工。有一年的年终,父亲对全年累计工数有怀疑,推测可能搓稻草绳的工分没有计算在内,就找到生产队会计申述,再找到来我家收稻草绳的经手人作证,会计爽快地补上了。对此,父亲一直感激会计办事公正,对我们说他是好人。因为这件事,那个当年的生产队会计给我留下了好印象,时至今日,我回老家还会带点小礼品去看看那老人,多年来保持着良好关系。

到了我8岁上学的年龄,父母亲全力以赴供我读书,即便家里缴不起当时一学期2元钱的学费,哪怕向人借了缴费,或者欠着慢慢还也鼓励我上学。我1975年7月中学毕业离开学校后在家种地,只要我是在看闲书,父母亲从不干涉我,只会在一旁鼓励我有空就看看书,总有一天会派上用场的。皇天不负苦心人,在家面朝黄土背朝天3年后,1978年7月19日,我有机会参加全国统一高考,与全国五百五十多万学子同场竞技,并幸运地被录取于当时的江苏师范学院(现苏州大学)大专班。从此,我家祖祖辈辈没有读书人的历史得以终结;我也走出文化沙漠,人生之路开启了新的历程。至于我当教师之后,安排我妹妹读两年高补班再考取徐州医学院;将外甥(大姐家的)、内侄女(妻子大哥家的)接到家里,安置在我所任教的学校就读,并先后考取大学;我夫妻俩培养儿子上大学,如今孙子在初中学习成绩优良,被人家称为“书香门第”,那是后话了。

2023年7月21日


母亲佛缘

暮鼓晨钟,佛号钟声,清脆的木鱼声悠扬而延绵,跪拜的老母亲虔诚且恭敬。母亲一生信佛,晚年笃信尤甚,尤其是我父亲离世之后,我不放心她孤单地住在老家,便将她接到城里与我住一起。整整十年是四世同堂,其乐融融。母亲在她的房间里供奉佛像,每天黎明即起,点一炷清香,满室仙气缭绕,然后口中念念有词并跪拜不止,这是母亲每天的必修课。

母亲一生艰辛,历经坎坷。我父亲与母亲结合是自由恋爱,当年是我父亲在母亲邻村当长工,与每天出来打猪草捡柴火的母亲认识。我父亲不高,却俊;不强,却壮;不魁梧,却清秀。我外公是已经将我母亲许配给他人的,但母亲与我父亲认识后,中意我父亲,就逃婚跟我父亲结合了。而在外雇长工的父亲真的是一无所有呀——父亲家是茅草房与稻草铺。当年外公怎能容忍我母亲跟着一个穷长工私奔?便与家族人员追到我父亲家,轮番对我母亲咒骂加毒打,外公恼羞成怒,族人威逼利诱,旁人讥讽无度,但我母亲意志坚定跟我父亲。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新中国刚颁布《婚姻法》,废除包办婚姻,当时的乡政府干部支持我母亲的选择,才成就了我父母的结合。

母亲生前与我们几个子女多次说过,她陪伴我们长大是佛祖保佑。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困难时期,母亲已经生了我们大的姐弟三人,但家里一贫如洗时常揭不开锅,父亲又性格暴躁,贫贱夫妻百事哀;父亲稍有不顺,或者在外受了气,回家就无端将我母亲当出气筒,谩骂甚至殴打我母亲。有一次被我父亲暴打之后,身心俱疲万念俱灭的母亲,乘三个孩子熟睡了,分别轻轻抚摸了三个孩子的脸,决计到生产队里最大的一条河里投河自尽。母亲在河边盘桓了许久许久,至暗时刻冥冥之中佛祖提醒她:你可以一死了之,三个孩子怎么办?那一夜,母亲在河旁流了一生中最多的泪,想想三个孩子,一个9岁,一个7岁,一个4岁,她自己投河解脱了,孩子如何活下去……当晨曦初露时,母亲擦干眼泪,蹒跚回到家中,再苦再累再难也坚强地呵护着她的儿女活下去。母亲讲这些陈年往事时常常如菩萨附身,一脸淡定;而我每每听到或想起母亲这晦暗时刻,总是泪眼婆娑。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老家分田到户后,母亲用不着到生产队挣工分了,就用足够的空闲时间烧香念佛。于是,母亲先后去过佛教圣地九华山、天目山,至于杭州灵隐寺等寺庙则是去过七八次;母亲88岁那年,我陪着她去过普陀山,我自驾游带着母亲到过连云港的花果山与青岛;早年我妹妹陪父母乘飞机坐高铁去北京游览十余天,还专程去过南京鸡鸣寺;陪母亲旅游是一路吃素以烧香拜佛为主。

当年缺吃少穿时我母亲啥也没有吃,当我家经济条件好转不愁吃穿时,母亲开始吃斋了,细细一算,晚年母亲吃斋有四十年以上。母亲吃斋是吃的净素,凡是见血的动物制品一律不吃,连葱姜蒜也不碰的;在城里生活十年,炒菜的锅子、铲刀、母亲的碗筷也是专用品。其心之诚,其意之坚,可见一斑,这在外人看来,颇有不食人间烟火之味。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母亲不懂文学,但懂心诚则灵,做儿子的我能理解她烧香念佛,尤其是吃斋的一片诚心。


绵绵思念

母亲离世49天了,老家的习俗叫断七。断七之后,母亲的遗像就应该挂起来了。从此,定山之南,应天河北,父母亲劳作的身影已经消融在亘古不变的时空里;我只能在每年的清明节、七月半与过大年,这三个节点拜祭祖宗时念叨念叨他们了;老家的那处住宅就成了怀念父母的精神驿站。其实,挂母亲的遗像是一种象征形式,这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母亲的思念会绵绵不绝常驻心间。从今往后,再回到老家熟悉的田野里,定然物是人非,难寻熟悉的父母身影……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断肠白频洲,这诗句的意境,现在我能深刻领悟了。

我父母亲是中国底层标本式的农民:无文化,无技术,无背景;但勤劳,善良,朴实。他们没有给我留下多少物质遗产,但言传身教给了我丰富的精神财富:勤俭治家,善良为人,吃亏办事。

我父母木讷少言,一生只会死做;他们生前总说力气是用不完的;世上有剩柴剩米剩钱财,唯独没有剩力气。风里雨里,白天黑夜,他们有做不完的农活,干不尽的家务。生产队里挣工分,自留地上种蔬菜,盛夏割草晒草干,三冬严寒寻柴火……为了一家人的温饱,他们是手脚不停,肋骨根根着力,使尽浑身解数以换取微薄的报酬。他们吃着猪狗食,干了牛马活。花钱呢,相当的抠,绝对的抠!父亲似真似假对我说过,一张半块头钞票(父亲习惯将五角钱纸币说成半块),折放在口袋里要到一面磨掉字才舍得用。我好奇地问,没有字了还用得掉吗?父亲笑笑说,半块头铺开抹直,里面还有字呀,能用。

父母生前一直教诲我:天地在,良心要摆正;人在做,苍天会有眼;举头三尺有神明是我铭记得最深的自律格言。父母亲常常被人欺负,我在现场亲眼目睹过父母的责任田与自留地被人侵占,但父母亲不争,由他去;父母亲常说钱财不是挣来的,是修来的。到我家经济条件好转之后,父母亲就乐善好施起来,村上有公益事业,人家出一份,我家往往出双份或更多。父母亲信佛,附近的庙宇修建,他们几百、几千,有时甚至上万元地捐赠。在我父母亲的熏陶下,我清晰地记得十八年前,儿媳妇考取公务员时,对她的期待是:存善心,做善事,成善人。是的呀,我不希望儿孙发大财、做大官,只期望他们良善为人,诚实处世,这就足矣。

世界上有捡不完的便宜,吃不尽的亏。父母亲的口头禅是吃亏人常在世,吃亏置家当,便宜买食吃。我的父母亲一贯教导我,一起干活时多出点力;一同分配时少占点利;与亲戚送份子时多出点钱;与人做交易时多吃点亏;有纷争时主动退一步。我在单位工作近四十年,评职称、加工资、分奖金从来都是不争、吃亏、退让。有人开玩笑说我笨得像一头猪——像猪,好呀,我接纳了这种戏谑之评。老家有一句俗话:“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意思是说养猪本身是没有利润的,但猪的一生会留下诸多优质有机肥,能让田里的庄稼生长旺盛,间接收获是很大的,回眸几十年,我深服此理。

母亲的遗像与父亲的遗像并放在一起,在我老家的客厅里挂好了;他们又在尘世相依,却在天国团聚。挂好遗像就意味着母亲的后事告一段落了,我心潮起伏泪眼朦胧,万般虔诚地顶礼膜拜。慈爱父母今安在?唯有老泪再横流。我离别老家,与双亲遗像挥泪告别,但心中思念之情却绵绵不绝,有道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癸卯盛夏于澄江海澜

王仁兴,男,1957年5月生,中共党员(1992年12月入党)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退休,现住江阴城区。1978年9月至1980年12月,在江苏师范学院(现苏州大学)苏州地区专科中文专业获大专文凭,1992年9月至1995年7月在江苏教育学院获本科文凭。2000年8月评为中学高级教师。曾任职业院校江苏省高评委,无锡市文科主评委。一直从事语文教学,业务爱好散文写作,有万字长文在中宣部网站发表,2008年1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余万字的散文集《原声》。

安澜文学

图文:网络

排版:岁寒善友

淮阴人文荟萃。历史上诞生过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等。 

“安澜文学”以弘扬淮阴本土文化为宗旨,提供文学交流平台。平台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对所有来稿一视同仁,择优录用。平台发表文学作品、教育类文章、大中小学生习作等原创作品,在别的公众号发表过的文章请勿投寄。欢迎原创首发。(作品要求三百字以上,初次投稿请附简介和近照一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白发亲娘
散文||老 屋
【人世间】文盲父母把5个子女送进大学
散文||【争吵夫妻】◆江长源
李克胜 | 老屋
我家的瓦房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